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金工】传统赛道分流,港股科技热度不减— —2025年基金中报分析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中报显示,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货币基金规模最大。机构投资者偏好债券基金,个人投资者更青睐FOF和混合型基金。港股通持仓显著提升至16.85%,取代所有A股行业成为主动权益基金最大配置方向,港股科技龙头如腾讯、阿里、中芯国际等成为重仓标的。A股电子和医药行业也保持高配置,但传统新能源及食品饮料赛道受资金显著减持,体现出市场风格从传统核心资产向港股科技及高成长赛道转移,公募组合全球化配置能力提升明显[page::0][page::4][page::5][page::8][page::11]。
速读内容
2025年基金市场规模与数量变化 [page::1]

- 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达4700只,股票型基金数量增长超10%。
-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达14.23万亿元,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增速最高,接近100%。
- 债券型基金机构持有比例高达82.76%,显示机构偏好低波动、稳定收益的产品。
主动权益基金配置概况 [page::2][page::3]

- 偏股混合型基金新增数量最多,规模同比增约4%-5%,股票仓位普遍保持高位。
- 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近90%,偏股混合型紧随其后,灵活配置型仓位呈上升趋势,平衡混合型下降显著。
- 2015年以来股票仓位总体稳健,平衡混合型股票仓位处于低点。
行业持仓与主动仓位变动分析 [page::4][page::5][page::6][page::7]
- 港股通过港股通持仓比例跃升至16.85%,超过A股任何单一行业,历史分位数处于高位,反映出基金全球化配置能力提升。
- 电子行业高持仓主要因半导体国产替代和AI算力需求爆发,医药创新药增持显著,传统医疗服务类减持。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遭减仓但仍为核心行业,投资重点转向技术创新与出海能力。
- 通过主动仓位拆解,港股通主动增仓2.3%,电力及新能源主动减仓1.75%。
个股配置亮点及资金流向 [page::8][page::9][page::10]
- 腾讯控股以612.13亿元居主动权益基金首位,港股且涵盖阿里巴巴、小米、中芯国际、泡泡玛特等5只股票占重仓股29%。
- 宁德时代居A股首位但主动减仓显著,其他传统核心股如比亚迪、美的集团、贵州茅台均遭大规模减持。
- 个股主动加仓前列多为港股科技及创新医药标的,中芯国际主动加仓82.97亿元居首。
- 资金从新能源车、消费等传统赛道流向港股科技与AI产业新动能,体现市场主题转换与风格切换趋势。
风险提示与报告说明 [page::11]
- 分析基于公开历史数据,存在数据滞后和第三方数据误差风险,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注意市场波动及风格变化风险。
深度阅读
【中泰金工】传统赛道分流,港股科技热度不减——2025年基金中报分析详尽解读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中泰金工】传统赛道分流,港股科技热度不减——2025年基金中报分析》
作者: 李倩云、熊婧妍
发布机构: 中泰证券金融工程团队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2日
主题内容: 该报告基于2025年上半年基金中报数据,深入解析了基金市场结构变化,重点关注主动权益基金的行业及个股配置,港股对A股的资金流向影响,体现出传统核心赛道分流、港股科技与创新成长赛道受热捧的趋势。
核心论点:
- 基金市场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股票型基金整体规模反超。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另类投资与REITs增长最快。
- 机构投资者偏好债券型基金,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混合型和FOF基金,显示风险偏好明显分层。
- 港股通持仓显著提升,成为主动权益基金中最大资产配置方向,反映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对港股估值优势及稀缺资产的高度认可。
- 传统A股核心资产(如白酒、新能源)资金流出,转向港股科技、半导体及AI相关的成长赛道。
- 腾讯控股稳居主动权益基金最大重仓股,港股科技龙头和A股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居前。
- 基金主动加仓以港股通标的为主,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半导体和创新药;主动减仓则集中于新能源车、家电和消费品等传统龙头。
- 风险提示强调市场数据滞后性和诸多外部因素对基金表现的影响,提出投资需谨慎。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市场总览
2.1.1 基金规模与结构
- 基金数量方面,混合型基金数目最多,达4700只,占市场主流。股票型基金个数增长率超过10%,位居第二,显示股票基金市场活跃度提升。
- 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最大,达到14.23万亿元人民币,远超其他类型,显示市场资金流动性重视此类低风险资产。
- 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增速接近100%,体现对另类资产的高度增长需求,推动基金产品多样性发展。
- 图表1和图表2清晰展现了各基金分类的数量及规模演变,个数和规模的双重增长尤其突出股票型和另类投资基金的扩张趋势。
2.1.2 投资者结构分布
- 机构投资者偏好债券型基金,持有比例高达82.76%,主要因为债券基金风险稳定,符合机构稳健配置需求。
- 另类投资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为65.81%,虽较往年略有下降,但依旧占主导,反映机构资产配置的多元化趋势。
- 个人投资者则主导FOF和混合型基金,这类产品结构复杂、风险收益特征较为丰富,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个人投资需求。
- 图表3详细量化了各类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及变化趋势,揭示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两极分化的资金配置特征。
2.2 主动权益基金解析
2.2.1 主动权益基金数量及规模变化
- 2025年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数量达到2613只,新增最多,显示市场对偏股策略的持续偏好。相反,灵活配置型略降。
- 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下降6.72%,尽管基金数量未变但具体规模收缩,显示基金经理谨慎调整股票仓位。
- 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规模均增长约5%,表明市场资金倾向于更纯粹的权益露出。
- 图表4和图表5对应数量与规模的直观变化,支持文本所述趋势。
2.2.2 股票仓位与历史分位数
- 普通股票型基金股票仓位最高,89.61%,偏股混合型基金紧随其后,达到88.19%。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仓位提升至历史高点,反映积极权益配置。
- 平衡混合型基金股票仓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偏向防守型策略。
- 图表6和图表7提供历史股票仓位走势,显示不同基金类型股票风险敞口的调整趋势。
2.3 主动权益基金行业配置
2.3.1 港股通显著提升与A股行业热点迁移
- 港股通持仓权重显著提升至16.85%,超过所有A股行业,凸显港股市场估值优势及资产稀缺性带来的资金吸引力。
- A股内部资金高度集中于电子、医药和新能源三大行业。特别是电子行业达到历史高位,核心驱动力是国产替代的半导体和AI带动的消费电子复苏。
- 医药领域细分结构出现分化,创新药及具备授权、出海潜力的企业获加仓,传统医疗耗材及服务则减持。
- 尽管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整体减仓明显,但该板块依然排名前三,体现其核心战略地位未动摇,重心由规模增长转向技术创新及国际竞争力。
- 图表8—11详尽展示了行业具体仓位、变动幅度及主动调仓数据,全面反映出资金流向结构性变化。
2.4 个股配置详解
2.4.1 重仓个股分布与港股科技龙头崛起
- 腾讯控股以612.13亿元持仓稳居主动权益基金最大重仓个股,反映其在基金组合中的核心价值地位。
- 前20大重仓股中港股占5席,涵盖阿里巴巴、小米、中芯国际、泡泡玛特,合计占比达29%,突出港股科技及新消费赛道影响力。
- A股方面,宁德时代(577.93亿元)、贵州茅台仍为重要重仓,代表新能源及消费传统板块。
- 图表12统计了详细持仓金额、个股行业归属及持仓变化,体现港股科技重仓股资金流量明显增长。
2.4.2 加仓个股热点及行业偏好
- 2025年中报中的加仓集中于港股通标的,排名前五均为港股,持仓金额增幅均超115亿元。重点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中芯国际、泡泡玛特与信达生物,领域涵盖互联网、半导体和创新医药。
- A股加仓则更多投向高景气电子、通信及医药股,如胜宏科技、新易盛、泽璟制药、百济神州,体现资金对AI算力及创新药产业链的看好。
- 也有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受到关注,体现组合多元化需求。
- 图表13和图表14细分了加仓金额与主动加仓金额,显示主动管理下的资金流向和偏好。
2.4.3 主动减仓个股及风格切换信号
- 主动减仓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消费电子(美的集团、立讯精密)、白酒(五粮液、茅台)等传统赛道龙头。
- 宁德时代减仓规模176亿元,体现投资主题的明显转换,传统大盘成长股受资金调整压力。
- 这一趋势反映出投资者希望摆脱单一行业风险,转向更具增长潜力和估值优势的港股科技及AI赛道。
- 图表15展现了减仓金额最大的20只个股及其所属行业,体现风格切换的深刻影响。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2:基金分类个数与规模变化
- 图表1显示2025年中报各类基金个数: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4700只,增长率为13.52%;股票型基金尽管数量较混合基金少,但增长率仍超过10%。
- 图表2揭示基金规模结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达142311亿元,领先所有基金类型;另类投资基金规模尽管数量不多,但增速高达接近97%,显示市场对新兴资产类型需求旺盛。
- 这二图体现基金市场整体持续扩容,且资产多样化趋势明显。[page::1][page::2]
图表3: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
- 机构持有债券型基金比例最高,达82.76%,体现机构风险规避偏好。另类投资基金机构占比虽高但下滑趋势明显。股票型基金机构占比约59%,显示机构仍积极参与权益市场布局。
- FOF基金仅9.21%由机构持有,更多为个人投资者,对基金投资产品的复杂度和策略灵活性有更高容忍度。
- 该表清晰揭示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在不同基金类型的持仓分布差异。[page::2][page::3]
图表4-7:主动权益基金数量、规模及股票仓位
- 图表4展现主动权益基金的子分类数量变动,偏股混合型数量增长明显,灵活配置型轻微减少。
- 图表5同类基金规模变化,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规模均增长约5%,平衡混合型基金规模缩减近7%。
- 图表6和图表7揭示股票仓位动态与历史分位,显示普通股票基金仓位维持高位,偏股混合型渐趋接近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平衡型股票仓位则持续走低,显示基金经理对市场风险偏好分化调整。
- 这些趋势显示资金积极配置权益,尤其是在成长及偏股策略方面。[page::3][page::4]
图表8-11:行业仓位及主动增减仓分析
- 图表8行业持仓权重显示港股通成为最大行业配置,达到16.85%,较2024年中报提升显著。A股的电子(14.84%)、医药(9.64%)和新能源(6.20%)依然是重仓行业。
- 图表9细化电子、医药与新能源内部分行业持仓,半导体8.01%占电子首位,医疗创新药受青睐,新能源动力系统占新能源板块最大权重。
- 图表10探讨权重涨跌行业,港股通权重提升最明显,而传统的电力设备、新能源与食品饮料行业明显减重。
- 图表11主动仓位变化净额显示基金经理主动加仓港股通2.3%,主动减持新能源板块1.75%,体现主动调仓以拥抱成长型港股科技与AI相关行业,规避传统能源、消费等板块。[page::4][page::5][page::6][page::7]
图表12-15:个股持仓及主动调仓细节
- 图表12展示主动权益基金前20大重仓股,腾讯控股612亿元稳居榜首,宁德时代577亿元位列第二,港股通个股占比高达29%,体现港股科技龙头地位。
- 图表13与图表14提供加仓前20高及主动加仓金额前20名个股,全为端重点加仓标的。加仓金额均超50亿元,港股占主导,特别是互联网、大科技及创新药。
- 图表15则列出主动减仓金额前20名股,新能源车、家电、白酒等传统核心赛道遭遇大幅减仓,反映市场风格由价值与稳健转向成长与科技创新。
- 表中多数港股为被加仓热门标的,中泰证券对基金经理偏好转向港股科技的判断有充分数据支撑。[page::8][page::9][page::10]
---
4. 估值分析
该报告主要为基金配置与资产流向分析,并未提供传统企业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而是通过仓位权重和主动加减仓数据,间接反映基金经理对相关行业和个股的估值判断和预期风险收益。特别是港股通资金的大量流入,说明基金经理基于估值优势和成长潜力,积极将资产配置转向港股科技赛道。
报告中“主动仓位”和“主动增减仓”的计算公式揭示了调整仓位时去除市场涨跌的净调仓能力,即剔除被动涨跌后真实的资金流向判断,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仓位主动性分析方法,有助理解资金配置的内在逻辑和基金管理人的主动管理风格。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数据滞后性及第三方数据风险:基金中报存在统计和披露时滞,且依赖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可能带来数据不准确。
- 未来表现不确定性:报告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不能保证未来回报,投资者需防范市场行情变化带来的风险。
- 宏观与行业基本面波动: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变化、市场风格转换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产品表现。
- 风险提示中强调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提醒投资者看待报告内容时需谨慎,做好风险控制。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强调了港股科技赛道的热度和资金流入,但对港股市场未来的具体估值风险和宏观政策环境未作深入评估,读者应警惕“热度”带来的短期波动风险。
- 传统赛道的减仓虽理由充分,但报告未完全揭示新能源及消费品行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机遇,某种程度上或存在“跟风”减持的风险。
- 部分数据基于基金持仓统计,难以完全反映市场整体投资者情绪,存在一定片面性。
- 报告数据详尽,但对个别细分行业成长性的不同看法未给出更多区分讨论,可能忽视内部差异。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深度解读,明确揭示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基金市场的结构性变化趋势:
- 混合型基金数量领先但股票型基金规模实现反超,货币基金规模最大,另类投资快速扩张,显示市场资金多样化配置趋势显著。
- 机构投资者显著偏好债券基金,个人投资者更关注混合型和FOF基金,市场风险偏好分层日益明显。
- 港股通持仓大幅提升至16.85%,跃居主动权益基金第一大资产配置方向,凸显港股低估值和稀缺资产的吸引力,并反映出基金管理人全球视野和配置能力的升级。
- A股资金由传统核心赛道(新能源、白酒、消费)显著流出,主动增减仓数据显示资金积极向港股科技、半导体、AI硬件以及创新药等高成长赛道转移,体现风格切换明显。
- 个股层面,腾讯控股、阿里、小米、中芯国际等港股头部企业成为资金集中加仓对象,同时A股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等传统龙头则被主动减持。
- 报告通过详尽图表和主动仓位分析,展现基金经理的真实操作意图,体现市场对科技创新驱动和估值修复的高度期待。
- 风险提示提醒市场存在数据滞后、宏观及行业波动风险,投资者需看清风格转换的结构性风险。
总的来看,中泰证券的报告展现了中国基金市场“传统赛道分流、港股科技热度持续”的鲜明态势,展望未来,港股科技和创新成长赛道仍将是基金配置的核心聚焦点,但投资者同时需要关注由此带来的波动风险和行业分化加剧的潜在挑战。
---
附:部分关键图表展示(Markdown格式示例)
图表1:各类基金个数变化情况(一级分类)

图表2:各类基金规模变化情况(亿元)

图表5: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变化情况(亿元)

图表6:主动权益基金股票仓位

---
以上为报告的详细解读与分析,涵盖了市场结构、投资者行为、行业与个股配置、资金流向及风险提示等各重要版块,力求全面、客观、专业地展现报告内容核心与细节。[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