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our unions under neoliberal authoritarianism in the Global South: the cases of Turkey and Egypt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从批判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土耳其和埃及在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劳工组织的变迁,聚焦于2013年后新自由主义威权政权下劳工运动的法律、政治与结构性挑战。文章指出,新自由主义重构中,对劳工市场的控制通过解散异议工会、加强威权主义的企业主义关系等手段实现,形成一种“新自由主义威权发展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导致劳工权利严重受限,并引发持续的劳工抗争。两国皆被国际工联列为全球工人权利状况最差的国家之一,显示劳工运动在严厉镇压下依然存在复兴的潜能 [page::0][page::14][page::11].
速读内容
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及劳工市场变革 [page::2][page::3]
- 新自由主义不仅是经济理念,更是一种政治经济体制,强化资本阶级权力,通过威权手段管控劳动力。
- 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促使全球包括土耳其和埃及走向新自由主义,劳工组织成为重要的冲突焦点。
- 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南方表现为国家资本主义与发展主义相结合的威权模式,并体现为对劳工的灵活用工和打压反抗。
土耳其劳工运动演变与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1980–2013) [page::4][page::5][page::6]
- 1980年军政府借新自由主义改革瓦解了激进工会,削弱工人集体行动能力,伴随工资大幅下跌。
- 1990年代工会力量有所复苏,成立工人平台联合抗议IMF紧缩措施,后来因内部分歧作用有限。
- AKP在2002年上台后推动私有化和劳工市场灵活化,致使非正规就业及工伤致死事件激增。
- 政府通过支持亲政府的工会派系(如HAK-İŞ、MEMUR-SEN),边缘化异议工会,并以2012年劳动法改革弱化工会抗争力。

- 公务员工会会员数呈现亲政府工会大幅增长,左翼工会成员大量下降。
埃及劳工运动及新自由主义威权转型(1981–2013) [page::7][page::8][page::9]
- 穆巴拉克时代新自由主义改革逐步推进,伴随大规模私有化和劳动市场灵活化,导致无合同和非正规就业大增。
- 国家控制的埃及工会联合会(ETUF)忠于政权,扼杀独立工会发展,但基层工人抗议浪潮持续增长。
- 2006年后劳工抗议剧增,成为2011年革命的基础力量之一,推动独立工会(如EFITU)兴起。
革命后及2013年政变后的威权化及劳工镇压 [page::10][page::11][page::12][page::13]
- 2011年革命期间,工人抗议大幅增加,促成独立工会的发展,但军队掌权及穆尔西当政期间新自由主义威权延续。
- 2013年政变后,埃及军政府Sisi加大镇压力度,2017年重塑ETUF主导地位,解散绝大多数独立工会。
- 同期,土耳其AKP加速威权巩固,对劳工抗争立法限制和刑事化,支持亲政府工会,工会生态明显拘束。
- 两国工人均面临“永久紧急状态”、政治空间压缩,工人及工会抗争被视为“国家威胁”,被严厉打压。
研究结论与借鉴意义 [page::14]
- 土耳其与埃及的新自由主义经验表明,经济自由化并未带来政治民主,反而与威权主义同行,劳工成为主要牺牲品。
- 通过法律、暴力以及亲政府工会策略瓦解异见工人力量,实现资本积累及政治稳定。
- 面对经济困境、货币危机及抗争浪潮,工人运动的重振对民主变革和改善劳动条件至关重要。
深度阅读
金融社会科学研究报告详尽解构与分析
——《Labour unions under neoliberal authoritarianism in the Global South: the cases of Turkey and Egypt》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Labour unions under neoliberal authoritarianism in the Global South: the cases of Turkey and Egypt
- 作者:Mehmet Erman Erol (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Çağatay Edgücan Şahin (Ordu大学劳动经济学系)
- 发布时间:接受于2022年7月26日,本文未显示具体发表日期,但2021年及2022年文献广泛引用,推断近期研究成果
- 主题:文章聚焦全球南方地区土耳其和埃及两国的劳工组织(工会)在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环境下的发展轨迹及现状,特别关注2013年后“安全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主义政权对劳工运动的影响。
- 核心论断:针对新自由主义与威权政权并存并交织的政治经济环境,劳工市场成为关键调整领域,国家通过强制性和威权的协作主义策略削弱异议工会,限制劳工力量。经济自由化并未带来政体民主化,反而强化了新型威权制度。土耳其和埃及这两个区域大国提供了比较分析的范例,呈现了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下劳工关系的复杂演变及其困境。
- 主要研究问题:
1. 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的历史轨迹及动态如何影响土耳其和埃及的工会?
2. 在两国日益安全化的威权政治经济结构下,劳工运动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 方法:结合关键文献回顾与2021年夏季在线深度访谈,涵盖工会组织者、记者、工厂员工等相关从业者。
- 报告结构:概念论述 → 历史轨迹分析(1970s至2013年)→ 2013年后“安全化”的新自由主义威权发展主义分析 → 结论
此报告旨在提供劳动中心视角下的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解析,扩展对全球南方和中东地区威权政权下劳工形势的理解。[page::0][page::1][page::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和研究背景
- 土耳其与埃及两国在国际政治上呈现较大分歧,尤其是埃及2013年军事政变后双方断交,土耳其支持穆斯林兄弟会,指责西西政府非法,但本研究绕开分歧,重点研讨两国政权下“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与劳工运动的“联系”和“相似性”。
- 问题机理聚焦如何在持续威权和安全化的经济政策框架中,劳工集体行动及工会力量被压制和重塑。[page::0][page::1]
2.2 理论框架:“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与全球南方劳工
- 作者指出,尽管新自由主义概念高度争议,且经历多次危机检验(如90年代全球南方债务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疫情冲击),该政治经济形态至少在劳工领域仍维持连续性,即通过剥削劳工、推动灵活就业、裁剪劳工权益,强化资本阶级权力。
- 重要观点:新自由主义的“权威性”并非偶发现象,而是其制度设计和实施中的内在逻辑,包括对有组织劳工的打压,限制民主体制对经济的制约。
- 强调全球南方视角,批判传统将新自由主义视为北方观念单向输出的研究方法,强调本地国家及社会力量的能动性,尤其是发展主义元素与军队在职业劳动市场和政治管控中的角色。
- 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促发新自由主义兴起,伴随劳动阶级对抗的激烈和国家权威上升。国家通过法令和暴力等多种工具限制、协控工会及劳工抗争。
- 论述形成了后续对土耳其和埃及历史轨迹的分析方法论基础。[page::2][page::3]
2.3 土耳其劳工运动发展历程
- 1980-2002年军人独裁时期:
- 1980年军政变后,新自由主义转型启动。军政府禁止反对工会,法律限制集体谈判和罢工,自此劳工权益大幅削弱。
- IMF和世界银行模式引入,强调出口导向和市场自由化,伴随制造业实际工资大幅下降(1978到1988年工资下跌32%),劳工被迫接受去工会化、低工资。
- 1990年代动荡不断,经济危机频发,大型劳工抗议多发生,尤其公共部门。
- 1999年劳工平台成立,联合主要工会抗议政府私有化等政策,反映出当时劳工反抗精神仍强劲。
- 2002-2013年AKP执政初期:
- AKP利用“民主化”话语加速新自由主义改革,包括劳动市场灵活化(如2003年劳动法4857号),私有化浪潮,以及工人权益进一步压缩。
- 虽出现TEKEL烟草工人长达78天广场罢工,但整体劳工组织力量被边缘化,法院支持私有化。
- 客户主义兴盛,支持政府工会(如支持伊斯兰政治倾向的HAK-İŞ和MEMURSEN)扩张,左翼工会成员减少。
- 2012年工会法改革表面上降低门槛为1%,实则通过合并行业限制异议工会影响力。
- 这一阶段伴随经济成长和社会援助推广(劳动阶层金融纳入),但多层次失业和贫困现象加剧,甚至引发2013年Gezi抗议。
- 总体呈现“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特征,社会分化与劳工异议并存。
- 数据重点
- 公务员工会联合体成员由2002年的65万增至2013年的146万左右。
- 左翼KESK成员数下降9.5%,而保守伊斯兰背景的MEMURSEN成员增加超过17倍。[page::4][page::5][page::6]
2.4 埃及劳工运动发展历程
- 1970s-2011年穆巴拉克时期:
- 1970年代“开放政策”(infitah)推动市场转型,但爆发多次“面包暴动”,劳工不满推迟了彻底自由化。
- ETUF官方工会高度依赖政权,限制独立工会发展,劳工抗争屡遭镇压。
- 1990年代结构调整计划带来大规模私有化和劳动市场灵活化,2003年劳动法改革使用工更易解雇,零工经济和非正规就业大幅增加,2010年估计有300万合同工可随时被解雇。
- 2000s后期劳工不满激增:
- 2006年马哈拉公司大规模罢工后,抗争呈高峰态势,2007-2009年劳工抗议数量几乎翻倍。
- ETUF与政权关系加深,防止重要独立工会领导人当选,工人几乎没有代表权。
- 2011年革命与短暂解放期:
- 革命推翻穆巴拉克,独立工会联邦EFITU成立,声称代表数百万工人。
- 2011年罢工和集体行动创历史新高,1300多次行动。
- 穆斯林兄弟会选举执政后,颁布法令重控制ETUF、限制独立工会,签署IMF贷款引入紧缩政策,社会经济压力剧增。
- 2013年军方政变及后续:
- 反穆兄盟联盟军方上台,政治空间闭合,2017新法律恢复ETUF统治地位,几乎解散千余个独立工会。
- 独立工会内部分裂严重,过度依赖个别领袖,欠缺基层和私营部门有效组织。
- 军队作为经济力量重返前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威权发展主义”政治经济模式。
- 劳工抗议和镇压趋势:
- 2013年抗议2229起,2016年降至726起(仍高于革命前),多被安保力量镇压。
- 劳工抗议常遭军事干预,争议解决后迫使工人高呼支持西西口号,彰显政治压迫。
[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3]
2.5 2013年后“安全化”下的劳工状况:土耳其与埃及比较
- 土耳其(2013年后):
- 法律体系强化打击劳工和社会抗议,扩大恐怖主义定义,包括劳工罢工等行动。
- 2016年军政府政变未遂后,AKP与民族主义政党MHP结盟,持续“准紧急状态”治理,2018年总统制集中权力。
- 劳工法保持威权性,政府继续扶持伊斯兰倾向工会,弱化独立派。
- TÜRK-İŞ失去部分代表权率(从2013年71.8%降至2021年54.68%),而HAK-İŞ增长显著(从16.31%升至34.37%)。
- 公务员工会中左翼组织KESK成员大幅减少,MEMURSEN继续扩张。
- 2022年初出现108起罢工,但多数被禁止或镇压。
- 这种状态表现为“新自由主义威权发展主义”或“新自由主义国家主义”模式。
- 埃及:
- 西西政权强化控制,法律定义恐怖主义扩大,打压劳工抗争与独立工会。
- 2017年新工会法强制独立工会重新注册,大部分独立工会解散或名存实亡。
- 军队重返经济领域,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维持“威权发展主义”模式。
- 劳工抗争数量逐年减少,独立工会领导人因妥协性及分裂陷入被削弱劣势。
- 政府与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密切合作,获得大量资金支持,政治收紧与经济改革并行。
- 总结:两国均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高度集中权威体制的结合,劳工实体被强硬打压,政治空间缩小,但劳工抗争在局部领域依然存在并可能回温。[page::11][page::12][page::13]
---
3. 图表与数据解读
本报告原文主要为文本分析,引用部分关键数据中无单独图表栏目,但文字中含有详实统计数据,尤为重要的是:
- 土耳其工会成员变化
- 公务员工会(KESK、MEMUR-SEN、Türkiye KAMU-SEN)成员结构明显变化,MEMUR-SEN增长超过十倍,KESK下降约9.5%,反映政治结合和客户主义对工会生态的影响。
- 工会代表率对比
- TÜRK-İŞ与HAK-İŞ的代表率对比,分别由71.8%降低至54.68%,16.31%上升到34.37%,显示官方支持和政治联盟对劳动代表性的塑造作用。
- 埃及时期劳工抗议次数
- 2003年86起抗议,逐年增加,至2009年达到700起;2011年革命期间激增至1377起(其中280次罢工);2013年2239起,2016年降至726起,体现抗议强度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
- 私营部门劳动弹性与无合同比例
- 2010年约300万埃及工人在随时可被解雇的安排下工作,私营部门半数无合同或社会保障,反映改革成果与劳工实际弱势。
以上数字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劳动市场政策下的权力重塑和劳工境遇恶化,文字数据结构和统计对报告论断具强力支撑作用。[page::4][page::6][page::8][page::11][page::13]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政治经济学与劳动关系学术分析,无涉及企业财务估值内容,但紧密围绕“政治经济结构”评价新自由主义政策和威权国家对劳动市场的影响,这里“估值”可理解为体制和劳工力量权衡与评价:
- 作者通过定性分析法,结合政策变化和工会力量数据,动态估计两国劳工组织在威权与市场力量夹击下的衰退和断裂。
- 通过短时访谈补充和案例分析,增强现象说明的可信度和层次。
- 报告强调自1970s起新自由主义的延续性,并新命名现阶段为“新自由主义威权发展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借鉴多学派理论对其政治经济特征的“估值”。
- 强调权力关系对工会结构变化的决定作用,进而影响市场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模式,是学术框架下的“体制估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治风险:两国威权政权集权加剧,政治不稳定性显著,特别埃及多次军政变和土耳其政党及军方关系复杂。[page::0][page::11][page::13]
- 劳工抗争风险:劳工抗议因政治安全化被视为“恐怖活动”,面临法律镇压,有工人及工会领袖被限制、流亡或监禁,劳动权益收缩带来社会冲突升级风险。
- 经济风险:长期推行劳动市场灵活化及低工资政策可能导致贫困化和消费力下降,威胁经济稳定,2013年后经济增长放缓、货币贬值、失业上升。[page::6][page::11]
- 内部分裂风险:独立工会力量薄弱,内斗严重,依赖个别领袖,影响工人动员能力。埃及独立工会无法有效整合劳工,弱化整体力量。[page::13]
- 国际环境风险:外部援助和地缘政治(如海湾国家支持阵营分歧)影响各自政权内部稳定及政策调整空间。[page::12][page::13]
- 疫情影响:访谈受疫情限制,反映了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劳工组织运作的现实阻力。[page::1]
报告未完全详细讨论具体缓解策略,显示劳工组织面对结构性权力不平等处于较脆弱的环境。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关于“新自由主义概念”的争议:作者明确表示新自由主义是争议性大、辩论激烈的范畴,并提出结合南方国家特殊性和发展主义视角,认为传统北方视角过于简单,有助于对区域差异进行科学理解。此态度体现学术谦逊。[page::2][page::3]
- 潜在政治偏见可能:文章语气倾向批判威权加剧和资本对劳工压迫,重视劳工抗争,但在表述官员和政府政策时仍保留一定客观描述,少注入个人论断。
- 内部细微差别:土耳其工会法改革看似“降低门槛”以促进民主,实则旨在削弱异见工会,体现法规双重性及策略性操控。[page::6]
- 劳工抗争的双刃剑:埃及案例中独立工会领袖进入政府带来信誉风险,使得劳工运动内部有分裂,反映出政治妥协和权力动态的复杂影响。[page::13]
- 政治联盟动态:AKP与MHP联盟形成新的劳工政治配置,MEMURSEN大增,KESK被打压,显示政治趋势对工会走势决定性。[page::12]
- 局限性:访谈人数有限,且访谈环境受政治压制,数据和观点或存在被自我审查影响的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该研究系统展示了土耳其和埃及在“新自由主义威权主义”政治经济框架下,工人阶级组织结构演变的复杂态势。报告强调:
- 经济自由化未带来政治自由化,相反,二者伴生新型威权统治。
- 劳工市场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战场,工会等劳工组织被系统性削弱,异议力量受压。
- 政府通过法律、政治联合、客户主义和安全化机制,将劳工运动纳入管控体系,特别是在2013年后安全化趋势显著。
- 统计数据和访谈佐证劳工权益恶化表现为工会力量分化、灵活就业扩张及抗争频率与强度的周期性变化。
- 这种现象符合“新自由主义威权发展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的描述。
- 报告呼吁加强劳工组织复兴和阶级团结,通过集体行动推动经济和政治民主变革,以应对经济不平等和政权高压造成的困境。
整体人士秉持深刻的批判视角与南方视角的独特视野,研究兼具历史纵深与现状分析,访谈丰富质性材料,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是中东及全球南方政治经济学及劳工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
(本文结构严格按照报告章节顺序安排,全文涉及重要数据和论述均有明确页码出处标注,确保内容溯源与学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