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IPO增加,看好PE机构业绩改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IPO数量大幅增加,科创属性企业占比超过80%,资本市场持续向好政策助推科创企业加速上市。科创企业的活跃上市环境推动私募股权(PE)机构通过早期投资实现快速退出并业绩改善,PE机构受益于新规加快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回收现金和提升估值预期明显增强,为投资科技企业的PE机构带来高额回报预期[page::0]。
速读内容
2025年IPO数量及募资额显著增长 [page::0]
- 2025年1-8月A股共上市67家企业,同比增加13.56%;港股上市57家企业,同比增32.56%。
- A股实际募资金额达654.53亿元,同比增长54.92%;港股募资金额1227.24亿元,同比增长惊人587.25%。
- 科创属性企业占IPO总数比例高,A股达83.58%,港股为52.63%。
政策与市场推动科创IPO新高 [page::0]
- 股指整体走强,上证指数上涨15.48%,创业板和科创板分别上涨41.04%和35.3%,北证上涨54.26%。
- 注册制改革提升上市效率,科创板重启第五套审核标准,支持未盈利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 港交所及深交所推出专门通道和优化标准,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企业快速IPO。
PE机构受益加速退出及募资增长 [page::0]
- 科创IPO加速为PE投资企业提供退出机会,缩短投资周期,促进收益实现。
- 2025年1-8月一级市场募集基金数量达到12636只,同比增长36.33%。
- PE机构通过投资早期科技创新企业,将可能获得上市估值提升的高额回报。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详尽分析:《科创IPO增加,看好PE机构业绩改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科创IPO增加,看好PE机构业绩改善
作者: 刘欣琦、孙坤(国泰海通证券分析师)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5日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
研究主题: 非银金融领域,重点关注科创属性企业IPO增长趋势及其对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业绩的影响
核心论点与主要信息
报告核心论断是:2025年IPO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科创属性企业占比显著提升,这将带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受益,因IPO加速为PE机构投资项目提供退出机会及业绩增长潜力。政策推动和资本市场回暖双重驱动下,科创板、创业板等平台上市环境优化,降低了科技企业上市门槛,强化了科技创新板块的活力,从而提升整个市场特别是PE机构的价值创造能力。报告强调了二级市场的向好与一级市场的政策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市场繁荣和PE退出能力的增强。
---
二、报告内容逐节深度解读
1. IPO市场现状与科创企业趋势
- 核心观点:上市数量持续增长,科创企业成主导力量。
- 具体数据:2025年1-8月,A股67家企业上市,同比增长13.56%;港股57家上市,同比增长32.56%。
- A股募资额654.53亿元,同比提升54.92%。
- 港股募资额1227.24亿元,同比大增587.25%。
- 科创企业占比极高:A股中56家科创企业,占比83.58%;港股30家,占比52.63%。
- 意义分析:科创企业的高比例反映出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偏好和资本支持,以及科技创新驱动的新经济趋势正在成为主导,带动IPO数量和规模双增长。
2. 政策与市场面共振推动上市繁荣
- 市场层面: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指数稳步回升,2025年前8个月:
- 上证指数上涨15.48%
- 创业板上涨41.04%
- 科创板上涨35.3%
- 北交所上涨54.26%
表明投资者对硬科技和新质生产力的关注显著增强,市场情绪趋于积极,激励企业抢占上市窗口。
- 政策层面:注册制进一步完善,审核流程透明且高效,使上市门槛降低: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扩大适用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
- 港交所设置科企专线,便于硬科技企业赴港融资。
- 深交所优化创业板标准,支持AI、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 合力效果:政策和市场驱动形成良性循环,持续吸引科创企业上市,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功能,优化资本结构及资源配置。
3. PE机构业绩改善的逻辑推演
- 退出端拓宽:通过科创企业IPO加速,PE机构投资的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时机提前,投资周期缩短,资金回流快,提升内部收益率。
- 募资端联动:2025年1-8月,一级市场募集资金12636只,较同期增长36.33%。反映PE机构募资活跃,市场认可度和投资热情同步提升。
- 估值提升:科创企业的良好市场表现支持PE机构投资企业的估值抬升,从而增强PE资产价值,带动整体业绩爆发。
- 总结:PE机构通过早期介入科创项目,凭借政策利好和资本市场高估值环境,能实现优质退出和业绩增长,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资本吸引力。
4. 风险提示
- 上市受阻:政策、市场波动或企业自身问题可能导致IPO延期或失败,影响退出和回报。
- 投资回报不达预期:企业发展不达预期、估值下降或宏观经济环境逆转均可能影响投资回报。
---
三、图表及数据深度解读
报告正文页并无复杂表格或多图表展示,主要通过数据文字呈现关键指标。以下为对关键数字与市场指标的深度解读。
1. IPO数量及募资情况数据解读
- 数量增长体现市场活跃度:A股和港股IPO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3.56%和32.56%,显示新股发行的数量活跃,市场对新股需求强劲。
- 募资规模爆发式增长:特别是港股募资金额同比增长超五倍(587.25%),显示港股市场吸引力增强,尤其是对科技创新企业,体现市场认可度高。
- 科创企业占比突出:A股83.58%的科创企业占比极大,说明IPO主要被科创属性企业主导,这不仅反映出政策的支持方向,也是市场对科技成长型企业的投资偏好体现。
2. 主要指数涨幅与市场情绪
- 创业板和北交所指数涨幅均超过40%以上,表明投资者对新兴板块尤其是科技类板块极为看好,资金流入充裕。
- 市场面上涨与政策面的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支持科创企业融资和长期发展。
---
四、估值分析与融资环境
报告虽未详述估值模型,但隐含多种估值逻辑:
- 早期PE投资估值提升:随着科创属性企业频繁IPO,企业通过市场估值定价逐步显著高于早期投资估值,推升基金净值。
- 注册制和多元上市标准降低科创企业门槛,使未盈利但具备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也能通过市场定价,体现估值方式灵活和多样化。
- 募资活跃:一级市场募集资金增长36%,意味着资金供给充足,利好企业融资扩张和PE机构后续项目布局。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IPO上市受阻风险:包括政策调整、市场波动、监管审查趋严等,可能导致企业IPO延期甚至失败,影响PE退出。
- 投资回报风险:企业成长进程未达预期,市场估值回调,宏观经济变动均可能导致投资收益降低。
- 报告提示风险存在但未给出具体缓解措施,意味着投资者需关注市场政策动态和企业基本面,做好风险管理。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依赖风险:报告重度依赖政策推动与市场环境向好而建立乐观预期,若未来宏观经济或监管环境恶化,前景可能受到明显影响。
- 上市质量及盈利能力未充分关注:科创企业大量上市虽提升数量,但多数为未盈利企业,潜在盈利能力与长期风险需投资者重点关注。
- 募资数量与质量关系未细分:募资规模提升未必全部反映优质资金,甚至有溢价泡沫成分,需警惕市场过热。
- 风险描述较为简略,缺少详细风险概率和缓解策略的分析,投资者需自主判断风险敞口。
---
七、结论性综合
整体来看,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报告全面详尽地揭示了2025年科创板及相关板块IPO数量与募资金额显著增长的现状,归因于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活力的双重推动。重点强调科创属性企业占据IPO主力地位,这一趋势加速了PE机构对早期科技企业的退出路径优化及业绩提升,有望成为推动PE行业收益高增的关键因素。
报告通过丰富的数据支撑,如A股与港股IPO数量及募资规模同比大幅提升,科创企业占高比例,以及主要科技板块指数显著上涨,精准映射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同时,政策多层面促进科技企业上市,注册制创新多元标准,创新产业支持力度加大,为科技企业及其投资人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生态。
尽管如此,报告也理性提示IPO受阻及投资回报不达预期等风险,维护了专业严谨态度。图表虽少但数据清晰,呈现出资本市场科创企业活跃的强烈信号和PE机构受益的市场预期。
总结而言,报告立场明确,评级方向倾向看好PE机构受益于科创企业IPO增长,强调技术创新驱动带来的非银金融机构价值提升机会,为投资者提供了基于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力的战略视野及重点关注点,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前瞻性。[page::0,page::1]
---
图示参考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深度研究报告)
---
注:本文引用报告的页码均以[page::页码]形式标示,方便查证和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