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大类资产】反内卷:行业差异与资产影响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梳理当前“反内卷”政策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不同,分析光伏、汽车锂电、煤炭、钢铁、建筑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与利润率低位现状,探讨政策对权益、债券及商品市场的影响及风险,指出需求侧配套政策落地对市场持续性上涨的关键作用,助力投资者把握不同行业的资产配置机会与风险控制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反内卷”政策背景及行业差异分析 [page::0][page::1]
- 本轮“反内卷”区别于2015年供给侧改革,前者面向有效需求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后者聚焦供需结构性错配。
- 重点治理领域由传统国企主导的上游行业转向光伏、新能源车、锂电池等民企主导的下游新兴制造业。
- 多个行业同时面临“双低”困境(产能利用率与利润率均低),如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制造(光伏)、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高但利润率低。
典型行业产能及盈利状况 [page::1]
| 行业 | 产能利用率 | 利润率 | 现状分析及政策重点 |
|-------------|----------------|--------------|------------------------------------------------|
| 光伏 | 产能过剩明显 | 行业普遍亏损 | 贸易壁垒+补贴退坡,推动产能重组、需求侧刺激 |
| 汽车锂电 | 产能过剩 | 利润显著压缩 | 燃油车与新能源结构矛盾,需压缩产能及技术升级 |
| 煤炭 | 库存高企 | 主流煤企利润平稳 | 长协机制保障,关注结构性优化与提价引导 |
| 钢铁 | 高产能利用率 | 利润率偏低 | 设备更新提振需求,房地产拖累盈利,政策力度关键 |
| 建筑建材 | 产能利用率低 | 利润率低 | 房地产低迷,基建支撑有限,需求侧政策需强化 |
- 产业政策着力于产能淘汰、结构优化及需求侧配套政策组合落地。
反内卷政策对不同资产市场的影响及风险提示 [page::1]
- 权益市场:反内卷政策推动行业指数修复,但持续上涨需依赖需求端政策效果。
- 债券市场:短期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需关注物价回升带来的利率风险。
- 商品市场:相关商品短期情绪偏强,需警惕行情反转风险。
-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超预期变化带来的影响需重点关注。
量化策略与因子研究
- 报告未包含具体量化因子构建或量化策略生成内容。
深度阅读
华西证券《反内卷:行业差异与资产影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 《反内卷:行业差异与资产影响》
- 作者: 孙付(华西大类资产首席分析师)、杜树楷(华西大类资产团队成员)
- 发布机构: 华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5年7月28日07:34,北京时间
- 报告类型: 行业分析、政策解读及资产影响研究
- 核心主题: 当前中国经济背景下“反内卷”政策的内涵与发展,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异同;聚焦不同行业产能与利润状况;评估该政策对于权益、债券及商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本报告围绕“反内卷”政策展开,深入梳理该政策与过去供给侧改革的区别,结合宏观及微观层面行业现状,详细分析了光伏、汽车锂电、煤炭、钢铁、建筑建材五大重点领域的产能利用及盈利能力,提出当前市场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及“破局”路径。报告认为“反内卷”政策有助于行业供需再平衡,推动资产价格修复,短期助力相关行业指数回升,但持续性取决于需求端政策配合。[page::0,1]
---
2. 报告内容分析
2.1 政策梳理——“反内卷”的定位与区别
- 关键论述: 当前的“反内卷”政策与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明显不同,后者主要针对供需结构性错配中的“低端供给过剩”问题,需求基本稳定;而这轮“反内卷”则是在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且低端供给过剩”的背景下进行。治理领域也从国企主导的传统上游产业(钢铁、煤炭)扩展到以民企为主的新兴下游制造业(光伏、新能源车、锂电池)。
- 逻辑与假设: 通过识别两轮政策不同的经济环境与治理重点,报告强调当前的供给过剩涉及更多新经济和高技术领域,且需求端的不足是核心问题,这意味需要不仅仅依靠供给侧出清,更需要需求端刺激匹配。
2.2 行业产能与盈利状况评估
- 整体行业状况: 报告指出当前工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面临进一步下行风险。政策介入的目的是促进行业产能与需求的再平衡,避免无序竞争和持续亏损。
- 具体行业分析:
- 汽车制造、电气机械(光伏)、非金属矿物(玻璃、水泥): 处于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双低状态,亟需产能出清。
- 黑色金属(钢铁): 面临高产能利用率但低利润率困境,主要因高固定成本。
- 该部分明确揭示了行业结构性差异,为“反内卷”政策精准落地提供依据。
2.3 重点行业解读与破局路径
- 光伏行业: 面临欧美贸易壁垒和国内补贴退坡双重压力,产能过剩加剧,导致整体价格下行和亏损。政策推动多晶硅产品报价短期回升,但订单需求观望、库存压力仍大。关键在于推动产能重组淘汰配合需求侧政策刺激终端消化库存,实现价格企稳。
- 汽车锂电: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结构性矛盾加剧,锂电池产能过剩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内卷”,油车盈利难。破局路径是压缩油车产能、拓展新兴市场以及出清低效锂电产能,行业重点转向技术创新和质量升级,以重塑健康生态。
- 煤炭行业: 库存高企压制价格,但通过长协机制保障主流煤企利润相对稳定。焦煤企业或将受益于产能结构优化和政策引导提价。
- 钢铁行业: 新设备推动造业用钢需求,但房地产疲软仍拖累利润。盈利改善关键在于去产能力度和需求侧政策落实。
- 建筑建材: 房地产低迷造成产能利用率和盈利难以改善。基建需求有限,仅能托底整体行业,假如无强需求侧刺激,行业价格和盈利难以持续回升。
2.4 资产市场影响分析
- 权益市场: “反内卷”政策整体促进相关行业指数修复,但形成2015年那样的持续上涨行情,还需看需求端配套政策的实施效果。
- 债券市场: 短期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权益市场走强对债券构成压制,中期需关注物价上升带来的利率上行风险。
- 商品市场: 相关商品受政策支撑,短期情绪较强,但多头需警惕中长期供需改善可逆风险,空头应注意止损保护。
2.5 风险提示
- 报告明确指出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超预期变化是主要风险,意味着如果经济进一步下行或政策调整偏离预期,相关判断和投资策略需重新评估。[page::1]
---
3. 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截图部分展示了华西证券研究所标志与二维码等宣传图片(见
images/58f104d3...jpg
及images/ae6b813f...jpg
),未涵盖业绩或数据图表,主力内容为政策与行业逻辑分析文本,核心为结构性梳理。因此,报告中的表格、图表类信息主要集中于文字描述部分,以定性和部分关键数字为主,对沉淀的图形数据未提供,可见本报告注重政策逻辑和行业判断,而非单一数据呈现。若后续章节含有具体财务数据或模型,则可针对表格进行补充分析。
---
4. 估值分析
- 本版报告内容中未见详细公司层面估值模型、目标价区间或投资评级表。
- 后续提供的评级标准页(第6页)说明了华西证券公司与行业评级的定义及标准:
- 公司评级: 分为买入、增持、中性、减持、卖出,依据公司股价相对上证指数6个月内的表现幅度界定。
- 行业评级: 推荐、中性、回避,基于行业指数相对表现。
- 该评级体系有助于后续报告形成明确的投资建议框架,但本期报告未直接给出具体标的评级和估值数据,仅多角度解读行业政策与资产层面影响。[page::6]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经济风险: 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可能进一步压制需求,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加剧,政策效应弱化。
- 政策变化风险: 若“反内卷”相关政策力度不足、或调整方向偏差,产业结构重塑和需求刺激将受限,资产价格表现或不及预期。
- 贸易及外部环境风险: 以光伏为例,欧美贸易壁垒使出口压力加大,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添了行业盈利修复的难度。
- 市场情绪及流动性风险: 资产价格短期回升可能伴随资金流向变化,债市和股市或出现相互制约的“跷跷板”效应。
报告对风险的提示明确,展现出对外部变量的高度关注,但未具体给出缓解措施,多依赖政策顺利实施及需求端刺激。[page::1]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在描述经济形势和行业状态时立足于当前公开数据和政策走向,整体保持专业和谨慎。
- 但对政策效果的成效依赖度较高,尤其对需求端配套政策的落实带有较大期待,存在一定的假设风险。
- 另一方面,将当前“反内卷”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作对比,虽然科学,但不同宏观周期特征下政策效果不可直接类比,存在结构性不确定性。
- 报告未对部分行业未来技术变革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更微观层面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深度挖掘,聚焦在政策和宏观供需框架,可能忽视部分细节风险。
- 缺少具体估值及标的分析,难以判断个别公司层面盈利复苏的差异性和投资机会,这是一大局限。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宏观环境下中国“反内卷”政策的背景与目标,重点强调其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的区别,特别是需求不足与新兴制造业产能结构问题。通过详尽的行业产能利用率与利润率分析,描绘了光伏、锂电、煤炭、钢铁、建筑建材五大关键领域的困境与“破局”策略,指出技术创新、产能重组和需求刺激为实现行业健康发展的三大路径。
在资产市场层面,报告认为“反内卷”政策有助于修复相关行业指数,但持续性和强度取决于需求端配套政策的落地效用,短期面临股债市场“跷跷板”扰动,而商品市场短期气氛较为强劲,但仍需警惕后续风险。
风险提示全面涵盖经济、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动,审慎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报告提供了对当前政策环境下产业结构调整与资产配置趋势的专业洞察,呈现较为完整的政策与行业框架分析,但缺少详细的数理估值和个股推荐,适合用于宏观及行业策略判断的参考资料。本报告强调“反内卷”正处于推进期,后续政策和市场反馈将是决定性变量。[page::0,1,6]
---
附图示例:
- 华西证券“创造价值”标识及二维码,见图片:


这些符号代表报告权威发布与官方宣传渠道,体现华西证券专业服务形象。
---
总结
华西证券此次《反内卷:行业差异与资产影响》报告以扎实的政策分析和行业研究为核心,明确呈现当前经济处于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双重痛点,携手产业优化与资产市场调整的路径。报告虽未展开细致财务建模与估值,但为理解新兴制造业与传统产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反内卷”政策对宏观资产价格的阶段性影响,提供了系统且深入的视角,是连接政策信号与投资策略的重要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