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港股哑铃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港股科技与红利哑铃策略的投资价值,指出港股科技与红利指数业绩互补、风险分散效果明显,构建等权哑铃策略获得显著超额收益。结合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的行业分布、估值水平、成分股集中度以及ETF产品特征,验证了双主线配置在当前市场周期中的攻防兼备优势 [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
速读内容
港股市场行情反弹与资金流入趋势明显 [page::2]

- 4月下旬以来恒生科技指数涨幅22.59%,港股整体反弹显著。
- 资金持续回流推动市场上涨,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创新高。

机构港股仓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有较大上升空间 [page::3]

- 普通股票型基金港股仓位低于15%,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不到10%。
- 相较历史高点,仓位仍有较大提升潜力,配置港股空间充足。
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红利指数收益呈负相关,体现攻防互补性 [page::3]

- 两指数剔除市场因素后日度收益相关系数-0.38,显示波动方向相对独立。
- 上涨市中科技指数弹性突出,下跌市中红利指数防御性明显。
哑铃策略构建:成长+价值双主线配置实现超额收益 [page::4][page::5]

- 依据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选股构建成长与价值指数。
- 2023年等权配置恒生科技及内地高股息率指数收益-4.07%,领先恒生指数6.39%。
- 此策略有效抵御市场不确定性,实现攻防兼备。
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基本面解析 [page::6][page::7]
- 科技指数重仓资讯科技业,占比近80%,成分股集中度高(前10大占72.32%)。

- 红利指数行业分布均衡,金融业、公用事业等占比突出,持仓较分散(前10大29.38%)。

- 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市盈率25.55,市净率2.43;红利指数市净率0.58,安全边际充分。


不同指数表现及风险特征对比 [page::8]
| 指数 | 年化收益率 | 年化夏普比 | 年化波动率 | 最大回撤 |
|-----------------------------|------------|------------|------------|------------|
| 恒生科技R | -19.87% | -0.33 | 41.68% | 73.28% |
| 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R | -3.69% | -0.03 | 24.60% | 50.47% |
| 恒生指数R | -7.44% | -0.18 | 25.07% | 49.20% |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R | -10.70% | -0.25 | 28.82% | 56.60% |
| 沪深300收益 | -8.53% | -0.42 | 17.54% | 41.56% |
- 恒生科技指数弹性大,红利指数防御强,构建哑铃策略可实现稳健回报。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与华夏恒生红利ETF概况 [page::9][page::10]
- 两只ETF分别于2021年5月和11月上市,分别由徐猛和严筱娴管理。
- 华夏基金管理规模行业领先,ETF数量及规模均居首位,具备丰富管理经验。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11]
- 港股科技与红利哑铃策略符合当前市场攻防需求,配置价值显著。
- 风险主要来自市场环境变动及模型有效性风险,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谨慎决策。
深度阅读
港股哑铃策略研究报告详尽解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如何构建港股哑铃策略?》
- 作者:张欣慰、张宇
- 发布机构: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量化藏经阁
- 发布日期:2024年5月21日
- 研究主题:研究港股市场中“哑铃策略”的构建及价值,重点聚焦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两类资产的投资价值与组合潜力
- 核心论点:
- 4月下旬以来港股筑底反弹,资金回流动力强劲,市场表现优于全球主要股指。
- 公募基金港股仓位处于历史低位,未来配置空间宽广。
- 恒生科技指数作为科技成长代表,波动弹性大,适合进攻型配置;而恒生红利指数代表价值防御,波动较低,两者收益表现负相关,具有互补性。
- 结合成长(科技)与价值(红利)两端构建的“哑铃策略”具备风险分散和收益增强作用,2023年验证期表现优异,超越恒生指数6.39%。
- 两只对应的ETF产品(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与华夏恒生红利ETF)管理规范,代表优质投资工具。
- 报告目的:明确阐述港股哑铃策略的投资价值,推广相关ETF产品,辅以详实数据与技术分析,为投资者提供量化参考。[page::0,1]
---
2. 逐章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摘要及市场现状分析
- 关键点:
- 4月下旬以来,港股反弹显著,三大指数(恒生科技、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均大幅上涨,涨幅分别达22.59%、17.82%、17.66%,远超全球其他主要指数(纳斯达克仅7.24%、上证2.63%)[page::2]。
- 图1显示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于4月下旬开始明显放量上涨,趋势稳定上行。
- 南向资金流入加速(图3、图4),特别4月16日单日流入近百亿港元,表明资金持续看好港股,市场情绪回暖。
- 公募基金对港股配置较低(普通股票型基金Q1 15%以下,偏股混合基金不足10%),仍处历史低位,有显著增配潜力(图5)。
- 推理依据:
- 数据基础于Wind系统和国信证券历史整理,结合资金流动监测,精准体现市场资金情绪及机构行为。
- 投资启示:市场筑底反弹且机构仓位偏低为港股后续上涨提供弹药,是进行港股增配的良机。[page::2,3]
2.2 哑铃策略核心: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高股息率指数深入分析
- 指数简介:
-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HI):主捕捉香港上市科技龙头企业,覆盖网络、金融科技、云服务等,集中度高(前10大占72.32%),行业多为高成长性资讯科技(80%权重)[page::6,7]。
- 恒生中国内地高股息率指数(HSMCHYI.HI):涵盖香港上市的高股息内地股,行业更均衡,金融、公用事业及地产占比较大,持仓更分散,前10大占比仅29.38%[page::6,7]。
- 指数估值及风格: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低分位(市盈率25.55,市净率2.43,均约22%-26%分位水平),表明估值仍有较大修复空间[page::7]。
- 恒生中国内地高股息率指数市盈率6.12,市净率0.58,位于中档估值水平,有相对安全边际[page::8]。
- 两指数收益互补性强:2020年以来日度收益率相关系数为-0.38,呈现逆向走势,降低组合波动[page::3]。
- 在不同市场环境(上升市与下跌市)中,科技指数表现弹性显著高于恒生指数,下跌市中高股息率指数抗跌性更佳,实现较优防御[page::4]。
- 业绩表现:
- 2020年底至2024年5月,科技指数波动率最大,回撤达73.28%,收益最低(年化 -19.87%),但上行弹性强。
- 高股息率指数波动较小,抗跌能力显著,回撤50.47%,年化收益率 -3.69%。
- 两指数组合体现成长与价值风格互补,有潜力降低整体风险同时获取超额收益[page::8]。
- 总结:该章节证明两指数代表投资组合两端“哑铃”,投资者可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page::3,4,6-8]
2.3 哑铃策略构建与实证检验
- 策略介绍:
- 采用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等权配置,形成同时覆盖成长与价值两端的配置组合。
- 2023年该策略收益为-4.07%,显著优于同期恒生指数-10.46%的表现,获得6.39%的超额收益(图9)[page::5]。
- 驱动逻辑:
- 当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投资者同时追求成长性(科技)和确定性(高股息价值),双主线并进更能兼顾风险与收益。
- 成长板块由于高弹性和高波动,能够在牛市配置中发挥主要推动作用。
- 价值高股息板块具备稳健防御能力,降低组合大幅回撤风险。
- 经验借鉴:
- 通过将指数动态对比与历史表现结合,策略逻辑得到实证验证,具备强投资指导意义[page::5].
2.4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与华夏恒生红利ETF投资价值分析
- 产品基本信息:
- 华夏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2021年5月25日上市,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管理费0.5%,托管费0.15%,基金经理徐猛[page::9]。
- 华夏恒生红利ETF(159726):2021年11月23日上市,跟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管理费0.5%,托管费0.1%,基金经理严筱娴[page::9]。
- 基金公司优势:
- 华夏基金成立25年,规模领先(管理规模超18900亿元),ETF领域行业第一(ETF产品数量89只,总规模4753.18亿元)[page::9,10]。
- 投研体系完善,覆盖多元资产和广泛投资策略,具备稳固的被动管理能力与行业口碑[page::10]。
- 产品适用性与合规:
- ETFs均为被动指数型基金,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致力于跟踪误差最小化。
- 投资范围广泛,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投资范围灵活性。
- 风险声明明确,投资不构成业绩保证,适合专业且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机构投资者[page::9,10,11].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走势)
- 展示2024年初至4月底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走势,4月下旬两指数出现放量上涨趋势,市场情绪明显改善。
- 图2(全球主要股指表现)
- 4-5月期间港股大幅领跑,恒生科技专项指数涨幅超22%,领先纳斯达克和A股,体现港股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 图3和图4(南向资金流入)
- 资金持续净流入,特别是4月中旬达到近百亿单日流入,表明资金对港股配置情绪积极。
- 图5(基金港股仓位)
- 普通股票型基金港股仓位自2019年以来波动大幅下降,目前处于15%以下低位,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略低,显示配置港股空间大。
- 图6(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高股息率指数相对走势)
- 反映两指数剔除市场因素后走势呈负相关,日度收益率相关系数-0.38,显示策略互补性强。
- 图7(不同市场阶段下指数收益对比)
- 上涨市中科技指数涨幅显著高于红利指数,尤其2020年涨幅超146%;
- 下跌市中高股息率指数跌幅明显小于科技指数及恒生指数,展现防御优势。
- 图8(港股成长/价值指数对比)
- 恒生科技指数走势同成长风格指数高度一致,红利指数与价值风格指数走势紧密匹配,佐证哑铃策略的风格基础合理。
- 图9(哑铃策略与恒生指数净值)
- 策略净值相对恒生指数明显跑赢,体现组合多样化优势。
- 图10-13(两指数行业分布)
- 科技指数重仓资讯科技(近80%),二级行业以软件服务和科技器材为主。
- 高股息率指数行业较为均衡,重仓金融、公用事业及地产,二级行业细分更分散。
- 表2(前十大重仓股权重差异)
- 科技指数持仓极度集中(前10大占72%),主要互联网巨头如美团、阿里、腾讯。
- 红利指数持仓分散,基于股息率加权,涵盖银行、能源、地产等成熟行业。
- 图14-17(两指数估值走势)
- 科技指数历时估值下滑后有回升,但依旧处于历史较低估值水平,有上涨潜力。
- 高股息率指数估值总体稳定,市净率处于中位数,显示估值安全。
- 表3与图18(两指数风险收益特性)
- 科技指数波动大,年化收益波动大且回撤严重,成长性明显。
- 高股息率指数稳健,回撤和波动较小,防御性能强,两者表现互补。
- 产品表(9-10页):
- 详细列举华夏基金两只ETF的基金代码、成立与上市日期、管理费率、资产规模及管理团队,进一步表明其规范与透明。
---
4. 估值分析
报告没有具体的DCF或复杂估值模型,但对两个指数的估值分布、历史分位点和市盈率、市净率进行了重点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低于历史均值25%-26%分位,看似有较大回升空间,表明当前科技股被低估但具备成长预期。
- 高股息率指数估值较为合理,处于50%分位,有估值安全边际。
- 这暗示哑铃策略中科技端偏向成长和估值修复驱动,高股息端则起稳健防守作用。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市场环境风险: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策略或指数表现偏离预期。
- 模型局限性:基于历史数据和公开信息的模型存在失效风险,不能完全预测未来走势。
- 基金管理风险:基金经理个人风格及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且基金本身存在波动和回撤风险。
- 投资建议边界:报告非投资建议或业绩保证,适合具有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
- 法律及合规风险:基金投资范围受相关法规限制,如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基金操作。
报告多次强调风险提示,表明对潜在不确定性的充分认识和投资者教育责任。[page::1,9,11,12]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2023年和近期数据,固然表现亮眼,但科技指数波动和历史大幅回撤风险不容忽视,当前估值虽低,成长性回归仍需宏观和政策环境支持。
- 高股息率指数虽波动小,但也面临经济周期和行业风险,且成长潜力有限。
- 哑铃策略的成功依赖于两端风格有效分化和相关性维持,若市场同步波动加剧,该策略保护作用会降低。
- 报告对宏观风险和政策风险提及较少,未来不确定性仍较大。
- 估值分析较为基础,缺少多维度估值模型和细分行业分析,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需求深度调研。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数据和逻辑分析,强调港股市场中恒生科技指数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构建的哑铃策略的投资价值。报告指出:
- 港股市场4月以来强劲反弹,资金回流态势明显,配置端仍存空间,机构仓位偏低。
- 恒生科技指数代表成长风格,重度集中于科技头部企业,估值修复空间大,具备显著的弹性和成长驱动力。
- 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代表价值风格,行业分布均衡,估值安全,抗风险能力强,形成天然防御。
- 两指数收益互负相关,组合形成互补,哑铃策略实现了风险对冲和收益增强。
- 2023年及近期策略实际收益显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厚实了策略的实用性。
- 华夏基金发行的对应ETF产品,管理规模大,跟踪精准,为投资者提供方便且合规的投资工具。
- 风险提示充分,报告谨慎审视模型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醒投资者独立判断。
综上所述,“港股哑铃策略”通过同时配置恒生科技与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两端资产,有效实现攻守兼备,在当前不确定的宏观与市场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结构性投资价值和实践应用前景。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偏好稳健增值且关注港股布局者,布局该策略及对应ETF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page::1-12]
---
报告标志性图表示例:
— 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走势
-

— 恒生科技指数行业分布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