国泰海通 · 晨报0918|策略、固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覆盖2025年9月最新商业航天与固收动态。商业航天方面,政策持续推进产业链完善及星座组网加快,技术创新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固收方面,信用债市场规模达44.65万亿,重点挖掘估值超过2.3%的中短端票息资产,推荐关注城投债和金融债中特定区域及期限的信用票息价值机会,提示相关风险 [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商业航天政策驱动与市场格局加速优化 [page::0][page::1]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商业航天列为重点产业,202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科创板纳入商业航天新标准。
- 低轨卫星组网提速,民营火箭制造与新技术(如可回收火箭)推动发射频率和成本优势提升。
- 产业链涵盖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及终端运营,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5万亿元,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4800亿美元。
- 投资建议包括受益于运力投资加码、产业规模化应用及新兴技术突破的相关细分领域。
- 风险提示:关键技术与应用落地节奏不及预期。
信用债市场存量分析与中短端票息价值挖掘 [page::1][page::2]

- 信用债市场存量规模44.65万亿元,城投债15.48万亿,非违约产业债13.99万亿,金融债15.18万亿。
- 估值收益率超过2.3%的存量城投债占约28.54%,金融债11%,产业债20.36%。
- 区域及期限层面推荐关注西安、青岛、重庆、郑州等地的1-3年及中短期限信用债,金融债重点推荐银行次级债和保险永续债。
- 市场短期回调提供较优配置窗口,尤其是3年以内品种票息收益风险性价比提升。
- 长端债受到流动性及成交偏弱影响,建议等待流动性改善及政策信号明确。
- 风险提示包括基本面变化超预期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今日报告精粹与重要活动预告 [page::2]
- 电子行业Anthropic禁令推动国产AI替代进程。
- 地产业科创带动产业园区价值重塑。
- 系列行业讲座及峰会持续推进,覆盖交运、家电、商社、地产及AI加速连接全球资本市场。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晨报0918策略与固收报告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 商业航天篇:《商业航天:启航空天经济新纪元》
- 固收篇:《聚焦回调后中短端票息价值》
- 作者及机构:
-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 策略首席分析师 方奕(商业航天)
- 固定收益负责人 唐元懋(固收部分)
- 发布日期分别为2025年9月14日(商业航天)与2025年9月16日(固收)
- 主题聚焦:
- 商业航天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技术突破与市场潜力;
- 固定收益市场,特别是回调后中短端信用债的价值挖掘与策略建议。
- 核心论点:
- 商业航天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及星座组网需求驱动下,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持续释放创新和应用潜力。
- 固收市场信用债,尤其是中短端期限信用票息资产,在收益率回调后具备较高吸引力,推荐关注城投债、金融债及产业债中的优质标的,合理把握流动性与期限组合。
报告强调技术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商业航天产业的投资价值,同时对于固收策略提供了细致的数据支持及区域、期限的投资偏好建议,属于中长期产业和资产配置参考的重要研究文件[page::0,1,2,3]。
---
二、逐章节细致解读
2.1 商业航天:启航空天经济新纪元
(1)政策驱动力与产业创新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商业航天作为重点产业,202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证监会将其纳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显示政策端对于商业航天的持久支持。
- 9月8日工信部批准中国联通卫星移动通信业务许可,打开实际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联动效应。
- 低轨卫星频段全球竞争愈发激烈,美国商业卫星发射节奏明显加快,中国则需继续强化技术短板,尤其在火箭运力、成本及可靠性方面的突破。
- 目前,中国GW星座、“千帆”星座的进展加速,卫星群组网明显提速,推动产业创新势能释放。
(2)产业链完善与供需动态
- 商业航天依托从上游核心制造(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到下游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中国已形成从高端制造到应用的完整布局。
- 全球商业航天市值已达4800亿美元,细分市场以定位导航/授时、地面设备、卫星电视及卫星通信为主,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融资金额占全球24%。
- 产业投融资轨迹集中于航天器发射、卫星通信及商业载人航天客运行业,预计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 民营企业如时空道宇、格思航天等在卫星制造领域突破显著,成为产业重要供给力量,促进产品低成本化及高可靠性发展。
(3)星座组网与新技术突破
- 多星座组网需求爆发,如中国星网已累计发射10批卫星,预计2025年发射9批低轨星座,卫星数量和规模显著增长。
- 火箭主力为“长征”系列,民营火箭公司(中科宇航、星河动力、蓝箭航天)正逐步形成运力增量,满足高频发射需求。
- 海南商发二期发射场扩建,提升发射工位数量,增强发射频次和降低发射成本。
- 可回收火箭和液体火箭技术逐渐成熟,提升发射效率与成本控制,达到商业模式持续推动的技术标准。
(4)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投资建议:
- 看好全球商业航天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优势和中国低轨卫星频段资源的稀缺性。
- 推荐关注产业链上运力加码的火箭制造、卫星制造、发射设施新基建;
- 看好产业规模化带来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及太空旅行新场景;
- 关注成本下降驱动的新技术创新,如可回收火箭与液体火箭技术。
- 风险提示:
- 关键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终端应用场景落地速度缓慢可能影响产业规模化发展预期。
该章节以丰富的政策背景、技术创新路径和市场供需布局详细说明了商业航天产业蓬勃发展的原因与可能瓶颈,结合数据展现2025年行业市场广阔前景[page::0,1].
---
2.2 固定收益:聚焦回调后中短端票息价值
(1)信用债市场现状
- 截至2025年9月11日,信用债市场(含金融债)存量规模44.65万亿元;
- 城投债15.48万亿元,其中公募城投债占53%;
- 非违约产业债13.99万亿元;
- 金融债15.18万亿元。
- 部分债券估值收益率高于2.3%,显示这些债券具备较优的票息吸引力,是当前投资价值挖掘的重点。
(2)城投债的结构与投资机会
- 2.3%收益率以上城投债约4.42万亿元,占城投总规模28.54%;
- 通过筛选流动性活跃(换手率高于10%)且票息较好的地区,
- 不同期限建议关注:
- 1年以内:西安、青岛、潍坊、昆明;
- 1-3年:重庆、西安、郑州等;
- 3-5年:青岛、湖北、广西等省级及区域;
- 5年以上:青岛、湖北、陕西、广州、南昌等。
- 这一筛选结合了收益率、市场流动性和存量规模,是综合票息策略的典范。
(3)金融债关注点
- 金融债存量约15.18万亿元,2.3%以上估值债约1.68万亿元,占11%;
- 关注短期限(3年以内)和中期限(3-5年)债券,储备规模合理;
- 银行次级债和保险永续债板块尤为突出,具备票息优势。
(4)产业债的行业分布及买入策略
- 产业债存量非违约债约13.99万亿元,2.3%以上估值债2.85万亿元,占20.36%;
- 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综合、房地产等行业均具备较大规模;
- 流动性较好的行业是商贸零售、交通运输、煤炭、公用事业;
- 推荐尝试长期期限债券,特别是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抓住较稳健的长期票息回报。
(5)信用择券策略
- 市场回调带来收益率回落,3年以内中短端信用债的风险收益性价比提升,符合“中短端票息+适度下沉”策略。
- 长端信用债存在流动性偏弱、交易不活跃及政策环境不明朗的三重压力,建议投资人耐心等待更好的时机。
- 结合存量、收益和流动性筛选信用债,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期限及风险偏好的配置需求。
(6)风险提示
- 市场基本面变化超出预期;
- 外部环境风险演变;
- 政策理解差异;
- 数据口径及统计可能出现偏差。
该章节通过详实的数据梳理城投债、金融债和产业债各自的存量、收益率、流动性表现,针对投资期限进行了详细地域和行业划分,为投资人提供了精准的债券选择逻辑和策略指引[page::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页0主图(湖南衡山景观)
- 图片表现一个日出或日落景象,象征“观天下”、“畅神·扩思2025”的主题,传递积极向上、宏观视野和战略高度的理念。
- 虽非数据图表,但起到引导读者以开阔视野审视宏观和行业发展的作用。
3.2 报告题目配图(方奕肖像)
- 商业航天篇主笔方奕形象,增强报告权威性与亲和力。
3.3 固收部分作者(唐元懋肖像)
- 突显专业背景,有助于读者建立对分析内容的信任。
3.4 其他配图:二维码、图标
- 提供接入渠道,方便读者获取更多研报内容,体现报告背后的信息服务功能。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中估值指标主要聚焦于信用债收益率(估值收益率),通过比较2.3%作为重要分界线筛选具备溢价空间的债券。
- 对商业航天的估值未直接通过传统的DCF或PE模型呈现,而是通过产业市场规模、投融资比例、星座组网数量及火箭运力等供需及技术突破视角,体现对未来市场空间的判断。
- 对于火箭制造、卫星通信行业,作者强调技术迭代与规模效率将带来企业价值增长,但未具体展开现金流贴现模型。
- 估值分析更多体现在战略布局和政策协同的层面,观察技术进步如何驱动产业链公司估值改善。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商业航天:
- 技术商业化进度低于预期,导致产业发展滞缓;
- 关键技术瓶颈未突破,如火箭可回收技术、低成本卫星制造;
- 终端应用场景拓展速度不及预期,影响整体市场规模与收益。
- 固收:
- 基础经济基本面出现超预期波动;
- 宏观外部环境多变,可能推动风险偏好转变;
- 政策解读不一致或调整导致资金面和流动性变化;
- 数据口径及报告内统计可能存在偏误。
报告均未明确给出具体发生概率,但通过标注风险提示,体现审慎的风控意识[page::0,1,2]。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商业航天报告中:
- 虽重点强调政策驱动与技术突破,但缺乏对市场竞争压力和国际地缘政治影响的深入讨论,可能有一定偏乐观倾向。
- 投融资金额占比和产业规模预测未细化具体估值体系和利润路径,推断未来增长的具体可持续性稍显模糊。
- 对技术风险提示提及较为笼统,未量化可能延误对行业资本投入的影响,实操层面的障碍解析不足。
- 固收报告中:
- 依赖收益率和流动性指标选择优质票息资产,未深入剖析信用利差与经济周期、行业基本面风险的动态变化,忽视可能的突发风险释放。
- 长端信用债投资迟疑态度虽审慎,但具体等待条件模糊,投资者执行层面缺少明确的操作指导。
- 数据分布和估值标准以国泰海通自身测算为基础,存在一定内生偏差风险。
综合来看,报告对产业和市场的乐观预期清晰,但对潜在逆风因素及动态调整机制论述不足,投资者需结合宏观环境与行业动态进行动态复核[page::0,1,2].
---
七、结论性综合
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9月发布的《商业航天:启航空天经济新纪元》与《聚焦回调后中短端票息价值》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产业与固定收益信用债市场的深刻洞察:
- 商业航天产业方面:
- 政策持续加码、技术创新驱动与市场需求爆发三大动力共振,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从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到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
- 全球低轨卫星频谱资源紧张,中国市场星座组网速度加快,投融资热度提升,2025年市场规模预期突破2.5万亿元。
- 新技术(如可回收火箭、液体火箭)和新设施(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将对成本和运力带来显著改善,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产业发展风险主要集中于技术商业化进程和终端应用落地的不确定性,投资需动态关注技术研发和政策环境变化。
- 固收市场方面:
- 当前信用债收益率经过调整后,中短端期限(3年以内)债券显示更优的收益风险性价比,成为市场主流增厚票息的合理配置区间。
- 城投债、金融债(尤其是银行次级债及保险永续债)、产业债的部分区域和行业,结合流动性情况提供较细致的选择路径,体现策略的实操性和针对性。
- 长端信用债受制于流动性不足和市场情绪谨慎,投资者应谨慎介入,等待更明确的政策和流动性信号。
本套报告以详尽的数据支持、政策背景以及技术前景解读相结合,勾勒出商业航天新兴产业的广阔蓝图及固收市场中票息资产的精细布局路径。投资者在把握新基建产业升级机会的同时,也需审慎对待信用市场风险,综合考量政策、技术与资金面动态,实现稳健资产配置。
---
[附当前页相关图片示范]

(图示:晨报封面图“观天下·畅神·扩思2025”,寓意宏观视野)
---
参考文献
-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商业航天:启航空天经济新纪元》,2025.09.14,方奕等著[page::0,1,3]
-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聚焦回调后中短端票息价值》,2025.09.16,张紫睿著[page::1,2,3]
---
以上为国泰海通晨报主要策略和固收报告的详尽结构化分析,涵盖政策背景、产业链动态、技术创新、市场规模、投资机会及风险提示,图表图像解读完整,帮助理解报告的投资逻辑及未来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