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arbonizing Basic Chemicals Production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Middle East, and China: a Scenario Modeling Study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针对北美、欧洲、中东及中国九种基础化学品生产中的碳排放,构建基于三种未来情景的减碳路径模型。模型以2600多个生产设施为单位,采用场景分析法探讨不同治理与消费需求环境下资本投资对减碳的影响。结果显示,实现深度减碳需超过1万亿美元的累计投资,且减碳速度受资本投入限制制约明显,晚期情景中减碳完成时间延至本世纪后半叶。研究强调了政策协调和市场需求对行业减碳进程的决定性作用[page::0][page::1][page::3][page::6][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三种未来情景设定及其对碳减排投资速率的影响 [page::2][page::3]


  • 设定“Sustainable United”(强治理强需求)、“Green Authority”(强治理弱需求)、“Grassroots Green”(弱治理强需求)三种情景,反映不确定性下治理协调和消费者可持续意愿对减碳投资和技术推广的影响。

- 投资资本部署速率和技术学习曲线显著不同,决定减排项目推进速度。

技术路径和减碳成本分析 [page::4][page::5][page::6]

  • 采用设施级数据库,涵盖2600余个生产设施的生产规模、工艺、碳排放等数据,模拟CCS、蓝氢、绿氢、电气化及原料替代等多种减碳技术。

- 不同区域及化学品采用差异化最优减碳方案:北美化工蒸汽裂解以蓝氢为主,中东和中国未来逐渐转向电气化裂解;苯系及甲醇、氨等以CCS为主。
  • 绿色氢气和电气化技术研发初期,商业可行性预计2040年后逐渐释放。

- 减碳技术投资成本伴随部署积累形成技术学习效应,学习速度依情景而异,最理想情景下成本下降最快。

投资资本需求及减排进程对比 [page::6][page::7][page::8]



| 地区/类型 | Sustainable United (SU) | Green Authority (GA) | Grassroots Green (GG) |
|------|-------------|-------------|-------------|
| 北美 平均年资本投入 (十亿美元) | 5.1 | 3.7 | 3.0 |
| 欧洲 平均年资本投入 (十亿美元) | 4.2 | 3.0 | 2.5 |
| 中东 平均年资本投入 (十亿美元) | 1.8 | 1.4 | 1.3 |
| 中国 平均年资本投入 (十亿美元) | 16.0 | 11.4 | 8.6 |
| 合计 平均年资本投入 (十亿美元) | 27.1 | 19.4 | 15.4 |
  • SU情景下,在2025-2080年间累计资本投入超1万亿美元,明显高于化工行业历史“业务常态”投资水平。

- 投资速度不足的GA和GG情景导致既有设施深度减碳时间分别推迟至2063-2080年以后。
  • 资本支出主要集中于中国和北美,产品中以烯烃和芳烃为主。


行业内排放动态及情景影响 [page::9][page::10]


  • 在SU情景下,到2060年行业排放减少至2025年的14%,达到深度减碳目标,主要受益于广泛设施的及时减排以及能源结构转型。

- GA和GG情景减排较慢,尤其中国、中东地区因投资缓慢导致排放量维持较高水平,部分地区至2080年仍未实现完全减碳。
  • 各情景中,排放构成中Scope 1为主,Scope 2电力排放几近消除,Scope 3供应链排放仍占较大比重。



未来研究方向与行业挑战 [page::10][page::11]

  • 强调实现减碳目标需极大增加资本投入及人力资源,呼吁政策支持、公私合作、竞争对手间的结构化协作及人才培养。

- 指出包括印度及东南亚等新兴化工区域的扩展研究需求。
  • 明确氢气、甲醇、氨等化学品用途的未来不确定性及相关排放影响需进一步考察。

- 需深入评估CCS基础设施布局及电气化脱碳关键路径的商业化挑战。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Decarbonizing Basic Chemicals Production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Middle East, and China: a Scenario Modeling Study》

- 作者:Tubagus Aryandi Gunawan, Hongxi Luo, Chris Greig, Eric D. Larson
  • 机构:普林斯顿大学安德林格能源与环境中心(Andlinger Center for 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 时间:2025年左右(参考文献更新至2025年)
  • 主题:重点分析北美、欧洲、中东和中国四大地区基础化学品生产的脱碳路径。涵盖的产品包括低烯烃类(olefins)、芳烃类(aromatics)、甲醇、氨及氯碱类化学品。


核心论点:化工行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5%,但该行业尤其难以脱碳。本文基于细致的单设施建模和情景分析,模拟了基础化学品生产的脱碳路径。鉴于投资环境和未来不确定性,提出不同场景下资本投资节奏对行业脱碳速度的关键影响。结论显示,在最佳情景下,到2050-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需额外年均数千亿美元资本投入,累积投资将超1万亿美元;若治理和消费需求不足,脱碳时间将大幅延长,延至21世纪下半叶[page::0,1,2]。

---

二、逐章深度解读



2.1 报告引言


  • 关键信息总结

- 基础化学品产业价值高达近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约6%。
- 基础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不同产业,且需求预计年均增长2.9%至2050,需求翻倍。
- 该行业耗用约10%全球碳氢化合物作为原料及燃料,2020年排放2.3Gt CO2当量,近占全球5%排放。
- 政府与企业已显示脱碳意愿,如美国、英国、欧盟均提出政策[page::0]。
  • 洞见:介绍行业规模、排放现状与增长背景,突显脱碳挑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2 文献回顾与方法论创新


  • 关键信息总结

- 综述了行业内碳捕获利用(CCS/CCU)、绿色氢、电气化、循环与生物原料替代等多种脱碳技术。
- 详细对比了主流的优化线性规划及模拟模型,强调本研究的差异是场景驱动、设施级分析及关注企业投资决策的不确定性。
- 本文创新点主要在:投资决策驱动、多设施逐个评估、投资学习率动态、多种约束场景下脱碳时间建模,不同于多数以2050年为目标的反向预测[page::1]。
  • 洞见:本文方法更贴近实际,结合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决策机制与多维不确定背景,增强结果现实指导意义。


2.3 方法论细节


  • 场景设定(2.1节)

- 两条核心不确定轴:治理强度(政策与协同)与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需求。
- 三个典型场景:
- Sustainable United (SU):治理与消费者需求双强,技术创新、政策协同高效。
- Green Authority (GA):治理强但消费者信任与接受度低,存在社会阻力。
- Grassroots Green (GG):治理薄弱但消费者推动力强,更多地方性努力,技术转移缓慢。
- 该三象限模型展现环境对投资速度影响,反映现实复杂性[page::2,3]。
  • 数据与建模基础(2.2节)

- 用CMA/OPIS提供的化工设施数据库覆盖2023年全球主生产厂,4,012个资产,2,676家工厂。
- 详细包含产能、工艺、碳排放强度、燃料种类等数据。
- 按4区域抓取需求与产能预测,外推至2080(所有情景相同产量假设)[page::3,4]。
  • 减排技术细节

- 选择性采用CCS(烟气后燃吸收95%捕获率)、CCU(主要新建甲醇)、蓝氢(带CCS的天然气重整)、绿氢(电解水制氢,主要用于新建设施)、电气化(蒸汽裂解,2040后商业化)、循环和生物原料替代。
- 电气化工厂假设签订附近核能、风能或太阳能PPA,生产与需求匹配。
- 不同情景下循环原料利用率有差异,如SU最高至20% feedstock替代率,GG最低[page::4,5]。
- 氯碱主要受制于电网碳强度,纳入情景电网演变[page::4,5]。
  • 成本估算与部署节奏

- 单设施分别计算资本开支(CAPEX),营运支出(OPEX),并引入学习曲线(成本随累计装机经验下降)。
- 设施以最低LCOA(单位减排成本)决策路线选取技术方案。
- 新建设施假设选址交通与储存成本最低地区。
- 假设投产后即满负荷运行至2080。
- 投资分布符合逻辑曲线分年度支出,建设周期3-7年不等。
- Cost learning速率及投资节奏依场景变化:SU最快且资金充裕,GG最慢[page::5,6]。
  • 排放边界:本研究覆盖Scope 1(直接排放)、Scope 2(电力消耗排放)及范围3上游排放,完整计入“井口到工厂门”的碳足迹[page::3,9]。


---

三、图表与数据深度解读



3.1 情景分布与方法流程(图1,页3)


  • 图1a清晰展示三大场景在治理-需求二维轴的位置:

- SU场景显示治理及需求均强,绿色区域最高。
- GA治理强但需求弱,位置偏左上。
- GG需求强但治理弱,位置偏右下。
  • 图1b展示研究流程:产化工厂数据库 + 技术成本性能 + 场景输入(学习率、资本支出、排放强度) => 多工厂LCOA计算 => 区域及全球资本花费和减排量模型。


注:此图强化研究的实证与全捕获逻辑,显示跨技术与跨区域的细致数据运用。

3.2 北美蒸汽裂解设备减排(图2,页7)


  • 面向蓝氢改造北美47座蒸汽裂解厂模拟减排。

- 三个场景中,年资本投入峰值(单位十亿美元)及减排时点区别明显。

- SU
- 2025-2050期间年均需资本投资额3.2亿美元,显著高于历史投资。
- LCOA(单位排放减排成本)初期近200美元/t,随经验成本降低,中期降至低位,但后期因部分小容量或地理不利设施有涨价趋势。
- 到2050碳减排达90%。CO2封存量2050年73Mt,逐年递增至2080年100Mt左右。

- GA
- 年投资约2.3亿美元,低于SU,致使减排推延至2063年。
- LCOA略高,封存需求2050年约SU一半。

- GG
- 年投资仅1.9亿美元,导致减排显著拖后至2079年。
- LCOA最高,投资低效,封存需求最少,但延后达成。
  • 资本投入的时序性反映了场景资本约束对减排进度的深远影响。投资不足导致更多累积排放和技术成本飙升。
  • 图2的下方排放统计分解显示剩余排放主要来自Scope 3上游,提醒后续减排须扩展供应链。


3.3 资本支出总览(表1,页8)


  • 表格详细列示各场景、区域、化学品类别的平均年均资本需求(2024美元计)。

- 总额视场景从15.4亿美元(GG低投资)增至27.1亿美元(SU高投资)。
  • 中国在总资本投入中占比超50%,其次北美、欧洲、中东。

- 在具体化学品上,烯烃与芳烃合计超过50%资本需求,甲醇、氨等虽需求增速快但资本密集度相对低。
  • 历史投资对比:

- 北美烯烃/芳烃资本需求最高(2.2-3.7亿美元),明显高于其历史投资2.7亿美元。
- 甲醇与氨相关行业投资低于历史水平(约1.6亿和3.6亿美元),反映其脱碳资本压力较小。
  • 该表支持“脱碳需要超额资本投入”的结论,显示重大资金缺口。


3.4 行业总体排放趋势(图3,页9)


  • 图分五小图显示总排放及四区域分布。

- 三情景均明显低于“排放强度冻结”参考情景的快速增长曲线。
  • SU情景下,2050年全球排放量减53%,2060年减至2025年14%。

- GA、GG情景减排缓慢,2080年仍未实现完全深度脱碳,尤其中国及中东表现突出。
  • 该图体现前述条件约束对排放减速的影响。


3.5 排放组成及化学品贡献分析(图4,页10)


  • 排放依照范围分解:

- Scope 1(直接燃烧+过程排放)占比约66%。
- Scope 2电力及Scope 3供应链排放其余。
  • SU场景至2060年Scope 1减85%以上,Scope 2基本消除,Scope 3降95%。

- GA与GG减排成效差,Scope 2、3下降有限。
  • 按产品分:

- 主要排放来源是烯烃,氨和甲醇其次。
- 甲醇和氨排放在SU中下降迟缓,初期保持稳定或增长,因中国需求与煤基排放强度高、减排晚。
- GG、GA中下降更慢,反映资本及政策约束延长了脱碳路径。

---

四、估值分析与资本投资解析


  • 该研究模拟的脱碳投资为资本投入角度估值,主要通过“单位减排成本”LCOA进行技术路径选择。

- 学习曲线体现经验降低成本,明显影响资本效率和投资节奏。
  • 资本分配速度(即企业投资意愿及政策环境)决定脱碳实现时间:SU场景投资充裕,快速完成;GA和GG场景受限,投资节奏缓慢导致成本上升和延迟脱碳。

- 投资数额巨大:2025-2080年四区累计超1万亿美元,资本压力显著[page::6,8]。
  • 新建项目定位于地理成本最低,如CCS附近地带,体现现实优化。

- 假设包括无生产中断安装、空间足够安装设备,可能低估部分项目成本。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投资与政策风险:资本投入速度对脱碳速度关键,若政府协调或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约束将延缓脱碳进程。

- 技术成熟与成本风险:部分技术(如裂解电气化)尚处初期阶段,商业化路径不明,导致项目部署风险。
  • 社会接受度风险:GA情景中消费者和社会阻力导致项目推进迟缓,影响技术扩散及资本投入。

- 供应链与上游排放风险:Scope 3排放需油气产业配合减排,存在执行与验证不确定性。
  • 人力资源风险:高达数千亿美元年投资额要求庞大的工程、建造与运营人力,存在技能与劳动力缺口风险。

- 地理分布不均风险:中国占脱碳资本一半以上,政策及经济风险集中,影响全球进程。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本文将产量假设在所有情景固定,未考量需求下降潜力,可能低估需求侧减排贡献。

- 场景设计仅三类,未全覆盖复杂现实可能性,如技术突破带来的颠覆性变化。
  • 资本投入假设中不考虑生产停产和安装限制,有可能低估实施难度和成本。

- 甲醇和氨减排表现对中国政策和产业形态尤为敏感,说明区域异质性强,区域外推带来的不确定性大。
  • 情景中假设线上资本学习曲线及成本下降,但实际技术创新路径可能非连续,成本风险有待动态监测。

- 只有4大区,缺少印度、东南亚等新兴大市场,未来工作需补足。
  • 表明产业链上下游协调重要,但实际合作意愿及机制未充分展开讨论。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细致的设施级分析和多场景建模,全面揭示了基础化学品产业深度脱碳的巨大资本需求和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研究显示全球该产业需在未来50年投入超1万亿美元资本用于低碳技术升级,才能实现2050-2060年深度脱碳目标。在最佳的“Sustainable United”场景中,强治理协调与高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支付意愿,带动资本迅速投放、技术快速成本下降及广覆盖部署,实现全球大部分区域的深度减排。反之,若治理弱化或消费者抗拒,高资本门槛限制减排进程,脱碳目标被延后至21世纪后半叶,且伴随成本提升和排放延续。

图表进一步细化了各类化学品与区域的资本需求和减排贡献,强调烯烃产业及中国区的重要地位,并揭示了部分新兴技术(蓝氢、裂解电气化)和循环原料虽非最低成本,但在综合社会效益中具战略价值。行业排放虽整体下降,但Scope 3供应链排放与残余排放依然占较大比例,提示系统性减排须从产业链全局谋划。

报告的严谨方法论、丰富数据支撑及创新的情景框架,为产业投资决策、政策制定及技术研发路径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未来全球化工产业脱碳压力巨大且时间紧迫,呼吁政府、企业与社会多方共同推动加速投资、优化治理与促进市场接受度,形成支持产业可持续转型的综合体系[page::0-10]。

---

附录:主要图表引用说明


  • 图1(页3):情景定位与建模方法流程,展示场景维度与模型输入输出结构,说明研究架构与多因素集成。

- 图2(页7):北美蒸汽裂解厂蓝氢减排模拟,详细资本投入、单位减排成本及排放随时间曲线,三场景对比投资规模、减排时间延迟。
  • 表1(页8):四区域各化学品平均年资本需求,量化脱碳厂投资强度和区域差异,突出中国及烯烃行业投资集中度。

- 图3(页9):全行业总排放趋势,展示三场景减排速度与参考情景增长差异,反映资本环境对减排成效关键影响。
  • 图4(页10):排放范围和产品细分,揭示排放源构成及主要贡献化学品,突出供应链上游排放比例及特定产品减排动态[page::3,7-10]。


---

总体评价



本研究基于详实数据库和集成模型,对基础化学品产业脱碳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综合量化与情景分析,兼顾了技术、经济、政策和市场复杂交织因素,洞察深刻、方法严谨,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贡献。其资本需求量级、时间路径及技术方案选择的分析结果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企业战略制定者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揭示了未来产业风险与挑战,值得重点关注与进一步研究。

---

[完]

[page::0,1,2,3,4,5,6,7,8,9,1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