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银行张一纬】行业周报丨信贷需求仍偏弱,关注财政政策发力空间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系统回顾当前银行板块行情走势,聚焦信贷需求疲软、政府债发行减少对社会融资的影响及存款搬家现象,深入分析财政政策“十四五”期间的成效和未来发力空间,指出财政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将持续支持银行业绩改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page::0]。
速读内容
银行业板块表现与估值情况 [page::0]

- 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1.38%,银行板块下跌0.66%,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下跌0.91%、0.71%、0.25%,和上涨0.25%。
- 个股方面,西安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涨幅居前。
- 银行业整体PB低至0.7倍,股息率达4.1%,估值安全边际较高。
信贷需求与社融走势分析 [page::0]
- 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57万亿元,同比减少4630亿元,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 政府债发行规模同比减少约4875亿元,导致对社融的支撑减弱。
- 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3100亿元,居民和企业部门信贷需求均显疲软。
- M1和M2分别同比增长6%和8.8%,说明资金活化趋势依然存在。
- 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减少1600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增加5500亿元,体现出存款搬家现象。
财政政策“十四五”成效与未来展望 [page::0]
- 财政宏观调控更为积极,调控力度大、工具丰富、时机灵活,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性提升。
- 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大型银行,预计撬动信贷投放6万亿元。
-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有效,置换专项债降低平均利率成本超2.5个百分点,节约利息支出超4500亿元。
- 未来财政政策将继续支持内需和科技高质量发展,增强政策灵活性与预见性,推动经济长期稳健发展。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 预期信贷需求修复仍需时间,政府债对社融支持弱化,但财政政策积极,银行基本面持续积累积极因素。
- 建议关注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的落地效果。
- 风险方面,需警惕经济增长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和利率下行带来的净息差压缩风险。
深度阅读
【银河银行张一纬】行业周报丨信贷需求仍偏弱,关注财政政策发力空间 —— 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1.1 报告基本信息
- 标题:《【银河银行张一纬】行业周报丨信贷需求仍偏弱,关注财政政策发力空间》
- 作者:张一纬(中国银河证券银行业分析师)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7日
- 研究对象:中国银行业行业状况、信贷需求、财政政策影响等
- 研究主题:银行业表现、信贷需求走势、财政政策对银行业和经济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1.2 报告核心论点及投资建议
- 银行业板块表现整体弱于沪深300指数,信贷需求依旧疲软,特别是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均有弱势表现,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总量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存款“搬家”现象持续存在。
- 由于“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且成效凸显,未来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预计将对银行业绩和信贷需求产生积极影响。
- 投资视角上,中长期看财政政策将支撑银行基本面改善,关注政策落地带来的信贷需求回暖,尤其是在消费贷、经营贷领域的政策贴息效应。
- 本周银行板块整体下跌,个别城商行表现较好。当前银行板块估值水平偏低(PB约0.7倍),股息率约4.1%,具备一定安全边际。
- 风险提示主要包括经济不及预期、资产质量恶化、利率下行带来的息差压力以及外部关税冲击风险。[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行业周报导读与核心观点
关键内容总结
- 银行业板块整体表现不佳(同期沪深300上涨1.38%,银行板块下跌0.66%),内部分化明显: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跌幅较大,城商行和农商行表现相对抗跌。
- 贷款需求疲软,居民消费和购房贷款减少,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也偏弱,体现整体经济融资需求低迷。
- 政府债发行规模减少,社融增长缓慢。8月份社融新增2.57万亿元,同比减少4630亿元。
- M1和M2分别同比增长6%和8.8%,显示货币流动性保持活跃,而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少增1600亿元,非银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存款则增加,显示居民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理财产品。
- “十四五”财政政策强调更精准、灵活的宏观调控,财政资金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专项债务工具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成本,显著节省利息支出。
- 未来财政政策将更侧重风险防范与高质量发展,预计财政对银行及经济的支持将持续。[page::0]
推理与逻辑解释
作者基于当期社融数据、信贷数据和资本市场资金流向,分析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来自需求端不振,同时供应端(财政政策融资)支撑减弱。基于“十四五”财政政策框架和近期专项债务置换的成功,财政政策将有效缓解经济融资压力,促使银行业务及资产质量逐渐修复。
---
2.2 投资建议部分
- 信贷需求与资金流向:信贷的疲软意味着银行利息收入增速放缓,需关注财政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和信贷需求刺激。
- 存款“搬家”现象:居民资金从传统银行存款向非银理财产品迁移,监管压力与银行负债结构变化需要关注。
- 政策红利显现:消费贷和经营贷贴息政策落地,有望刺激短期信贷需求。
- 中期展望:银行基本面存在一定改善拐点,潜在投资机会集中于政策支持领域和受益明显的城商行、中小银行。
此部分综合了宏观政策、资金行情与信贷数据,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策略指导。[page::0]
---
2.3 风险提示
- 经济低于预期风险: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坏账率上升,影响资产质量。
- 利率环境风险:利率下行可能压缩银行的净息差(NIM),减少盈利空间。
- 外部环境风险:国际贸易关税提升或冲击出口,进而带来经济与金融市场波动。
报告并无详尽的风险缓释方案,但提示了关注重点。[page::1]
---
2.4 评级体系说明
- 评级基于未来6-12个月相对于基准指数(沪深300)表现,行业评级和公司评级均设计有明确涨跌幅对应的推荐区间,体现出研究的风控与业绩预判标准化。
- 行业推荐需相对沪深300指数超10%增幅,公司推荐则需超20%,显示对个股的更高要求。
该评级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判断的基础框架,有助于理解报告推荐立场。[page::2]
---
三、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3.1 报告页面0顶部图片分析

该图片形象展示了银行指数或行业股价波动趋势,搭配文本说明银行板块相较沪深300指数整体表现疲弱,视觉上强化了市场动向的印象。
3.2 银行业指数与细分子板块表现图表

- 表现分析:
- 沪深300指数上涨1.38%,而银行整体板块下跌0.66%。
- 细分来看,国有银行跌幅最明显(-0.91%),股份制和城商行亦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农商行却表现微弱上涨(+0.25%)。
- 成绩较好的个股多为中小型银行,如西安银行涨幅+4.66%,苏州银行+2.49%等,凸显细分板块存在差异化表现机会。
- 意义解释:
- 银行业整体被市场相对低估,反映资本市场对银行业当前业绩和未来预期的谨慎。
- 分化说明投资者对不同银行的资产质量、地区经济环境和政策受益预期存在明显区分。
- 估值指标:
- 银行板块PB为0.7倍,显示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具备安全边际。
- 股息率4.1%暗示银行股具备一定的稳定现金流回报属性。
3.3 货币金融数据与信贷结构图示(文章描述数据)
- 社融增速数据:
- 8月份社融新增2.57万亿元,同比减少4630亿元。
- 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81%,增速环比下降0.17个百分点。
- 政府债发行同比减少2519亿元,整体发行规模减少约4875亿元。
- 信贷数据:
- 人民币信贷同比少增3100亿元,是社融增速放缓的主要拖累因素。
- 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均有疲软表现,特别是居民短贷及中长贷均减少,反映消费和购房需求减弱。
- 货币供应量:
- M1同比增长6%,M2同比增长8.8%,说明货币流动性整体较为活跃,但未有效转化为信贷需求。
- 存款流向:
- 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减少1600亿元,其中非银行存款同比增长5500亿元,表明资金从银行存款转向理财市场,存在“存款搬家”现象。
数据与文本结合分析:
- 货币金融数据揭示当前经济资金面宽松但信贷转化效率低下,居民和企业融资意愿不足,进一步验证银行业信贷增长乏力的结论。
- 存款搬家可能影响银行负债结构和资金成本,银行需关注理财产品替代风险。
- 政府债券发行减少降低对社融的支撑,财政政策后续发力空间成为关键。
---
四、估值分析
- 报告主要通过当前市场估值情况进行阐述,指出银行板块PB为0.7,且股息率4.1%,相比历史和其他行业存在估值吸引力。
- 报告未详细展开DCF或多阶段估值模型,但通过相对估值体现银行板块当前被低估局面。
- 结合信贷需求的趋势与财政政策预期,可理解为估值存在调整上行动力。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经济不及预期:若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银行资产质量恐恶化,坏账率上升,盈利承压。
- 息差收窄压力:利率走低影响银行净息差,盈利模式受挑战。
- 国际贸易关税环境:外部关税冲击会影响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间接影响银行贷款质量。
风险点提示清晰,为投资决策提供警示,需密切监控宏观环境和内外部政策风险变动。[page::1]
---
六、审慎视角与细微之处
- 报告整体持稳健态度,强调政策预期与财政发力对银行信贷和资产质量修复的积极作用,但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和短期信贷疲软并未被过度乐观覆盖。
- 对“存款搬家”现象的描述提示银行负债结构的潜在风险,然而缺少对理财市场崛起对银行客户黏性影响的深入分析。
- 政策叙述多依赖政府发布的信息,财政政策后续执行的具体效果和风险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后续跟踪。
- 报告短期未见量化盈利预测和分银行评级建议,限制了对具体标的的操作指引。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8月中国银行业信贷需求疲软的现状,指出社融新增和人民币信贷同比多项指标减少,反映了经济融资需求和居民消费相对低迷的困境。政府债发行规模的下滑削弱了社融的支撑力度,并导致资金结构变化,出现居民存款向理财产品的转移—即“存款搬家”现象。这种资本流向变化对银行负债稳定性和资金成本提出了挑战。
财政政策依托“十四五”期间不断丰富的工具箱,尤其是专项债务置换带来的债务成本降低与利息支出节省,为银行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支持。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提升预期中的信贷供给空间,有望带来贷款需求的改善和银行业绩的回升。消费贷及经营贷领域政策贴息的落地,将是短期观察经济复苏和银行业绩转折的关键点。
市场层面,银行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PB仅0.7倍,股息率4.1%),但现阶段整体股价表现弱于大盘,提示投资者关注阶段性风险,等待信贷落实和政策效果显现。风险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放缓、息差压缩及国际贸易变动,均可能对银行盈利构成压力。
总体上,报告持谨慎乐观态度,宏观财政政策的持续发力为银行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改善带来了中期利好,银行板块中期业绩改善的拐点可期。投资建议基于敏锐观察财政政治动向与资金流及政策执行进度,为投资者把握银行股阶段性投资机会提供了重要视角。[page::0,1,2]
---
参考文献
- 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9月14日《【银河银行】行业周报20250914:信贷需求仍偏弱,关注财政政策发力空间》
- 报告附带图片及数据分析
---
(全文分析字数约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