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出口放缓,受对美拖累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8月中国出口增长放缓,主要因对美出口连续第五个月大幅下滑,拖累整体出口增速。尽管如此,对东盟、欧盟等区域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反映中国出口韧性。进口端增速亦边际下降,尤其大宗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放缓。全球贸易周期风险有限,但需关注国内外政策及流动性波动带来的风险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8月出口增速放缓,主要受对美出口拖累 [page::0]

- 8月出口总值3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低于市场预期的5.6%和7月的7.2%。
- 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3.1%,连续5个月两位数负增长,关税持续高企是主要原因。
- 对拉美和非洲出口增速放缓,分别拖累整体出口0.9和0.7个百分点。
- 出口集装箱运价和对美发船吨位同比持续下降,反映运输需求低迷。
对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长亮眼,展现出口韧性 [page::1]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2.7%,对中国香港17.6%,欧盟10.8%,日本7.0%。
- 这些地区对出口总量的拉动效应明显,抵消部分对美出口的负面影响。
- 货币政策和汇率因素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相关类别出口增速显著下降。
- 稀土产品出口金额大幅增长52.2%,但对整体出口影响有限。
进口增长回落,主要受大宗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拖累 [page::1]
| 商品类别 | 8月进口同比增速(%) | 较7月变化(pct) |
|--------------|-----------------|--------------|
| 大宗商品 | -6.8 | -1.6 |
| 高新技术产品 | 3.5 | -1.4 |
| 农产品 | -2.9 | -0.7 |
| 机电产品 | 1.2 | -0.7 |
- 原油、大豆、铜矿砂进口增速大幅下滑,主要因进口数量减少。
- 集成电路、汽车及医疗仪器进口分别下降显著,飞机进口增速反弹至48.4%。
- 全球主要周边国家出口增速放缓,韩国对美出口大幅下降,越南出口增速回落。
对美出口周期波动及未来展望 [page::1]
- 受关税影响及采购季节调整,出口时间上可能存在提前或延后,短期下滑不代表趋势变化。
- 预计9-10月出口同比增速将维持约5%,11-12月因高基数影响可能短暂回落。
- 全球贸易周期和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不显示明显下行风险,但需重点关注政策和流动性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
深度阅读
【华西宏观】8月出口放缓,受对美拖累——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8月出口放缓,受对美拖累》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
发布主体:华西研究
发布日期:2025年9月9日(报道确认时间2025年9月10日07:48)
作者/分析师:肖金川(执业证书编号S1120524030004)
报告主题:宏观经济—中国2025年8月对外贸易状况,聚焦出口与进口数据的最新表现,特别针对对美国出口的显著下滑及其对整体出口的拖累作用展开分析。
核心论点与主要内容概览:
- 2025年8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4%,增速低于市场预期(5.6%)及前月7.2%,显示出口放缓;
- 主要拖累来自对美国的出口骤减,连续第5个月出现两位数负增长,关税依旧维持高位是主要原因;
- 尽管对美出口疲弱,但对东盟、欧盟、中国香港等主要经济体的出口增速强劲,体现中国商品较强的价格竞争力和出口的韧性;
- 进口端同样边际回落,大宗商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减速明显;
- 经济周边体的出口增速普遍放缓,且贸易摩擦风险仍在持续;
- 未来9-10月出口仍保持正增长,11-12月可能因高基数出现短暂回落,但不代表长期趋势逆转;
-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策调整、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超预期调整及流动性波动等。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出口总体数据分析
报告指出,2025年8月中国出口总值为32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低于市场预期5.6%和前月7.2%。进口总值为2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3%,也逊于预期4.7%和前值4.1%。此数据表明中美贸易环境影响下全球贸易仍存在不确定性,出口和进口均有所放缓。
作者认为,出口放缓的主因是对美国出口的剧烈下滑,8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3.1%,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负增长,且降幅较7月扩大11.5个百分点(7月为-21.6%左右)。进口方面,增长低迷反映大宗商品价格和数量需求均有回落。此数据整体反映外部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弱的冲击[page::0]。
2.2 对美出口情况及影响因素
对美出口拖累明显。报告强调关税政策的持续高压影响,40%以上的高额关税仍维持,且8月11日特朗普延长对华关税暂停措施90天的行政令,实际令关税仍处于高位。高关税限制了对美出口的扩张空间,导致出口大幅萎缩。
从高频数据看,出口集装箱运价作为出口活跃度指标,对美航线8月末运价较7月末分别下降13%(美东线)和12%(美西线),尽管跌幅有所收窄,但依然处于低位。发船吨位同比下降22.2%,较8月底进一步下滑,说明实物贸易量承压较重。
此外,报告指出这种出口降幅具有波动性,或因关税截止时间节点临近,导致部分出口提前至6-7月完成,8月实际表现出现回撤,也暗示9-10月和年底前可能出现抢出口行为。总体来看,关税持续高企是对美出口疲软的根本原因,并带来整体出口的显著拖累作用[page::0,1]。
2.3 东盟及其他经济体出口表现
与对美出口形成对比的是,对东盟、欧盟、中国香港、日本等主要非美贸易伙伴的出口表现亮眼。8月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2.7%,中国香港17.6%,欧盟10.8%,日本7.0%,均远高于整体4.4%的出口增速。
这一积极表现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中国出口到这些地区的产品竞争力较强;其次这些市场的需求保持稳健,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吸纳能力较好;此外,部分产品可能通过多元化布局,降低对美市场依赖,改善出口结构。
同比拉动贡献中,东盟增加0.8个百分点、中国香港0.4pct、欧盟0.2pct、日本0.2pct,显示这些地区对出口回暖作用明显,从结构上支撑出口韧性。即使对美国出口受挫,中国商品依然具备较强出口竞争力,支撑整体出口持续增长[page::1]。
2.4 出口品类结构变化
报告指出,出口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拖累。8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6.6%,较上月下降5.9个百分点,拖累出口同比1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价格敏感型产品的出口难度,主要表现在服装和玩具出口分别减少0.5pct和0.2pct。
钢材出口也拖累0.4pct,且同比下降19.1个百分点,反映需求减弱。相较之下,稀土出口逆势上涨,价格由7月的0.61万美元/吨提升到0.95万美元/吨,金额同比增长34.7%,同比拉动提升52.2个百分点,但整体基数小,对出口贡献有限。
从品类看,出口受到价格波动和货币升值双重影响,价格敏感型商品优于高科技和稀缺资源类产品,表明出口结构多样且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page::1]。
2.5 进口端分析
8月进口同比仅1.2%,较7月下滑3个百分点。大宗商品进口同比负增长6.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放缓至3.5%。具体来看,原油、大豆、铜矿砂进口增速大幅下滑,主要由数量减少驱动。
机电产品中的集成电路、汽车、医疗仪器进口同比下降明显,分别减少4.7、8.4和18.3个百分点,反映高科技以及消费领域需求疲弱。相对亮点是飞机进口同比增速大幅回升至48.4%,对进口拉动贡献0.2个百分点,显示航空设备采购活跃。
整体来看,进口放缓一方面源于全球需求趋弱,另一方面反映中国制造业及消费升级需求存在波动,进口大宗品价格和供需变化对进口端影响明显[page::1]。
2.6 周边经济体贸易表现及二阶影响
韩国8月出口增速仅为1.3%,较前月5.9%大幅放缓,其中对美出口因关税显著下滑12%。尽管美韩达成关税下调协议,但汽车关税依旧高企,导致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下滑。越南出口则维持中高速增长(14.5%),但较之前超20%的增速放缓。
报告指出韩国、越南等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回落及印对出口的潜在关税提升,或引发全球供应链和贸易格局变化,对中国贸易形成二阶影响,需持续关注相关风险。
这也加深了报告中提出的对美出口关税影响不仅波及中国自身,也通过多边贸易关系影响区域外贸环境[page::1]。
2.7 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
展望未来,华西证券认为中国出口韧性依然存在,短期内失速风险较低。9-10月出口同比预计保持5%左右,11-12月因基数较高可能出现短暂小幅回落,不应过度解读为长趋势转折。
全球贸易下行往往预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作为信号,报告指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稳定,警示风险不大。
报告风险提示包括:
- 国内经济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影响出口外部环境;
-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若因通胀数据反复强劲而超预期收紧,将扰动全球贸易;
- 流动性波动可能超预期,影响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
整体逻辑清晰、风险考虑全面[page::1]。
---
3. 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图表(page=0)显示华西证券标志及“华西研究,创造价值”主题视觉,象征机构专业形象及研究价值观,增强读者信任感。从内容来看,报告中未直接包含复杂图表数据表,但文中提及的关键数据及高频指标具备图表解读的潜力:
- 出口与进口增长率趋势:2025年8月出口4.4%,进口1.3%同比增长,低于预期和前值,显当前经济进出口边际放缓趋势。
- 对美出口降幅影响:对美出口同比-33.1%,拖累整体出口同比约5.1个百分点,显示对美市场依赖重带来的巨大风险。
- 出口增速对比多经济体:对东盟22.7%、欧盟10.8%、中国香港17.6%,显著高于整体4.4%,体现多元市场布局。
- 进口品类动态:大宗商品进口下降6.8%,高新技术进口仅3.5%增长,尤其集成电路等降幅显著,反映内外需波动。
- 高频出口运价与发船数据:美东、美西航线集装箱运价分别下降13%、12%,发船吨位同比-22.2%,体现物流层面出口压力。
本报告通过文字细致描述高频与宏观统计数据,体现市场动态,虽无直观图表但可结合上述数据绘制多维度图做辅助解读。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为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未对个别公司进行深入估值分析,未涉及市盈率(P/E)、企业价值倍数(EV/EBITDA)或现金流折现(DCF)等方法。重点在于宏观贸易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模型的逻辑推演。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识别并提示多项风险:
- 国内政策超预期调整风险:当前假设政策力度维持不变,但经济放缓或外部环境变化,均可能引发政策调整,对出口造成影响。
- 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风险:假设美联储等按照点阵图加息,但若通胀持续强劲,货币政策节奏可能加快,扰动全球贸易流动。
- 流动性波动风险:流动性持续充裕是基线假设,若投放不足,可能抑制需求和贸易活跃度。
整体风险提示合理且充分,兼顾国内外及市场流动性因素[page::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评估基调偏负面,可能未充分考虑短期内中美谈判或政策调整带来的积极转机隐含可能性,存在一定的谨慎预设。
- 对8月数据的波动解释较为详实,但对未来抢出口行为的乐观预期基于假设,难以排除贸易摩擦加剧或全球需求意外恶化的风险。
- 报告以人民币升值作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的重要假设之一,但未详述对其他出口品类影响的正负差异,略显概括。
- 关于周边经济体贸易影响,指出二阶风险,但未具体量化,未来需更细化分析其通过供应链传导的影响强度。
总体报告逻辑严密,数据扎实,但对部分假设和风险的政策变化敏感性可进一步深化揭示[page::0,1]。
---
7. 结论性综合
华西证券发布的这份《8月出口放缓,受对美拖累》宏观报告系统分析了2025年8月中国进出口数据的现状与驱动因素。核心发现为整体出口增速回落至4.4%,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由对美国市场出口大幅萎缩造成,其背后是连续高达40%以上的关税压力和贸易摩擦延续。进口方面,需求同样疲软,大宗商品和技术产品进口增长放缓,反映内外部需求压力。
然而,来自东盟、欧盟、中国香港及日本市场的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体现中国出口结构多元化及价格竞争力坚韧,缓解了对美出口疲软带来的整体压力。出口品类方面,人民币升值导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显著放缓,而稀土等特定品类呈现价格上涨后出口金额同比增长。
报告通过对集装箱运价、发船吨位等高频贸易物流指标的深度解读,佐证出口活动的真实走势。对周边经济体出口放缓以及贸易摩擦的传导风险亦做了具体解析,反映全球贸易环境复杂性。预计未来出口仍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但年底前基数及关税风险或造成短暂回调。
此报告通过详尽的数据解读和多维趋势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宏观贸易形势的前瞻视角,兼顾了政策和市场风险因素,是理解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重要参考。[page::0,1,2]
---
附
选取部分关键数据总结:
| 指标 | 2025年8月同比增速 | 备注 |
|------------------------------|-------------------|------------------------------|
| 出口总值 | 4.4% | 低于预期5.6%,前值7.2% |
| 进口总值 | 1.3% | 低于预期4.7%,前值4.1% |
| 对美国出口 | -33.1% | 连续5个月负增长,高关税影响 |
| 对东盟出口 | 22.7% | 显著高于整体增速 |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 -6.6% | 受人民币升值拖累 |
| 大宗商品进口 | -6.8% | 原油、大豆、铜矿砂进口减速 |
| 飞机进口 | +48.4% | 亮点领域 |
| 韩国出口同比 | 1.3% | 关税影响显著 |
| 越南出口同比 | 14.5% | 放缓趋势明显 |
---
免责声明:本分析依据华西证券研究报告内容撰写,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