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公用事业吴杰团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报由国泰海通证券吴杰团队发布,聚焦电力市场供需与电价走势,通过构建电力供需模型预测2026年北方电价止跌、南方电价震荡。报告结合十七年个人周期研究,强调电力市场化改革及价格形成机制的深化,为投资电力行业提供前瞻框架及风险提示[page::0][page::1][page::2]。

速读内容


电力市场供需及价格走势预测 [page::1]

  • 建立电力供需模型并成功应用于电价预测。

- 预计2026年北方电价将止跌,而南方电价则呈现震荡趋势。
  • 团队具备十七年周期研究经验,观点持续有效。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风险提示 [page::2]

  • 报告详细阐述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全景及系统成本最优解方案。

- 主要风险包括用电量增速不确定、经济和货币政策波动影响、电力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不及预期。
  • 强调改革推进节奏的不确定性对行业及价格的影响。


研究团队与发布机构介绍 [page::0][page::1][page::2]

  • 国泰海通证券吴杰团队主导,拥有丰富行业洞察和周期研究方法。

- 发布渠道包括官方公众号与视听内容,确保研究观点广泛传播。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洞察价值|公用事业吴杰团队研究报告深度解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国泰海通·洞察价值|公用事业吴杰团队
作者/团队:吴杰(公共事业首席分析师),国泰海通证券研究运营组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8日
专题/行业:公用事业领域,重点关注电力行业中的电价变动与供需关系研究
核心主题:深入分析电力行业电价的供需决定机制,重点预测2026年中国北方电价止跌回稳,南方电价保持震荡态势。基于作者个人长达17年的电力周期研究,结合创立的电力供需模型,持续挖掘电价拐点机会。
核心论点:电力行业电价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尤其在2026年,北方电价预计将止跌回升,同时南方地区电价震荡波动。报告以电力供需模型为基础,强调电价的周期性变化及其后续估值与业绩改善的潜力。
评级与目标:本报告及附带的系列研究成果侧重于供需模型预测和电价动态分析,无具体股票评级和明确目标价,但为投资者展示了基于市场供需判断的估值提升预期。[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引言与价值主张



报告由吴杰主导,他是国泰海通证券公共事业首席分析师,具有超过十七年的电力周期研究经验。报告中强调了“电价供需决定”这一行业核心洞察,指出研究基于创立的电力供需模型,具备较强的实证基础和周期预测能力。该模型主打把握电价的关键拐点,进而指导投资策略的时点选择。这是报告核心创新点和价值所在。年度代表作中多篇论文均围绕电力现货电价底部判定、市场化改革和价格形成机制展开,体现团队研究的延续性和深度。[page::1]

2.2 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及核心风险提示



报告引用了2024年7月10日发布的《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作为基础,其核心观点包括:
  •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行业长期趋势,但改革节奏存在不确定性。

- 用电量增速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电价供需平衡。
  • 新能源及储能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可能影响行业利润结构。

- 货币政策对市场风格波动影响显著,投资者需考量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这些因素构成了电力供需模型在实际应用时面临的潜在风险,提示投资者关注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变化的干扰可能性。[page::2]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中包含的两张关键图片主要用于品牌宣传和风险提示信息传达:
  • 图1(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封面):象征当前行业改革的大背景和研究深度,传达该报告以系统性视角剖析电力市场成本最优解的复杂性。该图强化了报告的权威性与系统性研究方法。

- 图2(二维码):方便读者快速关联官方公众号和其他延伸研究资源,辅助用户获得更多行业洞察及相关报告。

虽图表部分未显示具体数据,但其功能性意义凸显了报告的研究体系全貌和延展能力。透过这些视觉内容可以理解,报告注重系统成本分析和政策动态,这为电价供需模型提供了坚实背景支持。[page::2]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未提供具体的财务估值模型或者明确的目标价,但透过作者以往报告及对电价供需的系统分析,隐含了基于电价回暖后的估值提升预期。
  • 估值视角:电价作为电力企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驱动,对估值有直接影响。电价底部确认后,电力相关公司的业绩有望迎来加速改善,从而带动估值阶段性提升。

- 驱动因素与假设:电力需求的稳定增长、市场化改革推动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新能源技术成本逐步下降等假设是电价回升及估值上涨的依据。
  • 方法论:报告所用模型侧重于电力供需匹配分析,不同于基础财务贴现法(DCF)或市盈率倍数法,而是通过周期性供需关系预测电价变动,从而间接指导估值变动。


尽管缺少具体数字和估值表格,基于17年周期研究的经验积累,使得报告在供需模型层面为投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定性支持。[page::1]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挑出了几大关键风险点,重点如下:
  • 用电量增长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变动直接影响用电总量,影响电价供需平衡。

- 技术进步预期偏差:新能源和储能技术成本下降若未达到预期,将影响行业整体成本结构及市场竞争格局。
  • 改革节奏不确定性:政策推动力度与节奏的不确定性,使得电力市场化进程存在波动,增加预测难度。

- 市场波动风险:整体经济环境对市场风格产生影响,导致估值波动加剧。

报告未详述具体缓解方案,但通过持续跟踪政策动态与经济指标,投资者可部分规避难以测度的市场和技术风险。[page::2]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客观来看,该报告具有较强的专业深度与周期研究背景,但存在如下需注意之处:
  • 周期模型假设的稳定性问题:电力供需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周期规律,虽长周期经验丰富,但未来结构性变革(如新能源快速普及、碳中和政策)可能对模型假设产生偏离。

- 缺乏具体财务数据支撑:报告核心集中于行业层面预测和供需关系,缺少具体公司层面的估值或业绩直接数据,投资者需结合其他基本面分析。
  • 风险提示泛泛:虽标识风险方向,但未提供量化概率或具体缓解策略,风险管理路径尚需补充深化。

- 报告结构略显紧凑:除引用年度代表作和外部报告,当前内容偏向综述,对图表和数据层面的细节较少,不利于读者直接把握细节。

整体来看,该报告是基于深厚行业理解的理论研究成果,适合宏观及策略层面决策参考,但须结合更多实证分析以降低操作风险。[page::0,1,2]

---

7. 结论性综合



国泰海通证券吴杰团队发布的《洞察价值|公用事业》报告,以其长期电力周期研究的积累和独创电力供需模型为基础,深入解析了未来电力电价的走势,重点展望2026年北方地区电价有望止跌回暖,南方电价则呈现震荡调整格局。报告核心观点突出电价由供需关系决定的逻辑,并辅以系统成本最优解的市场化改革视角,为投资者勾勒出电价变动的底层驱动力。

报告引入了政策、技术进步和宏观经济三大外部变量的风险评估,提醒投资者关注用电量波动、技术进展不及预期及改革节奏的不确定性。此外,报告善用作者过去多份年度研究成果的延续思维,体现研究的连贯和持续深入,为行业价格周期的判断提供较为可靠的框架。

图表虽简洁但精准传达研究背景与风险点,辅助文本内容的权威性提升。报告虽然缺乏具体财务模型及估值目标价,但通过深入的电力供需分析及市场化改革视角,为电力行业的投资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宏观参考框架和市场趋势洞察。

综上,投资者可依据本报告提出的电力供需判断,结合政策动向和经济基本面,动态把握电价可能的拐点和投资机遇,尤其是在北方电价潜在止跌回稳阶段,关注电力相关标的的估值及业绩提升潜力。[page::0,1,2]

---

参考文献和图片



-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