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渠道降费:不只是让利,更是与投资者相向而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详细解读了证监会2025年新发布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强调基金渠道降费不仅直接让利投资者,而且助推权益类基金长期持有,提升费后回报。规定对基金管理费、销售费及赎回费进行了优化,规范费用归属和透明度,促进基金渠道转型和公募基金健康持续发展,未来公募基金规模和结构将迎来较大提升。[page::0][page::1]

速读内容


监管新规落地,基金行业迎来三阶段费改收官 [page::0]

  • 证监会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新规,体现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投资成本、鼓励长期持有的理念。

- 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认购费、托管费、交易费大幅调整,长持基金将不再计销售服务费。
  • 赎回费简化统一,提升透明度,同时抑制短期投机行为,有利于市场稳定。


基金渠道收入结构变化,渠道转型期挑战与机遇并存 [page::0]

  • 个人投资者维护费比例保持50%不变,机构投资者尾佣上限权益类30%不变,货基债基下调至15%。

- 新规促使代销平台难依靠高换手率获益,需转向资产保有量和投顾服务的长期运营。
  • 渠道整体收入预计年化下降34%,其中权益保有量大且尾佣收入高的平台受冲击较小。


基金公司迎盈利与规模双重机遇,投研与服务成核心竞争力 [page::1]

  • 规费优化对基金直销及公司收入有短期影响,但推广低成本高透明公募产品有助扩规模。

- 长远看公募基金市场空间大,权益产品比重将提升,合规透明产品将赢得个人与机构投资者信任。
  • 投研能力、渠道拓展、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将成为基金公司未来增长驱动力。


风险提示 [page::1]

  • 资本市场波动风险

- 新规政策落地不确定性
  •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深度阅读

中金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标题:基金渠道降费:不只是让利,更是与投资者相向而行
作者及发布机构:姚泽宇、樊优等,中金公司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主题:围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展开,聚焦基金渠道的降费举措及其对投资者、渠道及基金公司的多维影响,探讨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改革与未来发展机遇。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1.1 报告背景与主题


本报告针对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基金销售费用管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系统解读与评估。报告不仅剖析费率调整政策本身,更从投资者利益、渠道变革及基金公司战略三方视角,深入阐述降费对公募基金行业结构、竞争格局及投资生态的深远推动作用,体现政策“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

1.2 核心论点及目标

  • 核心立意在于降费不仅是简单的利益让渡,而是体现监管与市场主体共同守护投资者权益、引导资本长线配置的战略决策。

- 该《规定》推进公募基金渠道“三阶段费改”收官,预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显著提升投资者费后回报与权益保障。
  • 渠道将由粗放靠费率规模切换到专业能力驱动,基金公司则借助费率改革促进管理规模与产品吸引力提升,迎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 同时警示资本市场波动及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对行业可能带来的风险。

整体报告态度务实积极,强调行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及长期机遇,落脚于促进公募基金生态健康持续发展。[page::0] [page::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2.1 政策内容与投资者影响


  • 关键论点

证监会《规定》通过显著下调“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等显隐性费用上限,尤其针对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基金产品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加强资金归属权明确,促使投资者费后回报显著提升。
  • 推理依据

降低渠道和基金的过度收费意味着投资者长期投资权益得到实质保护;赎回费政策调整更简洁透明,防范频繁短投行为,促进市场稳定。
  • 关键数据点

静态测算显示,管理费及托管费约140亿、交易费用约68亿、销售费用约300亿,合计让利500余亿元;销售服务费上限显著下调,股票型/混合型/债基持有超过1年免除销售服务费;赎回费全额归属基金财产。
  • 预测分析

长期持有基金将获得更直接的费用收益改进,费用节省上升通过复利效应持续放大,能够有效促进投资者信任和资金长期留存。
  • 复杂概念说明

认申购费为认购与申购时收取的费用;销售服务费则是基金赎回后对投资者的持续服务费用;赎回费是投资者卖出基金时支付的费用,调整后将全部计入基金而非渠道分成,有利于减少隐性费用及利益冲突。[page::0]

2.2 渠道端的调整与挑战


  • 关键论点

渠道收费结构将更趋合理和差异化,重塑销售生态。个人投资者尾随佣金比例最多为管理费的50%,机构投资者权益产品尾佣保持30%,货币和债基尾佣对机构则下降至15%。
  • 逻辑与假设

价格的统一和佣金率上限旨在规范渠道行为,防止重复收费及利益冲突。机构投资者借助行业平台(FISP)支持能实现一站式配置基金,提高效率且减少渠道依赖。
  • 数据指标

渠道收入预计年化被削减34%,其中代销平台受影响较轻,因为其认购费已折扣至1折,且以权益产品及尾佣为主。
  • 推断

面临直接收费减少压力,渠道必须从依赖高换手费用向资产保有量和投顾服务转型,增强客户黏性及专业化能力。当前趋势不利于短期套利模式,利好深化长期投资逻辑。
  • 技术术语说明

尾随佣金为基金管理公司支付给销售机构的持续性费用;FISP为专为机构投资者设计的基金直销服务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page::0]

2.3 基金公司的机遇与挑战


  • 论点总结

虽短期内部收入结构调整对基金直销产生冲击,但整体政策利好管理规模扩大,基金公司核心优势将更显突出,尤其在提升产品投研能力和客户服务方面。
  • 逻辑支撑

通过降低产品费用吸引投资者,提升市场份额;监管推动业绩基准和产品透明化,鼓励优质公募基金获得信任,从而推动公司收入“以量补价”的健康增长。
  • 核心数据

中国公募基金相较成熟市场,管理规模及权益产品占比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的增长受益于资本市场国际化和深化改革(如“国九条”)。
  • 前景预测

长远看具备合规、投研领先及渠道拓展能力的基金公司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 说明

“以量补价”意指通过资产规模扩展来抵消单个产品费率降低带来的收入减少,实现总体营收增长。[page::1]

2.4 风险提示


  • 主要风险包括:

- 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可能影响基金表现和投资者信心。
- 相关政策执行进度或细则滞后,导致市场调整不及预期。
- 公募基金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可能压缩利润空间或加大市场洗牌风险。
  • 报告未详细展开缓解策略,但隐含依赖监管指导和行业自律机制。[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封面插图)


  • 描述:画面展示一位观察者手持望远镜注视长城,象征对中国资本市场及基金行业未来的远瞻与期待。

- 解读:视觉传达报告旨在审视和洞察基金渠道费用变革趋势,将之视为国家资本市场防守与进攻的关键战略节点。
  • 联系文本:对应报告强调的监管与行业相向而行,体现政策“护投资者、促长期”的主题。

- 局限:纯象征性,无实证数据。[page::0]

图2(四大费用改革影响静态测算)


  • 描述:报告中引用数据显示管理费及托管费、交易费、销售费各自改革后向投资者让利金额,分别约140亿元、68亿元及300亿元,总计500亿元以上。

- 解读:费用改革的规模巨大,尤其是销售费用(渠道环节)贡献最大。资金让利数额体现政策“切实降低投资成本”的力度。
  • 联系文本:对比政策要求明细,解释为何渠道收入受影响最大,且投资者最终净收益提升显著。

- 局限:静态测算未考虑市场波动和投资者行为变化。
  • 图片示意 [page::0]


---

四、估值分析



本报告不涉及对具体基金公司的估值或目标价设定,属于政策及行业解析范畴,未提供DCF、P/E或其他具体估值模型应用内容。[page::0] [page::1]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指出的风险主要是系统层面的政策和市场风险,反映出对宏观环境和监管执行的敏感性。

- 资本市场波动风险直接影响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及销售活跃度,可能影响费改政策收益的实现。
  •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风险存在,可能导致行业适应与转型延缓,影响投资者预期。

- 行业内竞争加剧风险,促使基金公司和渠道加强服务与投研投入。
  • 报告未显著讨论对冲或缓解措施,仅强调长期发展潜力与政策导向配合。

综上风险认识较为全面但较高层次,缺少具体操作层面风险缓释方案。[page::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基调乐观偏积极,强调政策利好和行业转型驱动,机构自我提升能力被高度看重,略显“理想化”。

- 关于渠道收入下降对部分中小机构影响,尤其非顶尖代销平台,报告虽指出影响较大但未深入剖析可能的市场退出风险或服务质量下滑压力。
  • 对“赎回费率提升有望抑制短期行为”持认可态度,但未提供行为金融学或历史数据支撑,存在一定假设性。

- 对基金公司获得高额份额的乐观推断,未充分讨论市场份额竞争激烈带来的边际成本和获客难度,潜在的行业两极分化风险被弱化。
  • 对政策落地的监管执行难度、投资者行为调整期的潜在阻力未做深入分析。


整体来看,报告强调政策积极面和行业内生动力,略显政策色彩浓厚,建议结合市场实际跟踪验证。[page::0] [page::1]

---

七、结论性综合



通过对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的深入解析,本报告认为该政策是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三阶段工作的关键收官举措,不仅通过显著降费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提升长期费后回报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同时引导渠道和基金公司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图表数据显示管理费、交易费和销售费三大主线均实现实质性费用下降,尤其是销售端让利最为显著,促使渠道加速由高频换手依赖转向依托专业能力和投顾服务的客户资产保有型商业模式。基金公司方面,通过放眼更成熟的市场发展潜力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红利,将持续受益于费率改革带来的规模增长和产品吸引力上升,有望通过强化投研和渠道协作实现“以量补价”的营收提升。

风险方面需重点关注资本市场整体波动性及政策落地节奏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短期内渠道收入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也不可忽视。报告风格整体乐观,旨在呈现政策红利与行业机遇,但部分推断偏理想,需结合后续执行观察进行动态跟踪。

总的来看,《规定》的实施符合监管“以投资者为本”的原则,有助于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是促进资本市场稳健与投资者利益兼顾的重要里程碑。[page::0] [page::1]

---

参考图片索引

  1. 报告封面插图


  1. 费用改革让利金额示意



---

(全文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