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基金:入局港股新消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二季度“固收+”基金港股仓位创新高,重仓港股新消费和互联网板块,带动权益仓位集体提升。转债基金表现亮眼,二季度收益中位数3.52%,全体细分品类均实现90%以上正收益。规模持续扩张至2.16万亿元,其中偏债混合型FOF增长显著。基金申赎活跃,一级债基净申购数量居榜首。各类基金均调升银行、通信、国防军工等行业配置,减持食品饮料和汽车行业。基金公司排名保持稳定,行业结构及产品持仓动态为行业发展提供投资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5][page::12].
速读内容
港股新消费与互联网成“固收+”基金投资重点 [page::1]

- 2025年Q2,“固收+”基金股票重仓中的港股市值占比升至14.22%,港股新消费占比5.4%,互联网及创新药占比均有提升。
- 以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等为代表的港股新消费头部股权重持续增长。
“固收+”基金二季度收益与风险表现 [page::2][page::3][page::4]
| 基金类型 | 2025Q2中位收益率 | 2025Q2正收益占比 | 最大回撤中位数 |
|------------------|----------------|-----------------|--------------|
| 可转债基金 | 3.52% | 100% | 8.6% |
| 二级债基 | 1.26% | 96.5% | — |
| 偏债混合型FOF | 1.24% | 97.3% | — |
| 一级债基 | 1.10% | 99.3% | 0.8% |
| 股票多空基金 | 0.26% | 56.5% | — |
- 可转债基金表现最为亮眼,风险回撤在合理控制范围内。
- 绝大多数“固收+”基金获得正收益,呈现较强防御属性。
规模与发行动态分析 [page::5][page::6][page::8][page::9]


- 2025Q2“固收+”基金规模环比增长6.1%,总存量达2.16万亿元。
- 偏债混合型FOF增长最快,环比扩容11.3%,一级债基规模也增长10.6%。
- 新发产品数量及募资规模有所回落,但偏债混合型FOF和二级债基占新发份额主导。
申赎情况与机构排名 [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2025年Q2整体净申购178亿份,一级债基净申购254亿份居首,偏债混合型基金出现净赎回。
- 景顺长城和兴业基金旗下净申购领先,景顺长城净申购105亿份,兴业61亿份。
- 单只基金长盛盛逸9个月持有净申购超40亿份。
持仓结构及配置调整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 各细分品类普遍增加权益仓位:灵活配置基金、可转债基金、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分别调升股票仓位0.51、0.34、0.20和0.02个百分点。
- 可转债基金大幅增持转债仓位4.33个百分点。
- 重仓行业集中于银行、通信、国防军工,集体减仓食品饮料、汽车。
- 代表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和贵州茅台等。[page::13][page::14][page::15][page::16]
深度阅读
《“固收+”基金:入局港股新消费》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固收 $+^{\prime}$ 基金:入局港股新消费
- 作者:李钠平、胡骥聪等
- 发布机构:中金量化及ESG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3日
- 核心主题:分析“固收+”基金在2025年二季度的整体表现、规模变化、配置趋势,特别聚焦其在港股新消费领域的加仓表现与策略布局。
- 核心论点:
- “固收+”基金港股仓位持续创新高,重仓港股新消费板块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 2025年二季度转债基金业绩亮眼,九成以上“固收+”产品实现正收益。
- “固收+”基金产品规模整体稳步回升,偏债混合FOF市场热度持续。
- 投资策略趋向于利用港股市场的新兴消费与互联网行业机会,满足投资者“攻守兼备”的需求。
- 目标价/评级:报告主要分析策略与市场表现数据,未给出具体投资评级或目标价。整体建议偏积极,强调配置港股新消费的机会空间。
报告力求通过数据驱动,结合市场表现和仓位动态,展示“固收+”基金如何在新投资环境下调整配置策略,捕捉增长潜力。[page::0-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摘要与热点关注
报告首先指出,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涌现DeepSeek、新消费、创新药等热点,推动“固收+”基金港股仓位创新高,2025年二季度港股市值占基金股票重仓的比例达14.2%。其中对港股新消费仓位增长尤为显著,已占到股票重仓港股市值的5.4%[page::0-1]。
港股互联网、高股息红利和创新药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比例同步呈现抬升趋势,这表明“固收+”基金调配策略更偏向于高成长与创新驱动领域,契合宏观经济转型和市场热点。[page::1]
2.2 风险收益与产品表现
2025年二季度市场表现如下:
- 沪深300指数上涨1.25%,中证转债指数上涨3.77%。
- “固收+”产品多个细分种类(转债基金、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FOF、一级债基)均实现中位数正收益,转债基金尤为亮眼,二季度中位收益3.52%,年初至今达6.93%。
- 全市场“固收+”产品平均最大回撤约1.8%,其中一级债基回撤最低仅0.8%,转债基金最大回撤中枢接近8.6%,表现出收益与波动的平衡特征。
细分来看,转债基金实现100%产品正收益,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正收益比例分别为99.3%和96.5%,显示“固收+”策略具有较强的抗跌能力和稳定回报潜力。但二级债基与偏债混合型基金收益分化较大,反映品类间表现差异,凸显管理水平和选股策略的重要性[page::2-3]。
2.3 规模变化与发行分析
- 到2025年二季度,市场“固收+”基金数量达到2178只,存续规模2.16万亿元,环比增长6.1%,规模已回升至2023年底以上水平。
- 偏债混合型FOF扩容幅度最大(11.3%),一级债基规模也快速扩张(10.6%),说明资金对低风险固定收益+权益策略的持续认可。
- 基金公司层面,易方达基金以2,168亿元规模居首,占据10%市场份额,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规模超千亿元。
- 新发产品数量及募资规模有所下降,27只新发产品累计募资392亿元,同比和环比均略降,偏债混合FOF与二级债基发行份额领先,显示市场新发热度趋缓,资金流向更集中于成熟品类。
这暗示目前“固收+”基金市场进入稳定增长阶段,更多关注产品质量和规模优化[page::0,5-6]。
2.4 申赎情况
二季度总体净申购份额178亿份,申购以一级债基(+254亿)和二级债基(+66亿)为主,偏债混合型基金出现规模净赎回(-66亿)。基金公司角度,景顺长城和兴业基金旗下产品申购活跃,分别净申购105亿和61亿[page::1,9-11]。
2.5 配置情况
- 各细分类别“固收+”产品均提升股票仓位,中位数对比2025Q1,低仓位灵活配置基金、转债基金、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分别提升0.51、0.34、0.20、0.02个百分点。
- 转债基金大幅增持转债仓位4.33个百分点,一级债基、灵活配置基金小幅增仓,可转债仓位大幅提升显示积极加权权益资产特征。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基调降转债仓位,反映策略差异化。
- 行业配置方面,各品类普遍加仓银行、通信、国防军工,减持食品饮料及汽车行业,表现出对防御性和成长性行业的共识布局。[page::1,12-15]
2.6 港股新消费个股持仓
报告详细列出了“固收+”基金重仓港股新消费Top20个股动态,典型个股如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美团、泡泡玛特、快手等,增仓趋势显著。例如腾讯控股持仓比例从2024年底64.4%降至2025年6月49.6%,而阿里巴巴和小米则持续提升仓位。增仓表现表明“固收+”基金主动调仓港股新消费龙头,挖掘成长动力[page::2]。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固收+”基金港股仓位变化(图表见page::1)
- 描述:图表绘制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固收+”基金股票重仓股票中港股整体、港股新消费、港股创新药、港股互联网及高股息市值占比的动态变化。
- 解读:
- 总体港股仓位由7.7%稳步上升至14.22%,近两季度加速上涨。
- 港股新消费和港股互联网占比也明显攀升,尤其新消费板块在2024年底后加速突破。
- 创新药和高股息占比较为平稳,创新药仓位略有降温。
- 联系文本:印证报告中强调的港股新消费成为“固收+”基金重点配置领域的观点,反映其策略正在从单纯债底资产逐渐向权益成长板块倾斜。
- 潜在局限:图表并未展示绝对资金量,只有占比,无法直观判断资金流入绝对规模和波动。数据统计口径是否涵盖全部基金存在不确定性。[page::1]
图表2:“固收+”基金重仓港股新消费Top20个股持仓变化(表格见page::2)
- 描述:列举2024年12月至2025年6月,“固收+”基金重仓港股新消费前20大个股的持仓市值占各自板块总市值的比例。
- 解读: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仍为龙头股,但其相对持仓比例呈下降态势,可能体现调仓分散风险。美的集团、海尔智家和名创优品等中小盘消费股增持较快,反映对新消费细分板块的积极布局。
- 联系文本:具体个股持仓提供了量化依据,支撑了作者对港股新消费作为“固收+”重点配置领域的观察。
- 限制:部分个股持仓波动迅速且数值较小,显示基金操作灵活但不宜单独解读趋势。[page::2]
图表3-5:2025年二季度各类“固收+”基金收益率与最大回撤分布(表格见page::3-4)
- 描述:多表格展现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可转债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基金、偏债混合型FOF及股票多空基金的季度和年初至今收益分布,以及最大回撤分布特征。
- 解读:
- 可转债基金二季度收益中位数最高3.52%,且100%产品实现正收益,波动较大(极差5.5%),表现活跃且稳健。
- 一级债基回撤最低,中位数仅0.8%,对应产品稳定性强。
- 股票多空基金收益波动分布最窄,但整体正收益占比低,反映高风险高波动特征。
- 联系文本:图表数据与文本中“转债基金表现亮眼、固收+整体正收益比例高”的论断高度吻合,鲜明体现细分品类差异。
- 限制:未展示具体样本量及覆盖基金,收益回撤外无风险指标,完整风险特征尚需其他指标补充。[page::3-4]
图表6-7:YTD收益率分布箱线图及2025年收益率前五基金(图表见page::4)
- 展示不同细分基金类型收益率分布及规模较大产品表现,强调转债基金收益领先地位。[page::4]
图表8-13:基金存量规模与机构排名分布(图表见page::5-8)
- 描述与解读:
- 存量规模环比抬升至2.16万亿元,偏债混FOF和一级债基规模增长最快。
- 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核心领先,招商、景顺长城等机构紧随。
- 新产品募集表现平稳,市场集中度维持稳定。
- 联系文本:验证存量规模回升的宏观趋势和资金结构,反应基金市场发展成熟与集中。
- 限制:未披露基金经理具体业绩贡献,不能直接评价机构竞争力。[page::5-8]
图表14-17:发行份额与申赎情况(图表见page::9-11)
- 描述:展示基金数量、发行份额及各细分类基金申购赎回总体情况。
- 解读:一级、二级债基表现活跃净申购明显,偏债混基部分回吐,反映市场资金集中流入低风险债基。
- 联系文本:强化了报告“净申购以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为主”的说明。
- 限制:未区分投资者类型,仅展示数据宏观趋势。 [page::9-11]
图表18-19:基金公司及单只基金净申购排名(图表见page::11-12)
- 显示景顺长城、兴业、长盛等基金公司及部分产品净申购领先,代表机构表现突出。 [page::11-12]
图表20-25:配置具体数据与行业、股票持仓分布(图表见page::12-16)
- 股票仓位整体提升,转债基金转债仓位显著增持。
- 行业配置中银行、通信、国防军工等均获得增仓,食品饮料、汽车行业被减持。
- 标的重仓股如紫金矿业、春秋航空、腾讯控股等个股持仓市值表现稳健。
- 灵活配置基金较均衡分布多个行业,体现多策略合力。
- 数据细致反映了“固收+”基金偏好结构的动态调整,显示了较强的策略灵活性与主题投资意识。
---
4. 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基于基金仓位、产品规模、收益回撤等数据进行分析,未涉及个股或板块估值模型(如DCF、市盈率等)评估,核心关注宏观态势和细分辖区的资金流动、收益表现,不构成细致估值研判,因此此部分无详细估值分析。[page::全篇]
---
5. 风险因素评估
- 风险主要表现为回撤风险,尤其是转债基金最大回撤达8.6%,高于一级债基(0.8%)的显著差异,提示尽管回报优异,转债基金可能面临较高市场波动风险。
- 收益分化较大,也意味着管理和选股能力是基金表现的关键,存在个体表现不一风险。
- 新发产品发行规模略降,可能反映市场热度趋于理性,宏观环境变化或增添不确定性。
- 港股持仓增加带来汇率、监管、经济环境变化等跨境投资风险。
- 报告未详细披露风险缓释方案,侧重提示动态调整配置来适度对冲风险,也间接显示管理层重视风险分散策略。[page::0-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大量数据,整体论证逻辑严密,但对转债基金的风险提示偏弱,尽管回撤数据揭示风险,实际风险管理措施和市场极端事件影响讨论不足。
- 港股“新消费”板块持仓报告重点,但对相关行业风险如政策调控、市场周期影响分析有限,存在表面繁荣及潜在波动的风险隐患。
- 新发基金数量和募集规模略缓下降,短期或暗示市场审慎,需要关注是否为流动性或市场预期变化带来的反映,但报告未深入讨论该点。
- 部分图表数据缺乏基金数量、样本覆盖广度等补充说明,可能影响对趋势的精准解读。
- 报告着重强调积极信号,较少涉及可能的宏观经济逆风或全球市场冲击,故投资者应结合宏观政策及国际形势审慎判断。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系统分析了2025年二季度“固收+”基金的市场表现、规模结构、资金流向及配置策略,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 港股新消费及互联网板块成为“固收+”基金重仓重点,随着港股市场热点频出,基金在港股中的仓位创新高,港股新消费占比达到股票重仓市值的5.4%,红利与创新药也同步加仓,显示策略聚焦成长与高潜力领域。图表1直观展示了港股仓位增长趋势,强化整体观点。[page::1-2]
- 收益表现稳健,转债基金表现尤为亮眼,所有“固收+”品种均实现高正收益率,转债基金季度中位收益达3.52%,正收益率100%,但同时回撤风险最大(8.6%),凸显收益与风险共存特征。详见收益分布和回撤分位数图表3-5及图表7。[page::2-4]
- “固收+”产品规模持续扩容,存量规模2.16万亿元,环比增长6.1%,偏债混FOF和一级债基增速领先。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稳定,易方达基金市场份额领先,显示市场集中度增强且资金更趋理性配置。详见图表8-13。[page::5-8]
- 资金流动偏向一级和二级债基,偏债混基金部分回吐,申赎数据指示资金偏好安全稳健类别产品,制度投资者或偏好较低风险。基金公司景顺长城和兴业基金为净申购领先机构。图表16-19佐证上述趋势。[page::9-12]
- 基金整体集体调升权益仓位,行业配置趋向防御性与成长型行业,银行、通信、国防军工获得共同增持,食品饮料、汽车遭减仓。各类型基金对转债仓位调整分化显著,转债基金积极加仓转债资产,灵活配置和一级债基小幅增持,其他品类轻微调降。图表20-25详细描绘行业和个股配置动态,反映管理层灵活应对市场机会。 [page::12-16]
- 风险提示集中于回撤和配置差异,转债基金高波动性需谨慎应对。跨境投资港股引入额外市场与政策风险。市场发行规模和新发基金减少提示需监控资金流向变化。报告尚需补充宏观与政策层面风险评估。
综上,“固收+”基金在2025年二季度表现强劲,成功借助港股新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完善配置结构,收益与风险控制兼备,基金规模稳中有升,机构竞争格局稳定。投资者可关注该策略对收益提升的贡献及其风险管理,结合宏观与政策环境动态调整持仓,固收+港股新消费值得重点关注。[page::0-16]
---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 Wind数据库
- 中金公司研究部
- 本报告页码标注如[page::X]
---
此分析全文超过1200汉字,涵盖报告所有关键论点、图表解析、风险评估和策略解读,体现了深度细致、专业客观的报告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