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汽车石金漫】公司点评丨理想汽车 (2015.HK):Q2单车经营利润大幅回升,成长韧性十足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点评理想汽车2025年半年报,Q2受益规模效应与高毛利车型MEGA销量提升,公司单车经营利润大幅回升。2025年H1交付20.4万辆,同比增长7.9%,毛利率提升至19.6%,费用率得控推动盈利改善。Q3交付指引9-9.5万辆,i8累计交付达8000辆,第二款纯电SUV i6将带动后续增长。公司销售体系优化、自研芯片进展及海外拓展提升成长韧性[page::0].
速读内容
2025年上半年及Q2业绩高增长 [page::0]

- 2025年H1营业收入561.72亿元,同比微降2.0%,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长2.8%。
- Q2营收302.46亿元,同比下降4.5%,环比提升16.7%;净利润10.96亿元,环比大幅增长69.6%。
- 交付量2025年H1为20.4万辆,同比增长7.9%,Q2单车经营利润同比大增72.7%,环比增154.5%。
- 毛利率提升至19.6%,主要受MEGA高毛利车型销量提升及费用管控效果带动。
Q3交付指引与新品发布 [page::0]
- 公司指引Q3交付9-9.5万辆,受到行业淡季与市场竞争压力影响。
- i8车型累计交付有望9月底达到8000辆。
- 第二款纯电SUV i6预计9月底上市,主打空间、续航与智能驾驶,预期带来销量新增长动能。
公司战略与成长韧性体现 [page::0]
- 销售体系调整,23个区域总部直管,成立市场营销和销售运营新部门,提升用户体验及销售活力。
- 自研芯片成功流片,计划应用于明年旗舰车型,软硬件协同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
- 产品SKU精简提升产品力及性价比,加快迭代力度。
- 海外市场布局拓展美国、德国研发中心,重点聚焦中东、中亚和欧洲高端市场。
- 公司具备较强成长韧性,多措并举推动远期发展前景良好。
风险提示 [page::1]
-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 市场竞争激烈风险。
- 智能化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海外拓展不达预期风险。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理想汽车(2015.HK)2025年半年报点评详解
---
一、元数据与概览(引言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银河汽车石金漫】公司点评丨理想汽车 (2015.HK):Q2单车经营利润大幅回升,成长韧性十足》
作者: 石金漫、秦智坤(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布机构: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发布时间: 2025年9月2日
研究主题: 理想汽车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分析及后续发展战略评估
报告核心论点:
- 2025年Q2理想汽车实现单车经营利润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高毛利车型MEGA销售占比提升及费用管控成效显著。
- 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新销售体系运转、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和海外市场布局等多方面表现出强劲的成长韧性。
- 公司对2025年第三季度交付量进行指导,预计将维持较高水平,但同比仍有一定下降,反映行业淡季及市场竞争压力。
- 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空间良好,继续看好其长期成长潜力。[page::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业绩摘要与核心观点解析
报告开篇即指出,2025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收入561.7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0%,其中汽车销售收入535.64亿元,同比下降1.8%; 净利润达到17.43亿元,同比增长2.8%;每股收益(EPS)0.87元。2025年Q2表现更为亮眼,营业收入302.46亿元,环比增长16.7%,净利润也提升至10.96亿元,环比暴增69.6%。数据体现出公司在二季度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盈利能力改善的核心驱动力为:
- 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交付量保持增长:2025年H1总交付20.4万辆,同比增长7.9%,其中二季度交付11.1万辆,环比增长19.6%。
- 高毛利MEGA车型销量占比提升(同比增0.9个百分点至3.1%,销量达3401辆),拉动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9.4%,同比微增0.7个百分点。
- 研发及销售费用有效控制,研发费用率及销售、行政费用率均有所下降,进一步释放盈利空间。
不过,公司单车均价出现同比及环比下降,2025年H1均价为26.3万元,同比减少9.0%,主要因L6车型热销拉低平均售价;Q2更进一步降低至26.0万元。
单车经营利润方面,2025Q2单车经营利润达到0.74万元,同比大增72.7%,环比更猛增154.5%,上半年单车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这反映除了销售扩量,内控和产品力提升带来的利润改善效应非常明显。
展望未来,7月MEGA销量进一步提升至2816辆,销量占比升至9.2%,公司预期在焕新新品驱动下,单月MEGA销量可稳定在3000辆水平,进一步支撑盈利能力提升。
总体而言,业绩表现体现了理想汽车在产品结构优化、规模扩张和成本管控等多方面的有效协同,是公司成长韧性的重要体现。[page::0]
2.2 2025年第三季度展望与新车型
公司对第三季度交付量作出指引,预计交付9万至9.5万辆,同比降幅约38%至41%左右,收入预计在248亿元至262亿元区间,同比下降38.8%-42.1%。
短期销量承压的原因主要是:
- 行业整体下行淡季影响;
- 市场竞争加剧。
但产能爬升与新车型交付能力仍然稳步推进,特别是即将在9月底上市的第二款纯电SUV——i6。该车型具备独特的内外设计、行业领先的长续航和空间性能,且搭载先进的VLA智能驾驶大模型,预计将成为未来销量的重要增长点。
此外,i8累计交付量预计也将在9月底达到8000辆的里程碑。
这一新车布局表明,公司积极丰富产品线并借助智能化技术提升产品吸引力,缓解短期市场压力。[page::0]
2.3 销售体系优化与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2025年8月公司完成了销售体系的重大优化,将五大销售战区调整为23个由总部直接管控的区域,并新设市场营销和销售运营两个部门。销售体系进入新的运行阶段,预期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与团队活力,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智能驾驶技术方面:
- 公司将于9月向AD MAX全量用户推送基于VLA大模型的Preview版,提升智能驾驶体验。
- 自研芯片于年初实现成功流片,计划2026年旗舰车型开始配备,实现软硬件协同,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实力。
产品策略方面,公司计划集中打造最优的单配置产品SKU,推进产品迭代速度,以增强产品力和性价比,推动销量正向增长。
海外市场方面,公司已在美国和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同时加快海外销售和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布局中东、中亚和欧洲等高端市场,海外拓展步伐加快。
整体来看,公司通过多维度推进包括销售体系升级、智能驾驶及芯片技术研发、产品策略调整和海外市场布局,强化成长韧性和长远竞争力。[page::0]
2.4 风险因素提示
报告最后明确指出四大主要风险:
-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智能化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这些风险均为本行业及企业成长常见的外部及内部不确定因素,均有可能对公司业绩和估值带来影响。
报告未具体披露缓解策略,但从公司在研发、体系升级及市场多元化拓展的布局可见其一定的内部应对措施和韧性。[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首页背景图及文中含有多张公司相关图片,本节重点分析关键数据图表部分。
3.1 业绩数据与经营指标图(首页logo及banner图)
首页配图以理想汽车品牌形象为背景,其设计突出公司智能驾驶及未来汽车技术形象,目的在视觉上传递公司技术领先和创新驱动的核心定位。
3.2 业绩与财务指标表(文中提及的具体数据)
尽管报告中未附带详细的财务表格,但从文本关键数据可还原如下重要指标:
- 2025年H1营业收入561.72亿元,同比下降2.0%;
- Q2营收302.46亿元,环比上升16.7%;
- Q2净利润10.96亿元,环比暴增69.6%;
- Q2毛利率19.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 Q2研发费用率9.3%,略降;
- Q2销售、行政费用率9.0%,环比下降;
- 交付量20.4万辆(H1),11.1万辆(Q2);
- MEGA车型销量3401辆,占比3.1%(同比提升0.9pct);
- Q2单车经营利润0.74万元,同比及环比均大幅提升。
这组数据清晰传递出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稳健,盈利能力恢复力强,特别是Q2季度公司核心盈利指标实现大幅改善,显示经营效率及内控水平持续优化。
此外,单车经营利润大幅提升证明了销售结构和产品毛利改善的双重驱动。
3.3 未来新车和市场布局图示(推测基于文本)
虽然报告中未包含具体新车性能图表,但从描述可知新车i6在续航、空间以及智能驾驶功能上有突出优势,预计将带动后续销量增长。此外,公司对销售区域的调整图示和智能驾驶技术升级说明了公司在体系运转和技术进步层面的动态优化。
---
四、估值分析
本篇报告并未直接披露估值模型与目标价,但从2025年H1及Q2业绩表现、未来产品规划和销售体系优化来看,公司经营业绩企稳且逐渐向好,成长韧性增强。
结合行业大背景和公司成长阶段,通常应采用市盈率(P/E)、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V/EBITDA)等相对估值方法辅助DCF(现金流折现法)进行综合评估。
投资者还需重点关注未来毛利率、研发投入压缩幅度、单车售价及销量成长的稳定性,以及海外拓展带来的盈利贡献等关键驱动因素。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提及的四大风险,均是理想汽车未来经营中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风险: 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消费者偏好影响,公司销量可能面临波动,导致业绩压力。
-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国内外众多新势力及传统车企加大投入,理想汽车面临激烈产品和营销竞争,需持续提升差异化竞争力。
- 智能化技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 技术仓促推出可能影响用户体验,且研发投入回报周期长,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
- 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进入壁垒、品牌认知度和政策环境差异是潜在挑战,海外布局需稳定推进避免资源浪费。
总体上,报告未见直接风险缓解策略说明,但通过技术创新、体系升级和国际化布局显示公司已布局应对战略,体现中长期韧性。[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业绩增速放缓与单车售价下降: 尽管单车经营利润提升明显,但受产品结构变化影响,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下滑,短期对收入增速及现金流带来压力。
- 未来销售指引对比今年上半年有明显下降,反映行业整体疲软和公司也难独善其身,需重点关注市场需求恢复进度及竞争态势变化。
- 新销售体系调整虽有积极意义,但实际效果需时间验证,短期内这类组织变革可能带来一定管理成本及执行风险。
- 智能驾驶芯片自研风险不可忽视,尽管流片成功,但大规模量产与应用仍存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未来车型竞争力。
- 海外市场拓展虽积极,但公司务必慎重评估各区域市场进入壁垒和成本效率,防止资源分散影响国内市场巩固。
这些细节提醒投资者对公司成长路径持审慎乐观态度,关注业绩兑现的持续性与风险事件应对能力。[page::0][page::1]
---
七、结论性综合
通过详尽剖析,可总结以下关键观察:
- 整体业绩表现稳健,盈利能力明显加强。 理想汽车2025年Q2交付量和营收环比实现稳步增长,毛利率及单车经营利润的提升反映出公司的规模效应和产品组合优化已开始释放成效。
- 产品创新与结构调整带来成长动力。 高毛利MEGA车型占比提升拉动利润,i6纯电SUV新品上市临近,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与提升市场竞争力。
- 销售体系及组织架构优化逐步落地。 全国23个区域总部直管新模式启动,有望提升运营效率和品牌建设效果。
- 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芯片自研为长期竞争壁垒。 VLA大模型和自研芯片将软硬件协同提升理想的智能化能力。
- 海外市场布局积极推进,是公司未来增长的潜力点。 美国、德国研发及海外销售体系的建设展示了布局规划。
- 业务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放缓、市场竞争激烈、智能技术研发风险以及海外开拓难度。
综合以上,报告给予理想汽车的评级和推荐意见尚未直接披露,但结合中国银河证券的评级标准和公司成长态势,理想汽车显示出强劲成长韧性和盈利改善潜力,是值得关注的优质成长标的,[page::2],但仍需密切关注销量放缓与外部风险因素演变。
---
附:相关图片索引
- 报告首页品牌形象图(理想汽车视觉符号)

- 报告风险提示页及分析师团队介绍



---
以上是对《中国银河证券2025年9月发布的理想汽车半年报点评报告》极其详尽和全面的分析,涵盖业绩表现、核心驱动因素、产品与技术策略、风险提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力求帮助投资者深入理解报告内容及公司成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