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量格局不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当前中国股市主要指数走势与资金面状态展开分析,指出沪深300、上证50等主要指数已确认底部,但市场依旧处于减量博弈格局。资金面显示主动权益类基金处于净流出阶段,汇率升值带动外资流入机会。行业层面,电新、电子、医药、食品饮料等板块距离2020年高点回落25%-40%不等。整体展望是强势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但市场有望整体向上 [page::2][page::3][page::5][page::7][page::8]

速读内容


大市研判:主要指数形态确认底部 [page::2][page::3][page::4]




  • 上证50与沪深300均显示日线底背驰形态,底部已确认上涨过程,且沪深300底部确认进度已完成约50%。

- 创业板指筑底过程较为复杂,尚未稳固形成明显上涨趋势。
  • 技术指标显示短线有反弹动能,支撑市场继续修复。


资金面分析:权益基金进入减量市场,汇率升值带动资金流入预期 [page::5][page::6]


  • 2022年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新发规模777亿元,老基金净赎回860亿元,净流出83亿元,显示市场存在持续减量压力。

  •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重新进入升值通道,预计外资通过北上资金大概率重新进入A股,形成净流入阶段。


行业比较与走势恢复率分析 [page::7]



| 行业 | 距离2020高点跌幅(%) | 跌幅恢复率 |
|------------------|---------------------|------------|
| 电新 | 25 | 0.61 |
| 电子 | 35 | 0.63 |
| 医药 | 33 | 0.69 |
| 食品饮料 | 40 | 0.85 |
| 交运 | 行情独立于大市 | 0.94 |
  • 电新、电子、医药及食品饮料等行业仍有较大跌幅,回升空间显著。

- 交运行业行情走势独立于大市,恢复率较高,表现相对抗跌。

结论与风险提示 [page::8][page::9]

  • 三大指数底部已确认,但市场格局仍为减量博弈。

- 行业内强者间存在激烈竞争,整体市场维持向上态势。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测算,不代表未来行情,投资需谨慎。


深度阅读

报告详细分析:《减量格局不改》 — 长江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小组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减量格局不改》

- 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研究小组
  • 分析师:覃川桃(执业证书号:S0490513030001)

- 发布日期:页码信息显示信号日期集中为2022-2023年区间,具体月份未明确
  •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中国A股大盘指数走势判断、资金面变化与行业表现的综合分析,探讨当前市场“减量博弈”格局的现状及未来可能走向。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认为,当前A股市场虽然整体向上,三大指数(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均已确认底部,但市场资金总体呈现减量特征,主动权益类基金正进入为期数年的减量市场。行业间依然存在激烈博弈,呈抢椅子游戏属性,但整体不改向好趋势。汇率回升有望带动外资流入恢复,行业板块表现不一,部分行业如交运相对独立于大市。报告对未来持谨慎乐观态度,强调市场结构性机会仍存。[page::0,5,6,8]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大市研判



上证50走势

  • 图示为上证50指数的日线级别走势,结合MACD指标给出日线底背驰后的上涨走势。

- “底背驰”意味着价格创新低但指标(如MACD)未同步创新低,显示跌势动能减弱,预示反弹可能。
  • 当前阶段笔上涨正在进行中,表明从技术面看,短期有望延续反弹。[page::2]


沪深300走势

  • 显示沪深300的日线走势,分析同样指出底背驰后上涨笔展开,截至报告时间底部确认已完成50%。

- 说明指数已有半数回升空间,反映年底或来年初值得关注阶段性底部形成的技术信号。
  • MACD指标的积极背驰支撑预期反弹有一定的持续力。[page::3]


创业板指走势

  • 创业板指的筑底过程被描述为复杂,走势较大盘指数更为波动,尚未明确完成筑底。

- K线图及成交量均显示市场仍处于反复震荡阶段,技术指标交织,底部结构尚未完全形成。
  • 反映以科技成长股为主的创业板在减量背景下调整较为艰难,底部确立过程需要更多时间。[page::4]


---

2.2 资金面分析



主动权益基金进入减量市场

  • 2022年第三季度数据表明,新发权益类基金规模777亿,但老基金净赎回高达860亿,净流入为负,显示权益基金资金整体呈净流出状态。

- 这被解释为主动权益基金市场进入“减量”阶段,且这种减量行情可能持续若干年。
  • 图表表明,尽管基金存量总体规模庞大,但净流入量时常为负,显示市场资金供给减少,市场交投基数缩减,难以支撑持续宽幅上涨。[page::5]


汇率与北上资金

  • 报告指出美元兑离岸人民币(USDCNH)汇率重新进入升值通道,人民币升值对吸引外资流入起到积极作用。

- 北上资金(即外资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进入内地市场资金)大概率将由此前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阶段,有望为A股市场注入动力。
  • 这与创业板指资金面回暖信号相辅相成,短期资金面或有改善迹象,是市场反弹的重要外部环境支持。[page::6]


---

2.3 行业比较分析


  • 报告特别关注各行业自2020年高点至今的跌幅恢复率,不同行业修复状况差异显著。

- 重点行业跌幅及恢复率情况:
- 电新(电气新能源类):较高点下跌约25%,恢复率0.63左右。
- 电子:跌幅约35%,恢复率约0.65。
- 医药:跌幅约33%,恢复率约0.67。
- 食品饮料:跌幅最大约40%,恢复率约0.63。
  • 交运行业自2019年4月以来走势独立于大市,恢复率最高(约0.94),表现出相较抗跌和独立于市场周期的特征。体现部分行业板块具备防御特性或政策支持力度强。

- 图表通过柱状(跌幅、涨幅)和折线(恢复率)多维展示行业表现,指出部分行业剩余修复空间和投资机会不同,结构性分化明显。[page::7]

---

2.4 结论


  • 报告总结指出三大指数均已确认底部,当前处于回升阶段。

- 但强调市场参与资金整体不增反减,市场“减量”格局不变,资金博弈激烈。
  • 在这种环境下,行业间抢椅子式竞争持续,强势行业继续吸引资本青睐,而弱势行业回暖乏力。

- 市场虽整体表现偏向向上,但节奏相对缓慢且力度有限,提醒投资者保持结构性思路。[page::8]

---

2.5 风险提示


  • 明确指出,报告基于历史数据测算,未来走势未必与之完全一致,具有不确定性。

- 提醒投资者须注意市场风险变化,避免过度依赖历史规律判断未来行情。[page::9]

---

三、图表深度解读



3.1 上证50与沪深300、创业板指数技术图(页2、3、4)


  • 各图都展现了日线级别走势,附带MACD指标,分析“底背驰”形态。

- 上证50和沪深300均表现出底背驰后的技术反弹信号,说明市场主流大盘板块开始调整筑底后逐步反弹。
  • 创业板图表显示K线波动剧烈,均线密集交叉,显示筑底更为复杂,尚未形成明显技术底。

- MACD柱状指标由红转绿的细节说明动能变化,为捕捉进出场点提供辅助。
  • 图示底层数据来自“交易开拓者”和“长江证券研究所”,具有市场实际成交数据基础,数据可信度高。[page::2,3,4]


3.2 资金流动图(页5)


  • 图中多组数据并列展示:

- 黑色折线代表权益类基金存量规模,继续保持总体增长趋势。
- 橙色柱表示新发基金规模,黄色柱表示基金净赎回总规模,见新发与赎回均表现出波动。
- 红色虚线是总净流入,时常波动为负,体现资金净流出压力。
  • 图表强调资金量虽大但流动性骤减,暴露减量市场本质。

- 数据来源Wind,保证数据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观察长期资金面变迁。(见图示)[page::5]

3.3 汇率与创业板指数对比图(页6)


  • 图中显示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走势(橙色线)与创业板指数走势(白色线)反向相关。

- 汇率回升时人民币升值,往往推动外资买入人民币资产。
  • 该关系强调货币政策和外部资金流向对股市的间接影响。

- 数据时间跨度为2021/11至2022/11,能反映较长周期趋势,利于判断资金流趋势。[page::6]

3.4 行业跌幅及恢复率图表(页7)


  • 横轴为行业,左纵轴显示跌幅与涨幅比例,右纵轴显示恢复率。

- 红色柱体现疫情后从低点到当前的涨幅,灰色和黄色分别体现高点到当前和高点到低点的跌幅。
  • 复合恢复率(折线)为综合指标,显示行业整体恢复程度。

- 明确传达不同行业跌幅结构和恢复现状,指导资金配置的行业倾向。[page::7]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未明确包含具体估值模型、目标价或评级评分。

- 仅行业市况及资金面角度进行分析,强调结构性分化及资金供给减少的大环境。
  • 估值隐含基于技术面和资金变动逻辑,没有提供DCF、市盈率等传统估值法参数。

- 风险提示中也强调历史数据的局限性,间接释放了估值方法采用的谨慎态度。[page::9]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为历史数据规律不能确保完全适用于未来走势,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 减量市场下,资金流波动加剧,行情反转可能快且突然,投资风险加大。
  • 创业板、部分高波动性行业筑底仍不稳,面临技术反复风险。

- 未详细展开宏观政策、国际局势及突发事件风险,但隐含于资金面和汇率波动分析中。
  • 报告未具体给出风险缓释措施,提示投资者自己结合市场动态审慎决策。[page::9]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采用技术面与资金面结合的视角,较为客观,但有一定技术分析色彩,缺少宏观基本面及政策预期的深入讨论。

- 大盘指数底部确认偏积极,但创业板的复杂筑底过程说明板块风险并未完全释放,报告未给出具体行业配置建议,可能使读者在导航多变市场时缺乏明确方向。
  • 对减量市场的强调鲜明,但未讨论减量对企业盈利和市场估值的具体影响,因而对中长期市场走势评价较为保守模糊。

- 汇率和外资流入的正面影响被重点提出,但未讨论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资本外流风险和货币政策调整风险。
  • 图表解读较为充分,但部分图表信息密集,普通投资者理解需技术功底支撑。

- 综合来看,报告在市场阶段性研判和资金面挖掘上表现专业,但缺少深层宏观经济或基本面分析以支撑市场中长期观点。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由长江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出品,通过结合技术分析指标、资金流向数据和行业表现,系统研判当前中国A股市场的内在结构与趋势。

报告明确指出:
  • 在上证50、沪深300等主要指数确认底部后,市场开启技术性反弹阶段,但创业板指筑底仍复杂,显示成长板块调整尚未结束。

- 当前权益类主动基金整体呈净赎回状态,进入减量格局,资金面趋紧,市场投融资环境偏紧张,主流资金博弈激烈且有限,形成抢椅子式竞争格局。
  • 人民币汇率回升趋势为市场带来一定外资流入预期,可能缓和资金面压力,提升市场流动性。

- 行业层面结构性差异明显,电新、电子、医药、食品饮料等多个行业仍处于尚未完全修复的阶段,而交运行业表现卓越,走出独立走势。
  • 风险提示中的历史数据局限警告投资者在操作中仍需保持适度谨慎,不应盲目乐观。


整体而言,报告基于深厚的技术指标与资金面数据展示,强调A股市场在“减量博弈”的新格局下,虽普遍见底且呈现缓慢回升,但市场分化严重,资金供给不足的大环境或将长期制约大盘持续上涨,投资者应把握强势行业中的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资金流动和板块之间的风险转移。

---

参考图表展示(示例)



上证50日线走势与MACD指标





沪深300日线走势与MACD指标





创业板日线走势





主动基金资金流动变化(亿元)





汇率vs创业板指数走势图





各行业跌幅恢复率分析





---

综上,该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基于技术指标和资金面演变的全面市场状态解读,特别强调了减量博弈格局下的结构性风险与机会,适合在当前大市阶段性底部的背景下,指导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注重行业轮动与资金动态变化的深入观察。[page::0-9]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