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2强标开启征求意见,智驾商业化更进一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公开征求意见展开分析,明确了L2级自动驾驶车辆在研发、测试及运行中的安全标准,并预计该标准将推动智能驾驶产业硬件升级和商业化进程。2025年前七个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销量达776万辆,显示市场需求旺盛[page::0]。

速读内容


工信部公开征求《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 [page::0]

  • 文件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划分为四大类别:基础单车道、多车道、领航及泊车辅助系统。

- 规定L2级自动驾驶的设计运行条件及全流程安全保障,包括场地+道路试验和动态运行监测。
  • 重点防范驾驶员误用和滥用风险,要求具备手部和视线脱离检测能力。


智能驾驶市场表现及未来趋势 [page::0]

  • 2025年1-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达到776万辆。

- L2标准将提升行业宣传规范、消费者认知,促进企业智能驾驶感知、执行、控制硬件升级。

风险提示与行业影响 [page::0]

  • 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景气度可能下行,技术迭代速度存在不确定性。

- 明确标准有望推动智驾商业化进程,加速技术量产及应用落地。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报告标题与元数据


报告名称: L2强标开启征求意见,智驾商业化更进一步
发布机构: 国泰海通证券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8日(发布时间为9月19日16:23)
报告作者: 刘一鸣(分析师)、石佳艺(分析师)、张予名(研究助理)
主题聚焦: 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尤其是L2级别自动驾驶标准与政策动态及产业链影响

本报告聚焦于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公开征求意见阶段,深入解析L2级自动驾驶标准的出台背景、具体内容及其潜在产业影响。报告核心论点认为,L2强制标准的确立将有效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消费者认知水平,推动车企智能驾驶技术研发进程,从而加速智能驾驶感知、执行、控制三个核心硬件维度的发展,促进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整体基调积极,强调政策驱动带来的产业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国内乘用车景气度下滑及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的风险警示。[page::0]

---

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背景说明


本节结合工信部发布的公告,点明智能网联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的重要阶段。报告阐述了“要求”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分为四大类:
  • 基础单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 基础多车道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 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 泊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重点放在L2级别车辆应满足的具体功能要求。报告强调“要求”覆盖L2级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到实际道路运行的全流程安全保障,包括设计运行条件限定、多层级验证机制(场地、道路、文件检验)、动态监测车辆运行状态,以及手部脱离和视线脱离检测等功能,意在杜绝因驾驶员误用或滥用导致的交通事故。这显示了政策制定者对于L2级辅助驾驶安全管理的全面考量与系统性设计。

随后,报告引用工信部数据指出,2025年1-7月中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销量达到776万辆,体现此类技术的市场基础较为坚实。此外,报告认为L2标准确立将规范行业宣传,减少误导消费者现象,有助于拉动消费者对于辅助驾驶技术认知和接受度。车企层面将更有动力加快智能驾驶技术软硬件布局,这三大维度——感知、执行、控制——将成为技术升级的核心推进点,形成产业链正向循环。

关键数据:
  • 2025年1-7月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销量776万辆[page::0]

- 细致的安全设计包括场地试验、道路试验、文件检验以及手部和视线脱离检测[page::0]

本章节通过政策解读及市场销量数据支持了L2标准推行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

2. 事件本身的详细解读


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公开征求意见,实质上是国内首次针对L2级自动驾驶功能的强制性标准草案。报告详细说明了“要求”以系统安全为核心,分步骤覆盖研发、测试、使用阶段的安全管控。

这种分阶段、多维度的综合监管逻辑,体现了行业进入理性安全监管的新阶段。特别是强调对驾驶员行为的监控(手部视线脱离检测),体现了对人机交互风险的高度重视,符合自动驾驶安全管理国际趋势。

此外,“要求”对车辆的“设计运行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定,意味着车辆只能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运行L2功能,防止因环境或系统局限导致安全隐患。多层级验证方案确保车型能够通过严苛的测试环节,避免通过单一环节的“规避”行为。

这些措施共同促使L2自动驾驶的商业应用更为规范、安全,促进消费者信心的逐步提升。

---

3. 行业影响及产业链逻辑


报告分析指出,L2标准的确立对汽车智能驾驶产业链各环节有明显促进作用,尤其是硬件部分:
  • 感知层面:传感器(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的性能升级与认证标准提升。

- 执行层面:车辆控制单元对信号响应、执行稳定性提出更新要求。
  • 控制层面:算法准确性、冗余设计以及安全策略复杂度加大。


标准明确后,厂商研发投入将更集中,提高技术路线的统一性与标准化,有助于智能驾驶系统整体性能提升,也可能推动上下游厂商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标准还能促使消费者更正视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减少对L2误解或过度信赖的风险。

---

4. 风险提示


报告审慎指出两大风险因素:
  • 国内乘用车市场景气度下行:可能影响整车企业的销售压力与资源投入能力,从而制约智能驾驶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

- 技术进步不及预期:技术难关、安全保障不足或市场接受度不高,均可能导致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推进速度放缓。

这部分风险提示表明作者对市场不确定性和技术挑战持审慎态度,没有盲目乐观,强调了政策推动之外的实际商业环境复杂性。[page::0]

---

图表与图片解读


本报告片段未展示详尽数据图表,仅含署名二维码图片,该二维码指向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公众号,便于订阅与获取更多研究内容。[page::1]

该二维码增强了内容的数字化联系,但无实质程度上的数据变化。报告核心内容更多体现在文本论述中。

---

估值分析


当前报告主要聚焦政策解读及产业逻辑,对具体个股或估值分析暂未展开,因此无估值模型、DCF、市盈率法等细节披露。

---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之处

  • 政策影响积极但市场驱动力不明确:报告高度认可L2标准出台的正面作用,但对车企实际是否能利用标准大幅提升产品竞争力未做深入探讨,也未评估消费者支付意愿和实际接受门槛。

- 未涉及国际标准对标风险:L2标准“强标”虽有利国内产业,但未提及与国际标准(如美国、欧洲)兼容性问题,未来可能面临标准不统一的挑战。
  • 产业升级风险:报告中提及硬件三大维度促进,但硬件升级对供应链稳定性、成本控制等问题未有详细论述,隐含挑战未被充分揭示。


总体来看,报告较为乐观但在风险讨论部分尚可增加对供应链、国际竞争及市场反应的综合分析。

---

结论性综合


国泰海通证券的本份报告通过深度解读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公开征求意见,指出L2驾驶辅助强制标准的发布标志着产业进入新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其核心贡献在于:
  • 明确L2级自动驾驶车辆的设计运行及安全测试标准,从研发到道路运行全流程覆盖安全防护。

- 通过严格的多层级验证机制保护驾驶安全,防范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误用风险,如手部和视线脱离检测。
  • 2025年1-7月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销量达到776万辆,显示市场技术接受度提升的基础。

- L2标准强标有助于行业规范宣传和消费者正确认知,推动车企智能驾驶软硬件研发投入,促进感知、执行、控制三大硬件维度升级。
  • 提醒投资者关注乘用车行业景气度下行及技术进步不及预期的潜在风险。


整份报告在解读政策文件与直接市场影响上逻辑清晰、论点紧密相连。虽然缺少具体企业估值分析和图表数据,但通过政策分析与市场销量数据,充分体现了标准强制化对智能驾驶产业的积极促进作用。

报告展现出国泰海通证券对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中技术标准规范重要性的前瞻性认知,建议行业内外投资者关注L2标准进展对产业链结构与商业模式变革的深远影响。

[page::0] [page::1]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