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魔咒初现——长江金工2021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公募基金规模与业绩数据,分析了2021年一季度基金规模大幅上升及规模魔咒效应,发现百亿以上规模基金普遍表现逊色,资金向头部基金集中度加剧,且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电子、电力新能源四大行业为基金Alpha主要来源。头部基金持股集中度更高,结构性牛市格局显著。历史数据显示,公募整体跑赢行业指数,具备一定配置能力。[page::1][page::7][page::10][page::19]

速读内容


权益类主动基金长期收益占优与发行年份影响 [page::4][page::5]


  • 不同年份发行的公募基金年化收益差异显著,牛市巅峰期发基金整体收益偏低。

- 医药类基金多年份发行后表现优于行业指数,尤其2016-2018年间发基金表现突出。
  • 消费类基金虽长期重仓第一,但把握食品饮料行业上行的基金数量有限。


不同规模基金业绩表现与规模魔咒现象 [page::6][page::7]


  • 基金按规模区间划分,大部分年份10亿以下基金年均业绩领先,百亿以上基金表现相对较弱。

- 2019及2020年百亿以上基金明显跑输整体业绩,表现最优的是50亿至100亿规模区间。

公募基金规模及份额趋势 [page::8]


  • 2021一季度基金总规模达5.18万亿,较2015年中高点增长73.47%,较2020年底增长7.20%。

- 加权总份额创新高,四类基金加权份额增长明显,牛市期间份额快速增长,牛市结束份额持续下行。

四类主动权益基金资金流入及相对收益 [page::9]


  • 2021年一季度权益类主动基金净流入达到5144.93亿元,老基金净赎回1911.03亿元,新基金发行规模7055.96亿元。

- 除创业板指外,主动权益基金整体相对沪深300仍有正向超额收益。

行业配置与Alpha贡献分析 [page::10][page::11]




  • 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电子及电力新能源行业股票持仓比例较高,分别占比约20%、14.6%、11.8%和8.3%。

- 四个行业长期选股alpha分别为2.22、2.07、2.45和3.01,电力新能源alpha最高,且行业beta较弱。
  • 食品饮料alpha主要出现在2008年前,之后主要贡献为beta收益;医疗、电子和电力新能源alpha分别自2017年、2016年和2015年底起增强。


基金规模集中度分析与头部基金效应 [page::12][page::13][page::14]




  • 尽管基金数量激增,规模前十基金的规模占比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资金更集中于头部基金。

- 2020年1337位主要基金经理管理约1.9万亿权益规模,前10位管理规模合计占比13.65%。
  • 规模超100亿的基金经理持股重合度和仓位重合度较小规模基金更高,显示头部经理持股更集中。


主动基金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波动 [page::15]


  • 2005-2020年间,四类主动权益基金均出现多次相对沪深300跑输年份,且跑输集中于大牛市或者结构性分化明显年份。

- 2017年公募基金整体收益10%-14%,跑输沪深300约7%-12%,主要因行业配置结构性分化严重。

收益驱动规模增长趋势 [page::17]


  •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反映投资者对低跟踪误差增强策略的认可。

- 公募基金净值与指数走势高度相关,且净值及规模在超额收益正向年份增长更快。

主动权益基金长期跑赢沪深300的概率分析 [page::17][page::18]


| 超额跑赢年份数 | 2003年基金比例 | 2004年基金比例 | 2017年基金比例 | 2018年基金比例 | 2019年基金比例 |
|-------------|-------------|-------------|-------------|-------------|-------------|
| 14 | 4.5% | | | | |
| 13 | 4.5% | 3.1% | | | |
| 12 | 13.6% | 3.1% | | | |
| 11 | 36.4% | 12.5% | | | |
| 10 | 22.7% | 25.0% | | | |
| 9 | 13.6% | 18.8% | | | |
| 7 | 4.5% | 3.1% | | | |
  • 存续期越长跑赢沪深300超过半数年份概率较低,短期内享受风格分化红利的基金更易表现优异。

- 宽基指数增强基金因控制跟踪误差更能稳定锚定收益,适合作为配置核心。

深度阅读

规模魔咒初现 —— 长江金工2021年度中期投资策略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规模魔咒初现——长江金工2021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 发布机构:长江证券研究所
  • 分析师及联系方式:覃table、鲍丰华等(联系方式见首页)

- 发布日期:2021年5月28日
  • 报告主题:金融工程专题,围绕中国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变动、收益表现、行业偏好及集中度,深入分析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关系、头部基金的规模集中效应及基金经理持股一致性。


核心论点:
  • 2021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总规模显著提升至5.18万亿元,接近2015年牛市的峰值,基金份额也创历史新高。

- 主动权益基金存在“规模魔咒”,尤其是百亿以上大规模基金在2019-2020年表现弱于中等规模基金。
  • 重仓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电子和电力新能源设备行业的基金在选股alpha上表现良好。

- 基金规模持续向头部集中,头部基金管理规模占比保持稳定甚至上升,且持股重合度高。
  • 头部基金的集中度是导致重仓股业绩超越市场的重要原因。


报告整体认为当前存量市场环境下,基金业绩与规模的关系趋于复杂,规模魔咒现象初显,头部基金优势明显,但整体行业和风格轮动仍需重视。[page::0,1,19]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要点与基金规模趋势


  • 报告指出,2021年一季度基金总规模升至5.18万亿元,比2015年(2.99万亿)增长73.47%,较2020年底增长7.2%。

- 基金份额的变动展现明显周期性特征:牛市时快速扩张,调整期间逐渐净赎回,体现典型的趋势跟随行为。
  • 大规模基金(百亿以上主动权益基金)在牛市中表现不佳,这种“规模魔咒”尤其在近两年表现显著,如2019和2020年百亿以上基金业绩显著落后于50-100亿区间基金。[page::1,8]


2.2 主动权益基金长期收益与规模关系


  • 报告强调年化收益率的比较需分风格和发行时间,避免跨风格或跨牛熊周期的无效对比。

- 不同风格ETF表现不同,例如医药和消费风格基金表现突出,尤其是2016-2018年发行的医药基金跑赢行业指数明显。
  • 图1-3显示非消费非医药、医药类、消费类基金按发行年份的年化收益率,均表明不同发行阶段对应不同的风格优势。

- 四大基金类型(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相对于沪深300年化超额收益分别为4.16%-5.16%左右,表现稳定。
  • 基金规模与业绩关系复杂:多数年份中小规模基金(10亿以下)表现较优,但在波动大年差异不明显,百亿级基金表现较弱。

- 2019、2020年较为特殊,百亿以上规模基金明显跑输,50-100亿规模基金表现最好。(结合图5展示的不同规模基金平均业绩)[page::4,5,6,7]

2.3 基金发行与流动性动态


  • 2015年公募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主要因行业选股偏离带来的净值上涨。

- 2021年一季度基金加权份额创新高,但老基金转为净赎回,新基金发行遇冷,显示基金资产管理呈现分化。
  • 四类主动权益基金均出现资金净流入趋势,尤其偏股混合型净流入显著。

- 基金股票仓位略有下降,当前普通股票型基金仍保持较高仓位约84%。
  • 重仓食品饮料(占19.98%)、医疗保健(14.6%)、电子(11.79%)、电力及新能源设备(8.34%)四行业。

- 这些行业选股的长期alpha高于市场,其中电力新能源设备alpha最高(3.01),主要是行业beta较差难以做指数组合,主动管理空间大。
  • 食品饮料alpha曾在2008年三季度前较高,之后主要靠行业beta贡献超额收益。

- 医疗保健、电子、电力新能源行业强alpha表现分别始于2017初、2016初、2015年底,且基金配置比例与总行业收益能力高度同步,体现主动配置的趋势选择。[page::9,10,11]

2.4 规模集中度与基金经理持股重合度


  • 基金数量自2014年起爆发式增长,四类基金数量均显著增加,但规模集中度向头部基金倾斜,前10大基金规模占比稳定或略有下降,前10%基金规模占比持续提升,显示资金向头部基金更为集中。

- 头部基金(前10)总规模占比基本维持25%-30%水平,资金流入伴随着集中度提升。
  • “一人多基”现象显著,拥有两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61.33%,其中管理规模超过50亿的基金经理持股重合度均值高达55%,仓位重合度高达70%,规模超过100亿者更高,表明头部基金无论持股标的还是配置仓位都一致性较强。

- 2020年年报显示,1337位主要基金经理合计管理权益规模达1.9万亿,前10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占比13.65%,头部基金经理权重明显,体现明显的“基金经理聚沙成塔”效应。[page::12,13,14]

2.5 业绩起伏及配置偏离的影响


  • 主动权益基金虽然长期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但并非每年都跑赢沪深300,部分年份(2007、2009、2012、2014、2017)整体跑输市场。

- 2007年牛市前后,重仓银行、食品饮料、房地产等板块,但因低配银行导致整体跑输,表明单一行业超配无法弥补低配蓝筹的收益缺口。
  • 2015年牛市,公募迅速调整重仓结构至科技和消费,但整体跑输创业板指数,反映结构性牛市中的业绩分化。

- 2017年为价值投资元年,机构高仓位集中在电子、医疗、食品饮料,但结构分化严重(涨幅最高保险板块长期低配),造成公募跑输沪深300指数7-12%。
  • 这也促进了指数增强基金的兴起,因其在兼顾跟踪误差的基础上提升收益表现。

- 统计显示,公募基金长期跑赢沪深300的概率不高,存续期越长的基金,要连续多数年跑赢的难度越大,说明市场风格轮动和投资难度较高。[page::15,16,17,18]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1-3展示不同年份发行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对比,明确了基金发行时间点对应牛市位移带来的业绩差异,以及医药与消费类基金在各年份的成长轨迹。

- 图4显示了四类主动基金规模加权净值增长,整体优于沪深300,印证主动管理的相对优势。
  • 图5区分不同规模区间基金的表现,揭示中小规模基金(尤其10亿以下)在多数年份优于大规模基金的趋势。

- 图6-7展示了基金规模和加权份额的长期走势,反映规模与份额的联动特征,以及大牛市周期资金的快速扩张。
  • 图8-9说明四类公募基金的累计净流入及相对沪深300的净值比,证实近期资金流入动力和主动管理的相对优势。

- 图10展现各基金类型股票持仓比例,反映出基金在股票市场中的参与度的微调。
  • 图11-18分别展示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电子和电力新能源行业的beta和alpha贡献,详细区分行业beta收益与主动选股alpha收益,指导投资者理解行业主动管理价值。

- 图19-23体现基金规模集中度变化,显示头部基金占比的稳定或提升,及基金数量的激增态势。
  • 图24-25阐释“一人多基”基金经理持股和仓位重合度,展现基金经理的管理风格一致性。

- 图26呈现不同类型基金年度超额收益情况,揭示波动上下的市场表现。
  • 图27关联收益高低与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突出规模扩张伴随业绩走强的趋势。

- 表1细化公募基金整体跑赢沪深300的年数分布与概率,定量反映了市场轮动对业绩稳定性的影响。

图表数据均来源Wind数据库及长江证券研究所,图表展示合乎行业惯例,数据逻辑严谨,为报告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撑。[page::5-7,9-13,15-17]

---

4. 估值分析



该报告主要聚焦于基金规模、业绩及行业配置关系,没有提供具体的公司个股估值模型分析,也未涉及传统的估值模型如DCF或相对估值方法,因此本节无详细估值解读。

---

5. 风险因素评估


  • 规模魔咒表明超级大额基金可能面对流动性约束、选股限制等因素,潜在影响业绩表现。

- 市场风格快速轮动风险,某阶段基金配置偏离不当可能导致显著的低于基准指数表现。
  • 基金经理高持仓重合度增加系统性风险,一旦市场波动加剧,基金净值可能集中大幅波动。

- 结构性牛市风险可能导致部分板块大幅上涨,使得配置不均的基金难以持续跑赢。
  • 报告提醒,基于历史数据的结论不必然适用于未来,市场变化及政策风险需持续关注。[page::1,19]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较少涉及未来宏观变量的影响及跨市场比较,视角较为单一。

- 对基金业绩的衡量主要靠相对指数及规模区间,可能未完全考虑风格漂移及主动策略多样性。
  • “规模魔咒”虽被提出,但尚缺乏深层的流动性或管理机制细节剖析,部分结论更多是经验总结。

- 头部基金持股集中度虽能带来超额收益,亦可能隐藏风险集中效应,报告未深度涉及风险对冲或管理策略。
  • 报告在区分alpha和beta贡献时,主要聚焦行业层面,未展开对微观选股策略差异的分析。

- 总体语气保持客观,但强调头部基金效应明显,存在一定对大规模兴起的认可倾向,需结合市场实际环境谨慎解读。

---

7. 结论性综合



长江证券《规模魔咒初现——长江金工2021年度中期投资策略》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演变、业绩表现及其与市场风格轮动的关系。报告从2021年基金规模创近年新高入手,指出这些基金呈现出明显的“规模魔咒”效应,即百亿以上巨型基金在近年来业绩表现偏弱,而中等规模基金(50-100亿)相对优势明显。

报告基于Wind数据,结合丰富的图表(如年化收益率分布、规模结构、资金流向、行业beta/alpha贡献等),深入挖掘了公募基金在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电子及电力新能源等核心行业中的选股超额收益表现,并总结了各行业alpha贡献的启示。持股集中度、基金经理“一人多基”的高度重合度,以及资金向头部基金的持续集中,是业绩结构性牛市的主因。

尽管长期看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能跑赢市场中较弱指数,但各年份波动明显,且指数增强基金因此获得市场青睐。历史数据也表明,连续多年跑赢沪深300的公募基金比例较低,反映风格轮动和选股难度。

总体来看,报告提供了公募基金考察的系统框架和深刻洞见,提醒投资者警惕规模快速膨胀带来的潜在限制。同时,报告建议关注基金头部效应以及行业选股alpha的演进趋势,为投资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以上分析中引用报告原文所有结论及数据均附加了对应页码标注,确保持溯源准确)[page::0-20]

# ────────────── End of Analysis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