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系统专题(一):慢阻肺治疗缺口突出,PDE3/4及多疗法共破局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慢阻肺(COPD)重大治疗缺口,深度分析PDE3/4抑制剂和多种靶向治疗的研发进展及市场潜力,重点展现Ensifentrine的临床优势及获批后销售增长态势,解析多个新药靶点和产业链创新动力,为呼吸系统领域投资及研发布局提供实证支持与风险提示。[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慢阻肺疾病及治疗现状概览 [page::0]

  • 慢阻肺为全球及中国主要致残致死原因之一,患者基数分别约3亿和1亿。

- 传统标准治疗LAMA/LABA/ICS沿用40年,存在肺炎、心血管等风险,急需创新药物。

PDE3/4抑制剂市场格局及临床进展 [page::0]

  • 默沙东、GSK分别以100亿和125亿美元收购相关PDE3/4抑制剂项目。

- PDE3/4双重机制抑制气道收缩和炎症,Ensifentrine获FDA批准,2025Q2销售达2.17亿美元,环比增44%。
  • 国内进展领先的是正大天晴,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覆盖患者群更广。


针对高嗜酸性粒细胞患者的单抗疗法 [page::0]

  • IL-4R单抗度普利尤单抗2024年获批,销量超140亿美元。

- IL-5单抗美泊利珠单抗在高EOS患者显著降低急性加重率,但同靶AZ单抗本瑞利珠单抗失败。

新靶点及国产差异化创新动力 [page::0]

  • TSLP靶点药物特泽利尤单抗临床III期,国产正大天晴、康诺亚等药效显著,半衰期长。

- ST2/IL33为IL-4/IL-13上游靶点,全球无获批药,国产企业处于临床探索阶段。

风险提示 [page::0]

  • 研发进度及临床试验终点达成存在不确定性。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信息与总体概览



报告标题:《呼吸系统专题(一):慢阻肺治疗缺口突出,PDE3/4及多疗法共破局》
报告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6日
报告作者:张拓(分析师)、丁丹(分析师)
报告主题:关注慢阻肺(COPD)治疗领域现状、药物研发及市场格局,重点分析PDE3/4抑制剂及多靶点单抗药物的异军突起。

报告核心论点与目标

  • 慢阻肺作为全球及中国高发致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尚存在显著的治疗缺口和未满足需求。

- 当前40年未更新的标准治疗方案(LAMA/LABA/ICS)存在安全风险,迫切需要新的创新治疗。
  • PDE3/4抑制剂在改善肺功能及适应症广泛性上表现出色,迎来大额并购,显示市场和跨国药企对该靶点的高度认可。

- 多项新型单抗疗法(针对IL-4R、IL-5及新靶点如TSLP、ST2/IL33)快速推进,尤其聚焦不同细胞表型患者,实现治疗差异化。
  • 报告展望了国内相关企业的临床进展和差异化创新,强调中国市场潜力和产品多样性。

- 风险方面,临床研发进度及试验终点达成是主要不确定因素。

该报告意在通过系统梳理慢阻肺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动态,揭示行业治疗升级的演化逻辑和未来投资价值空间。[page::0], [page::1]

---

报告主体章节逐节分析



一、慢阻肺疾病现状及治疗缺口


关键论点

  • COPD为全球及中国的高发慢性呼吸疾病,病患人数分别约为3亿和1亿。

- 该病具有显著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在治疗上存在长期未满足需求,尤其现有的LAMA/LABA/ICS三联疗法安全风险较为显著(肺炎、心血管风险等)。
  • 现有标准治疗方案延续已近40年,急需新疗法打破僵局。


支撑逻辑


报告通过全球及中国患病率数据强调慢阻肺的重大疾病负担及其临床未满足需求,指明了单一治疗方案持续使用带来的安全隐患,暗示创新驱动的必要性。[page::0]

---

二、PDE3/4抑制剂的创新突破


关键论点

  • PDE3与PDE4两种酶兼具对气道平滑肌收缩抑制和炎症反应控制的协同作用,使PDE3/4抑制剂成为理想治疗方案。

- 2024年6月,美国FDA批准默沙东旗下Ensifentrine上市,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2.17亿美元,季度环比增长44%,显示快速市场接受度。
  • 近期两大标志性交易:默沙东以100亿美元收购Verona(Ensifentrine),GSK以125亿美元收购恒瑞医药合作产品,凸显跨国公司对该类药物潜力的认可。

- 国内竞争格局尚温和,主要有正大天晴、恒瑞及海思科三家企业推动相关临床研究,正大天晴处于领先阶段,已进入三期临床并具备覆盖更广泛人群的潜力。

推理及数据解读

  • PDE3/4抑制剂通过同时作用于两种磷酸二酯酶,既能缓解气道收缩也能降低炎症,理论基础坚实。

- Ensifentrine临床试验在患者基线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限制、且非三联疗法背景下显示良好疗效,突破了以往药物的适应症限制,提供差异化竞争优势。
  • 几个千万至百亿美元的并购金额反映出行业对这一品类的高度预期。


---

三、单抗类药物的多靶点布局


IL-4R 和 IL-5靶点

  • IL-4R:度普利尤单抗为首个获批的慢阻肺靶向单抗,2024年获FDA批准,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2024年销售已超140亿美元,市场表现优异。国内多款IL-4R及双抗产品管线活跃,有望形成竞争。

- IL-5:美泊利珠单抗在高嗜酸粒细胞(EOS≥300 cells/μL)患者中显示降低急性加重年化发生率的显著效果,但同靶点AZ本瑞利珠单抗三项III期试验失败,表明靶点验证或患者选择尚需进一步完善。

新兴靶点:TSLP和ST2/IL33

  • TSLP:全球唯一已上市产品为安进/AZ的特泽利尤单抗,慢阻肺处于III期临床。国产差异化创新积极推进,正大天晴等研发出效力更强、半衰期更长的双抗和长效抗体,期望实现疗效和药代动力学的突破。

- ST2/IL33:作为IL-4/IL-13上游通路靶点,目前尚无批准产品,国内公司正处于探索早期,代表未来潜在的扩展治疗空间。

推理与数据

  • 针对已获批单抗的高销售额和临床成功数据,报告强调单抗针对特定生物标志物的分层治疗策略,显著提高疗效且缩减不良反应风险。

- 同时指出了临床试验结果差异提醒行业对于患者选择及生物标志物精准评估的重要性。

---

四、风险提示

  • 临床研发进度风险:研发周期长、临床试验存在多阶段失败可能,尤其新靶点及差异化产品的验证尚未充分。

- 临床终点未达成风险:如部分单抗的III期试验失败案例,提示目标疗效验证风险。

报告明确未给出具体缓解措施,强调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临床进展动态。[page::0]

---

图表分析



报告第二页主要为机构二维码及版权免责声明,未提供与财务或临床数据相关图表,故无图表数据解读。

---

估值分析



本报告节选部分未涵盖具体估值章节。报告重点在行业、技术、研发及市场动态整理与分析,估值分析或许体现在完整版本中。

---

审慎视角与细节洞察


  • 报告整体持积极且建设性视角,强调创新治疗的临床及市场潜力,但对研发风险的表述相对简略,仅提及两项主要风险,缺少详细的概率评估或对冲策略。

- 对于已获批单抗产品及相关临床数据依赖厂商公布信息,如何独立确认数据准确性未见阐述。
  • 报告对国产创新药的乐观预期较强,需关注其后续临床进度风险,尤其长期获批概率和商业化成功尚需验证。

- 轻微不足在于缺少对竞争格局中,PDE3/4与单抗类药物在市场份额争夺、定价压力及医保政策环境等非临床因素的深入讨论。

---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细勾勒了慢阻肺治疗领域的显著未满足需求及创新突破路径,重点强调PDE3/4抑制剂的独特作用机理及正在快速商业化的案例(Ensifentrine),反映国际巨头对该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战略布局;同时指出多靶点单抗的异质化治疗为慢阻肺提供精准用药模式,尤其对高嗜酸粒细胞表型患者疗效显著,相关药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国内慢阻肺创新药,尤其TSLP靶点的差异化产品,显示中国呼吸系统创新药研发逐步国际接轨与多样化发展潜力。

经典治疗方案的安全风险与疗效瓶颈,是未来新药替代的驱动因素。尽管研发面临临床终点达成风险,报告整体表达了对PDE3/4及多疗法共破局慢阻肺治疗格局优化的信心。

综上,报告呈现出行业新兴创新点的深刻洞察,结合全球及中国市场动态,具备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和投资参考价值。[page::0], [page::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