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精细操作或为未来看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即将于2025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重点分析人形机器人在通用场景下精细操作能力的突破及其商业化潜力。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运动性与灵巧性取得重大进展,搭载大模型和强化学习技术,助推其在家政、制造、仓储等领域应用落地,精细操作能力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与催化剂 [page::0].

速读内容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概况及参展情况 [page::0]

  • 大会时间为2025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

- 汇聚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展品达1500余件,创新新品100余款。
  • 人形机器人参展企业达到50家,数量创同期同类展会之最。


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及应用前景 [page::0]

  • 运动性与灵巧性明显提升,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约2/3。

- 精细操作能力成为区别于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关键优势。
  • 重点应用场景覆盖家政服务、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领域。


大模型与多能力协同赋能人形机器人 [page::0]

  • 机器人搭载端到端双系统VLA大模型Helix,含8000万参数Transformer及7B视觉语言模型。

- 实现抓握控制、动态视觉、物体识别、力反馈及任务规划等多重智能协同。
  • 具身智能大模型强化学习能力升级,助力机器人操作泛化和商业化加速。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page::0]

  • 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能力的迭代与产业化进展。

- 高性能具身智能大模型发布为催化剂。
  • 警惕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深度阅读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精细操作或为未来看点》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时间:2025年8月5日 21:55

- 报告作者:舒迪(分析师,登记编号S0880521070002)、段笑南(研究助理,登记编号S0880124070028)
  • 研究主题:机器人行业,重点关注即将于2025年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特别聚焦于人形机器人的精细操作能力。


核心论点简述
报告关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所展示的最新机器人技术,特别强调人形机器人在通用场景下的精细操作能力,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具有核心优势。该能力被报告视作未来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突破点,预计将成为行业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报告对机器人大会展品、技术突破、市场趋势及相关产业催化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提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度可能会存在风险。

投资建议一贯看好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能力提升带来的商业化机遇,强调相关技术催化剂及产业应用的迅速发展趋势,提示关注产业进展与落地速度的不确定性[page::0]。

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导读与投资建议



关键论点总结: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届时50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与20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公司将展示超过1500件展品,包括逾100款新品。

- 报告强调,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相比,其核心竞争力是“精细操作能力”。
  • 该能力将在家政服务、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等多场景发力,极具商业化潜力。


推理依据:

  • 大会展品数量创历史新高,行业活跃度提升明显。

- 国内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2/3,显示技术密集和创新能力突出。
  • 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和灵巧性取得突破,是实现复杂精细操作的基础。

- 通过案例讲解,如Figure发布的“Figure.02机器人洗衣视频”,搭载端到端双系统VLA大模型Helix(含Transformer视觉语言模型及力反馈等能力),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多能力协同完成复杂任务的技术进步。

关键数据点:

  • 1500余件展品,100余款新品,50家人形机器人制造商参展。

- 国内机器人专利全球占比约66%(2/3)。
  • 大模型包含8000万参数Transformer系统,7B视觉语言模型,用于实现动态视觉、物体识别、抓握控制等多项能力。


预测与推断:

  •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持续升级将推动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能力泛化。

- 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将在家政、工业多场景加速,表明市场空间扩展。
  • 催化因素包括高性能智能大模型发布和技术迭代,这些将促进产业进展。


概念解析:

  • 人形机器人:模仿人类结构和运动方式的机器人,具备复杂运动能力和灵活的应用场景。

- 精细操作能力:指机器人能够完成细微、复杂的操作任务,如抓握小物体、协调多动作等能力。
  • 端到端双系统VLA大模型Helix:结合视觉和语言理解的人工智能模型,实现机器人对环境感知与任务规划的深度协同。

- Transformer模型: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擅长处理序列数据,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视觉识别领域广泛应用。
  • 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自身感知和反馈机制,实现环境交互中智能行为的能力。


2. 催化剂与风险提示



催化剂

  • 发布高性能具身智能大模型,带来更强泛化和学习能力。

- 人形机器人在精细操作能力上加速迭代与突破,持续提升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

风险提示

  • 产业化进度可能不及预期,包括技术开发、成本控制、市场接受度等方面的挑战。

- 产业链配套、法规政策及安全性等潜在风险也隐含于商业化节奏中。

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截图或分页内容显示无详细图表,核心图例为机器人大会展品的统计数据和技术示例视频的引用。
  • 展品统计图(隐含):展现了1500余件展品,50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参展,表明行业规模和参与程度。

- 报告引用Figure机器人的洗衣视频作为技术实证,展示其搭载的智能大模型复杂动作执行能力,属于具身智能的实际案例,具象说明文本中的技术发展。

该数据和示例支撑了报告关于人形机器人发展空间及精细操作能力领先优势的论述[page::0]。

估值分析



报告为行业专题报告,无明确单一企业估值分析,未涉及具体估值模型和目标价设定。更多属于行业技术趋势和应用潜力的研判。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为主要风险,但未细化具体缓释方案,暗示投资者需关注技术实现难度、市场接受度和潜在成本问题。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虽然报告强调精细操作能力为核心竞争力,但对技术实现的成本、用户接受度、配套基础设施需求未深入展开,略显乐观。

- 报告中对大模型技术的依赖与效果说明主要基于单一案例展示,可能存在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
  • 对产业链、政策环境等宏观风险探讨不足,相关变量可能影响技术推广速度和商业化落地。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聚焦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为契机,深入阐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及产业趋势。通过丰富的数据和技术案例,报告指出“精细操作能力”是人形机器人相较传统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具备的核心优势,这种多任务协同、细节操控的能力将在家政服务、工业制造及物流仓储等通用场景实现广泛应用,从而推动其商业化进程。

报告根基于机器人技术突破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升级的实际案例,形象地展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潜力,表明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最大亮点在于以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为节点,系统盘点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和未来趋势,强调大模型+机器人软硬件的结合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风险点提示产业化步伐可能受到技术、成本及市场因素制约,投资人应密切关注实际进展。

整体而言,报告持谨慎乐观态度,推荐关注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能力的发展机会,视其为机器人行业未来竞争和商业化落地的重中之重[page::0]。

---

溯源信息
本分析内容完全基于国泰海通证券2025年8月5日发布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即将开幕,精细操作或为未来看点》报告中的资料和论述[page::0]。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