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公募基金周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了近期公募基金市场动态,指出沪市ETF规模突破3.7万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增至78.72%,重点行业轮动发生,市场活跃度提升,且跨境及股票型ETF资金流入强劲,为投资者提供重要市场跟踪信息与风险提示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权益市场及行业表现综述 [page::0]

- 上周创业板指涨幅7.74%,科创50涨幅超7%;通信、有色金属、电子行业涨幅居前。
- 纺织服装、煤炭、银行等行业表现较弱。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及行业轮动 [page::1]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升至78.72%,环比提升3.42个百分点。
- 行业仓位上升集中在综合、有色金属和电力设备,下降则以电子、家电和银行为主。
ETF市场资金流入与活跃度情况 [page::1]
- 周度ETF资金净流入达386.72亿元,跨境ETF资金流入210.97亿元,股票型ETF流入80.63亿元。
- 日均成交额5076.44亿元,日均换手率高达12.48%,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基金发行状况及风险提示 [page::1]
- 本周新发行基金29只,新成立42只,总募集资金306.85亿元,较前期增长。
- 警示市场风格转换及波动风险,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基金】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公募基金周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基金】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公募基金周报》
- 作者及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金工团队,证券分析师宋旸、张笑晨
-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3日
- 报告主题:以中国沪市ETF市场以及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变化为核心,结合公募基金整体市场表现,分析当前基金行业的资金流向、市场热点及风险提示。
- 核心信息:报告重点表达了上周中国权益市场多个主要指数延续上涨,沪市ETF市场规模已超过3.7万亿元,且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明显提升,整体市场流动性活跃。此外,报告对行业板块的资金配置及ETF资金流动做了具体分析,提示了市场风险及对专业投资者的适用性约束。
总体上,报告试图向专业投资者展示当前沪市基金市场的活跃情况和仓位动态,指导其理解市场热点和资金流向,同时强调风险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摘要与核心观点
- 权益市场延续上涨,创业板指涨幅最大达7.74%,科创50涨幅也超过7%。从行业表现看,通信、有色金属、电子、综合、电气设备等五个板块领涨,纺织服装、煤炭、银行等板块呈下跌趋势。
- 公募基金市场方面,偏股型基金涨幅最大,平均涨幅2.94%,量化基金上涨2.36%,固收+、纯债型和养老FOF收益相对温和,QDII基金略微下跌,且收益表现差异明显。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提升至78.72%,较前期上涨3.42个百分点,显示基金经理风险偏好有所回升。
- ETF市场资金净流入显著,跨境型ETF净流入210.97亿元,股票型ETF流入80.63亿元,市场活跃度提升明显,日均成交额超过5000亿元。
- 行业轮动表现活跃,券商、化工、科创芯片主题ETF资金流入明显,宽基ETF资金流出增加,特别是上证科创板50、创业板指数出现资金流出。
报告指出市场热点为“国家队”资金入市,以及沪市ETF规模突破3.7万亿元,这显示了市场资金配置的重点和方向,强调基金整体仓位上升的趋势,这对后续市场走势具有参考价值。
---
2. 市场回顾分析
- 指标指数表现:创业板指数涨幅最大,反映科技创新及成长板块受到市场青睐。
- 行业表现:涨幅前五行业均与新经济关联紧密,包括通信、有色金属(多为原料)、电子等,说明资金青睐高成长或周期转暖行业;下跌行业多为传统行业如煤炭、银行等,可能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或估值压力相关。
此部分体现出市场投资风格从防御或传统资源型向新经济及科技成长转移,建议投资者关注成长性行业。
---
3.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基金表现:偏股型基金表现最佳,量化基金收益率也较高,反映Quant策略对市场趋势的捕捉能力。固收类基金涨幅较小,但体现资金安全性偏好仍在。
- 仓位变化:主动权益仓位从上期水平上升3.42个百分点,达到78.72%,显示基金经理增强权益多头布局,对市场持乐观态度。
- 行业仓位变动:综合、有色金属、电力设备行业仓位上涨;电子、家用电器、银行等行业仓位下降,表现出偏离传统行业的倾向。
仓位提升及行业轮动细节为投资人提供具体资金流向指引,说明市场对未来中景气行业信心增强。
---
4. ETF市场分析
- 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386.72亿元,主要由跨境型ETF(210.97亿元)和股票型ETF(80.63亿元)贡献。
- 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日均成交额达5,076.44亿元,日均换手率高达12.48%,表明投资者短期交易活跃,流动性充足。
- 资金流入主题包括券商、化工、科创芯片等,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本市场热点。
- 宽基ETF资金出现流出,包括上证科创板50、中证小盘500和创业板指数等,显示资金对部分宽基板块开始出现调整。
此节揭示当下ETF市场资金配置偏向主题投资,短期资金轮动快,需关注宽基调整对市场整体韧性的影响。
---
5. 基金发行情况
- 新发行基金29只,较前期减少,可能表明发行节奏有所放缓。
- 新成立基金42只,较前期增加,显示管理人加快产品落地。
- 新基金募集金额306.85亿元,环比增加73.71亿元,募集规模显著回暖。
基金发行及募集情况反映市场投资意愿整体保持活跃,机构对未来配置信心增强。
---
6. 风险提示
- 报告指出市场存在风格转换风险和波动风险,提示投资者注意市场结构性变化和短期波动。
- 明确不构成个别投资建议,强调报告适用对象为具备专业投资资格的投资者,提示合规风险。
风险评估较为标准,提醒读者结合自身投资能力审慎决策。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报告首页配图(见图片链接

虽报告本身未附带具体数值图表,但对资金流入、仓位占比、换手率等关键信息做了数字展示:
- 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表明市场总体资金体量庞大。
- 主动权益仓位78.72%和日均ETF成交额5,076亿元等关键数据突出市场活跃。
- ETF日均换手率12.48%,反映短期交易频繁。
由于无更多具体图表,唯有从文字中深度挖掘这些数据支撑的市场表现与趋势。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要针对基金仓位和市场资金流向做分析,未涉及具体个股或板块估值模型的描述,亦未细腻展开DCF或市盈率估值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资金动态与仓位变化间接反映市场估值压力和风险偏好变化。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为市场风格转换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尤其当前量化资金活跃,风格轮动加剧,投资者需关注风险敞口。
- 报告未具体提出缓解策略,更多提醒投资者审慎操作,遵守合规投资指南。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明显强调资金流入、仓位提升所带来的积极信号,但对可能存在的市场高估风险未作深入探讨,风险提示仅限于宏观层面。
- ETF资金流出及宽基调整的具体影响缺乏深层分析,容易给读者带来情绪判别的模糊。
- 仓位提升被认为是“积极”的信号,但未讨论可能是基金追涨或策略失误导致的高风险暴露。
- 报告整体以基于资金流和仓位的统计数据为核心,缺少对宏观经济环境、流动性政策、国际风险事件等可能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视角相对单一。
---
七、结论性综合
本份周报基于渤海证券研究所最新数据,全面梳理了截至2025年9月初,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特别是沪市ETF规模与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的最新动态,核心洞察包括:
- 权益市场反弹明显,创业板和科创板表现强劲,机构投资者调整仓位结构,积极加仓成长及新经济行业。
- 沪市ETF规模突破3.7万亿元,且ETF市场资金净流入强劲,尤其跨境ETF和主题股票ETF,显示国际资金与主题投资热度不减,市场流动性大幅提高。
-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提升3.42个百分点至78.72%,表明基金经理对后市走势更为乐观。
- 虽然宽基ETF出现资金流出,但资金集中流入券商、化工、芯片等行业主题,行业资金集中度提高。
- 新基金募集金额显著增长,基金发行活跃度保持,反映资金配置意愿强。
- 风险提示明确,强调市场波动和风格风险,提醒专业投资者审慎操作。
总体来看,报告在客观呈现市场资金动向和基金仓位变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信息价值,对投资者理解当前基金市场结构变迁和热点聚焦提供参考依据。报告缺少深层估值分析及宏观环境评估,且对风险的具体应对策略较少,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与市场环境审慎决策。[page::0,page::1,page::2]
---
(全文纯基于渤海证券《公募基金周报》原文内容,遵循溯源标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