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orts, Labor Markets, 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Brazil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研究聚焦2000-2020年巴西,通过精细划分的环境活动类别,利用海关、行政和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估算出口对正式就业的弹性。结果显示,出口增长促使正式就业显著提升,弹性影响期达十年且峰值约为0.4。短期内,环境风险较高的行业对出口反应更强,而长期则由环境可持续行业主导就业增长。此外,出口增长有助于劳动力市场正规化,抑制非正规就业扩张[page::0][page::1][page::18][page::21]。
速读内容
巴西出口与劳动力市场动态分析 [page::3][page::4]

- 1997-2023年间巴西出口额约增长三倍,农业持续扩张,制造业波动,出口空间布局从制造业中心向中西部及东北转移。
- 2000年至2020年,出口活跃市镇数量从28%增至40%,出口额人均增长显著。
- 劳动力市场呈现区域、性别与技能等多维度不平衡,非正规就业占比长期维持高位。(62.4%)[page::4][page::5]
量化方法与工具变量设计 [page::6][page::7][page::8][page::9]

- 构建基于劳动力行业份额加权的全球出口增长外生冲击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出口与就业潜在内生问题,工具变量F统计量高达280以上,显示强相关性。
- 利用局部投影法(local projection)估算出口冲击对不同周期就业与工资的动态响应。
- 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控制地区预趋势、初始收入及产业结构[page::6][page::7][page::8][page::9]
主要发现:正式就业与工资弹性 [page::13][page::15]


- 出口增长触发正式就业弹性约0.25,三年后峰值至0.4,持续多年后仍大于0.3,体现劳动力市场调节缓慢且持久。
- 对应工资弹性短期小(约0.05%),五年后接近0.2%,表明工资对劳动需求冲击反应滞后且增强。
- 弹性因技能和性别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及男性弹性更强,女性工资弹性相对更高[page::13][page::15][page::16]
环境分类视角:环境风险与可持续行业弹性分析 [page::14][page::16][page::17]


- 环境风险行业初期就业弹性较高(约0.4),但效应迅速减弱;非风险行业弹性中长期更持久并最终超越风险行业峰值。
- 环境可持续行业在短期反应较低,但中长期弹性高达0.5,具备更强的就业扩展潜力。
- 各类活动就业占比呈负相关,且不同地区呈现环境类别就业差异分布[page::14][page::16][page::17]
非正规就业与长周期异质效应 [page::18][page::20]
| 类型 | 正式就业弹性 | 非正规就业弹性 | 平均工资弹性 |
|----------------|--------------|----------------|--------------|
| 总体 | 0.052 | -0.120 | 0.025 |
| 环境风险行业 | 0.072 | -0.152 | 0.025 |
| 环境可持续行业 | 0.171 | 0.040 | 0.025 |
- 采用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出口冲击促使正式就业增加,非正规就业减少,形成劳动力市场正规化过程。
- 长期看,环境风险行业就业弹性显著降低,而环境可持续行业弹性更为持久(0.17)。
- 平均工资对出口增长有正向小幅响应[page::18][page::20]
量化工具变量稳健性检验 [page::26][page::29][page::30]



- 使用基于贸易伙伴GDP增长的替代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与基准工具变量高度一致。
- 替代工具变量第一阶段依然有较强的预测力,弹性趋势与强度保持稳定,验证基准模型稳健性[page::26][page::29][page::30]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1. 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Exports, Labor Markets, 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Brazil》
作者:Carlos Goés(IFC,世界银行集团)、Otavio Conceição(世界银行)、Gabriel Lara Ibarra(世界银行)、Gladys Lopez-Acevedo(世界银行)
发布日期:2025年8月7日
主题:本报告聚焦于巴西2000至2020年间出口增长对劳动市场及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环境属性产业中就业弹性的差异,探讨出口贸易对环境的长期与短期影响,以及对正式和非正式劳动力市场的不同作用。
核心论点与结论:报告运用海关、行政和人口普查微观数据,结合极为细化的经济活动环境分类,创新性地估计出口对不同细分产业及不同性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弹性。发现出口增长显著促进了地方正式就业增长,弹性初期为0.25,三年后达峰值0.4,且十年内弹性依旧显著,显示劳动市场调整长期且持续。对非正式就业而言,长期出口冲击则产生负向影响。环境风险产业在短期更敏感于出口变化,但长期而言,环境可持续产业的就业影响更为持久,说明出口增长既推动短期“污染型”产业发展,也支持长期绿色就业增长。该报告为政策制定提供贸易与环境协调共赢的实证依据。[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简介(Introduction)
- 关键论点: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复杂且非单向,具体效果依赖于规模效应、组成效应与技术效应的交互;不同产业碳强度及生产率异质性决定最终环境影响。
- 数据与方法:通过构建2000-2020年巴西城镇面板数据,利用出口增长对正式就业的弹性估计,采取移位-共享(shift-share)工具变量法以解决出口内生性问题,确保出口冲击的外生性。
- 环境分类:按照巴西环境许可制度与欧盟可持续发展分类,区分环境风险活动和环境可持续活动,分别考察其与出口增长的交互效果。
- 初步发现:环境风险产业就业在2010年覆盖就业人口比例(约50%)远高于环境可持续产业(约20%),且出口对环境风险产业的短期弹性高于可持续产业,但后者在长期表现出更持久的弹性。[page::1]
2.2 劳动力市场中的非正式与正式产业
- 关键论点:由于行政数据只涵盖约半数的正式就业,故结合2000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非正式就业弹性。
- 发现:出口正冲击导致正式就业增长,且非正式就业在长期反向调整,显示两者为替代关系,浮动非正式市场调节贸易冲击。
- 学术贡献:补充贸易冲击后劳动市场的长期调整证据;将出口贸易冲击与非正式劳动力市场联动纳入实证框架;从局部劳动市场角度探讨贸易对环保影响,填补非经济后果研究空白。
- 政策隐含:贸易增长不单单带来经济增长,也引发生态产业结构变革,且对非正式就业市场具重要缓冲作用。[page::2]
2.3 巴西出口、贸易及环境的历史趋势(Section 2)
- 出口趋势:1997至2023年,巴西出口经历了三倍增长,2010年出口达峰(约4000亿美元),后续有所回落。农业持续扩张,制造业及采矿业呈波动趋势。图1(见下文)清晰展示了各行业出口变化。
- 地域分布:2000年,约28%城镇有出口行为,2020年增至40%以上。出口重心从东南和南部逐渐扩散至中西和东北地区,地理扩散明显。图2展示相关空间分布。
- 劳动力市场变迁:2000年至2020年经历了结构性转变,劳动参与率男女均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均,东北北部落后。非正式就业占比高(超过60%),表现出结构性问题。
- 环境产业就业变化:环境风险活动就业比例从2000年的65%降至2010年50%,全国总量从44%减至32%;环保型就业稳定在21%左右,主要集中于亚马逊和圣弗朗西斯科流域地区。图3-4地图示意岗位分布。[page::3,4,5,6]
2.4 数据与研究方法(Section 3)
- 理论框架:借鉴结构性新贸易模型与重力贸易模型,利用多行业设定表达劳动力市场收入与贸易需求的关系,特别关注外部需求冲击对局部生产地区的影响。
- 工具变量设计:结合劳动市场初始行业就业分布和全球出口增长,采用shift-share方法构造外生出口冲击变量以对抗内生性。
- 计量模型:运用局部投影法(Local Projection)及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出口冲击对就业与工资的动态累积脉冲响应,控制预期差异趋势、行业组成及初始工资。
- 数据细节:RAIS数据覆盖所有正式就业;人口普查数据覆盖正式和非正式就业;贸易数据来自巴西海关和联合国COMTRADE;环境分类基于巴西银行联合会(FEBRABAN)与欧盟可持续活动标准;行业分类统一标准至ISIC 3位数。[page::6,7,8,9,10,11,12]
2.5 实证结果(Section 4)
- 正式就业弹性:正式就业弹性随时间增长,冲击第一年即达到0.25,三年后峰值0.4,后期逐渐回落但仍显著。显著缺乏冲击前差异预趋势,保证策略内生有效性。
- 工资弹性:工资弹性从短期的0.05缓慢上升到五年后的0.2,体现工资刚性和劳动力市场逐步调整的特征。
- 环境分产业弹性:
- 环境风险产业的就业对出口冲击短期反应强烈,弹性最高达0.4,随后衰减。
- 非风险产业弹性短期较低但逐渐上升,并在中期高于风险产业。
- 环保产业弹性短期滞后但长期存在且持久,弹性峰值达0.5。
- 技能与性别异质性:高技能员工就业弹性更持久(6年后0.5),低技能员工回归0.3成长期值。男女就业弹性短期相近,男性中长期弹性略高。
- 鲁棒性检验:更换替代工具变量(基于目的国GDP增长的加权出口指标)估计结果一致,确认研究结论稳固。[page::13,14,15,16,17]
2.6 长期效应与非正式就业
- 长期弹性估计:利用2000与2010人口普查数据,发现正式就业对出口冲击的长期弹性为0.05左右,非正式就业弹性显著为负(约-0.12),指示正式与非正式就业为替代关系。
- 环境产业差异:正式环境风险产业弹性长期显著但较低(约0.07),环境可持续产业弹性更为持久(0.17),非正式环境风险产业弹性负向显著,非正式环境可持续产业无明显响应。
- 政策启示:长期来看,出口增长推动绿色就业更为显著,短期虽带动污染型产业扩张,但后者效应有限且逐渐消退。支持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page::18,20]
2.7 结论(Section 5)
- 巴西出口三倍增长带来大幅正式就业增长,弹性平稳且长期显著,劳动市场调整时间较长。
- 出口冲击促进劳工市场正规化,非正规就业相对减少。
- 就业与工资增长对高技能和男性工人更为有利,出口行业表达出较强弹性,可支持高价值附加产业的成长。
- 环境维度上,短期内臭名昭著的“污染型”产业就业受益更明显,但长期绿色产业呈现较高就业弹性。
- 精细的经济活动环境分类方法助推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深入,政策制定需兼顾促进出口增长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 巴西有潜力通过出口增长向绿色经济转型,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应推动劳动法规完善、支持环境友好型产业扩张及绿色就业创造。[page::19,21]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1997-2023年巴西出口结构按产业分类(第3页)
- 展示四大产业(农业/林业/渔业、制造业、采矿和采石业及其他)出口规模历年走势。
- 可见农业持续增长,制造业波动且自2010年后回落较多,采矿业在2000年代中后期大幅上升,2010后波动回调。全周期出口扩张主要由农业和采矿驱动。
- 该图支撑了报告中出口结构多样、阶段性演进的论断。[page::3]

图2:2000、2010年巴西各市出口人均实际值空间分布图(第4页)
- 地图直观展示出口分布,从2000年28%市镇有出口发展增长至40%+市镇。
- 地理重心从传统工业区扩展至中西和东北,说明出口增长的地区扩张与结构变化。
- 该图反映贸易增长的空间扩散特征,支持区域异质性分析。[page::4]

图3:2001-2020年巴西分地区失业率走势(第5页)
- 东北区失业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且自2015年衰退期起差距加大。东南和南部失业率较低,反映区域不均衡。
- 说明经济增长成果分布不均,影响劳动力市场弹性和福利。
- 为分析出口冲击影响提供区域背景。[page::5]

图4:2000/2010年环境风险与环境可持续产业就业比例空间分布(第6页)
- Panel A(风险产业)显示高风险就业广泛覆盖全国,但2010年比2000年明显减少。
- Panel B(可持续产业)低比例且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及圣弗朗西斯科流域,区域偏向明显。
- 这反映环境产业分布的结构性空间特征,支持按环境分类进行就业弹性分析。
- 数据准确性受益于2010年人口普查较全面覆盖。[page::6]


图6:2000与2010年环境型产业就业密度函数(第14页)
- Panel A显示环境风险行业就业比例自2000年向右大幅移动至2010年,表明整体风险度降低;可持续产业比例比较稳定。
- Panel B表明非正式就业在环境风险产业比例上更高,正式就业占比相对较低;可持续产业在正式与非正式间比例相近。
- 充分说明正式/非正式与环境产业交叉差异的重要性。
- 辅助解释劳动力市场结构和环境影响机制。[page::14]




图7:正式就业弹性(第15页)
- 呈现了从-5年到+6年期间正式就业对出口冲击的动态弹性。冲击立即生效且随时间增长达到峰值。
- 预期外无系统性差异,验证工具变量的合规性。
- 支持出口增长促进就业但调整存在滞后。
- 置信区间表明统计显著性良好。[page::15]

图8:平均工资弹性(第15页)
- 工资弹性起初较低,五年后几乎翻倍,表明工资调整缓慢,符合经济学工资刚性预期。
- 说明出口正冲击带动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随之上涨。
- 证实出口冲击会带来收入提高。[page::15]

图9:环境风险与非风险产业就业弹性比较(第16页)
- 环境风险产业弹性短期较高,但随时间下降;非风险产业弹性中期至长期保持或上升超越风险类。
- 展现出口带来产业间的动态调整和转移。
- 置信区间显示估计差异统计显著。
- 反映出口初期促进传统高污染产业就业,长远则转向更清洁产业。[page::16]

图10:环境可持续与非可持续产业弹性比较(第17页)
- 长期来看,环境可持续产业弹性高于非可持续产业,表明绿色产业获得更持久支撑。
- 出口增长不仅促进投资还引导结构性绿色转型。
- 体现环境因素日益受到贸易推动的正面影响。
- 置信区间稳固。
[page::17]

表1:长周期就业及工资弹性估计(第20页)
| 指标 | 正式就业弹性 | 非正式就业弹性 | 工资弹性 |
|----------------------------|------------|------------|-------|
| 总体就业弹性 | 0.052 | -0.120 | 0.025 (正) |
| 环境风险行业就业弹性 | 0.072 | -0.152 | 0.021 |
| 环境可持续行业就业弹性 | 0.171 | 0.040 | 0.049 |
| 非正式环境风险就业弹性 | — | -1.117 | — |
- 标注:( )内为标准误,
- 体现了长周期环境风险职业弹性低于可持续职业弹性,且非正式环境风险就业长期负相关。
- 呈现结构性替代关系,符合短期“污染型”就业弹性高、长期绿色就业弹性持续的整体论点。[page::20]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属于宏观劳动市场和贸易影响研究,未涉及具体企业估值和财务指标,故无传统估值模型(如DCF、PE等)分析,但在计量经济方法上采用了:
- Shift-share工具变量法的构造作为准实验识别策略,确保外生性和因果推断准确。
- 局部投影法(Local Projection)计量动态响应,估计出动态弹性与脉冲响应。
- 在方法学上结合了贸易理论推导与结构模型公式,结合实证技巧提升模型内生性控制和识别效果。
因此,本报告估值方法主要聚焦于精准识别出口冲击劳动市场和环境弹性之间的结构关系,无企业层面财报估值。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并未专门设立“风险因素”章节,但隐含以下潜在风险与限制:
- 工具变量有效性假设:依赖全球出口增长作为外生冲击,排除本地供给侧或需求侧对经济的其他影响,若存在共线性或外生性破坏将影响结果。
- 区域依赖和溢出效应:劳动市场存在空间溢出,可能违背SUTVA假设,估计结果属于相对效应,无法完全代表全国整体均衡影响。
- 形式就业变动的经济社会影响:虽然出口促进了更正式就业,但非正式就业收缩可能带来社会保障或收入分配压力。
报告虽进行了多项稳健性和验证,但上述风险需在政策利用时充分权衡。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信息
- 本文采用细粒度环保分类,极大丰富了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实证视角,创新明显。
- 研究基于完整微观数据支撑,且采用严谨工具变量策略,增强因果解释力。
- 然而关于非正式部分,仅依赖两次十年普查数据,频率较低,可能遗漏中短期非正式市场动态,影响解释深度。
- 环境风险活动与可持续活动的界定明显依赖法规解释,未来技术与政策快速变动可能重新定义分类标准,影响结论的前瞻稳健性。
- 报告称出口冲击对环境影响长期呈可持续倾向,但并未包含碳排放、污染物直接测度,建议未来结合环境面板数据提升验证力度。
- 区域溢出效应处理有深度讨论,但依然限制结果为“相对”效应,政策推广时需谨慎解读规模效应。
- 性别与技能层面分析较为表面,未深入探讨背后社会经济机制。
- 综上,尽管存在上述细节限制,报告系统框架及论证严密,是当前贸易、劳动力及环境交叉研究的有力典范。
---
7. 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巴西2000-2020年出口增长对地方劳动市场结构与环境产业分布的深远影响。利用创新的shift-share IV方法,报告揭示了出口冲击不仅促使正式就业显著增长(弹性峰值0.4左右),而且推动了劳动市场的正规化转型,显著抑制非正式劳动市场(弹性负向显著)。从环境视角看,初期出口刺激以环境风险产业(如采矿和农业)为主,短期弹性显著,但此效应快速衰退。长期则以绿色环保产业就业弹性更高且持久为特征。这一“先污染后可持续”的动态演变路径,为巴西乃至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与生态保护政策提供了实证指导。
图表深刻见解:
- 图1与图2展示的出口结构与空间扩散,为就业和环境分布的异质性提供基础框架。
- 图4和图6揭示环境产业区域分布及正式与非正式就业间的环境性质差异。
- 图7与图8的动态弹性示意出口对就业和工资的正向长期促进。
- 图9与图10则细致反映环境风险与可持续产业的弹性时序交替,有力证明贸易冲击下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趋势。
- 表1长周期弹性统计实证巩固了报告结论,有力支持政策设计的经济与环境双赢路径选择。
综上,作者坚持一种中立但积极的观点,认为出口扩张在推动正式劳动市场增长的同时,带来了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可能。报告整体逻辑严谨,数据充分,方法科学,结论对巴西乃至类似经济体推进出口结构升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高度参考价值。[page::0-21]
---
若有部分表述引用了多页内容,均以对应页码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