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固收量化套利系列之六:基于期限结构与量价因子的7-10 年期国债套利策略研究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7年和10年期国债现券与10年期国债期货构建套利组合,利用期限结构与量价因子对利差进行预测,并通过CTD券剩余期限调整组合权重。样本内外回测显示策略具有稳定正收益和较高夏普比,风险可控,因子稳健性强,具备持续性收益能力。[page::0]
速读内容
7-10年期国债套利策略构建思路 [page::0]
- 利用7年期与10年期国债现券和10年期国债期货构建两组套利组合,覆盖7-10年期收益率曲线变化。
- 采用期限结构和量价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动态预测利差,优化套利组合。
- 结合CTD券剩余期限权重模型调整策略配比,应对CTD切换带来的策略偏差。
策略回测表现与收益结构分析 [page::0]
| 时间区间 | 年化收益率 | 最大回撤 | 胜率(%) | 夏普比 | 卡玛比 |
|------------|----------|--------|-------|------|------|
| 样本内(2019-2024) | 2.76% | 1.66% | 57.75 | 1.66 | 1.77 |
| 样本外(2025.01-08)| 2.29% | 0.60% | 54.67 | 1.16 | 3.79 |
- 策略核心收益来源于7-10年期国债利差波动,利差波动平缓时基差收益填补收益缺口。
- 因子在年度上的分布稳定,无明显漂移,支持策略持续性。
风险提示及策略优势 [page::0]
- 基于历史数据回溯,策略风险受限,最大回撤较小。
- 双组合套利结构提升了策略对市场期限结构变化的适应能力。
- 动态权重调整机制有效缓解CTD券切换对策略影响。[page::0]
深度阅读
《固收量化套利系列之六:基于期限结构与量价因子的7-10年期国债套利策略研究》报告详尽分析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固定收益量化套利系列之六:基于期限结构与量价因子的7-10年期国债套利策略研究
- 作者及机构:原创,固定收益组,智量金选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4日,16:50,上海
- 研究主题:围绕中国债券市场,特别是7年和10年期国债与10年期国债期货的套利策略,通过构建量化模型捕捉7-10年期收益率曲线变化相关的套利机会。
核心论点:
报告提出了基于7年和10年期国债现券结合10年期国债期货的周频套利策略。该策略设计创新主要在于针对10年期国债期货标的CTD券(最便宜可交割券)由7年期债券切换带来的传统单一套利策略局限,采用双套利组合(7年现券+期货、10年现券+期货)并通过CTD券剩余期限调整权重,以持续捕捉7-10年利差波动带来的收益。策略表现指标均衡,具备较稳定的稳健性与风险回报比,适宜固定收益量化投资者关注。
---
2. 章节精读与剖析
摘要章节
- 关键论点总结:
报告指出,2024年下半年起,7年和10年国债的收益率利差显著扩张且波动性大幅提升,提供了套利空间。传统仅用7年现券与10年期期货的套利思路存在“CTD券切换”引起的策略偏离风险。为克服该不足,报告提出两组套利组合方案,并用期货CTD剩余期限构建权重调整模型动态分配,目的是精准捕捉7-10年期限结构的收益率曲线变化。
- 逻辑与推理:
CTD券切换指的是当期货交割标的从10年期债券调整为7年期债券时,简化的套利模型将变得误差显著,因其本质不再单纯反映7-10年利差,而可能包含期限差与期现价差的混合成分。通过设计双套利组合,结合权重动态调整,实现了对利差波动的更全面捕捉。作者选取期限结构因子和量价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反映利差变化的预测维度,显示严谨的数据因子选取逻辑。
- 关键数据点(策略表现指标):
- 样本内(2019-2024年)年化收益2.76%,最大回撤1.66%,胜率57.75%,夏普比率1.66,卡玛比1.77。
- 样本外(2025年1-8月)年化收益2.29%,最大回撤0.60%,胜率54.67%,夏普比率1.16,卡玛比达3.79。
这些指标显示策略回测和实盘均表现良好,尤其夏普比率和卡玛比凸显该策略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稳健性。
- 收益来源分析:
策略收益主要源于7-10年国债利差的波动,当利差较为平稳期(如2022-2023年)时,基差收益成为主要补偿,显示策略兼顾了不同市场态势对收益的影响。因子年度分布平稳,代表模型参数或输入因子并无重大漂移,增强了策略稳定运行的可行性。
- 风险说明:
报告提及风险因子是基于历史数据回溯,暗示实际市场风险可能存在不同,需要投资者警惕市场环境变化造成的模型退化风险。
---
3. 图表深度解读
本页包含唯一二维码图片,主要为“智量金选”公众号二维码,图形用于读者扫码关注相关衍生品及量化研究内容,暂无策略数据或模型图表。二维码为推广及信息渠道展示,非数据分析内容,暂不涉及深度数据解读。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侧重于固定收益套利及量化策略构建,未出现经典的估值分析部分。策略表现通过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及夏普、卡玛比指标体现,实际应用更多依赖统计指标和风险调整后表现,不涉及典型权益类估值方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识别的主要风险为历史数据回溯的局限性,暗示策略未来表现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CTD券结构变动或套利空间不足面临波动。
- 报告未明确列出具体缓解措施,但权重动态调整模型在策略设计中起到缓解CTD切换风险的作用,属于内生的对冲机制。
- 未来风险可能还包括交易成本上升、流动性风险、市场极端事件等,虽未详述,但因策略设计基于国债期货和现券,固有风险偏低。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优势:策略考虑CTD券切换风险,通过构建双组合和权重动态调整,表现出对策略主动管理的深入理解;统计指标全面,兼顾收益与风险。
- 潜在不足:报告对量价因子和期限结构因子的具体构造、选择标准以及回归方法等细节未披露,略显抽象,实际策略执行者需补充具体模型细节。
- 历史回测虽然表现优异,但未明确市场环境分布及极端情况处理,对策略的鲁棒性仍需谨慎评估。
- 报告提及的“基差收益有效弥补利差贡献不足”的理据和机制尚欠更详细的数学或经济解释。
---
7. 结论性综合
此份报告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7-10年期国债市场的量价因子套利策略,针对国债期货CTD券切换对单一利差套利造成的偏差,创新性设计了双套利组合和基于剩余期限权重动态调整的方法,以更精准捕捉期限结构变化带来的套利机会。报告通过详实的历史及近期样本内外回测数据,展示了该策略优异的风险调整收益表现,尤其在控制最大回撤和保持较高夏普及卡玛比指标方面表现突出。策略在利差波动以及基差贡献不同时期均表现良好,因子稳定性进一步确认其持续盈利能力。
该报告对固定收益投资者尤其是量化策略研究员和债券期货套利操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策略设计思路和实证依据,值得深入研究与潜在实际运用。
---
参考溯源
所有分析内容基于《固定收益量化套利系列之六:基于期限结构与量价因子的7-10年期国债套利策略研究》报告第0页,发布时间及摘要等关键信息 [pag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