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mal transmission expansion modestly reduces decarbonization costs of U.S. electricity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采用高时空分辨率的Switch模型,结合现有美国电力系统及技术成本假设,评估了2050年零排放电力系统中跨区域输电扩展的经济价值。结果显示,最优输电扩容方案将使跨区域输电容量增加三倍以上,但相较于仅依赖现有输电,系统成本仅降低约7%,表明储能、太阳能、风能及核电可部分替代大规模输电扩张。同时区域间受益存在差异,输电扩张更倾向支持风能和氢能。敏感性分析指出收益递减,且导线重卷制(reconductoring)技术以较低成本实现大部分扩容效益。本研究强调技术成本和替代方案对输电价值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了多样化灵活资源组合优化的重要性[page::0][page::2][page::5][page::12][page::16][page::29]。

速读内容


输电扩容对零排放系统成本的有限降低 [page::12]


  • 零排放条件下,最优输电扩容使电力平均边际成本从70.4美元/MWh降至65.5美元/MWh,成本降低幅度为7%。

- 与此相比,忽略排放成本的最直接成本系统中成本降幅不足1%。
  • 限制扩容至现有输电线容量的125%,即可实现20%的全部收益,扩容规模降低至十分之一。

- 区域层面效益不均,纽约市周边区域受益最大,降价约25%,而部分区域扩容反而提升成本。

不同情景下发电与储能调整以替代输电扩容 [page::14]


  • 零排放系统中,限制输电扩容需增加32%的储能投资和14%的发电容量(以氢气电解装置增幅最小)。

- 代替输电扩容时,发电结构略作调整,限制输电下核电和太阳能略增,风能和氢气容量减少。
  • 代替方案总体成本高于自由扩容,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小,凸显早期扩容规划可兼顾发电扩张。


输电扩容价值受关键技术成本与需求响应影响 [page::16][page::24]


  • 电池成本下降50%对系统成本影响与输电扩容带来的7%降幅相当,供应链优化电池可削弱扩容边际价值。

- 氢气成本降低50%带来更大系统节省,并略微提升输电扩容价值,显示氢气与输电扩容存在互补性。
  • 需求响应(10%负荷日内可调度)可降低系统成本约3.3美元/MWh,略微降低输电价值。

- 导线重卷制技术若成本减半且每条线路扩容不超四倍,可实现系统成本几乎同等压缩,扩容规模减小至当前的2.3倍。

输电扩容对电价分布与区域经济租金的影响 [page::17][page::20]


  • 零排放系统电价波动显著,输电扩容仅略微影响边际价格分布,零价时段占比高达40%以上。

- 输电扩容提升风能和太阳能丰富区域资源者的经济租金,压缩核电和现有输电线路的租金。
  • 区域间经济利益错配可能导致输电项目推进面临政治经济阻力。


典型地区小时级调度显示输电扩容对系统弹性的微弱提升 [page::27]


  • ERCOT东部区域在需求峰值和风光枯竭日中,输电扩容有助于降低峰期电价并增强供应安全。

- 优化输电下,电池使用更灵活,夜间高价时段边际成本显著下降。

量化模型描述与情景设定关键点回顾 [page::8][page::9][page::6]

  • 采用Switch 2.0模型,进行2050年单阶段容量规划与电力系统运行优化,包括发电、储能和输电。

- 分三类碳排放情景(最直接成本、社会最优、零排放)和三类输电限制情景(现有、区内优化、全区优化)。
  • 重点敏感性分析包括输电成本、电池成本、氢气成本及需求响应水平。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Optimal transmission expansion modestly reduces decarbonization costs of U.S. electricity

- 作者:Rangrang Zheng, Greg Schivley, Matthias Fripp, Michael J. Roberts
  • 发布机构:未显式标明,但模型来源与数据主要引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及相关开源项目(Switch, PowerGenome)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4日
  • 研究主题:美国电力系统的输电扩展对实现电力系统脱碳的成本影响


核心论点与结论
本报告利用Switch开源容量扩展模型(涵盖现有发电和输电基础设施、风能、太阳能、储能等资源及小时操作),评估了美国2050年不同排放与输电扩张情景下输电扩展的经济价值。结论显示:
  • 优化的输电扩展计划会使跨区域输电容量增加超过3倍;

- 但这仅能将零排放系统的成本降低约7%,因为储能、太阳能与风能布点及核能发电成为有效的替代手段;
  • 输电扩展对区域成本与经济租金的影响差异显著,倾向支持风能和氢能而非太阳能和电池;

- 产能重构和成本敏感性分析表明,输电扩展的收益递减显著,少量容量的扩展即可实现大部分收益;
  • 重导线(reconductoring)技术可大幅提升现有线路容量,成本只有新建一半,能实现近乎全额收益;

- 因此,尽管大规模输电扩张经济上合理,但多样灵活资源可部分替代大规模扩建,且输电相对价值高度依赖未来技术及成本发展。

此结论为后续能源政策和电网规划提供了重要量化依据和指导方向。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背景介绍(第1-2页)



关键论点
  • 太阳能和风能成本下降成为脱碳关键,但其波动性对现有以热电为主的系统带来挑战;

- 跨区域输电网络有助于区域间清洁能源资源和负载的平衡,提高效率,缓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的影响;
  • 现有输电基础设施条块分割严重(三大互联系统:东部、西部和ERCOT),且未针对高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设计;

- 输电扩建面临经济、政治及环境挑战,包括土地使用争议、利益受损群体抵抗、架设审批难度大;
  • 文献中已有输电对脱碳价值分析,但多数为“理想化绿地”假设,缺乏对现有设施的充分考虑;

- 缺少全面分析不同替代方案(如氢能、电池、核能等)对输电扩张价值影响的研究。

支撑论据
列举了过去相关研究,指出Brown和Botterud(2021)分析了美国100%再生能源系统下的输电升级潜力,但未充分考虑现有基础设施和季节性平衡(如氢能、CCS),展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必要性。[page::1-2]

2. 研究方法与模型介绍(第3-4页)



模型框架
  • 使用开放源码Switch模型与PowerGenome数据平台;

- 同时优化发电容量、储能、输电扩展及小时级运维,覆盖全年8760小时的时序数据;
  • 技术成本基于NREL 2022年度技术基准(ATB);

- 模拟的理想化2050零排放体系涵盖太阳能、风能、储能(电池与绿色氢)、核能,且输电容量扩展超过200%。

主要发现
  • 零排放系统比最直接成本系统(忽略排放成本)每MWh发电成本高78%;

- 约95%减排的社会最优系统成本升幅仅为36%,主要差异在于采用氢能还是天然气+CCS;
  • 三大互联系统之间传输几乎缺失,未来的理想系统将补齐跨区连接,实现三倍以上容量扩张;

- 脱碳成本仍相对零售电价较低,占较小比例。

逻辑清晰地展现了模型基础、假设和未来系统特征,为后续分析结果奠定框架。[page::3-4]

3. 情景定义与敏感性分析(第6-7页)



情景设计
  • 排放场景:最直接成本(无排放价)、社会最优(碳价190$/吨)、零排放(不排放);

- 输电场景:2022年基线容量,互联系统内最优扩展,完全最优扩展(内外互联系统);
  • 额外测试:需求提升25%于极端调节日(测试极端天气/备用影响),限输电扩展25%情景,结合需求响应和成本敏感性。


替代资源成本敏感性
  • 测试输电扩展成本、储能(电池)、氢能基础设施成本及需求响应可调节能力的不同取值;

- 对比各种成本变化条件下对输电扩展价值和系统整体成本的影响。

该部分体现多维度考察输电价值在实际不确定性中的稳健性及替代资源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page::6-7]

4. Switch模型详细方法(第8-11页)


  • 时间尺度:设置为2050年单期投资规划,52个一周长时序序列,小时级数据;

- 财务假设:折现率5%、基础年2022年;
  • 发电与储能技术:涵盖太阳能、风能、核能、天然气、煤炭、CCS、电池、抽水蓄能、氢能等,氢能作为季节性长储;

- 输电建模:基于运输模型,允许灵活扩展且可禁用某些线路;
  • 政策约束:碳排放目标、价差等灵活施加;

- 数据来源:EIA、NREL、EPA等公开数据,区域划分依托IPM地区,合并为26大区;
  • 需求假设:基于2012年真实气象,调整至2050需求,涵盖电动车及热电电气化增长。


模型结构紧密贴合现实系统复杂性,采用高时空分辨率确保仿真精度,但未完全模拟电网物理功率流,存在代表性限制。[page::8-11]

5. 结果详解(第12-20页)



5.1 输电扩展的总体价值


  • 最直接成本场景下,优化输电将平均批发电价仅下降0.8%,接近无影响;

- 但零排放场景下,输电扩展能将成本降低7%,输电越发重要;
  • 25%输电扩展即获得约20%收益,出入点主要是连接ERCOT与其他互联系统及纽约都市圈;

- 表1提供详细成本分解,包括燃料、运营维护、储能、氢能及输电;
  • 零排放系统输电成本增幅明显,但降低燃料成本显著。[page::12-13]


5.2 脱碳成本与输电价值区域差异


  • 脱碳成本差异大,最低约50$/MWh (如西德州TREW),高达120$/MWh(纽约区域);

- 扩展输电在很多地区带来成本节省,但少数地区因竞争加剧甚至成本上升;
  • 限制输电时,储能投资需增长30%以上,发电侧因应增长10%-20%,核能和太阳能略增,风能和氢能减少;

- 代价虽有提升,但较大规模风光储扩展背景下调整相对有限;
  • 季节与时段需求提升验证输电价值提升有限(提升至7.6%)[page::13-14]


5.3 需求响应与成本敏感性


  • 10%内日需求可调节,降低系统整体成本约3.3$/MWh,但对输电价值仅微幅影响(降低0.1$/MWh);

- 电池成本下降50%节约约5$/MWh,稍微降低输电边际价值,30%增减成本对应1.7$~5.8$区间变动;
  • 氢能成本下降50%节约更高(约6.1$/MWh),且略提升输电价值,因氢能更依赖跨区域风能支持;

- 输电成本下降50%可使输电价值提升至8.6%,成本上升反向降低输电价值;
  • 重导线技术(重构导线,容量翻四倍但成本减半)在输电扩大能力只有四倍限制下,成本仅较最优模式高0.4$/MWh,但容量扩展却仅为其1/4;

- 成本参数变动中,输电价值下降的幅度小于成本下降带来的价值增加,表现非对称。[page::15-17]

5.4 价格波动与运营细节


  • 脱碳水平越高,电价波动越大,尤其是零边际成本时段大幅增加(40%以上);

- 输电扩展对整体价格波动影响很小,价格分布差异主要由发电组合决定;
  • ERCOT中的具体案例显示,输电扩展缩小尖峰电价(如12月13日晚上从35000降至20000$/MWh)并改善供需平衡;

- 但整体负荷与发电时序结构变化较为有限,体现输电扩展作用多为辅助与缓解极端时点价格及调节压力。[page::17-19]

5.5 输电扩展对经济租金的影响


  • 扩建输电带来资源租金再分配,优质风电资源区最大受益(如落基山脉、密西西比等风电区);

- 住宅间电力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太阳能资源租金减少,核电普遍租金下降(核电面临风光竞争);
  • 现有输电业主租金下降显著,且新建线路无租金(无瓶颈效应);

- 综合消费者-生产者角度,所有区均受益输电扩展,但利益冲突可能影响输电项目推进;
  • 社会最优场景租金分布模式较零排放模式类似,幅度略有减少。[page::19-20]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第5页)


  • 描述:面板a展示2023与2050周需求对比,2050需求约为2023年的1.74倍,且需求曲线幅度更均衡;面板b显示2023年美国三大互联系统发电及输电容量分布,输电跨互联系统能力极弱;面板c显示2050年理想化零排放系统发电组合(风、太阳、氢等)及大幅扩展的输电容量。

- 趋势解读:2050年需求大幅增长,发电组合重点转向风能与太阳能,且输电容量大幅提升,尤其是跨互联系统连通。
  • 文本联系:图形支持未来系统需跨区协同调度来应对增幅需求和资源时空差异的观点。[page::5]


图2(第20页)


  • 描述:面板a为不同区域及情景下平均边际成本($/MWh),比较已有输电与优化输电的成本差异;面板b为不同区域输电扩展带来的成本节省(差分地图)。

- 趋势解读:零排放场景下输电优化成本显著降低(多区域可达25%降幅),但也存在个别区域成本升高(竞争加剧);最优输电使全美多数区域电价结构优化。
  • 文本联系:图形证明输电扩展确实带来区域间成本优化和整体节省,但影响区域不均衡,是政治经济阻力源之一。[page::20]


图3(第21页)


  • 描述:各种情景下整个系统的电价分布频率(%时间),分别为最直接成本、零排放及社会最优。

- 趋势解读:高再生能源场景零成本时段大幅增加(>40%),价格总体波动扩大,输电扩展对电价分布影响微小。
  • 文本联系:数据显示高可再生能源系统价格控制难度加大,强调需求响应在此背景下的价值。[page::21]


图4(第22页)


  • 描述:不同输电与排放情景下的成本构成、输电容量、发电容量及发电能源构成(TW)对比。

- 趋势解读:零排放和最优输电场景成本明显比最低成本情景高,输电容量随优化成倍增长,发电容量以风和太阳主导;输电限制下更倾向太阳能与核电,容量分配差异有限。
  • 文本联系:佐证输电扩展虽能减低系统成本,但替代效应导致发电结构变化有限,验证报告核心结论。[page::22]


图5(第23页)


  • 描述:比较不同输电扩展条件下各区域各发电类型的装机容量散点图。

- 趋势解读:点大致沿45度线分布,说明装机容量主要由排放目标决定,输电扩展对各区域和技术容量影响有限,但风力在零排放情景中增长更明显。
  • 文本联系:进一步表明规划发电容量可相对独立于输电扩展决策,规划协调上的灵活性较大。[page::23]


表1(第12-13页)


  • 描述:涵盖不同情景下的年度成本构成和加权边际成本。燃料、运行维护、氢气、储存、发电、输电分项明确,配合整体成本及排放成本汇总。

- 趋势解读:零排放高企的发电及储存投资成本适度受输电扩展影响,输电投资增加显著但带来整体系统成本降低。
  • 文本联系:支持输电扩展可降低零排放系统成本7%的核心论断。[page::12-13]


表2(第16页)


  • 描述:展示零排放场景下不同成本假设与需求响应对输电扩展价值(降低$/MWh)的影响程度。

- 趋势解读:成本下降(输电、储能、氢气)均提升输电价值,需求响应减少输电价值,整体波动幅度有限。
  • 文本联系:多维度考察输电替代性和灵活性技术对系统解耦能力的影响,揭示综合系统成本敏感性。[page::16]


图6(第24页)


  • 描述:对应表2的图形展现输电价值随基础设施成本变动趋势,需求响应(DR)单点标注。

- 趋势解读:输电成本下降50%时最大输电价值;需求响应对输电价值影响较小。
  • 文本联系:可视化加强对表格数据理解,直观展现输电在多技术政策环境中的相对重要性。[page::24]


图7(第25页)


  • 描述:不同场景下关键技术(太阳能、电池、风能、氢气)装机容量变化。

- 趋势解读:低电池成本偏向增加太阳能装机,降低风能与输电需求;低氢气成本推进风能及输电扩容,体现氢气与输电互补关系。
  • 文本联系:技术选择如何驱动输电扩展需求,为策略设计提供依据。[page::25]


图8(第26页)


  • 描述:零排放场景下不同成本条件下的输电容量与平均边际成本对比,重导线场景(ZO^R)以绿色展示。

- 趋势解读:输电扩展容量受成本敏感,重导线技术可实现容量大幅提升但费用显著降低,成本与容量呈非线性关系。
  • 文本联系:揭示技术与成本创新对输电资本效率的潜在贡献。[page::26]


图9(第27页)


  • 描述:ERCOT东部(TRE)区特定高价日的小时发电与输电配置及价格变化,四种情景对比。

- 趋势解读:零排放及输电扩展情景下峰值电价大幅下降,输电优化帮助电池充电和需求平衡,减少高价负荷压力。
  • 文本联系:具体案例展现输电扩展对缓解极端价格事件的实际作用,补充整体统计结论。[page::27]


图10(第28页)


  • 描述:零排放情景下从已有输电到优化输电对主要资源(太阳能、风能、核能、输电)租金影响的地理分布与线路变化。

- 趋势解读:输电扩展撬动资源租金从低资源区向高资源区转移,核能普遍租金减少,部分输电线路租金降低(拥堵减少)。
  • 文本联系:揭示输电扩建背后经济利益重新分配的政治经济影响,解释扩建阻碍的根源之一。[page::28]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整体使用容量扩展最优化模型,通过净现值最小化求解投资和运维成本,带约束条件如排放和输电容量限制,主要估值方法体现在:
  • 目标函数:通过财务模块最小化投资(固定资本成本)和变量成本(燃料费、维护费)净现值;

- 容量决策:同时决定发电与输电装机容量,受限制如最大可用土地及技术潜力;
  • 运营调度:小时级优化发电与储能运作,保证电力平衡,输电线路约束;

- 灵活性资源成本影响:电池、氢能和输电成本作为关键输入变量,通过敏感性分析体现估值波动;
  • 排放约束与碳价格:不同场景应用直接限制和碳税机制,体现外部性成本对估值影响。


估值结果以系统加权边际成本(LMP)变化年度化成本结构变化呈现,检验输电扩展的边际收益及弹性,反映经济与技术范式的交互影响。[page::8-12][page::34-36]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涉及以下主要风险因素:
  • 输电扩建障碍:包括政治(利益冲突、社区反对)、环境(土地与生物多样性损害)、经济(投资成本高昂、许可周期长)风险,可能导致扩建进度拖延或困难;

- 技术与成本不确定性:电池、氢气、输电等关键技术成本未来变动,影响最优扩建规模及投资回报;
  • 需求响应弹性限制:当前模型假设需响应有限,实际需求灵活度不确定,可能放大或缩减输电扩展的价值;

- 市场结构与价格机制风险:假设竞争完全,现实中可能存在市场权力扭曲和价格操纵,影响输电收益和投资激励;
  • 气候与极端天气:模型仅选用单一气象年份,未充分模拟极端气候事件对系统稳定性和输电需求影响;

- 替代技术可及时部署限制:储能及新能源项目排队等待接入,可能导致替代方案有效性受限,强制提升输电扩建需求;
  • 输电物理模型限制:使用简化交通模型替代物理潮流模型,可能低估或误判实际输电路径瓶颈和约束。


尽管报告进行了需求提升与多参数敏感性测试,但对上述风险的识别揭示了长期规划和政策制定面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page::1-2][page::11][page::29-30]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在输电扩建对成本节约的预期上相对谨慎(7%成本下降),相比文献中较乐观的30%有所降低,原因在于更贴近现有基础设施且考虑替代方案,体现稳健性;

- 假设严格的核电灵活性可能高估输电价值,新核电柔性度若增加将降低输电依赖;
  • 输电模型简化,忽略物理功率流,可能低估局部输电瓶颈及其带来的系统收益;

- 氢能和储能替代性区分清晰,但实际技术成熟度与成本动态仍待观察,影响结果普适性;
  • 需求响应模拟限于成本免费同日内调剂,未覆盖价格弹性引发的用量变化,低估需求侧潜力;

- 对未来市场结构及竞争环境假设理想,实际市场失灵可能使输电更有价值,但也带来更多政治阻力;
  • 报告强调输电和替代方案的互补性,提出重导线技术作为成本有效的中间路径,需关注技术推广和监管支持。


总结而言,分析框架严谨,结果合理,但对现实复杂性的包容和未来不确定性管理可进一步丰富和深化。[page::29-30]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运用高时空分辨率容量扩展模型,深入解析了美国2050年电力系统在不同碳排放和输电情景下,输电扩建对系统成本及发电结构的影响。核心发现包括:
  • 输电扩容需求大幅,最优方案使跨区域输电量增长超过3倍,连接三大互联系统,体现资源互补的必要性;

- 经济效益有限,相比不扩建输电,零排放系统成本仅下降7%(批发价从70.4降到65.5$/MWh),显示替代资源(电池、氢能、核电)具备较强替代性;
  • 区域内输电扩展贡献显著,跨互联系统扩建增益有限,但连接关键地区如纽约市区增益更大;

- 储能和氢能成本下降对系统节约及输电需求影响均大,且氢能与风能、输电呈互补关系,电池成本降低则倾向代替输电;
  • 重导线技术为成本效益较高的输电扩展路径,有潜力在较低成本下实现大幅扩容;

- 输电扩建导致经济租金在资源和区域间重新分配,可能加剧利益冲突,阻碍工程推进;
  • 电价波动显著增强,尤其零边际成本时段增加,强调灵活需求响应的重要性以及对市场设计的挑战;

- 估值受技术、政策及需求响应假设影响明显,多维敏感性分析展示系统对不确定性的稳健性。

总体来看,输电扩建对于美国电力系统脱碳虽重要但非唯一途径,灵活多元的能源技术与需求响应构成实现目标的关键互补资源。政策制定者需权衡输电扩建的高资本投入、社会阻力与有限边际收益,积极推动替代技术发展及有效市场设计,以整体最优实现经济可持续的深度脱碳。

---

主要图表插图链接



- 图2:不同场景区域电价及输电扩建节省地图
- 图4:成本构成与装机容量对比
- 图6:输电价值随成本和需求响应变化趋势
- 图8:输电扩建容量及边际成本示意
- 图10:资源与输电租金变化

---

参考溯源



本分析的所有论点与数据均来自报告正文,页码对应如下引用:
  • [page::0-30](正文)

- [page::34-36](模型数学结构与估值细节)
  • [page::37-45](附录及补充图表)


---

总结



此份研究报告提供了美国电力系统2050年输电扩建价值的深入、数据驱动评估,显示尽管输电容量需大幅提升以支撑高风光比例与零排放目标,但整体脱碳成本仅能因此获得适度削减。模型兼顾了现有基础设施以及多样替代方案(储能、氢能、核能),实现对能源系统方案综合评估。研究提示政策制定需综合考虑输电建设的经济收益、风险、利益再分配及替代技术发展,加强对输电网络的创新(如重导线技术)投入,配合需求响应策略,推动低碳转型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和稳健性提升。

---

如需进一步分析某章节或图表内容,欢迎提出。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