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指基差中的分红影响测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测算了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指数成分股的分红点数及其对股指期货基差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分红金额、净利润和除权除息日的预测方法,并披露了最新的分红进度和指数股息点指数走势,提供了分红对期指合约实际价差修正后的分析,为期指投资和套期保值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page::0][page::2][page::6][page::8][page::10].
速读内容
分红对指数期货基差的影响机制 [page::2]
- 分红预期影响期货贴水幅度,指数成分股分红使指数自由回落。
- 期货理论价格体现分红率影响,需准确预测分红点数以判断期现价差。
2018-2019年A股主要指数分红状况及分红时点分析 [page::2][page::3][page::4]


- 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分红显著,分红主要集中在5-7月。
- 上证50及沪深300平均分红率较高,且分红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历史股息点指数走势及分红趋势 [page::5][page::6][page::7]

- 沪深300股息点指数长期上升,反映现金分红整体增强。
- 股息点指数在不同指数间存在差异,沪深300最高,其次是上证50,中证500相对较低。
分红点数的预测及测算方法 [page::7][page::8]
- 预测分红金额基于已公布数据或净利润与分红率估算。
- 除权除息日优先使用公布数据,缺失时采用历史日期估计。
- 权重动态修正提高分红点计算准确度。
2019年分红对期货市场基差的具体影响测算 [page::8]
| 合约 | 合约收盘价 | 分红点数 | 实际价差 | 含分红价差 | 指数收盘价 |
|---------|------------|----------|-----------|------------|-------------|
| IF1907 | 3814 | 35.41 | -27.27 | 8.14 | 3841.27 |
| IF1908 | 3807.8 | 39.77 | -33.47 | 6.31 | 3841.27 |
| IF1909 | 3800 | 43.98 | -41.27 | 2.72 | 3841.27 |
| IH1907 | 2926 | 33.82 | -23.52 | 10.31 | 2949.52 |
| IH1908 | 2918.6 | 37.17 | -30.92 | 6.25 | 2949.52 |
| IH1909 | 2917.6 | 39.22 | -31.92 | 7.3 | 2949.52 |
| IC1907 | 4974.6 | 13.96 | -49.6 | -35.64 | 5024.2 |
| IC1908 | 4932.6 | 19.47 | -91.6 | -72.14 | 5024.2 |
| IC1909 | 4893.2 | 20.42 | -131 | -110.59 | 5024.2 |
- 分红点数调整后,期货含分红价差更贴近合理区间,提示分红在基差形成中的重要作用。[page::8]
预计分红进度和动态更新机制 [page::10][page::11]


- 分红预测日进展和累计值明晰展示每日分红节点。
- 动态信息更新辅助交易者开展更精细的策略制定。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期指基差中的分红影响测算》
- 发布日期: 2019年6月25日
- 作者及联系方式:
- 陶勤英(分析师,SAC证书编号:S016051710002021-68592393)
- 熊晓湛(研究助理)
- 张宇(研究助理)
邮箱与电话详见报告首页。
- 发布机构: 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
- 研究主题:
本报告聚焦于A股市场中,尤其是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三个主要指数成分股的现金分红情况及其对股指期货基差的影响。通过系统测算指数成分股的分红点数预测,分析其对期指价格的贴水(价差)形成机制,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期现套利及套期保值时的参考依据。
- 核心论点及评级指示:
- 指数成分股的分红直接影响指数点位,这种分红影响在股指期货市场表现为期指价格的贴水幅度。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成分股数据进行分红点数预测,发现沪深300指数分红点数最高,其次是上证50,最低的是中证500。
- 指数分红多集中在每年5-7月份,对股指期货基差的影响最为显著。
- 风险提示部分提出历史数据为基础,未来市场风格变化可能导致模型失效。
报告未做具体投资评级推荐,主要意在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和分红影响的测算模型。[page::0][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研究分红对指数期货影响的意义(第2页至第7页)
1.1 分红对于指数期货的影响
- 关键点:
现金分红是影响指数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指数采用自由回落法处理个股分红,即指数不对分红行为作出调整,但随着成分股除权除息,指数自然会因证券价格调整而回落。
期指定价公式:
\[
Ft = St e^{(r - q)(T - t)}
\]
其中, \(Ft\) 为期货价格,\(St\) 为现货价格,\(r\) 为无风险利率,\(q\) 为分红率,\(T-t\) 为合约期限。分红率\(q\)的存在使得期指价格呈现贴水,反映了期货合约持有期间的现金流损失。
中证指数公司对成分股分红处理方法特殊,指数成分股的分红预期会显著影响股指期货基差,从而影响套利和套期保值策略的制定。
- 推理依据:
现货指数自由回落,导致分红对期指的影响通过基差体现;投资者必须准确预估分红才能获得真实的套利基差水平。[page::2]
1.2 2018-2019年A股现金分红概况
- 关键点:
- 截至2019年6月24日,A股共2605家公司确定对2018年收益现金分红,具体分布在沪深300、上证50和中证500成分股中大多已确定分红。
- 分红进度显示,大量股票已进入董事会预案及股东大会通过阶段,部分企业已实施分红。
- 分红率的统计(表1)中,沪深300与上证50成分股有较高比例的公司分红率在30%-50%及以上;中证500中,分红率分布更广,且分红率普遍较沪深300低。
- 2018年分红总额显示,沪深300高达8794亿元,上证50较多,达6133亿元,中证500相对较小981亿元。
- 分红主要集中在5-7月份。
- 数据支撑:
表1展示了分红率区间及数量分布,后续图1至3等图表详细揭示每月分红公司数量及金额分布,印证了分红时间集中,且沪深300分红力度更大。
- 推理说明:
现金分红规模的大幅提升和分红时间的集中使得分红对于指数走势和期指贴水都有显著影响,尤其是5-7月的期指相关合约。[page::2][page::3][page::4]
1.3 A股上市公司历史现金分红情况回顾
- 主要内容:
- 自2010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分红家数和分红比例持续上涨。2010年占比36.8%,2018年占比71.9%。
- 不同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数目和平均分红率呈现逐年攀升趋势,除了中证500个别年份外。
- 股息点指数(图7-图9)说明自2005年起分红点数稳步上升,沪深300指数分红点数最大,体现更高现金分红水平。
- 意义:
分红逐渐成为A股市场标配,分红对投资者和期指定价的影响日益加深,研究其带来的基差变化尤为重要。股息点指数的年度清零和周期性反映分红节奏与投资者关注热点吻合。[page::4][page::5][page::6][page::7]
2. 指数分红点数测算方法(第7页至第9页)
2.1 分红点数预测方法
- 方法介绍:
分红点数的计算需综合考虑成分股的除权除息日\(ti\)、合约交割日\(T\)、成分股权重、分红金额、指数收盘价。公式结构虽然在报告部分用占位符展现,但实际计算以以下条件为基础:只有发生在当前日期\(s\)和合约交割日之间的分红被计算在内。
- 计算输入数据包括:
- 成分股分红金额
- 成分股市值和权重
- 除权除息日
- 指数收盘价
- 数据预测补充手段:
分红金额和除权除息日未公布时,采用净利润和分红率估算或历史除权日进行预测。
2.2 分红金额预测方法
- 计算逻辑:
若公布分红金额则用其数值,否则通过 \(\text{分红金额} = \text{净利润} \times \text{分红率}\) 估算。
净利润若为负,则视为不分红。
- 净利润预测层级:
1) 若有年度报告则使用年报净利润
2) 使用业绩快报
3) 取业绩预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平均
4) 三季度报表净利润放大至全年(乘以4/3)
- 分红率预测:
利用前一年分红率估计,若上一年无分红,则用前三年平均分红率补估。
2.3 除权除息日估计方法
- 直接使用公司公布日期
- 若未公布,使用去年或前年除权除息日
- 若公司两年均无分红,则默认7月31日为除权日
2.4 成分股权重修正
- 由于权重月更新,且股票股价变动影响权重,采用动态调整模型计算近期权重:
\[
w{iT} = \frac{w{i0} \times (1 + R)}{\sumi w{i0} \times (1 + R)}
\]
其中,\(w{i0}\)为基准日期权重,\(R\)为涨跌幅。
- 该修正减少了因权重静态更新带来的误差,提高分红预测准确性。
3. 指数分红预测结果与分红对期指影响(第9页至第11页)
- 核心预测值(2019年6月24日):
- 沪深300分红点数为43.98
- 上证50为39.22
- 中证500为20.42
- 具体合约中,分红对基差的调整显著:
- 表2中显示,加入分红点数后,沪深300期指的含分红价差明显较实际价差高出30个点左右(IF1907至IF1909合约)。
- 上证50期指含分红价差普遍正向调高,改善价差负向偏差。
- 中证500期指分红点数较低,但价差依旧较大,反映其他因素的影响。
- 分红明细参考(上证50,表3):
- 涉及大型权重公司(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分红金额以亿计,对指数点位影响明显。
- 除权日分布在6月、7月以及部分8月,吻合前文统计的分红高峰期。
- 分红对指数点位的影响可以精确量化,助力投资者更准确判断基差。[page::8][page::9][page::10][page::11]
4. 报告摘要及相关信息披露(第12页)
- 分析师承诺与资质声明:
报告作者具备中国证监会认可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确保研究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 评级体系声明:
介绍了公司对个股和行业的评级标准(买入、增持、中性等),但本报告未直接给出评级建议。
- 免责声明:
明确报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强调客户自行决策责任,保护研究合法权益。[page::12]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图3:2018年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指数成分股每月分红情况(第3-4页)
- 描述与解读:
红色柱状代表分红公司数量,棕色折线代表分红总额(单位元)。
- 沪深300(图1)分红公司数量5-7月间急剧上升,6月达到最高且分红总额峰值约4×10^11元,7月略高于6月,8月显著下降。
- 上证50(图2)分布稍滞后,6月和7月为高峰,分红总额最大约3.3×10^11元。
- 中证500(图3)分红公司数6月最多,分红总额虽较小但异常集中,7月亦高,整体数量约为沪深300的两倍以上,但金额规模小得多。
- 支持文本观点: 说明分红的时间集中在5-7月,且沪深300在金额与公司数量均表现领先,印证了其对指数点位影响更大。[page::3][page::4]
图4-图6:2011-2018年指数成分股分红情况(第4-5页)
- 描述:
红柱表示分红公司数量,折线为平均分红率%(或分红公司占比)。
- 沪深300(图4)从2011年约190家分红公司、32%平均分红率,逐年增至2018年接近280家,40%分红率左右。
- 上证50(图5)分红公司数量较为稳定、基本在40-45家,分红率从近30%提升至约40%。
- 中证500(图6)分红公司数量显著增加,2018年近430家,平均分红率波动较大,2013年达到45%高点。
- 趋势意义: 分红公司数量和分红率整体稳步上升,反映市场分红制度完善和现金分红意识增强,推动期指定价中分红影响的逐渐凸显。
图7-图9:股息点指数走势(第6-7页)
- 说明:
股息点指数累计反映成分股现金分红折算成指数点位后的累积值,每年12月份清零,形成周期性复位。
- 沪深300(图7)自2005年至2018年股息点指数总体呈上升波动态势,最高近80点,体现了分红总额的增长。
- 上证50(图8)股息点指数波动相似但数值较低,最高约70点。
- 中证500(图9)起点更低,增长缓慢,最高约60点且波动明显。
- 数据意义: 反映了分红逐年累积对指数影响的趋势,沪深300受益于更高现金流贡献,投资者因而会更关注分红带来的期指贴水。
表2-表3:分红对股指期货影响及成分股分红明细(第8-10页)
- 表2重点分析:
对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主要期货合约,列出期货合约收盘价、分红点数、实际价差及经分红调正的价差。
例如:
- 沪深300 IF1907合约,分红点数35.41,实际价差-27.27,经调整后价差为8.14,分红因素对价差影响显著。
- 类似情况在上证50、分红点数较少的中证500体现了分红在价差形成中关键作用。
- 表3细节剖析:
逐股票列明分红金额、净利润、分红率、除权日及预估对指数点位的影响值。涵盖重要权重公司,如招商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工商银行等,分红金额最大,影响最显著。
- 投资者价值:
拥有详尽分红明细与时间点,投资者能够根据分红时点精准安排期现套利、避险策略。
图10-图12:三指数未来预计分红进度(第10-11页)
- 展示内容:
每日分红点数(红柱)和累计分红点数(黄线),反映6月下旬至8月底分红集中爆发期。
- 趋势分析:
- 沪深300(图10)7月上旬分红集中度较高,累计点数攀升较快。
- 上证50(图11)分红点数分布较为均匀,7月中下旬有明显峰值。
- 中证500(图12)每日分红点数较小但分布广,整体分红延续时间长。
- 应用价值:
对未来预期分红量和时间的把握,有助于期指相关合约估值及基差预期调整,提升市场对分红预期的透明度。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或公司股票估值细节,重点为指数层面对分红点数和期指基差影响的计量和分析。其估值过程体现在期货定价公式和分红点数折算模型,用于衡量股指期货和现货指数间的基差修正。底层假设包括无风险利率、分红率的稳定性及成分股权重动态调整。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模型依赖历史数据,易受市场风格变化影响:
未来公司分红政策变化、市场整体分红率变动可能导致模型失效或偏离,影响预测准确度。
- 预估数据的不确定性:
预测除权除息日、净利润及分红率存在误差,实际分红时间和金额的偏差均可能影响计算结果。
- 成分股调整带来的权重变化风险:
指数成分股调整(如2019年6月17日实施)使得历史权重难以完全适用,可能影响分红点数估计。
风险提示中未见明确的缓解策略,只说明已设定修正机制(权重修正)及尽可能利用最新公告数据。[page::0][page::8]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中第2.1节“分红点数计算公式”部分公式以占位符形式呈现,未在文本中完整给出,建议补充具体数学表达,提升模型透明度和易理解度。
- 分红金额预测中,部分依赖历史分红率和净利润数据,受历史数据质量和公司政策变化影响较大,未来是否仍然稳健需要持续观察。
- 权重修正方法以涨跌幅调整权重简化处理,未考虑大股东减持、增发或其他资本变动带来的权重改变,存在一定局限性。
- 表2实际价差与含分红价差差异较大,表明分红是基差形成的重要因素,但中证500期指基差仍明显负向,暗示除分红影响外,可能隐藏其他市场结构因素未完全解释。
- 报告未进一步深入探讨基差中其他驱动因素,如资金成本,市场预期,流动性等,限制了整体解析深度。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2018年至2019年间A股三大指数成分股的现金分红情况,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精确测算出分红点数,并基于这些点数对股指期货价格基差进行了调整。报告的核心发现包括:
- 分红规模和分红频次的显著提升:沪深300及上证50成分股的现金分红显著拉升,资金流向和市场回报结构的改变显而易见。分红时间明显集中在5-7月间,这一时段相关期指合约基差表现出同样明显的波动特征。
- 股指期货基差受分红点数影响显著:基差中的绝大部分负向价差因忽视分红因素而产生,经分红点数调整后,贴水明显减轻甚至转为正值,尤其在沪深300和上证50期指中表现尤为突出。
- 分红预测方法严谨且系统:通过结合净利润和分红率的动态预测,以及除权日和权重动态修正,为期指行情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基差估算。
- 图表支持核心结论:历年分红公司数量和平均分红率逐步上升(图4-6)、股息点指数稳步上扬(图7-9)、以及分红月度及每日进度(图1-3,图10-12)共同构建了分红结构影响力的直观画面。
- 风险确认及内容完整性:报告明确了基于历史数据测算可能失效的风险,提醒投资者谨慎对待市场环境变化对模型适用性的影响。
总结而言,本报告为理解和量化股指期货基差中的分红因素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填补了A股期货套利及套期保值期间分红估计的空白。投资者和研究者可借助此模型强化资金操作效率,规避因分红波动导致的潜在风险。
---
附:关键图表示例
- 图1:2018年沪深300月度分红公司数量及金额

- 表2:2019年分红对主要指数期指合约价差的影响情况
(详见结合页面8表格内容)
---
参考溯源
本分析依据报告内容并结合页面信息逐条剖析: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全文约2500字,涵盖报告所有主要章节,并详尽解读表格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