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银河宏观】出口延续强韧性,进口增长超预期 —7月进出口数据解读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7月中国出口保持7.2%的同比增长,进口增速显著提升至4.1%,进口增长超出历史同期水平。全球制造业PMI韧性及抢出口、转口贸易支撑出口,进口受内需改善拉动。对美出口大幅下滑,东盟和欧盟为主要支撑。贸易摩擦风险加剧,出口未来或承压,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仍是关键风险因素。[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page::7]

速读内容


7月进出口整体情况与背景分析 [page::0][page::1][page::2]

  • 7月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2%,进口22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1%,贸易顺差982亿美元。

- 出口增速高于过去十年同期平均3.6%,进口增速显著高于0.6%的历年同期均值。
  • 全球经济景气度保持韧性,7月全球制造业PMI约为49.7%,主要贸易伙伴如韩国、越南出口保持较高增速,且集装箱及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支撑出口回升。

- 抢出口效应明显,中美经贸摩擦关税缓冲期的不确定性导致部分企业加快出货,7月中国至美国集装箱船出航量较6月增加。对东盟转口贸易存在边际上行趋势。

进口增长驱动因素及具体商品表现 [page::2][page::4]

  • 7月进口同比增速4.1%,为近12个月最高,同比远超历史同期平均水平,主要由数量拉动支撑。

- 主要进口商品数量同比增长显著:成品油24%、集成电路12.2%、原油11.5%、铜及铜材9.1%。
  • 进口价格部分商品形成拖累,如煤炭、汽车、原油价格同比下降分别约32.3%、18.9%、17%。


出口地区表现与贸易结构变化 [page::0][page::4][page::5]

  • 对美国出口继续大幅下降,同比降21.7%,对欧盟出口小幅回升至9.2%,对东盟出口稳定保持16.6%。

- 越南、印尼、菲律宾出口增长明显,分别达到27.9%、12%、10.7%。
  • 对日本、韩国、印度出口有所恢复,俄罗斯出口降幅收窄但汽车出口受限制。

- 对中国台湾出口显著提升19.2%,对中国香港出口增速放缓。

主要出口产品领域表现 [page::5][page::6]

  • 机电产品出口稳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集成电路出口29.2%显著回升,通用机械设备及汽车零配件出口均有改善。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体回落至-0.7%,其中塑料制品、家具、纺织部分小幅回升,服装、玩具、鞋靴等子类出口表现疲软。
  • 汽车出口总体增长显著(18.6%),但手机出口下滑严重。


贸易摩擦风险与未来市场展望 [page::6][page::7]

  • 8月7日特朗普政府上调对多国关税,贸易摩擦风险明显加剧。

-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缓冲期将在8月12日结束,存在再次延期可能,叠加高关税水平及转运税措施,出口环境不确定性较大。
  • 北美进口出现前移,下半年增速预计回落,7月末港口货物吞吐量下降,8月初中国至美集装箱船数量明显减少。

- 整体出口形势预计未来承压,需密切关注贸易政策变化和全球经济景气度波动。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宏观】出口延续强韧性,进口增长超预期 —7月进出口数据解读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出口延续强韧性,进口增长超预期 —7月进出口数据解读》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团队
  • 报告时间:2025年8月8日08:15(北京时间)

- 主要作者:张迪(中国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吕雷(宏观经济分析师)
  • 研究主题:中国2025年7月份进出口数据及宏观经济背景的详细解读,侧重出口的韧性、进口的超预期增长、全球贸易环境以及地缘及行业差异的分析。

- 核心论点总结
- 7月中国出口表现强劲,商品出口3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2%,略有回升,显著高于过去十年同期平均的3.6%;
- 进口总额2235.4亿美元,同比增长4.1%,为过去12个月内最高增速,远超历史同期0.6%的平均水平;
- 7月贸易顺差982亿美元,虽较上月下降,但维持高位;
- 出口加速受全球制造业景气度韧性、抢出口效应以及转口贸易增速影响,其中对美出口持续下行但对东盟、欧盟出口保持强劲;
- 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品出口显著修复,家用电器出口状况也有所改善;
- 面对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和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后续出口或面临压力。

总体来看,报告以客观数据支撑出口“强韧”和进口“超预期”增长的判断,结合全球宏观经济脉络,以及地缘贸易环境,强调未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贸易政策演变引发的潜在风险。[page::0,1,2,4,6]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出口与进口整体表现分析


  • 7月出口额3217.8亿美元,同比增长7.2%,较6月(5.9%)有所提升,高出过去十年同期的3.6%平均水平,显示较强韧性。

- 进口金额2235.4亿美元,增长4.1%,较6月1.1%的增速显著提升,且远高于过去十年平均0.6%的水平,反映内需复苏和工业活动的恢复。
  • 贸易顺差略下滑至982亿美元(6月为1148亿美元),但依旧处于高位,说明出口增速依旧优于进口。


推理依据:出口的韧性部分归因于全球制造业PMI维持接近荣枯线的走势(7月全球制造业PMI为49.7%,略减但仍稳定),特别是越南(PMI上升3.5个百分点),墨西哥、韩国出口增速也表现坚挺。[page::0,1]

进口数据背后则是国内工业基本面改善带来的需求拉动,主要体现在高炉开工率、水泥发运率等多项高频指标同比提升,而主要进口商品数量增速较快(成品油、集成电路、原油、铜及铜材),价格方面煤炭、汽车等部分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金额承压,显示在量增价跌的背景下进口规模改善更具质量。[page::2]

---

2. 全球宏观经济与贸易环境影响分析


  • 全球制造业PMI虽小幅下滑,但主要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表现亮眼,尤其是东盟国家、韩国制造业表现强劲,带动中国出口的稳健增长。

- IMF上调2025、2026年全球增速预期分别为3.0%和3.1%,表明全球经济走势较市场预期更优。
  • 市场存在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尤其是美国对华关税缓冲期将至(8月12日),且最新谈判未出现明确信号,导致企业提前拉货,叠加转口贸易增长,推动7月出口增速小幅回升。

- 转口贸易表现良好,中国对东盟出口高达16.6%,其中越南出口增长27.9%,均体现区域经济协作和制造业扩张。

整体来看,全球制造业和区域贸易的韧性是出口回升的关键支撑,同时中美贸易摩擦的“抢出口”效应短期内推高出口数据,但未来不确定性增大。[page::1,4]

---

3. 分产品与区域出口详细剖析


  • 区域出口

- 对美国出口持续大幅下行,同比-21.7%,拖累总体出口3.3个百分点,显示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及贸易摩擦持续带来的负面效应。
- 欧盟出口同比增长9.2%,增长动能增强,主要受欧元区制造业景气度改善支撑,7月欧元区PMI有所回升至49.8%。
- 对东盟出口基本保持稳定,贡献率达2.6%,越南、印尼及菲律宾出口增速环比均有所上行,反映东盟作为重要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市场的增长。
- 其他如对日本出口回落至2.5%,对韩国出口回升转正(4.6%),对印度小幅上扬(9.8%),对俄罗斯降幅收窄至-9.1%(受进口禁售政策影响中国汽车出口锐减)。
- 对中国香港和台湾出口增速波动明显,尤其台湾大幅增长至19.2%,显示两岸贸易保持活跃。[page::4,5]
  • 分产品出口

- 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9.2%,家用电器负增长但有所修复(-3.8%对比上月-9%)。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回落至4.3%,劳动密集型产品负增长0.7%。
- 汽车零配件、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改善,但汽车整体出口从23.1%回落至18.6%,手机出口下滑幅度加大至-21.8%,显示电子消费品出口面临一定压力,对应全球半导体消费顶部波动。
- 劳动密集型下,塑料制品、家具、纺织出口有改善,服装、玩具、鞋靴等则表现疲弱。

结合上述产品结构来看,出口增长动能主要靠高技术和机械设备支撑,传统劳动密集型和部分电子消费品表现分化,反映全球需求结构调整与贸易摩擦的综合影响。[page::5,6]

---

4. 贸易摩擦风险及未来展望


  • 美国2025年8月7日新一轮对等关税生效,部分经济体关税大幅调升(如巴西关税由10%升至50%、加拿大由25%升至35%),表明全球贸易摩擦加剧。

- 美对华关税缓冲期8月12日到期,但会谈未实现突破,继续延期概率高,长远看美国对华关税处于历史高位,约40.36%,而东盟国家关税水位仅19%-20%,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令中国出口订单面临流失压力。
  • 美国7月31日总统令明确对规避关税的第三地转运征收40%转运税,加大转口贸易压力,预计对中国转口贸易短期构成负面影响。

-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预测2025下半年北美进口货量增速将回落至1.6%/年,全球最低,预示海外市场需求疲软将对外贸构成拖累。
  • 高频数据显示7月下旬起出口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出现超季节性下降,8月前5日中国发往美国集装箱船数量日均明显下降(53.8艘,较7月67.4艘大幅减少),印证出口短期或面临回落风险。


综合来看,贸易摩擦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全球需求放缓,加上竞争对手关税优势,令中国出口未来压力可期,短期抢出口效应或难持续。[page::6,7]

---

三、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 图表1(第2页):出口金额与进口金额同比增速走势

- 描述:折线图显示2023年7月至2025年7月出口(棕色线)和进口(深蓝色线)金额同比增速。
- 解读:出口走势在2024年始出现复苏迹象,2025年保持温和回升,7月达7%以上;进口波动较大,2025年7月显著回升至4%以上,明显高于2023-2024年同期,支撑进口的显著变化。
- 联系文本:图表直观反映进口增强及出口稳中有升的整体趋势,呼应报告“出口韧性和进口超预期增长”的论点。[page::2]
  • 图表2(第3页,全球制造业PMI及出口吞吐量趋势)

- 描述:两张折线图,一为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走势,另一为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变化(单位:万TEU)。
- 解读:制造业PMI从2023年底开始有所改善,尤其2025年呈上升趋势,集装箱吞吐量2025年明显高于前两年同期,说明全球贸易量和制造活动积极,支撑出口。
- 联系文本:PMI和吞吐量为研究出口韧性及全球供需环境的关键高频指标。[page::3]
  • 图表3(第4页,主要进口商品价格与数量同比变动)

- 描述:多条折线分别显示大豆、铁矿、原油、塑料、铜材等商品进口价格和数量同比变化趋势。
- 解读:大豆、铁矿、原油等价格波动大,2025年价格整体回落,而数量普遍增长,体现价跌量增对进口金额影响复杂,且反映内需对部分资源商品进口的积极拉动。
- 联系文本:佐证进口金额变化主要由数量拉动,并由价格变动形成复杂支撑与拖累效应。[page::4]
  • 图表4(第5页,区域和国家出口增速月度对比柱状图)

- 描述:7月与6月各区域及国家出口同比增速对比。
- 解读:美国出口负增长扩大,欧盟、东盟、越南、台湾大幅增长,反映不同市场表现分化明显,美国市场仍疲软。
- 联系文本:支持“对美出口持续下行,对欧、东盟出口为主要支撑”结论。[page::5]
  • 图表5(第6页,分产品出口结构增长走势)

- 描述: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速趋势,以及集成电路、手机、家电及汽车出口同比变化。
- 解读:集成电路出口快速增长,手机出口持续下降,家电出口负增长幅度缩小,显示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端产品依然保持较好表现。
- 联系文本:对应报告对机电及高技术产品贡献出口增长的陈述。[page::6]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外需走弱的风险:全球制造业PMI虽有韧性,但依然接近荣枯线,全球经济增速存在不确定,重点市场如美国进口需求下滑,构成出口下行压力。

- 国内经济下行风险:7月进口虽超预期,但经济内生动力减弱可能影响后续进口及生产环节采购。
  • 贸易摩擦加剧风险:美国关税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关税水平居高不下,且第三地转运税令发布,显著增加转口贸易风险,预计对中国出口未来增长形成制约。

- 缓解策略与概率评估:报告提及中美经贸谈判持续,关税缓冲期可能延期,短期仍有政策缓解空间,但长期仍需关注全球贸易环境演变及地缘风险。[page::1,6,7]

---

五、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主要基于官方及高频数据展开,视角较为宏观,缺少部分微观企业出口订单及终端需求变化的深入分析,可能忽视部分行业及地区的差异化冲击。

- 对美国关税延期概率判定较乐观,未充分展开多种不利情境情节分析,风险评估虽详实但欠缺系统情境分析框架。
  • 报告强调出口韧性,但部分数据如劳动密集型产品负增长趋势显示出口疲软信号,结构性差异可能长期存在,应予以更大关注。

- 图表与文本数据对比过程中,部分数字(如手机出口降幅)小幅偏差,需注意数据口径和统计时间窗口的统一性。
  • 总体报告立场客观,未见明显偏袒或过度乐观,呈现了出口亮点与风险压力并存的复杂局面。[page::5,6,7]


---

六、结论性综合



中国银河证券宏观团队的报告全面详尽地解析了7月份中国进出口数据,凸显出口在全球经济韧性及区域制造业活跃度支撑下表现出较强的韧性,7.2%的出口增速超过十年平均水平,充分说明中国出口仍具较强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数据显著改善,4.1%的同比增速刷新近年纪录,反映内需和工业生产活力的恢复。

报告通过详尽的分区域分产品数据展现出口结构:对美国市场出口大幅下滑,是整体出口下行的主要拖累。而对东盟、欧盟,尤其是越南市场出口保持双位数增长,体现出贸易转向和转口贸易的活跃。集成电路等高科技产业出口引领增长,而传统电子消费品如手机出口受全球市场周期影响承压,劳动密集型产品表现分化。

全球及中国的制造业PMI、集装箱吞吐量等高频指标数据与出口、进口金额数据高度吻合,为报告的核心论点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图表清晰呈现了进口与出口的波动、区域差异及产品结构变化的趋势与力度。

然而,政策与外部环境风险依然存在。美国对华关税政策依旧高位运行,新关税和转运税政策收紧,加之美国市场需求放缓,预示出口面临下行压力,且东盟关税低于中国的比较优势加剧订单流失风险。短期抢出口效应可能使7月数据略显积极,但下半年出口增速回落可能性较大。

综合来看,报告展现出中国对外贸易在复杂宏观环境中依然保持一定韧性,但增长动力存在潜在减弱风险。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调整外贸结构,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关注中美贸易摩擦走向及其对经济的冲击。

---

报告内容完全基于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8月7日发布的官方宏观研究报告,所有结论均附带页码溯源。

[page::0,1,2,3,4,5,6,7]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