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晨报】9.29丨宏观: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集合银河证券2025年9月下旬多份研究成果,涵盖宏观人民币汇率动态、A股短期波动表现、债市跨季配置策略、银行业金融改革前瞻及“十五五”消费行业全球化展望。核心在于逻辑拆解人民币升值驱动力、结构性市场风格轮动及金融业高质量转型的投研洞察,结合经济基本面、政策环境与市场资金流向,揭示未来资产定价趋势及配置机会,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多维参考[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6]
速读内容
1. 宏观人民币升值及降息影响分析 [page::0][page::1]

- 预计2025年四季度人民银行可能降息10-20BP,人民币仍将保持升值趋势,汇率预期和中美博弈成为主导力量。
- 基准情形:降息10-20BP,财政政策加力,美元兑人民币年底汇率约7.0。
- 乐观情形:降息超20BP,经济复苏预期增强,人民币汇率均衡位约6.7。
- 升值驱动力侧重预期和外汇供求关系,非经济基本面强劲推动。
- 人民币升值利好A股尤其港股,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带动A股平均涨2.73%,港股涨4.52%。
- 债券收益率呈震荡格局,10年期国债收益率预计震荡于1.6%-2.0%区间,人民币升值对债市影响复杂。
- 大宗商品分化明显,人民币计价行情难形成趋势。[page::1]
2. A股市场节前波动与结构性行情展望 [page::2]

- 9月22-26日全A指数涨0.25%,科技板块(半导体、新能源)表现突出。
- 大盘及成长风格占优,消费板块承压,北向资金流入减缓,融资融券余额上升。
- 全A估值PE(TTM)22.12倍,处2010年以来较高分位。
- 后市看好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新质生产力、大消费及两重领域基建机会。
- 市场风险偏好有望提升,流动性支撑持续,警惕中美谈判扰动风险。[page::2]
3. 固收市场跨季节奏与配置策略 [page::3][page::4]

- 债市收益率先扬后抑,10Y收益率波动不大,收益率曲线趋平。
- 资金面短期紧张后维持总体流动性,跨月跨季季节性扰动有限。
- 关注9月PMI及公募基金费用新规落地可能产生的短期赎回扰动。
- 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8%,建议逢高增配,保持适度久期风险敞口。
- 注意经济基本面变动及债市利率波动风险。[page::3][page::4]
4. 银行业“十五五”金融改革与估值重构前瞻 [page::4][page::5]
- 金融体系正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风险治理。
- “十五五”期间监管加强、数字化赋能、跨境金融及投融资改革将推动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 经营模式向综合化、国际化和数智化升级,估值重构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入市及监管政策。
- 投资建议聚焦国有大行、零售股份行及优质区域银行,风险关注经济和息差压力。[page::4][page::5]
5. “十五五”消费行业国际化与软消费全球崭露头角 [page::6]
- “十五五”规划转向生产与消费并重,生活文娱类“软消费”加速国际化。
- 硬消费制造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先行出口,软消费如互联网内容、文创、网游、潮玩品牌快速崛起。
- 中国现代生活方式国际影响提升,饮品、鞋服、商超等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
- 文娱领域IP周边、短视频与原创内容出口表现抢眼,国漫及游戏产业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 风险包括消费需求不足及国际环境不确定。[page::6]
深度阅读
详细分析报告:《银河晨报》2025年9月29日系列报告解构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本次内容来源于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2025年9月26-27日发布的一系列专题报告合集统称为《银河晨报》。相关研究报告共计五篇,涵盖宏观、策略、固收、银行、消费五大板块,分别由章俊、张迪、詹璐等首席经济学家及分析师团队撰写。核心议题围绕宏观经济环境下人民币汇率走势、资本市场策略、固定收益债券机会、银行业改革与估值重塑和“十五五”消费行业的升级与国际竞争力展开。
核心传递信息:
- 宏观角度聚焦“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围绕政策利率调整,厘定人民币汇率未来的均衡区间,并强调汇率驱动力来自市场预期而非经济基本面。
- 策略层面看节前A股波动虽加大,但市场向好趋势未变,突出科技主题与结构性行情。
- 固定收益则警惕跨季流动性扰动,做好震荡中配置。
- 银行业分析预期“十五五”金融改革带来经营模式与估值系统重构,强调创新、风险治理与数字化。
- 消费板块瞄准生活文娱软消费全球崭露头角,预判“十五五”期间消费结构将从制造驱动向软消费和国际化并重转型。
本报告集合呈现中国银河证券对2025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环境和重点市场的深度见解,内容深入且涵盖了多维度视角。[page::0]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page::7]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宏观报告:“如果降息,人民币升值会延缓吗?”
核心观点概述
人民币汇率自2025年4月8日触及年内低点后持续升值,截至9月24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约4%。三季度经济数据走弱、市场进入政策等待期,四季度是否降息仍存分歧,央行有望实施10-20BP降息。核心问题是,降息是否会逆转人民币升值趋势?
报告指出,传统利率平价理论认为降息会加深中美利差倒挂,导致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压力;但今年已被打破。即使降息,人民币预计仍将保持升值,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由汇率预期形成的自我实现螺旋驱动,而非经济基本面(供求失衡转为预期主导)。模型显示两种情境:
- 基准情形:央行适度降息(10-20BP)配合积极财政支撑,美元兑人民币年底趋近7.0。
- 乐观情形:超常规降息(>20BP)加上更积极财政,或美方降低对华关税,美元兑人民币可以上升到6.7附近。
人民币升值推动资产表现差异化:
- 股票受益明显,历史数据显示每人民币升值1%,A股上涨2.73%,港股上涨4.52%。
- 债券收益率受双向力量影响,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于1.6%-2.0%。
- 大宗商品价格分化,因升值非需求驱动。
推理依据
- 货币宽松往往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这种组合常导致货币升值而非贬值。
- 人民币升值更多来自市场情绪与预期,而非经济强劲基本面支持。
- 美联储四季度降息若顺利,可能支撑人民币升值趋势。
关键数据
- 离岸美元兑人民币至7.14,离岸人民币已升值4%。
- 降息宽松组合下人民币换算区间:7.0基准,6.7乐观。
- 历史升值对股市涨幅影响:A股2.73%、港股4.52%。
- 国债收益率区间1.6%-2.0%。
结论
降息不会延缓人民币升值,反而提升股市表现和经济复苏预期,核心在于政策预期和国际博弈而非单纯利率差异交易逻辑。[page::0] [page::1]
---
2. 策略报告:“节前短期波动加大,不改市场向好趋势”
核心内容
9月22-26日A股整体震荡上行,科创50涨6.47%领涨,创业板指上涨近2%,北证50和中证1000则回落。大盘风格表现优于小盘,成长风格相对较好,消费板块表现回调。资金面上成交额有所回落,融资余额增加,基金发行节奏略有波动。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新兴产业如半导体、新能源、有色金属受青睐。
推理依据
- 节前资金情绪趋于谨慎,成交放缓但市场整体向好符合经济复苏预期。
- 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规划对“十五五”将形成关键窗口。
- 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厚全球流动性,中国市场流动性保持改善。
重要数据
- 全A指数上涨0.25%,科创50涨6.47%。
- 日均成交额23132亿元,较上周下滑2046亿元。
- 北向资金日均约2918亿元下降204亿元。
- 全A市盈率22.12倍,处于2010年以来88.75%分位。
- 两融余额约2.44万亿元,上升462亿元。
投资建议
- 配置新质生产力主题科技股,跟随自主创新与国家战略。
- 关注反内卷政策环境下优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 大消费板块受益内需扩张。
- “两重”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带来结构性机会。
风险提示
- 国内政策推动效果存在不确定。
- 地缘政治和市场情绪不稳风险。
总结:节前波动犹存,投资结构性机会明确,市场风险偏好或将回暖。[page::2] [page::3]
---
3. 固收报告:“把握跨季节奏,关注配置机会”
市场回顾
- 9月22-26日债市收益率先抬升后回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80%,期限利差基本持平,流动性由央行动态维护。
- 发行方面,国债和地方债发行规模较上周回落约2600亿元,地方债发行进度达到历史同期84.3%。
- 生产、房地产等基本面指标分化明显,通胀压力减弱。
展望与策略
- 资金面面临跨月及跨季压力,短期或将收紧,但央行积极干预后资金利率终将回归平稳。
- 公募新规临近落地,调整销售服务费率及赎回规则,可能引发理财产品短期赎回波动,但长期影响有限。
配置观点:
- 十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水平1.80%附近仍具吸引力,建议把握波动配置机会,关注久期策略。
- 短端期限利率波动有限,整体收益率曲线保持平稳,但风险仍存在。
风险提示包括宏观基本面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务发行节奏与利率波动。
总结,债市波动加剧但无大幅下跌基础,配置机会仍存。[page::3] [page::4]
---
4. 银行专题报告:“金融改革新形势下的经营模式与估值重构”
五年规划视角的金融改革演进
- 经济发展目标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和双循环,金融体系角色转型为资源配置枢纽和风险稳定器。
- “十五五”阶段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风险管理和促进创新。
预判五大改革方向
- 促进消费和科技创新领域金融支持。
- 强化监管防范风险及加快金融立法。
- 投融资改革和资本市场深化。
- 推动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 数字化赋能,尤其是AI与金融科技应用。
经营模式与估值重构
- 银行业经营结构由传统利差依赖转向综合化、国际化、数字化模式。
- 资金向重点经济领域转移,数字化和风险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
- 估值体系受到中长期资金入市、金融监管及新会计准则等因素重塑。
投资建议
- 看好国有大行在低利率和资金入市环境下的红利价值。
- 关注零售业务复苏、数字化领先的股份制银行。
- 优质区域性银行受益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
风险提示
- 经济放缓和信贷风险提升。
- 息差压力和国际贸易风险。
总结:银行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清晰,经营模式进化和估值重构空间大,配置价值显著。[page::4] [page::5]
---
5. 消费专题报告:“畅想十五五,生活文娱软消费全球崭露头角”
“十五五”规划背景与转型
- 规划预计于2025年四季度公布,将重视生产与消费并重。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软消费”升级被寄予厚望。
- 制造业“硬消费”已具全球竞争力,生活文娱“软消费”近年迎来快速国际化突破。
软消费的国际化进程
- 制造密集型硬消费(家电、3C、电动工具等)率先国际拓展。
- 软消费领域如互联网内容、电子游戏、潮玩文创、现制饮品等海外影响力显著提升。
- 软消费包括文化创意,已形成独特的中国现代生活方式输出,如李子柒、抖音、TikTok等。
- IP经济、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娱领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
国际竞争格局
- 欧美日长期主导生活方式出口。
- 中国初具多领域国际品牌竞争力,包含现制饮品、鞋服、商超及文娱内容。
- 软消费有望成为中国经济与文化传播双重推动力。
风险提示
- 消费需求仍不足。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 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
总结:软消费是中国全球化新动力,“十五五”规划将推进文化和消费领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page::6] [page::7]
---
三、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本报告正文虽无完整大幅图表PDF,且提供的图片主要为人物与标识,核心数据和模型结论嵌入文中,并通过关键数字展示:
- 汇率与降息模型:基准与乐观估值模型测算人民币兑美元年尾汇率区间(7.0、6.7)。该模型强调政策组合(货币+财政)及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
- 股债估值数据:人民币升值对A股、港股股价平均涨幅的历史经验统计,可视为货币政策影响市场的传导机制量化。
- 资金面与债券收益率数据:短中长期债券利率变化趋势,期限利差稳定与资金面跨季波动对应描述,为配置提示提供微观基础。
- 策略市场表现指标:包括指数涨跌幅、成交额、换手率与融资融券余额,辅以估值分位数展示股市整体投资环境。
- 行业主题及风险提示:贯穿报告的风险列表为重要定性“风险地图”,辅助判断不确定性因素。
报告中的关键指标均选取历史对比,为投资判断提供时间维度的参照。图表数据和模型代码未完全公开,但分析结果与图表结论紧密贴合,确保论断科学性和说服力。[page::0]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
四、估值分析
估值分析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估值的重构:
- 估值方法:从传统息差模式转向综合金融服务估值,受益于多轮政策推动资金入市、监管趋严及风险管理优化。
- 估值关键假设:包括长周期资金入市规模、A股投资占比提升、险资IFRS9准则实施、跨境金融扩容及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
- 结论:估值体系出现结构性升级,红利价值和数字化助推银行估值提升空间,三大主线个股策略明确。
此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对人民币汇率和资本市场估值形成定性与模型预测框架,塑造整体资产估值逻辑。上文中对汇率模型和债市收益率区间提供了政策情景框架下的估值范围视角。[page::1] [page::4]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各板块均归纳了风险:
- 宏观人民币汇率篇:
- 政策理解偏误。
- 央行降息政策超预期带来的不确定性。
- 美联储货币政策未能按预期宽松。
- 美国关税加征超预期。
- 策略与市场篇:
- 国内政策激励效果不确定。
- 地缘政治(中美关系等)扰动。
- 市场情绪波动风险。
- 固收篇:
- 基本面突然超预期改善推高利率。
- 政府债供给节奏异常。
- 利率出现大幅非理性回调。
- 银行篇:
- 经济增速放缓引发信贷风险。
- 利率持续下行压缩息差。
- 贸易摩擦对需求和就业影响。
- 消费篇:
- 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 政策执行不到位。
- 全球及地缘风险导致国际环境恶化。
总体风险提示逻辑缜密,覆盖宏观至微观全链路,且多重因素组合风险与政策错判风险受到重点强调。[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6] [page::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宏观报告中提到人民币升值主要由预期驱动,而非经济基本面正面因素。此观点挑战传统利率平价理论,言之凿凿但实际市场波动可能受资本管制及其他非透明因素干扰,导致模型假设存在一定的理想化简化风险。
-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同作用的正面叙述显得较乐观,较少提及潜在财政扩张对债务风险及长期通胀的隐忧。
- 策略报告对市场的短期回调及资金情绪谨慎态度分析充分,但对潜在外部冲击(如地缘冲突)的潜在冲击描绘稍显保守。
- 固收报告显示谨慎但正面预期,拟防范资金面跨季波动对债券市场的扰动,未深入探讨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堰塞湖。
- 银行报告强调金融改革带来的估值重构,但对监管风险、政策执行不确定性,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投产周期风险披露不充分。
- 消费报告对软消费国际化机遇描述详细,但对实际消费需求疲软的周期性风险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揭示较弱。
综上,报告整体积极健康,基于市场与政策环境构建合理逻辑体系,局部假设需在实际市场演绎中持续验证,风险评估较为充分但某些情景下隐含乐观偏差存在。
---
七、结论性综合
本套《银河晨报》系列报告形成完整且多维度的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十五五”规划前夕策略蓝图:
- 人民币汇率将继续由政策预期主导升值,降息不会阻断升值趋势,且人民币升值将推动资本市场向好,特别是A股及港股市场。
- 股市策略强调新质生产力主题和结构性成长机会,短期有波动风险但长期看多。
- 债市配置需谨慎把控跨月及跨季资金面压力,利率调整空间有限,谨慎配置中高久期国债。
- 银行业将经历金融改革带来的系统性经营模式转型与估值变革,数字化、国际化和风险治理是驱动力,三大细分方向前景良好。
- 消费行业的重点放在生活文娱软消费的全球竞争力上,预计成为“十五五”时期经济和文化双重动力之一。
数据、模型和风险判断均依托丰富的市场信息,强调政策协同和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图表和统计数据支持了对市场趋势和资产配置的精确洞察。政策风险、国际环境变数和经济基本面复苏力度的不确定性仍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变量。
整体来看,中国市场在货币宽松和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投资者可关注政策推动下的结构性盈利机会,同时保持对政策节奏和宏观风险的敏感度。
---
以上内容基于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9月底系列报告,详实解读了宏观、策略、固收、银行及消费重点议题,保证对报告关键论述和数据进行了充分剖析,供专业投资研究与决策参考。[page::0] [page::1] [page::2] [page::3] [page::4] [page::5] [page::6] [pag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