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ownership as Life Cycle Goldmine: Evidence from Macrohistory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基于1870年至2020年16个发达国家长达150年的宏观历史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模拟方法严谨评估了住房拥有权对家庭财富和福利的影响。结果显示,购房策略相比全部股权投资能将财富提高9%、福利提升23%,并有效降低投资组合风险与财富不平等,同时福利收益主要来自退休后的消费与遗产动机。中等杠杆购房策略及适时购房(低利率、高房价时期)能获取最大收益。二套房虽增加财富但无明显福利提升。此结果挑战了住房投资“不佳”观点,为长期资产配置和生命周期投资提供理论支持[page::0][page::4][page::5][page::7][page::30][page::31][page::36].

速读内容


核心结论:住房拥有权显著提高生命周期财富与福利 [page::0][page::4][page::5]

  • 相较于纯股权投资,购房策略的平均财富增幅高达9.6%,福利提升可达23%。

- 住房投资降低财富组合最大回撤,提升资产组合的风险保护能力。
  • 福利的提升主要源自退休后的消费增加及遗产动机贡献。


研究方法与数据覆盖广泛 [page::2][page::4][page::10][page::11]

  • 采用150年宏观历史经济数据,覆盖16个发达国家,使用Stationary Block Bootstrap模拟百万家庭生命周期。

- 生命周期模型综合考虑个人的劳动收入风险、资产波动和寿命风险。
  • 通过对比同一模拟生命周期下购房家庭与纯租赁家庭的投资表现,实现严格的头对头检验。


购房策略设计与性能比较 [page::18][page::20]

  • 购房门槛包括不同的首付比例(10%-100%)及额外购买阈值(10%-50%),同时控制月还贷收入比。

- 最优策略为低购买阈值配合约50%的首付,体现适中杠杆用于获取最高财富和福利增益。
  • 购房越早且杠杆越高,工作时期财富损失越大,但退休后财富回升。


详情数据支持与区域对比 [page::35][page::36][page::37][page::41]

  • 图1显示购房者财富与消费水平晚年显著优于租房者,且金融资产初期减少但退休期回补。

  • 图2热图展现不同首付和购买阈值组合的福利与财富相对收益,50%首付低阈值获得最高收益。

  • 图3显示配有50%房产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财富积累快于传统50%股票债券组合。



购房经济影响的异质性与最佳时机 [page::27][page::28][page::48]

  • 低收入户获财富增益相对较高,高收入户享有更显著的福利提升。

- 购房时机关键:房价收入比高且利率处于中低水平时购房,最长生命周期财富增益24%、福利激增48%。
  • 购房通过推迟消费换取了退休期较高且更加平滑的福利。


二套房对财富与福利的影响 [page::29][page::30][page::49][page::50]

  • 购入二套房相较于单套房增加寿终财富,但减少工作期财富和金融资产持有,福利无显著提升。

- 二套房增加租金收入但使退休期消费显著下降,福利部分受到压制。

量化指标和表格数据总结 [page::41][page::44][page::45][page::46][page::47][page::48]


| 指标 | 最大财富增益 | 最大福利增益 | 最大财富不平等减少 | 最大风险减少(最大回撤) |
|-------------|-------------|-------------|------------------|----------------------|
| 数值(%) | 9.6 | 23 | 15 | 10-13 |
  • 财富和福利增益随购房杠杆(首付和阈值)的变化表现非线性,最佳策略在于中等首付(约50%)和低购买阈值(~10%)。

- 购房策略显著降低财富最大回撤,降低生命周期投资风险。
  • 通过Gini系数测算,购房降低财富不平等约15%。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标题与概览


报告标题:《Homeownership as Life Cycle Goldmine: Evidence from Macrohistory》
作者:Yang Bai, Shize Li, Jialu Shen
发布日期:初稿:2024年7月31日,当前稿:2025年7月24日
主题领域:住房资产配置、生命周期投资策略、财富效应与福利分析
研究范围:利用1870年至2020年间16个发达国家的宏观历史数据,评估家庭购房对财富积累和福利的长期影响。

核心论点:
本报告坚决支持购房应作为家庭生命周期的重要投资决策,证实购房能提升家庭生命周期财富约9%,并可带来高达23%的福利增益,优于纯股票投资策略。它强调,尽管购房限制了工作期间的财富积累和金融资产持有,但因风险分散和财富公平性的提升,购房总体上利大于弊。收益存在异质性,低收入户在财富层面受益较大,高收入户则在福利层面获益更多,且购房时机(特别是在利率中等偏低且房价较高时期)对效果影响显著。[page::0,1,4]

---

1.引言与研究动机



作者指出,美国家庭中66%为房主,且80%购房者依赖融资。尽管公众普遍认为房地产是长期最佳投资,学术界及部分财经专家却持怀疑甚至负面态度,如Cochrane将住房投资称为“灾难性”。面对公共舆论与专家认知的分歧,本文关注购房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美国住房供给紧缩背景下的购房价值。作者以此提出一个明确肯定的观点,即长期来看家庭应购房。[page::1]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数据来源


采用Jordà-Schularick-Taylor宏历史数据库,涵盖1870-2020年间16国年度宏观数据,共计1800多个数据点。数据包含股票、债券、10年期国债利率、房价指数、租金回报等多资产时间序列。因数据完整性问题,剔除加拿大与爱尔兰。数据的长时段与多国家样本优势,使得研究结论具有广泛的地区和历史适用性。[page::2,10]

2.2 模拟方法


采用基于Anarkulova et al.(2023)和Politis & Romano(1994)的平稳区块自助法(stationary block bootstrap),通过截取时间区块满足经济环境的自相关特征,模拟100万户家庭的工作与退休阶段资产与收入路径。每户被赋予两种策略生命周期:购房策略vs.纯股权投资且终身租房策略,控制同一生命周期的消费支出,实现精准对比。购房者先租房,累积资产达成首付(多档首付比例与额外购买门槛设定),购房后支付按揭及维护费,投资部分收入于金融资产,退休后遵循4%安全提取规则,并可反向抵押贷款以维持消费。[page::2,3,12-17]

2.3 投资策略设计


投资策略包括:首付比例(10%-100%)、额外购买门槛(10%-50%)、收入按揭比例限制(PTI ≤ 1/3)。模拟还涵盖二套房购置策略,明确拒绝多次抢购的杠杆叠加,保障模型现实可行。[page::18]

---

3. 关键分析章节详解



3.1 经济效益:财富与福利提升(第5章节)


  • 财富效应

2015年以来专家普遍质疑房产作为财富工具,报告结果显示,购房策略整体可实现约9.6%的寿终财富积累提升(以约20%首付、50%购买门槛为例),特别是能延迟购房、积累更多金融资产者(升门槛者)获得更大收益。反之,低门槛策略(如10%门槛)几乎无财富增益,凸显财富较宽裕家庭才是获利主体。[page::21,22]
  • 福利效应

匹配工作收入消耗后,评估退休及总周期福利,家庭购房策略平均带来高达23%的等价财富福利提升。福利提升与适度杠杆(中高门槛+首付)高度相关,不同地区均获得一致结果,美国尤为显著。福利效果不仅源于单纯财富增值,还因退休消费的改善和遗产动机驱动。[page::22,23]

3.2 风险与财富保护


以最大回撤指标衡量投资组合潜在下行风险,发现购房者财富曲线最大回撤明显低于纯股权投资者,生命周期内最大减幅降低10%-13%。中间杠杆层影响尤为明显,且杠杆与门槛变化带来复杂影响驱动,家庭退休后风险保护强度随门槛变化表现出反转趋势。[page::24]

3.3 财产平等改善


购房者财富差距明显低于纯股投资组,体现在退休时Gini系数下降12%-15%。现金购房及50%首付策略表现最佳,表明购房有助于缩小财富不平等。作者引用Bhamra和Uppal(2019)强调金融差异的社会成本,购房在财富分布上的调节作用暗示了其社会政策价值。[page::25]

3.4 经济效益来源与成本分析

  • 生命周期财富路径

购房者工作阶段财富增长放缓,尤其是早购和高杠杆家庭,重心由金融资产转向住房,购房前卖出股票。退休后投资组合逐渐恢复金融资产持有,延迟购房(高门槛)能部分抵消这种转移成本,财富仅略有下降或持平。[page::26,27]
  • 福利构成

福利提升主要来自遗产动机贡献,退休消费也显著改善。与传统观点购房限制消费不同,模型显示退休期消费相对租房者有实质改善,对生命周期总体福利贡献巨大。[page::27]

3.5 家庭异质性与市场时机影响

  • 收入异质性

低收入家户受益体现在财富层面更明显,高收入户则福利提升显著,杠杆水平与收益呈负相关(高杠杆+高收入可能财富收益递减)。
  • 购房时机影响

购房相对于收入比(HPI)高且利率中低(世界范围内2.85%-3.34%国债收益率水平)时,购房者可实现24%财富与48%福利显著提升,反映市场时机对投资的重要影响。研究强调顶级房价抑制短期消费波动,稳定财富增量。[page::28]

3.6 二套房购置策略评估

  • 在承袭单套房购置策略基础上,引入第二套房,结果显示工作期财富进一步下降(负面影响),但退休期财富显著增加,累计财富提升约8%,支持额外房地产资产优于纯金融资产配置。

- 但二套房购置对福利无实质提升,工作期福利略增(租金收入),退休期福利受损(消费受抑),表明二套房策略有利财富传承但限制生活质量。[page::29,30]

---

4. 图表与数据解读



图表一:家庭生命周期财富及福利轨迹(Figure 1)


展示不同购房门槛(10%和50%)下家庭总财富与金融资产财富生命周期轨迹,包含不购房(租房)组对照。结果显示,购房家庭总财富明显高于租房者,尤其50%门槛的购房家庭早期略低于租房者,但晚年财富优势明显,同时金融资产持有速度先降后升,与理论一致。累计消费福利(退休期)购房者普遍优于租房者,反映购房带来的福利增益。第二套房组合财富进一步提升,提示多资产品种配置优势。[page::35]


图表二:生命周期购房策略最优解热图(Figure 2)


展示不同首付比例(10%-100%)和购房门槛(10%-50%)组合下,购房者的财富及福利等价比率(对比租房组)。结果显示,适中首付(约50%)合低购房门槛(10%)下,财富及福利提升最大且超过100%,即购房策略显著优于默认租房和纯投资策略。大幅推迟购房(高门槛)或现金购房(100%首付)部分降低生命周期收益。[page::36]


图表三:财富和波动率对比(Figure 3)


描述“全股权”、“50%股票+50%债券”及“50%股票+50%房产”三种策略的对比表现。全股策略拥有最高财富均值与波动率,混配债券策略为最低,而混配房产策略财富均值高于债券且波动率接近债券,表明房产类似债券属性,适合资产配置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此结果支持购房能帮助优化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结构。[page::37]


表格主要数据解读

  • Table 1:股票年均收益率11.24%,房产7.29%,房产波动率15.33%,股票17.7%,房产资产表现偏向债券型资产,适合风险对冲。[page::38]

- Table 4:详尽展示不同购房策略下财富与福利相对租房策略的提升百分比,验证适度杠杆策略下财富与福利同时优化,且适用于美英欧地区,地域间表现差异较小。[page::41-42]
  • Table 6:最大回撤指标显示购房策略降低约10%以上的投资组合最大跌幅,突出财富保护功能。[page::44]

- Table 7:Gini指数变化表明购房可减少财富不平等,最大减幅达15%[page::45]
  • Table 8-9:详细剖析财富与福利变化的生命周期结构,强调购房导致工作期金融资产减少、退休期恢复及福利贡献主要来自遗产动机而非单纯消费。[page::46-47]

- Table 10:进一步明晰劳动收入、购房价格水平及利率时机对财富与福利的影响,确认低收入家庭财富增幅较大,高收入家庭福利增幅卓著,利率中低周期购买房屋获益最高。[page::48]
  • Table 11-12:二套房投资虽增加财富,但福利无明显改进,工作期福利可能受损,体现产权结构对生活消费的掣肘。[page::49-50]


---

5. 估值与模型框架说明



采用经典生命周期投资模型(Guvenen等,2021),结合静态CRRA效用函数带遗产动机,参数设定合理且紧贴现行文献(风险厌恶系数δ=3.84,遗产强度a_q=2360等),资产回报基于150年多国宏观市场数据,模拟经济环境保留时间相关性的平稳区块引导抽样。对比策略以“纯股票投资+终身租房”为基准,避免混淆投资额与杠杆影响,确保成果归因于购房本身。

金融市场设定包括股票、债券、住房资本市场及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和反向抵押贷款等,兼顾持有成本(2.5%维护费)及交易成本(3%买卖费)设定,模拟尽可能贴合实际。[page::12-17,20-21]

---

6. 风险因素与潜在限制


  • 模型假设风险:

- 固定的储蓄率和消费规则(如10%储蓄率,退休4%提取规则)虽符合常规,但现实储蓄率变动性可能影响结论的稳健性。
- 反向抵押贷款设定较为理想,现实中操作阻碍较多,或限制福利提升估计。
- 模型假定租房者完全复制购房者消费模式以实现公平对比,可能未充分反映租房与购房的非金融消费差异。
  • 数据与外推风险:

- 尽管150年大样本彰显其代表性,但仍可能低估不同经济周期中非典型市场冲击对租购差异的影响。
- 排除税收效应,尤其资本利得税可能影响投资回报及财富积累,实际净效应可能有所调整。
  • 政策与市场环境依赖:

- 购房杠杆与融资环境(按揭利率等)的变化对经济效应敏感,未来利率升高可能抑制这些增益。
- 报告未显著讨论房价异常泡沫或突发市场风险对模型的冲击。

这些风险均被报告注意,但尚无明确对冲策略,仅可视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制定时需谨慎考量的因素。[page::1,3,14-17]

---

7.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烈凸显了购房带来的财富与福利提升,但其投资比较采取纯股权策略作为基准,在现实中大部分家庭采用更为多元混合的资产配置,实际增益可能因基准不同而变化。

- 高杠杆购房对低收入家庭带来较大工作生活期财富损失,长期福利提升依赖部分制度保护及市场稳定,存在潜在风险。
  • 报告没有讨论购房与流动性紧张之间潜在的生活质量负面影响,虽模型用消费水平模拟部分效果,但非财务方面的心理与社会效应未体现。

- 二套房购置策略虽然提升财富,但无分配福利改善,反映了房地产资产结构对整体福祉可能的权衡,推荐政策时需综合考虑。

---

8.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以严谨的宏观历史数据及生命周期模拟方法,全面论证了购房相较于纯股票投资对家庭财富积累与福利的积极作用。关键发现包括:
  • 购房能提升生命周期财富约9%,带动福利增幅高达23%,成为长期优于租房的资产配置策略。

- 中度杠杆及适度推迟购房积累金融资产是最大化收益的关键因素,而低门槛、高杠杆购房收益有限甚至负面,体现财富差异性的影响。
  • 购房有效降低投资组合波动和最大回撤风险,强化财富保护功能。

- 家庭购房显著降低财富不平等,体现购房的社会分配功能和政策价值。
  • 购房提升福利主要得益于遗产动机及退休消费改善,挑战传统认为购房抑制消费的观点。

- 市场时机(较高房价及中低利率)对购房经济效果有重大正面影响,提示行为策略应兼顾宏观环境。
  • 二套房购置虽然进一步提升财富,但无明显福利改善,警示多重杠杆资产持有的复杂权衡。


报告整体立场为强烈推荐购房纳入生命周期投资组合,作为财富积累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该结论突破了部分专家对住房投资的负面认识,强调了购房的多维度经济价值和政策意义。[page::0-7,20-31]

---

以上解析完整涵盖报告篇章结构、方法论、数据解读、图表分析、估值逻辑、风险评估与批判视角,对于理解现代家庭财富管理与公共住房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