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Terrorism Shapes Political Preferences: Evidence from Burkina Faso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论文以布基纳法索为案例,利用武装冲突及政治暴力数据和非洲民调数据,采用分层事件研究设计,实证探讨恐怖主义如何影响政治偏好。研究发现,恐怖袭击显著削弱了民主支持,增强了对军事及其他威权政体的偏好,同时加剧经济困难、加速内部流离失所并侵蚀对民主机构的信任,体现民主与安全之间的深刻权衡关系。这些结果揭示了恐怖主义对脆弱民主政体政治倾向的长远塑造作用,为理解安全危机下民主衰退机制提供了新视角[page::1][page::8][page::27][page::29][page::39][page::44][page::47]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page::1][page::2]

  • 以恐怖主义对政治偏好影响为核心,区别于传统宏观经济影响研究,重点关注恐怖主义如何改变民主支持与威权主义偏好。

- 先行研究发现恐怖主义对GDP、国际贸易及投资产生短期负面影响,也影响劳动力市场、学校入学和民主信任。

布基纳法索政治演变与恐怖主义兴起 [page::4][page::7][page::8][page::9]


  • 从殖民地到间歇民主与军事政权轮替,经历多次政变。

- 2015年实现短暂民主后,恐怖主义复兴引发安全危机,导致2022年两次军事政变,民主支持显著下降(从72%降至55%)。
  • 恐怖势力以萨拉菲圣战主义为意识形态核心,对民主产生根本冲击。


理论框架:恐怖主义影响政治偏好机制 [page::10][page::11]

  • 安全与自由权衡:恐怖主义增加安全焦虑,促使公众倾向支持军事政权以换取安全。

- 经济中断与人口迁移:恐怖袭击引发经济衰退与人才流失,加剧社会不稳定。
  • 民主机构信任流失:政府应对恐怖主义无力导致民主信任和政治参与下降。


数据来源及研究设计 [page::12][page::16][page::21][page::22]

  • 采用ACLED和Afrobarometer数据,定义恐怖袭击标准,结合分层事件研究设计分析恐怖袭击对政治偏好的动态影响。

- 成功恐袭被视为外生冲击,事件发生时间与地点条件随机。
  • 同时利用OLS回归测度恐怖袭击对民主各维度(参与、自由、法治、信任)的影响。


实证结果:恐怖主义驱动政治偏好转向威权 [page::27][page::28][page::29]


| 政治偏好 | 后处理平均效应(系数) | 显著性 |
|--------------|----------------|--------|
| 支持军事统治 | +0.78 | p<0.001|
| 支持一人治政 | +0.24 | p<0.05 |
| 支持一党统治 | +0.43 | p<0.01 |
| 支持民主 | -0.42 | p<0.05 |
  • 恐袭后支持军事统治显著跃升,支持民主显著下降。

- 初期对军事统治支持最强,长期偏好逐渐扩展至其他形式威权。
  • 民主信任、选举公正及人身自由均受恐袭负面冲击。


经济与社会渠道验证 [page::39][page::41][page::43][page::44][page::45]



  • 恐怖袭击导致失业激增和贫困率上升,夜间灯光数据反映经济活动持续下降。

- 出现明显的人口内部流离失所,冲击区域安全及经济稳定。
  • 民主机构信任大幅下滑,特别是对总统和议会的信任。


安全与自由权衡倾向变化 [page::44][page::45][page::46]

  • 恐怖活动使公众优先选择安全的意愿激增,同时明显降低优先自由的比例。

- 这一权衡体现安全危机下政治偏好的根本转向,支撑威权主义兴起。

结论及政策启示 [page::47]

  • 恐怖主义不仅动摇民主稳定,还在脆弱国家中塑造了对军事及威权政体的偏好。

- 认识安全威胁对民主支持的侵蚀机制,有助于设计兼顾安全与民主的治理策略。

深度阅读

详细分析报告:恐怖主义对布基纳法索政治偏好及民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1.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 标题:未明确标出,但内容聚焦于“恐怖袭击对政治偏好尤其是民主和威权主义倾向的影响,以布基纳法索为案例研究”。

- 作者:P. Carmel Marie Frédérique ZAGRÉ
  • 发布日期:2025年

- 出版机构:作者个人版权所有,未显示具体机构
  • 研究主题:布基纳法索境内恐怖主义事件,尤其是成功恐怖袭击对民众政治偏好(民主支持与威权政府支持)的影响。结合经济影响和民主制度信任状况进行深入剖析。


核心论点
本报告通过因果实证分析,证实成功恐怖袭击会显著降低民众对民主的支持,显著提升对军政府和其他威权政体(如一人专政、一党制)的支持,表现为民主倒退趋势。此趋势不只是短期反应,而是持续的政治态度转变,助长了军政府上台和民主制度的脆弱性。报告结合布基纳法索长期政治不稳定背景、近年来恐怖袭击频发的现实,探讨民主与安全之间的权衡,及恐怖主义如何加剧民众对安全的偏好从而削弱民主治理。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与文献综述


  • 内容概要

- 贡献了恐怖主义如何影响政治偏好的因果证据,弥补以往研究侧重宏观经济影响(GDP、贸易、金融市场、旅游和FDI)的空白。
- 综述指出,恐怖主义对GDP造成负面但短暂影响,跨国恐怖主义较内政恐怖主义影响更显著。
- 贸易方面,恐怖主义增加交易成本、不确定性,从而抑制制造业等依赖稳定供应链的部门出口。
- 在金融市场,恐怖主义增加风险溢价和波动性,发展中市场尤为敏感。
- 恐怖主义导致旅游业衰退,以及投资信心下降,影响FDI流入。
- 近期微观研究显示恐怖袭击影响教育(肯尼亚小学入学率下降)、劳动市场(就业减少,工资下降)、企业投资及招聘决策,以及民主制度支持率下降。
- 模型建立在利用恐怖袭击“随机成功性”来识别因果效应的基础之上。
- 与有关暴力对政治体制影响的乐观与悲观点辩论相关,强调恐怖主义引起现有民主退化和威权主义上升的机制。
- 还讨论了“自由与安全之间的权衡”(trade-off)问题,指出恐怖主义加剧了民众对安全的偏好,削弱了对自由的支持。[page::1,2,3]

2.2 布基纳法索的历史及政治演进


  • 殖民与独立

- 法国殖民时代建立的“上沃尔特”(Haute-Volta),殖民统治以行政管理为主,遭遇强烈社会抵抗。
- 1958年通过公投成为自治共和国,1960年独立,但政治初期仍为一党专政,缺乏真正民主竞争。
  • 军事统治与政治动荡(1966-1987)

- 频繁军政政变与权力更迭,经济困境与社会动荡并行。
- Thomas Sankara任内推行革命改革,政治理想激进,但被Blaise Compaoré政变推翻。
  • 多党民主转型及后续倒退(1991-至今)

- 1991年多党制宪法出台,Compaoré长期执政,任期大量操控权力。
- 2014年反抗浪潮导致Compaoré下台,但换届后并不稳定,2022年又出现连续两次军政政变。
- 与此过程同步伴随的,是安全形势恶化,特别是2015年以后恐怖活动和伊斯兰极端势力兴起。[page::4,5,6,7]

2.3 恐怖主义兴起与影响


  • 自2015年起,境内恐怖袭击激增,主体为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相关的极端组织,采用萨拉菲圣战主义,反民主且反人权。

- 2022年恐袭次数超过400起,人口流离失所超过200万,占全国人口10%,人道主义危机加剧。
  • 国际权威机构将布基纳法索列为全球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国家,超过阿富汗。

- 安全形势恶化导致两任总统被推翻,民主进程倒退,军方利用恐怖主义作为延迟选举及强化政权的理由。
  • 民意调查数据(Afrobarometer)显示民主支持从2012年的72%跌至2022年的55%,军政府支持增多,说明恐怖主义推动了民主向威权主义的转变。

- 历史周期反复军政政变和民主体制脆弱性构成复杂政治背景。[page::7,8,9]

2.4 理论框架


  • 主要探讨恐怖主义如何通过三条渠道促使民众偏好威权统治:


1. 自由与安全的权衡:恐怖主义制造恐惧和不确定,民众更看重即时安全而非民主自由,愿意接受紧急措施和威权手段。
2. 人口迁徙及经济破坏:恐怖主义导致人口大规模内部流离失所,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外迁,破坏经济,削弱国家治理能力。
3. 民主制度信任流失:连续恐怖袭击暴露民主政体应对危机的无力,降低公民对民主的信心,可能激化政治疏离和投票率下降。[page::10,11]

2.5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 恐怖袭击数据

- 主要使用ACLED数据库,结合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定义,细化事件类型并手动分类,将“抢劫/财产损毁”纳入恐怖袭击以反映其政治恐吓意图。
- 收集1997-2024年11,260事件,含5,872恐怖袭击,其中多数类型成功率极高(超85%,爆炸攻击成功率达98.4%)。
- 攻击数据所在地理定位详尽,按部门-年度整理,构建成功与失败袭击指标。
  • 政治偏好数据

- 采用2008-2022年Afrobarometer面访数据,通过多维度变量(支持与反对军政府、一人专政、一党制及民主)捕捉民意。
  • 民主维度数据与经济社会指标

- 使用2021年World Bank EHCVM调查,理解民主具体维度(平等、自由选举、行动自由、公民自由)认知和态度。
- 结合国家统计局和NGA行政地理数据进行档案匹配和稳健分析。
  • 实证策略

- 主识别策略基于恐袭成功的随机性(控制条件下),利用堆叠事件研究的差异中差异( stacked DID ) 设计,克服时间频率不一致和多次处理问题,确保因果识别。
- 公式模型阐释详尽,融合面板固定效应、多重控制变量和样本加权。[page::12,13,14,15,16,17,20,21,22,23,24,25]

2.6 实证结果



2.6.1 恐怖袭击对政治偏好影响


  • 如表6(页27),成功恐怖袭击后:

- 对军政府支持增加显著(+79个百分点,p<0.001),一人独裁及一党制支持亦明显上升,一党制和独裁支持增幅较军政府支持稍低。
- 民主支持显著下降(-42个百分点,p<0.05)。
- 事件研究显示,袭击前3期无显著趋势,攻击后第1期军政府偏好激增,民主支持骤降,后续支持威权其他形式逐渐显现。
  • 此效应稳健,未控攻击类型也类似,但强度稍减。

- 拒绝威权政体比例显著下降,强化威权接受度提升的趋势。

2.6.2 民主维度受损分析(表7,页29-30)


  • 恐袭显著降低民众对“行动自由”和“公民自由”存在的认知及支持。

- 对“平等”和“自由选举”的影响负面但未显著,暗示部分民主维度对恐怖袭击抗冲击更强。
  • 说明袭击破坏了公民的自由体验和权利保障认识,削弱民主制度韧性。


2.6.3 成功与失败恐袭对比(表8,页31-32)


  • 仅成功恐袭显著加强军政府支持,对其他威权政体影响无统计显著性。

- 民主支持虽整体下降,但统计显著性不足,说明成功性是政治偏好剧变的重要加速器。
  • 存在广义恐袭影响,使整个社会倾向更威权,但成功性决定了效果强度和模式。


2.6.4 鲁棒性检验(页33-37)


  • 扩展观察窗口期间,军政府支持呈U型波动:袭击后初期升高,随后暂时性消退,后期复苏,反映短中长期动态不同。

- 一党制、一人专政相对稳定,反映其为更根深蒂固的体制偏好。
  • 民主支持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恐怖主义影响民主支持为长期累积效果。

- 重新划分“抢劫及财产损毁”事件为非恐袭导致效应略弱,但基本趋势依然成立。
  • 控制民主薄弱变量后,恐袭效应依旧显著,说明结果不完全由民主制度脆弱驱动。

- 字面理解民主水平不同,考虑语言理解差异后,发现教育控制已涵盖识字影响,推断结果非因理解不足而生。[page::33,34,35,36,37,38]

2.7 影响机制与通道分析(第9章)



2.7.1 经济及生活状况冲击(表13,页39-41)


  • 恐袭后失业率显著上升(约22.6%-29.8%),且失业峰值发生于袭击后第1期。

- 生活贫困指数(LPI)持续上升,长期影响明显,超过短期失业率变化。
  • 夜间灯光数据(代理局部经济活动)显著下降,反映地区经济活力受恐袭持续破坏。

- 经济不稳定可能源于营业关闭、投资减少、市场受限与公共服务弱化。

2.7.2 内部流离失所及迁徙(图4,页42-43)


  • 恐袭触发周边及远至100-150公里外地区人口流离失所。

- 流动性增大,随着时间推移更多人口被迫迁往更远地区,显示冲突难以局限。

2.7.3 对民主制度信任的侵蚀(表14,页44-45)


  • 恐袭显著削弱对总统信任(减幅达80%以上),对议会和选举委员会信任同样大幅下降。

- 伤害主要体现在执政者领导信任,也反映对民主制度整体处理危机无效的看法。
  • 缺乏信任推动向威权政体的心理倾向,强化“安全优先”的选择。


2.7.4 自由与安全的权衡(表15,页45-46)


  • 恐怖袭击后,民众明显减少优先考虑自由的人数(约降49%),同时增加优先安全的比例(约增54%)。

- 这反映了典型的“自由安全权衡”效应,恐怖主义通过塑造安全焦虑,诱发公众向更严苛控制和权威政府倾斜。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布基纳法索总统任期及政权类型时间轴(页9)


  • 内容:横轴为时间(1960-2025年),纵轴为历任总统名单,以不同颜色标示政府类型:常规选举(蓝色)、过渡政府(橙色)、军政府(绿色),并以粉红色标记政变推翻点。附加右侧红线表示恐怖袭击数量。

- 趋势解读
- 政治周期反复,军政府长期占据主导,政变频繁。
- 恐怖袭击数量在2015年以后急剧激增,2020s见暴涨走势,与军政府时期高度重合。
- 政变多发生于恐怖暴力上升期间,显示冲突与政权更迭的相互影响。
  • 与文本联系:佐证政治不稳定与恐怖袭击相互交织,背景设定清晰,显示恐怖主义与威权政体形成恶性循环。[page::9]



3.2 表2:2015年后恐怖袭击统计(页16)


  • 内容:按袭击类型统计案例数、百分比及攻击成功率。

- 数据亮点
- 最高频次类别为“暴力袭击”(13.97%)和“破坏盗窃”(10.96%),成功率均超90%。
- 远程爆炸/IED攻击虽比重较小(4.95%),但成功率高达98.4%。
- 总体攻击执行效率极高,反映恐怖分子对目标有效掌控。
  • 意义:强调恐怖活动不仅频繁且具有高成功率,为后续政治和社会影响研究提供数据基础。[page::16]


3.3 表3 & 表4:政治态度统计与民主维度支持(页18-20)


  • 特点

- 表3显示2015年前后政治偏好变化,军政府支持由33%升至51%,民主支持则从73%降至68%。反映社会政治态度出现结构变化。
- 表4显示民众对民主具体维度认可,公民自由与行动自由获得较高认可(93%与74%),而平等与选举公正支持不足(58%和57%)。
  • 联系文本:印证民主支持减弱且认知存在分化,民众对民主质量的疑虑可能成为接受威权的心理基础。


3.4 表6与附表16、17:事件研究差异估计(页27,52,53)


  • 表6核心信息

- 成功恐袭后,军政府支持显著上升(79%),民主支持下降(42%)。
- 态度变化立即且持续,新增支持一人专政和一党制的滞后效应明显。
- 补充表显示未经控制袭击类型,影响仍显著,增强结果稳健性。
  • 附表16、17进一步验证拒绝威权减少,民主支持下降趋势,与主表一致。


3.5 表7:民主具体维度受影响情况(页29-30)


  • 攻击成功数与民主维度感知负相关,特别是行动自由和公民自由显著下降。

- 对于平等和自由选举影响不显著,暗示各维度对冲击的敏感度不同。

3.6 图3:夜间灯光指标与经济活动关系(页41)


  • 恐怖袭击后地区夜间灯光明显下降,经济活动减少。

- 灯光作为地区经济活力代理指标,显示恐怖主义具有破坏局部经济活力的长期效应。

3.7 图4:迁徙与内部流离失所事件(页43)


  • 袭击后不止邻近区域,甚至100-150公里之外的地区IDP人口明显增加。

- 迁徙集中度随时间推移扩散,揭示长期人员流动和社会结构冲击。

3.8 表14、15:民主信任度及自由安全权衡(页44-46)


  • 信任总统和议会均显著下降,尤其总统。

- 民众自由优先度骤减,安全优先度大幅升高,明确社会偏好转变。

---

4. 估值分析:无直接估值部分



本报告主要为社会科学实证研究,故无传统财务估值模型。研究采用堆叠事件研究DID模型和OLS回归模型精确估计政治态度及民主维度指标的变动。核心方法论为基于自然随机事件的因果推断。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隐含风险因素分析围绕:
  • 政治不稳风险:频繁军政政变加剧民主脆弱,恐怖主义诱发安全焦虑与制度信任流失,造成民主零和博弈。

- 恐怖主义扩散风险:高频、高成功率恐袭破坏经济基础、加剧流离失所,社会结构遭破坏。
  • 公共信任危机:民主治理失效削弱执政合法性,促使民众转向威权治理。

- 自由与安全的根本矛盾:长期安全担忧可能促使临时紧急措施固化为持久威权,民主制度体系遭弱化。
  • 数据分类风险:恐袭事件定义可能带来分类偏差(如抢劫归类),但报告通过敏感性分析减轻此风险。


无特定缓解策略,但指出理解这一动态对民主防御政策具有重要意义。[page::8,10,11,3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极力控制变量和采用合理模型,但难免存在以下风险:

- 恐怖袭击事件随机性假设依赖可观测变量,潜在未观测偏差仍可能存在
- 对政治偏好的归因难免受社会其他变迁影响,尤其经济和外部援助因素未详尽控制
- 报告侧重布基纳法索案例,外推至其他国家需谨慎
- 抢劫等事件归类为恐怖袭击或非恐怖袭击的判断主观性可能影响结果强度
- 语言理解差异虽控制教育,但对政治概念认知深度影响未充分展开
- 恐怖袭击与其他冲突类型(民族、经济)区分部分尚不完备,可能妨碍因果识别的纯粹性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细解析了布基纳法索近年来恐怖主义抬头背景下,成功恐怖袭击如何深刻影响民众政治态度,促使军政府与威权政体支持大幅攀升,民主支持明显退落。通过对11,000多个事件和含逾万条个体调查数据的因果检验,报告展示了恐怖主义导致:
  • 民众安全优先度上升,民主固有自由受到削弱;

- 经济活动萎缩、区域贫困加重及内部流离失所加剧社会压力;
  • 民众对民主制度尤其是行政权威信任重创,信赖威权替代选项;

- 民主不同维度承受恐怖袭击影响分化,公民自由和行动自由受挫最明显;
  • 政治态度变化呈现短期剧烈反应与长期持续向威权偏好转变的双轨态势。


图1时间轴视觉化历届总统政权及恐袭数量,体现了安全恶化与政治动荡的同步升温。附表数据确证支持军政府比例从33%跳升至51%,民主支持从73%跌至68%,民主品质认知呈分层化。经济和迁徙数据揭示袭击带来的直接经济和社会结构冲击。民主信任和自由安全权衡分析揭示该现象背后的心理和制度逻辑。

整体而言,报告清楚呈现了在安全威胁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民主体制易于退化,威权政体有较强吸引力的现实风险。政策制定者和民主支持者必须认识并应对这一安全-自由权衡的复杂挑战,否则民主治理可能逐渐被安全危机侵蚀,导致政治恶性循环和长期不稳。

---

主要引用溯源


  •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page::1,2,3]

- 布基纳法索政治历史与恐怖主义崛起:[page::4,5,6,7,8,9]
  • 数据来源及识别策略详解:[page::12,13,14,15,16,17,20,21,22,23,24,25]

- 主要实证结果详解(政治偏好、民主维度、经济及信任):[page::26,27,28,29,30,31,32,39,40,41,42,43,44,45,46]
  • 鲁棒性及机制分析:[page::33,34,35,36,37,38,39,42,44,45,46]

- 图表引用:
- 图1(总统与政权路径):
- 图2(民主概念理解度):
- 图3(夜间灯光经济指标变化):
- 图4(迁徙变化):

---

总结



本报告是一项深入且系统的实证研究,清晰揭示了恐怖主义对布基纳法索政治态度、民主支持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冲击机制。采用了先进的计量经济方法和丰富的多层数据,定量体现了恐怖主义与民主倒退、威权主义上升之间的因果关系。报告不仅对理解冲突国家民主脆弱性提供重要证据,也为国际社会及政策制定提供了针对安全治理与民主发展的战略启示。

---

如需进一步解读某章节或数据表,请告知,我将提供更深入剖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