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金工 FOF 系列之九 量化FOF 产品方案及投资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系统介绍了量化FOF产品方案及投资策略,以核心+卫星结构配置资产核心为指数增强基金,卫星为主动量化基金。通过多因子模型筛选优质基金,并半年调仓实现择基。历史回测显示优选基金组合表现优异,三年累计收益显著超越沪深300指数基准,验证了投资框架和策略有效性 [page::0][page::2][page::10][page::13][page::14]。

速读内容


量化基金发展及分类概览 [page::2][page::3]


  • 截至2016年末,量化基金数量132支,总规模998.25亿元,2016年基金数量和规模均显著增长。

- 量化基金分为主动型、指数增强型和对冲型三类,主动型增长迅猛,对冲型显著下降。

量化基金业绩表现 [page::4][page::5][page::6][page::7]



  • 2016年量化基金整体年均收益率为-0.84%,主动型量化基金表现最佳,年均收益率为0.52%。

- 指数增强基金2016年年均收益率-4.21%,超越跟踪指数5.68%,表现稳定优于基准。
  • 主动型量化基金2016年收益明显优于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


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框架及资产分配 [page::7][page::8][page::9]



| FOF持仓基金 | 投资占比 | 类型 |
|--------------------|----------|--------|
| 沪深300增强1 | 10% | 核心 |
| 沪深300增强2 | 10% | 核心 |
| 沪深300增强3 | 10% | 核心 |
| 上证50增强1 | 5% | 核心 |
| 中证100增强1 | 5% | 核心 |
| 中证500增强1 | 10% | 核心 |
| 中证500增强2 | 10% | 核心 |
| 主动量化1 | 10% | 卫星 |
| 主动量化2 | 10% | 卫星 |
| 主动量化3 | 10% | 卫星 |
  • 采用核心+卫星策略,核心以指数增强基金构建,卫星为主动量化基金,管理费建议0.5%-1%,开放式运作。


多因子模型基金选择与换仓机制 [page::9][page::10]

  • 主要因子包括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率、胜率和盈亏比等风险收益指标。

- 将指数增强基金和主动量化基金样本内基金分开打分,依据综合因子得分排序选择前N只基金投资。
  • 换仓周期为半年一次,仅计入赎回费0.5%。


量化FOF策略回测结果 [page::11][page::12][page::13][page::14]





| 策略 | 三年累计收益率 |
|------|----------------|
| 策略1(核心用沪深300增强) | 98.4% |
| 策略2(核心多指数增强混合) | 96.7% |
| 沪深300基准 | 42.1% |
  • 核心部分和卫星部分多因子优选对比倒选组表现出显著超额收益。

- 量化FOF组合三年累计收益远超业绩基准,且策略1每年均超越基准,策略2仅2014年小幅跑输。
  • 最新持仓包含多只优质指数增强及主动量化基金。


深度阅读

银河金工 FOF系列之九——量化FOF产品方案及投资策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1.1 报告基本信息


  • 报告标题:银河金工 FOF系列之九——量化FOF产品方案及投资策略

- 作者及团队
- 朱人木(证券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6020002)
- 王红兵(证券分析师,执业证书编号:S0130514060001)
- 实习生:朱美静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 发布时间:2017年初(文中数据截至2016年底)
  • 报告主题:全面介绍量化FOF(Fund of Funds)产品的设计方案、投资框架、核心-卫星投资策略、择基方法及风险提示。


1.2 报告核心观点与信息传递



报告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量化FOF产品整套解决方案”,核心思路是采用“核心+卫星”投资策略,其中核心资产以指数增强基金为主,卫星资产以主动量化基金为主。在市场整体震荡且低迷的环境下,量化基金显示了较强的抗跌性和相对优异的表现,量化FOF产品通过多因子模型择基金,在历史回测中表现优于基准(沪深300指数),表现出较高的业绩稳定性和风险调控能力。报告同时提供多张详实图表和回测数据,量化实证推进投资策略科学性。

---

二、逐节深度解读



---

2.1 量化基金介绍



2.1.1 量化基金概览


  • 定义:量化基金以量化投资策略全流程管理投资组合;

- 历史发展:2002年国内首只量化基金问世,2009年后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2016年市场整体低迷环境下,量化基金表现抗跌、业绩亮眼。
  • 规模数据(图1):

- 2016年12月31日,量化基金数量达132支,总规模998.25亿元;
- 近年数量和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2011至2016年基金数和规模均有显著提升)。

2.1.2 量化基金分类


  • 主动型量化基金:凭借量化模型选股,追求Alpha收益,实现超越基准表现。

- 指数增强型量化基金:介于被动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之间,通过量化选股在跟踪指数基础上获取超额收益。
  • 对冲型量化基金:通过期货或融券做空头寸来对冲股票多头风险,降低组合市场风险。


2.1.3 规模及新设量化基金构成(图2、图3)


  • 2016年主动型基金规模增至693.92亿元,增长68.37%;

- 指数增强型增幅有限,仅6.64%,达到254.54亿元;
  • 对冲型量化基金规模大幅下降73.38%,降至49.8亿元;

- 新增基金数量35支,68%为主动型,23%为指数型,9%对冲型。

2.1.4 业绩表现(图4、图5)


  • 2016年量化基金整体抗跌,年均收益为-0.84%;

- 细分分类表现:
- 主动型量化基金年均收益0.52%,表现最佳;
- 指数增强型-4.21%,对冲型-0.53%;
  • 对比过去几年波动,2014-2015年收益相对高,但2016年市场疲软环境下,量化基金仍展现出相对优势。


2.1.5 主动型量化基金绩效表现对比(表2,图6)


  • 2016年主动量化基金平均收益0.52%,明显优于股票型基金(-12.46%)和偏股混合型基金(-13.53%);

- 最大收益也显示,主动量化基金最高达10.52%,更优异;
  • 夏普比率等风险调整指标未明确提及,但结合收益和波动率可推测风险控制较好。


2.1.6 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优势


  • 总体表现优于跟踪指数,2013、2015、2016年年均收益分别高于基准;

- 2016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年均收益-4.21%,比基准-9.89%超出5.68%;
  • 表明量化方法在指数增强中有效获取超额收益。


---

2.2 核心-卫星投资策略介绍



2.2.1 “核心-卫星”策略定义与构建


  • 核心部分:由指数基金、ETF及被动管理型基金构成,占比30%-80%,目标降低成本,控制系统性风险,确保与市场高相关性;

- 卫星部分:主动管理,投资股票及另类资产,旨在通过主动策略获取超额收益,卫星资产占比1%-30%;
  • 策略核心在于“稳+灵活”,核心为市场大盘,卫星灵活调整以提升回报。


2.2.2 图8显示


  • 视觉上清晰展示核心占较大比重,多重卫星分布保证组合灵活性和多样性;

- 符合资产配置理论,强调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风险收益优化。

---

2.3 量化FOF产品方案



2.3.1 投资范围及基准


  • 涵盖货币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偏股型基金及固定收益产品;

- 重点投资增强指数基金和主动量化基金;
  • 业绩比较基准固定为沪深300指数的90%权重,衡量相对表现。


2.3.2 投资策略与资产配置(表4)


  • 核心资产由多只沪深300增强基金、上证50增强、中证100增强、中证500增强组成;

- 卫星资产为主动量化基金,分别占10%比例三只基金;
  • 核心资产比重明显偏大,体现稳健策略;

- 管理费建议0.5%-1%,业绩模拟暂未扣除费用;
  • 开放式运作,流动性较好。


---

2.4 投资策略细节与基金择选模型



2.4.1 投资思路


  • 采用多因子模型,从样本内基金综合得分排序选择表现优异的基金构成组合;

- 关键因子包括:
- 收益率(区间收益,反映业绩强弱)
- 波动率(年化标准差,风险指标)
- 夏普比率(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
- 胜率(胜过基准的周期比例)
- 盈亏比(胜出周期收益与亏损周期收益的比值)
  • 另外引用Jesson指标、Treynor指标作为参考,实现全面多维考核。


2.4.2 基金筛选规则


  • 指数增强基金与主动量化基金分开选择;

- 基金须成立满一年,规模不限(避免样本规模限制导致的单因子影响过大);
  • 按多因子综合得分排序,选取前N支为投资基金池。


2.4.3 换仓策略与成本处理


  • 换仓周期半年一次,兼顾交易频率和策略调整的平衡;

- 换仓成本主要考虑赎回费,统一按0.5%计,不计申购费(因大额申购费微小可忽略)。

---

2.5 业绩回溯与实证分析



2.5.1 核心资产基金优选回测(图9,图10)


  • 回测三年,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多因子优选组合表现优于倒选组和沪深300指数基准;

- 每年均实现正超额收益,验证多因子模型在指数增强基金择优中的有效性;
  • 图9显示优选组合净值累计曲线持续领先;


2.5.2 卫星资产基金优选回测(图11、图12)


  • 对主动量化基金进行同样方式的多因子选优回测;

- 优选组相较于倒选组、沪深300、中证500指数均表现更优;
  • 分年度来看,有两年优选组业绩显著超越基准,体现主动量化基金择基策略有效;


2.5.3 整体量化FOF策略回测(图13、图14)


  • 策略1:全部核心资产用沪深300增强基金,策略2:核心资产多元分散(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上证50增强基金综合);

- 三年累计收益率策略1为98.4%,策略2为96.7%,远超基准42.1%;
  • 分年度策略表现也优于基准,2014-2015年优势显著,2016年略受市场影响但依然优于沪深300;

- 显示多因子选优与核心卫星策略结合,历史上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潜力和风险控制优势。

---

2.6 风险提示


  • 报告基于历史价格和统计规律分析,二级市场波动受多种即时政策及其他非规律因素影响,历史表现不保证未来收益;

- 投资者需审慎对待策略适用性,市场突发巨变可能导致预测失准,尚无绝对风险规避保障。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量化基金规模和数量(2011-2016)


  • 展示量化基金市场规模由约650亿元增长至近1000亿元,基金数量由约30只升至130多只(右轴);

- 说明量化策略被更多机构认可,市场接受度和资金支持持续提高。

图2:不同类别基金规模及增长率


  • 主动型基金显著增长(68.37%),指数增强型小幅增长(6.64%),对冲型大幅缩水(-73.38%);

- 说明主动量化基金作为主流方向更受青睐,对冲型策略难以维持规模,可能因限制及绩效表现影响。

图3:2016年新增量化基金类型占比


  • 主动型基金占68%,指数型23%,对冲型9%;

- 继续体现主动管理为市场主流,机构重视主动Alpha挖掘。

图4 & 图5:量化基金年度收益率及分类表现


  • 2016年整体收益下滑但抗跌性明显,主动型微幅正收益,指数增强和对冲型负收益减少亏损;

- 2014年表现最为强劲,单年达到46.68%正收益。

表1:2016年收益率排名前十基金


  • 基金收益率从10.52%到3.84%,规模从数十到个位数亿元不等,显示收益与规模无必然线性关系,策略和管理优劣关键。


表2&图6:主动量化基金与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收益比较


  • 表明主动量化基金2016年在熊市环境下表现明显突出,最大值和中位数均优于对比基金类型。


表3 & 图7:指数增强型基金业绩表现与超额收益


  • 2013-2016年给出年度收益及超额收益情况,指数增强策略在多数年份成功跑赢基准,特别是2015和2016年。


图8:核心-卫星策略示意图


  • 以太阳系类比核心和卫星资产配置,核心占比重,卫星分散且灵活变化视觉化形象深刻。


图9 & 图10: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优选回测及分年度统计


  • 明显显示多因子模型优选有效,优选组合领先于倒选组及基准指数,支持策略有效性。


图11 & 图12:主动量化基金优选回测及分年度效果


  • 体现主动量化基金优选组合大多年份优于基准,尤其优于沪深300与中证500,进一步验证卫星部分选基合理。


图13 & 图14:整体量化FOF策略回测与分年度表现


  • 显著优于基准(近三年累计约100% vs 42%),年度波动表现亦稳定,体现组合策略的回报和风险平衡。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聚焦量化基金产品方案设计,未涉及传统个股估值模型(如DCF、PE、EV/EBITDA等)。量化FOF产品本质为基金组合,估值更多围绕基金净值表现和超额收益能力展开,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分方法择基并构建策略回测验证收益稳定性。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指出市场受多方政策信息扰动,历史规律可能失效,业绩预测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需了解:
  • 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 政策及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策略的适用性可能随时调整;
  • 换仓成本、管理费及流动性影响可能被弱化,实际收益会有所偏差;

- 报告未对系统性风险事件(如金融危机、极端市场状况)做充足预测。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采用历史价格数据和多因子模型择基,但未详细披露多因子构建具体参数及因子权重,缺乏透明度;

- 策略换仓成本仅按赎回费0.5%估算,未计入市场冲击成本和交易滑点,实际投资成本会更高;
  • 报告业绩回测仅覆盖近3年,时间窗口较短,可能对策略鲁棒性、长期稳定性评估不足;

- 对冲型量化基金大幅缩水但未深入分析其原因和未来潜力,忽视了部分对冲策略独特价值;
  • 管理费设定0.5%-1%,但未详细讨论费率对净收益的影响;

- 报告强调量化策略优越,但市场波动和非理性因素或带来策略失效风险,投资者应全面评估。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详尽分析了中国量化基金尤其是量化FOF产品的发展概况、分类、规模、业绩表现及核心投资策略设计,构建了基于“核心-卫星”理念的资产配置框架。报告通过丰富的数据和多张图表,清晰展现了:
  • 量化基金市场规模和数量快速增长,主动型和指数增强型基金成为主流,表现稳定优异,尤其在低迷行情中较传统股票型基金表现更抗跌,且具有超额收益潜力;

- 基于多因子模型的基金择选方法有效,回测结果显示无论是核心部分的指数增强基金优选,还是卫星部分的主动量化基金优选,都明显优于基准沪深300及倒选组;
  • 组合层面量化FOF策略在过去3年累计收益超过90%,大幅超越业绩基准,证明了该策略在现实市场的应用价值和投资意义;

- “核心+卫星”策略有效平衡了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核心保障市场趋势收益,卫星提供Alpha收益,加强了组合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
  • 报告也强调了市场环境和政策变数对历史模型有限穿透力,提示投资者审慎使用历史数据做未来预测。


综上,本报告呈现了一份科学严谨、数据充实的量化FOF产品投资分析与策略框架,适合作为基金经理、机构投资者和资深投资者进行产品设计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page::0][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附录:重要图表示例



图1:量化基金各年度规模和数量

图2:不同类型基金规模和数量

图8:核心-卫星投资策略示意图

图9:沪深 300 指数增强基金优选效果

图13:量化基金 FOF 整体效果

---

此分析报告力求详实、结构清晰,覆盖该量化FOF产品方案报告的全部主要内容及图表信息,便于读者系统理解并应用相关投资框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