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河计算机】十五五系列报告:“两个变局”下的AI要素化跃迁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总结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经历技术、算力、数据、政策和市场五大质变,实现由“技术”向“要素”的跃迁。展望十五五,AI Agent驱动要素价格发现与规模交易,打造国产全栈闭环,实现全球数字经济扩容和跨境输出。报告聚焦算力基础设施、Agent服务、智能终端及绿色低碳四大投资主线,指出行业风险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十四五复盘:AI产业五大质变奠基“要素化” [page::0]


  • 技术方面:Transformer架构成为AIGC赛道统一引擎,千亿参数带来“涌现”,通用智能雏形确立。

- 算力方面:国产AI芯片推理能效持续提升,数据中心转向绿色智算中心,电力成本占比增长。
  • 数据方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升级,数据成为财政可交易资产,填补土地财政缺口。

- 政策方面:顶层设计完善,AI首次纳入社会治理,定位从“产业工具”升级为“转型引擎”。
  • 市场方面:视觉红利终结,云计算SaaS估值回落,AI叙事由“模式创新”向“要素变现”跃迁。


十五五展望:Agent驱动AI要素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page::0]


  • 产品维度:Agent交互方式转为CUI,实现自主协作,计费由Token转为增量收益分成。

- 供给维度:国产芯片定义Agent指令集,构建AgentOS生态,数据转为可价值化资产。
  • 需求端:全球南方市场数字经济快速增长,Agent助力数字丝绸之路2.0,实现要素跨境交易。

- 场景扩容:AI原生任务、企业流程、具身物理交互、消费终端及社会自治系统五大场景爆发。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 投资聚焦:算力基础设施、AI Agent与MaaS服务、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绿色低碳四大主线。

- 风险包括技术迭代不及预期、供应链及下游需求不足、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计算机】十五五系列报告:“两个变局”下的AI要素化跃迁 —— 专业详尽解析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中国银河计算机】十五五系列报告:“两个变局”下的AI要素化跃迁》

- 作者:吴砚靖、邹文倩、胡天昊等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 07:53
  • 研究主题:人工智能产业在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的发展变化,着重讨论AI技术要素化转型及未来展望,分析中国在全球及国内“双变局”背景下的战略机遇,特别聚焦AI要素价格发现、Agent智能体发展及产业链全栈国产化。


报告核心论点概述

报告通过梳理“十四五”五大质变完成AI产业“要素化”奠基,解析中国面临的“两个变局”和“一个飞跃”背景下,AI产业进入“量价齐升”新时代,Agent智能体驱动AI成为新兴的核心生产要素,实现价格发现和全球南方市场跨境输出,催生数字经济新供给侧改革。

评级与目标价

本报告未明确单一公司目标价,但提出“推荐”四条核心投资主线及对行业的中长期较为积极的判断,评级体系基于相对基准指数涨幅,行业及公司评级均分为推荐、中性、回避等等级,具体公司评级后续章节或报告提供[page::0,1,2]。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十四五复盘:AI完成“要素化”奠基五大质变



核心论点总结
  • 报告梳理了AI产业在十四五期间跳出了纯技术堆栈层面,完成技术、算力、数据、政策和市场五个维度的质变,标志着AI产业成功从“技术驱动”跃迁为“生产要素”,奠定未来生产力基础。

- 五大质变具体内容
1. 技术质变:视觉红利逐渐衰落,Transformer架构成为生成式AI(AIGC)统一基础,模型参数量级突破千亿,出现“涌现”现象,具备通用智能雏形。
2. 算力质变:国产AI芯片推理能效大幅提升,缩小与国外差距,数据中心从传统IDC转型为更高效的AIDC,电力成本成为主要算力成本,算力定价权开始国内化。
3. 数据质变:公共数据通过授权运营和资产化入表,打通财政与数据之间的循环机制,实现数据作为可交易、可分成的要素,部分替代传统土地财政收入。
4. 政策质变:中央顶层设计完成“攻关—筑基—应用—变革”四大阶段,AI进入社会治理范畴,转型从产业工具升级为国家转型引擎。
5. 市场质变:随着视觉红利退潮,云计算及SaaS估值下调,AI叙事由互联网“模式创新”升级为“要素变现”,创造新价值评估空间。

推理基础
  • 全球和中国的深刻变局叠加AI技术飞跃,推动从技术驱动向生产力要素转变。

- 技术“涌现”现象加速AI智能水平与实用价值提升。
  • 电力成本的上升和国产芯片能效提升推动算力供应链本地化转变。

- 数据资产的财政属性被挖掘,增强国家财税结构韧性。
  • 政策层面明确赋能AI社会治理新角色,推动市场结构转型。


关键数据点与意义
  • Transformer架构及千亿参数模型标志技术成熟度和智能能力的新阶段。

- 碳电力成本在AI算力成本中占比大幅提升,说明绿色算力和能效竞争成为关键。
  • 数据资金循环填补土地财政缺口,暗示AI数据资产对国家财政稳定性的重要促进作用。


这些解读彰显AI产业的全方位质的飞跃,是理解“要素化”跃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page::0]。

---

2.2 十五五展望:Agent驱动要素进入“量价齐升”阶段



关键论点
  • 十五五期AI产业将全面进入“量价齐升”新时代,核心载体是“智能Agent”,其具备自主协作能力,赋能AI价值生态的规模化和市场化。

- 落脚于“价格发现、规模交易、跨境输出”三大主线,支撑AI产业经济化路径的突破。
  • 维度细分

1. 产品层面
- 交互模式从传统UI升级为对话式AI界面(CUI)。
- Agent智能体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协作”。
- 收费模式由Token计价转变为“增量收益分成”,AI团队由成本中心演进为利润中心。
2. 供给层面
- 国产AI全栈闭环成型,专用芯片定义Agent指令集。
- 框架与插件标准重构国产Agent OS生态。
- 公共数据升格为可价值化资产,三大要素“芯片-模型-数据”实现全栈闭环,形成要素定价权和规模化交易能力。
3. 需求层面(市场外溢)
- 重点推广至全球南方国家(东南亚、中东、非洲、拉美),人口超过45亿,占全球60%。
- 预测数字经济年复合增长9.2%,远高于传统经济。
- Agent出海促成“数字丝绸之路2.0”,实现数字要素跨境流通与资产回流,形成良性飞轮。
4. 五大场景扩容
- AI原生任务、企业流程编排、具身物理交互、消费端智能伴生、社会自治系统不断迭代。
- 消费模式从项目制转订阅制,消费频率和深度明显提升。

推理依据及假设
  • 技术升级与Agent智能体的生态构建驱动AI价值逐步市场化,是价格发现的基础。

- 供给端国产闭环的实现,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和成本竞争力,为大规模交易和价值传导奠定根基。
  • 新兴市场数字化增速快,需求扩展潜力巨大,跨境输出有利于产业链多元化与全球协同发展。


数据与趋势
  • 全球南方人口和数字经济增长率提供了实际市场需求成长支撑。

- 消费形态与商业模式变革增加市场容量和价值深度。

整体呈现未来五年版图AI产业发展的清晰路径和扩展空间,强调Agent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经济变革的载体及催化剂[page::0]。

---

2.3 投资建议



四大主线投资方向
  1. 算力基础设施:国产AI芯片、AI服务器、智算中心及绿色算力供应链(如电力管理、绿色能源技术)。

2. AI Agent与MaaS服务:垂直行业软件解决方案、低代码平台、系统集成商等。
  1. 智能终端与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车端控制器)、智能手机/PC、AR/VR设备、机器人边缘端及云端训练服务。

4. AI+绿色低碳:智慧电网、工业节能技术、碳管理及相关软件和系统集成领域。

这四大投资主线涵盖了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应用端全生态链,结合报告中所述技术发展、市场趋势和政策支持,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成长性[page::0,1]。

---

2.4 风险提示


  •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核心AI技术突破速度可能放缓,影响行业整体成长节奏。

- 供应链风险:国产芯片及核心硬件供应不稳定,可能影响产业链自主可控。
  • 下游需求不足:市场推广及客户接受度可能低于预期,导致营收增长乏力。

- 行业竞争加剧:内外部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影响市场份额。

同时,报告未明确具体缓解策略,但风险提示强调需关注以上关键因素的波动对投资回报的潜在影响[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报告首页图(图片位于第0页)


  • 描述:图像背景设计简洁,左下角有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LOGO,顶部展示主题:““两个变局”下的AI要素化跃迁”。

- 解读:图象的主题强化了报告的核心议题,视觉设计突出了AI与中国战略背景的关系,凸显报告的战略高度和研究前瞻性。
  • 联系文本:与全文主题相呼应,强调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AI产业在国际国内双变局背景下实现飞跃。


此类视觉呈现对于品牌授权和研究定位非常重要,加强阅读者对深刻变化和重点方向的认知[page::0]。

3.2 核心观点配图(第0页第二张)


  • 描述:图中插图为中国银河证券官方标志,配合文字“十四五复盘,人工智能产业五大质变及十五五展望”。

- 解读:为报告“核心观点”部分提供权威性标识,强化信息的可信度。
  • 联系文本:辅助传递人工智能五大质变的深度复盘以及未来Agent驱动的趋势,视觉辅助内容鲜明简洁,便于理解。


没有直接数据,但强化了报告整体论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page::0]。

3.3 投资建议图标(第1页)


  • 描述:清晰标注了四大投资方向,图示配色协调整齐,展示投资策略聚焦领域。

- 解读数据:各投资主线明确覆盖了“硬”、“软”、应用端及绿色低碳四个领域,映射报告中关于AI产业链细分的内容。
  • 联系文本:与文本投资建议部分完全对齐,图表视觉上提升信息传达效率。


此图支持投资者快速识别重点布局方向,逻辑清晰、层次分明[page::1]。

3.4 团队介绍和评级体系(第2页)


  • 描述:展示了核心分析师团队的照片、背景和专业资历,评级体系部分以清晰表格形式列举评级标准及分值区间。

- 解读:通过专业团队介绍强化报告权威性,评级体系明晰帮助投资者理解报告中行业与个股评级的评判方法,利于标准化投资对比。
  • 联系文本:团队介绍奠定研究质量基础,评级体系明确市场表现预期标准,增强投资参考价值。


此版块体现研究院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和强大的人员支持[page::2]。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核心聚焦产业链趋势与结构变革,未披露具体DCF或市盈率估值模型,但明确提出:
  • AI芯片、Agent及智能终端相关硬件/服务具备快速成长的估值空间。

- 云计算及SaaS估值明显回落,提示市场从模式创新走向要素变现的定价机制。
  • 投资策略围绕产业链核心基础设施和生态构建展开,强调内生定价权和规模化交易能力。


整体估值逻辑侧重于产行业态的供需结构和国家政策导向,而非单一财务模型,反映了产业研究的战略视角[page::0,1,2]。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总结的主要风险包括:
  • 技术风险:如果AI核心技术突破减缓,可能导致预期增长不及预期。

- 供应链被迫依赖:国产芯片及相关技术现阶段仍面临技术及外部封锁压制。
  •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商业化推广缓慢将限制产业扩张。

- 竞争加剧:行业内外企业争夺市场,可能导致利润率下降。

以上风险均直接关系工业链完善、商业化进度及资本市场预期,且风险间存在相互影响,应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报告未提供详细对应缓解策略,后续需结合宏观政策及企业执行力进行跟踪[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积极面:报告覆盖面广,结合技术与政策、市场深入研判,提供了较为完整的AI产业全景洞察。

- 潜在偏差
- 报告对中国AI国产化成功闭环持乐观态度,然而实际技术突破与供应链风险被强调,但未给出具体落地细节和可能的周期风险。
- 价格发现及规模交易设想宏大,但当前市场和监管环境复杂,跨境数字要素流通存在较多国际协调和数据安全隐患,报告对此议题未详细展开。
- 报告强调AI Agent的革命性角色,预测订阅制和盈利模式的普及,但其具体实行难度和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相对低估。
  • 内部细节

- “两个变局”与“一个飞跃”叠加提出边界略显宽泛,具体对各环节量化影响可进一步深化。
- 投资建议涉及多领域但缺乏量化筛选标准,投资者需结合后续个股具体披露做进一步判别。

整体而言,报告立场积极且具有前瞻性,但应结合实际产业与政策反馈动态校正预期。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回顾并展望了中国AI产业在“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的战略发展路径,明确提出:
  • 十四五期间,AI完成从技术创新向“要素化”的跨越,体现在技术(千亿参数模型)、算力(国产芯片和数据中心)、数据资产化、顶层政策设计及市场结构调整五个维度的质变,塑造AI作为新生产力要素的基石。

- 十五五展望中,Agent智能体成为驱动AI产业价值跃升的核心,中国产业链闭环能力提升贯穿芯片、模型及数据三端,赋能价格发现与规模交易,支撑AI产业经济化与跨境输出。
  • 投资主线面向算力基础设施、Agent/MaaS服务、智能终端及绿色低碳四大领域,符合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

- 风险层面涵盖了技术迭代、供应链、需求及竞争等关键不确定因素,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

图表和图像部分虽无复杂数据表展现,但均有效辅助了报告主题的专业权威表达,加强了观点传递与投资建议的可读性。

综上,报告提供了AI产业发展与投资的全景视角及战略框架,明确指出AI要素市场化、Agent智能体等未来方向,是理解中国AI产业未来五年重要参考文献[page::0,1,2]。

---

参考文献溯源


  • 报告导读、核心观点与投资建议详细内容及图像分析均来自第0页文本与图像 [page::0]

- 风险提示、目录及业绩评级体系以及团队介绍来自第1、2页 [page::1,2]
- 评级体系和研究团队介绍为报告权威背书,提升对产业投资分析的深入理解 [page::2]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