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S-NDI跟踪】龙头科技企业致力于打破AI芯片垄断 ——数字经济双周报(202509第1期)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全球及中国AI芯片产业动态,分析OpenAI与博通合作推进自主AI芯片设计,以及中国国产芯片在架构和算力生态上的创新进展。伴随政策推动和技术突破,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预计达1530亿,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报告还涵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在AI基础设施、量子计算与开源技术上的布局,以及大模型迭代升级的前沿技术动态,剖析AI革命对万亿美元服务业的深远影响,提出相关风险提示。[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
速读内容
主要观点概述 [page::0][page::1]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设计自主AI芯片,预计明年量产,显示科技巨头争夺算力资源愈加激烈。
- 中国科技企业依托国产AI芯片生态,更新大模型DeepSeek-V3.1,采用针对国产芯片优化的FP8参数精度,推动全栈式自主创新。
- 英伟达全球市占率高达90%,但面临多家云服务商自研芯片挑战,中国国产芯片渗透率从15%提升至30%,出货量显著增长。

政策与全球市场动态综述 [page::3][page::4][page::5]
| 地区 | 主要内容 |
|----------|--------------------------------------------------------|
| 中国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2027/2030/2035三阶段目标,推进全链路融合和智能经济新范式。卫星通信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升级。|
| 美国 | Meta投资500亿美元建大型AI数据中心,谷歌追加90亿美元云计算投入,IBM与AMD合作推动量子计算架构研发。|
| 欧洲 | 英国筹建主权AI芯片产业,瑞士发布开源大模型,芬兰量子计算公司成独角兽,法国Mistral AI估值达140亿美元。|
| 其他新兴市场| 韩国、印度、新加坡加强区域合作,马来西亚首款7纳米AI芯片、韩国AI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印度加速AI基础设施建设。|
- 联合国批准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推动全球AI治理机制。
技术与产业前沿 [page::6]
- 阿里通义千问发布超万亿参数大模型Qwen3-Max-Preview,推理性能突破,推动产业化应用。
- 多模态生成能力、语音交互和长文本处理技术持续突破,微软、OpenAI、字节跳动等公司相继发布领先模型。
- 红杉资本认为AI革命有望重塑万亿美元服务业市场,重点聚焦持久记忆、通信协议、AI语音、全链路安全及开源AI。
深度阅读
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报告详尽解读
1. 元数据与概览
报告标题: 【CGS-NDI跟踪】龙头科技企业致力于打破AI芯片垄断 ——数字经济双周报(202509第1期)
作者: 彭雅哲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12日07:50(北京时间)
主题: 本报告聚焦AI芯片产业尤其是打破全球AI芯片垄断格局,涵盖中美及全球多地区AI芯片生态发展动态、技术前沿、大模型迭代升级、产业布局、政策推动以及风险评估等,旨在提供数字经济特别是AI领域最新政策和技术趋势分析,并对产业竞争格局提供深度洞见。
核心论点及意图传达:
- OpenAI与博通合作共同研发AI芯片,表明科技巨头正积极争夺AI芯片算力自主权和市场主导权。
- 中国科技企业的算力独立需求尤为迫切,伴随国产AI芯片生态的发展,国产芯片生态全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预计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1530亿元,国产芯片渗透率显著提升,发展势头强劲。
- 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国、美国、欧洲及新兴市场)均以不同路径推进AI芯片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展示全球多元化战略。
- 技术层面大模型和多模态能力持续突破,产业化加速,智能革命正在重塑数万亿美元的服务业格局。
- 报告亦重点揭示政策推动与风险因素,强调技术与政策协同的重要性。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本周焦点:科技企业致力于打破AI芯片垄断
- 要点总结:
OpenAI与博通的战略合作标志着AI芯片自主研发加速,计划明年量产自主AI芯片,显示算力自主化进程重要进展。
2024年,NVIDIA在全球AI芯片领域的市占率高达90%,创造垄断格局,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纷纷自研芯片意图打破垄断。
中国受大国科技博弈制约,对自主算力需求更为迫切。深度求索DeepSeek-V3.1版本采用国产特定优化参数FP8,助推国产芯片适配与生态创新。寒武纪等国产芯片企业引领A股半导体板块上涨,反映市场投资热情。
- 推理依据与假设:
- AI算力资源成为竞争关键,中美科技博弈不断加剧算力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 OpenAI与博通合作锁定未来市场机会,体现战略层面抢占算力核心技术的必要性。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技术创新正从参数精度层面进入深度设计与架构层面优化,构建本土全栈生态的路径。
- 关键数据点:
- 2024年NVIDIA全球市占约90%为超高垄断率。
- DeepSeek采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专为国产AI芯片优化。
- 产业影响:
- 这些动作意味着未来AI芯片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自主创新与生态建设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 资本市场积极响应国产芯片业务发展,股价表现显著。
2.2 AI芯片市场规模及国产化进程
- 要点:
国产AI芯片在架构设计、工艺制造和算法优化上取得显著进展,新型架构如可重构芯片和存算一体芯片涌现,突破传统性能瓶颈。
受全球技术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华营收占比持续下跌,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预测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1530亿元,2024年国产芯片渗透率约30%,大幅提升。
- 关键数据与图表分析(图2,市场规模柱状图):
图表展示了2020-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曲线。2020年约170亿元,2023年突破1200亿元,2025E达到15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GACR)为52.7%,体现市场爆发式增长趋势。

- 意义解读:
- 投资高速增量空间巨大的AI芯片市场,蕴含巨大的产业机遇。
- 高达52.7%的复合增长率说明AI芯片需求快速扩展,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各领域及硬件升级推动下,这一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
- 国产化渗透率提升提升了产业链自主性和抗风险能力。
2.3 中国AI产业政策与国际合作动态(图3,大陆营收变化图)
- 中国政策: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2027、2030、2035三阶段目标。政策强调从技术突破转向全要素赋能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经济新范式形成,明确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
- 工信部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基础设施发展,助力新型信息通信架构。
- 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强调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
- 图表解析(图3,外国科技巨头在中国营收及占比变化):
图表显示2019-2025年上半年,外国科技巨头在中国大陆营收波动并整体降低,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25.0%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1%,呈现出较大下降趋势,反映出市场结构调整及国产替代加剧。

- 文本与图表联系:
- 营收占比下降对应政策推动国产替代,反映产业脱钩及转型趋势。
- 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催化技术和产业化双轮驱动。
2.4 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AI基础设施和技术布局
- 美国动态:
- 巨头如Meta投资500亿美元建造AI数据中心,谷歌追加90亿美元投入。
- IBM与AMD联手推动量子计算和高性能计算融合,突出量子计算作为未来关键技术。
- 新墨西哥州计划投入3.15亿美元扶持量子科技;特朗普政府推动能源供应增加以满足AI中心电力需求。
- 欧洲动态:
- 英国在2030年前推动AI芯片主权设计产业,强化本土产业竞争力。
- 瑞士发布国家级开源大模型Apertus,开启合规开源新时代。
- 芬兰量子公司IQM成独角兽,法国Mistral AI估值达140亿美元,展示欧洲硬科技及开源创新活力。
- 新兴市场动态:
- 亚太区域加强AI及半导体合作。
- 印度与新加坡深化AI产业链合作,印度加快AI底层设施建设。
- 马来西亚、韩国等推动AI芯片与数据中心项目。
- 联合国推动全球AI治理框架建设,体现多边合作需求。
2.5 技术前沿:大模型及AI多模态能力突破
- 大模型发展及迭代:
- xAI开源Grok-2(9050亿参数),计划推出更大模型。
- 美团LongCat-Flash-Chat多任务优化大模型。
- 阿里通义千问提出超过1万亿参数的Qwen3-Max-Preview,展现中国在AI规模与性能上的竞速。
- 多模态生成与语音交互:
- 群核科技开源室内空间3D生成模型,英伟达推出新型机器人芯片。
- 字节跳动与腾讯分别推出视频动画、音效生成技术,推动沉浸式体验。
- 微软、OpenAI开源语音对话模型,提升人机交互自然度。
- 编程与长文本处理能力:
- xAI Grok Code Fast 1优化编程任务,高效且免费开放。
- 月之暗面扩大上下文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复杂任务应对性能。
2.6 智库观点:AI革命重塑服务业
- 红杉资本观点:
- AI认知革命规模和速度远超工业革命,核心动力为算力、算法、数据和基础设施。
- “专业化”是AI价值释放的关键路径,未来行业巨头由专注细分场景的初创企业涌现。
- 美国服务业10万亿美元市场初步AI渗透率仅0.2%,未来高增长可期。
- 未来12-18个月关键投资主题包括持久性记忆、无缝通信协议、AI语音、全链路安全及开源生态竞争力。
2.7 风险因素
- 政策理解不到位带来的不确定性。
- 政策落实低于预期。
- 技术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技术突破的时间窗口和效果。
3. 图表深度解析
图表1(第2页)—— 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及增长
- 描述:2020-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快速上升,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扩容态势。
- 解析趋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7%,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约170亿元提升到2025年的预测1530亿元,反映AI芯片需求爆发且国产化进程推动市场空间扩大。
- 论证支持:图表佐证了报告中国产芯片快速崛起及市场结构优化的核心观点。
图表2(第3页)—— 外国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营收及占比
- 描述:2019年至2025年上半年,外企在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 解析趋势:营收占比从25%下降至9.1%,顶部营收绝对值波动反映市场调整和国产替代趋势。
- 联系文本:体现政策推动国产替代的实际效果,佐证国产芯片市场不断扩容的事实。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更多聚焦产业动态与技术趋势,未提供具体公司估值模型或目标价,故无详细估值法说明。报告显示市场前景广阔,国产芯片和AI基础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明确,但侧重于产业格局和趋势分析,未涉及DCF或PE等具体估值方法。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风险:政策理解和执行力度影响市场和技术发展节奏。
- 技术风险:AI芯片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市场预期调整。
- 市场风险:国际地缘政治和贸易限制可能影响进口替代速度。
报告未提供详尽风险缓释策略,但提示投资者关注上述关键不确定性。
6. 批判性视角与细节
- 报告整体积极强调产业发展和政策推动,但对风险及挑战描述相对简略,缺乏对市场可能波动、技术路径替代风险的深度评估。
- 报告提及的市场数据及预测均在积极基调下展开,而在全球贸易限制升级、核心技术瓶颈存在的现实中,市场拓展仍存较大阻力,未来执行层面可能遇挑战。
- 报告中强调AI芯片及模型规模的不断扩张,但未详细说明产业链核心环节(如成熟制程工艺、芯片生产良率)的瓶颈。
- 对国际竞争格局虽有描述,缺乏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深入分析。
7. 结论性综合
该报告从多个维度深度剖析了当前全球AI芯片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趋势和国家战略布局,重点突出中国AI芯片市场迅猛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的态势。技术涌现与政策驱动同步,推动中国形成“从芯片设计到算法优化再到整机产品”的全栈生态,带动资本市场热情。
图表显示中国AI芯片市场预计2025年达到1530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2.7%,并且国产芯片渗透率迅速提升,率先突破市场结构瓶颈。外国科技巨头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持续走低,反映出产业链自主化转型的趋势。
美国企业重金布局AI基础设施和前沿量子计算技术,欧洲积极探索开源和主权芯片,全球多极化合作和竞争兼具。多模态AI、大模型规模和语音交互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人工智能在产业界加快应用,实现从技术研发到落地的飞跃。
红杉资本提出“专业化”是AI价值释放的核心,认知革命速度远超工业革命,未来市场将孕育大量专精细分场景的AI巨头。
报告整体展现对AI芯片产业的强烈乐观,认为打破垄断、加速国产化进程势在必行,同时提示政策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
总体评级观点: 报告观点偏向积极推荐,强调国产化进步及产业红利,提示投资者关注政策支持的持续力度及技术突破。对细分领域的国产芯片企业及AI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具有较高关注价值。[page::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