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S-NDI全景东盟双周报】2025年第7期:抢出口后东盟增长的新逻辑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2025年上半年东盟经济受“抢出口”效应推动出口及GDP显著增长的动态,同时指出未来下半年出口增速或放缓。报告强调东盟制造业升级和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尤其是电子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和消费市场扩容趋势,及中国-东盟合作向高端产能和数字经济延伸的态势。宏观政策趋宽松,财政和产业投资助推中长期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半导体、绿色制造成重点。面临政策落实及国际政治风险。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9][page::12][page::16][page::17]

速读内容


抢出口推动2025年上半年东盟经济增长显著 [page::2][page::5][page::6]


  • 受美国关税威胁影响,越南、马来西亚、泰国3-6月对美出口快速增长,部分国家出现抢出口高峰(越南6月出口高点)。

- 以电子信息及机械产品为出口主力,共同推动东盟整体GDP同比增速达4.5%,高于去年同期2.1%。

主要东盟国家出口结构及GDP表现 [page::3][page::4][page::5][page::6]






| 国家 | 2025Q1 GDP增长(%) |
|--------|-------------------|
| 越南 | 8.0 |
| 泰国 | 3.1 |
| 马来西亚 | 4%-5%区间 |
| 东盟5国 | 平均约4.5% |
  • 越南二季度GDP增速明显领先,马来西亚GDP维持中高速增长,整体东盟经济韧性较强。


结构性改革与政策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消费扩张 [page::7][page::8][page::9]


  • 自贸区3.0谈判完成,提升零关税覆盖,加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合作。

- 东盟多国推出财政刺激计划,如泰国经济刺激资金占GDP 5.2%,马来西亚预算达34%。
  • 宽松货币政策延续,印尼降息75基点,预计继续宽松以支撑经济。


制造业出口升级及韧性(剔除中国转口贸易)[page::9][page::10][page::11][page::12]



  • 马来西亚和越南电子机械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剔除中国转口贸易后仍维持强劲,显示全球产业链关键承接地位。

- 越南计算机及电气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剔除中国仍超20%,显示产业链中高端价值提升趋势。

消费潜力释放及内需驱动增长 [page::13][page::14][page::15]



  • 东盟人口年轻化(31.6岁)与近4亿中产阶级规模,形成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基础。

- 过去十年越南等国最终消费支出增长88%,高于美德英,消费占GDP比重稳定提升至56%。
  • 消费向服务型、品质型转变,医疗、通信、休闲等新兴消费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合作深化产业链及贸易关系 [page::16][page::17]


  • 中国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5上半年贸易总额同比增长8.3%,内地占东盟出口份额20.3%。

- 2024年中国FDI占东盟比例近18.6%,与美国相近。
  • 7月多重高层对话及产业链协作强化区域一体化与产业升级。


风险提示 [page::18]

  • 政策理解不到位及国内外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

深度阅读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CGS-NDI全景东盟双周报】2025年第7期:抢出口后东盟增长的新逻辑》

- 作者:章俊(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田冀霖、刘小逸(博士后研究员)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7日
  • 主题:东盟经济2025年上半年表现分析,尤其围绕“抢出口”效应、制造业转型、消费潜力释放及中国-东盟合作展望

-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东盟经济呈现“短期出口驱动与长期结构升级”,出口及GDP同比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出口电子及机械产品保持较高增速。
- 下半年“抢出口”效应有望递减,但制造业升级与内需消费释放将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韧性的长期逻辑。
- 中长期看,东盟致力于成为高端制造枢纽,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中国-东盟合作从传统贸易向高端产能合作及制度型开放转变。
- 报告提出风险提示:政策理解甚至落实不到位,国外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page::0,1,2,9,17]

---

一、抢出口推动2025上半年东盟经济增长



关键论点与解读


  • 抢出口效应明显:在美国对东盟商品可能征收关税的预期压力下,2025年3月至6月,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对美出口额大幅增长。越南在6月达到高点,泰国出口增速达39.1%,越南和马来西亚分别为23.4%和17.9%。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表现温和增涨。

- 产品结构:主要出口产品为电子及电气机械,越南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增速42%、马来西亚13%、泰国8%。电子类产品成为高附加值出口的主要动力。
  • GDP贡献: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4.5%,明显高于2024年同期的2.1%。越南二季度GDP同比达8%,泰国一季度3.1%,均显著改善。

- 股市影响:在对等关税消息冲击后,越南、新加坡市场股指迅速反弹恢复。泰国因政治及地区矛盾表现差强人意。

图表详解


  • 图2-4(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出口及增速):

数据显示三国出口总额与增速季节性波动明显,尤其三月和五月达到出口高峰,马来西亚三、四月增速分别达到15%+,越南三月达到20%以上,突显抢出口的集中爆发期。
  • 图5(出口产品排名及增速):

计算机与电气产品为越南首位出口品类,增速超40%,泰国机械及零部件类产品增速表现突出,马来西亚以电气机械设备为领军产品。
  • 图6-7(区域及主要国家GDP同比增速):

东盟五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平均增长约4.5%,显著优于欧元区、美国、日本[page::2,3,4,5,6]

---

二、制造业升级及消费或成中长期增长新动力



(一)制造业转型升级


  • 报告指出,在剔除中国转口因素后,东盟制造业依然展现出显著竞争力,核心出口仍是电子、机械等高技术含量产品。

- 马来西亚电气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增长13.3%,越南电子信息产品增长37.1%。
  • 装配与转口贸易的减少,表明制造业正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 区域内多国推行“工业4.0”政策,如泰国、印尼、越南均提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战略。
  • 图12-14及11-12页剔除中国进口的数据进一步巩固此观点,重点产品仍保持强劲出口增速。


(二)消费潜力释放


  • 人口结构年轻(东盟年龄中位数31.6岁),中产阶级接近4亿,东盟具备庞大稳定消费群体,未来消费潜力广阔。

- 过去十年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最终消费支出持续强劲增长,越南十年内消费增幅达88%,显著高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 过去五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自非中国地区进口增速分别为8.7%和8.2%,领先于美国(7.3%)和墨西哥(7.2%)等。显示东盟内需市场增长动力强劲,进口需求韧性良好。

- 消费结构出现品质和服务型升级,医疗、通讯、交通、娱乐等增长显著,反映中产阶级消费升级趋势。食品和住房为刚性刚需,服装、家居医疗类消费增长率超过20%。
  • 相关图表包括年龄中位数(图16)、中产阶级规模(图17)、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图18)、人民最终消费支出趋势(图19)、进口增速对比(图20)及消费结构(图21)。[page::9,10,11,12,13,14,15]


---

三、中国-东盟合作展望



发展趋势


  • 中国依然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2025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5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8.3%。其中,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1.1%。

- 2023年中国大陆占东盟出口比重20.3%,超美国及其他经济体。
  • 2024年中国对东盟FDI占比达8.6%-18%,与美国相当,远高于欧盟、日本和韩国。

- 以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高附加值产业为重点,中国与东盟合作由传统贸易投资逐渐向高端产能合作和制度开放升级。
  • 区域自由贸易框架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完成,将覆盖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提升制度互认与贸易便利化。

- 高层交往、经贸展会、互免签证等举措促进人文交流及产业链协同,提升合作韧性。

海关与投资数据图表


  • 图22给出2023年东盟出口目的地中中国大陆的领先地位,约20.3%。

- 图23则展示2024年东盟FDI来源地结构,美国和中国大陆均居前列。

区域合作政策与动向


  • 7月以来,中国重申将东盟置于周边外交优先,双方强调自由贸易体系、反对单边关税。

- 举办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服贸会,加强物流与数字服务合作。
  • 广西首趟中越“白货”铁路试运行优化货运通道。

- 中马互免签证便利人员流动。
  • 各国提出多样经济转型及产业升级方案,如新能源、智能制造规划。


[page::16,17]

---

四、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政策解读及实际执行偏差可能影响投资预期和经济规划效果。

- 国内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东盟国家在政策执行力、管理体制及资金效率方面仍面临挑战。
  • 国外政策落实不及预期风险:美方及其他贸易伙伴的政策波动或不稳定性,可能冲击区域出口。


风险提示虽简短但覆盖面较广,强调外部及内生变量均存在不确定性。[page::17,18]

---

五、图表深度解读


  • 东盟出口趋势与结构图表(图2-5)

详细展示了东盟主要国家及产品类别的出口额和增速。突出三月出口高点与电子机械产品占优的现象,佐证抢出口效应的时间与结构特征。
  • GDP与资本市场表现(图6-7)

显示东盟国家经济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股指波动态势反映投资者对关税冲击的快速适应,越南和新加坡股市强劲复苏,泰国因局势较弱。
  • 制造业出口产品结构(图12-14及11-12)

呈现出口产品金额和同比增速,显示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核心产品持续增长且剔除中国进口因素后仍具竞争力,体现制造业高端化转型。
  • 人口年龄及消费结构图(图16-21)

通过年龄中位数、中产阶级规模、消费占GDP比重及消费分类数据,展示东盟内需市场年轻化、消费升级的依据和趋势。
  • 进口增速对比(图20)

突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口对非中国地区的高度依赖和增长动能,优于美国及多个发达市场。
  • 中国产出与FDI图(图22-23)

确认中国在东盟地区外贸和投资中的主导地位。
  • 汇率及预算数据(图11及8页预算相关图表)

显示东盟货币变动趋势及财政支出结构,新兴经济体通过财政刺激推动经济转型。

整体图表逻辑清晰,数据充分支撑文本观点,重点体现“抢出口驱动经济周期”、“制造业升级”和“内需消费潜力释放”这三个支柱逻辑。[page::2-8,11-17]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展现了东盟经济较高韧性与结构升级的积极面,但对下半年“抢出口”效应递减的影响评估尚存一定预期风险,实际影响或因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产生偏差。

- 虽有提及政策执行风险,但对各成员国潜在内外部政治经济冲击(如泰国政治动荡、领土争端)影响涉及较少。
  • 报告对制造业向高端转型积极预期基于增速数据,但未深入评价该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壁垒、人才供给缺口和全球产业链再布局的复杂性。

- 消费潜力释放预测中,依赖于宏观人口和支出增长,缺乏对消费行为多样化及收入分配不平等等结构性问题的深入讨论。
  • 中国-东盟合作强化预期积极,但地缘政治等外部不可控变量的潜在影响未被充分揭示。


因此,报告整体展望乐观,分析及预测基于当前数据与政策形势,投资者应关注政策落实进度及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东盟影响的动态调整。[全文]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以详实的贸易、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分析为基础,总结了2025年上半年东盟经济“抢出口”带来的短期增长强劲,以及下半年增长存在的放缓风险。东盟凭借制造业高端化升级和活跃的内需消费潜力,展现出较强的长期经济韧性和增长潜力。东盟国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与绿色数字经济政策,彰显了面向中长期的战略视角。中国作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正在推动双方合作由传统贸易向高附加值产业链融合升级,加深制度型开放。

图表详实呈现了出口增长地域和结构特点、GDP与资本市场变化、制造业产品具体情况、人口与消费升级趋势、进出口结构及贸易伙伴地位等多维数据,显著支持报告论点。报告同时提醒政策理解及落实风险,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数。整体结论是,东盟经济存在短期冲击风险,但中长期依然具备制造业升级和消费提升的双重动力,其区域经济及中国合作格局将朝向更加深度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最终,报告表达的投资观点是东盟整体经济维持韧性,建议关注制造业升级、消费增长及数字经济、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潜力,并密切跟踪宏观政策与贸易动态的变化。

---

参考溯源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

(注:报告未包含具体估值模型、目标价、股票评级等投资建议类别内容,评级体系仅为介绍。)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