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s in a Shared Order Book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两家交易所以及市场做市商的Principal-Agent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共享限价单簿对激励机制和市场竞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做市商激励的提供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交易所之间存在竞争溢出效应,导致搭便车问题,可能产生无激励均衡,从而减弱市场流动性和整体竞争力度。模型通过非线性PDE数值求解验证该均衡存在唯一性及激励合约的优化形式,并用欧洲跨国电力现货市场为案例背景,提供了策略合约设计和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page::0][page::3][page::18][page::19][page::21]。
速读内容
研究背景与市场机制 [page::1][page::2]
- 近年来,欧洲电力内盘市场因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受到关注,2019年欧盟引入共享限价单簿机制以促进跨平台竞争和流动性。
- 两家主要交易所EPEX Spot和Nord Pool通过共享订单簿,允许一个交易所的报价被另一方成交,市场做市商绑定各自交易所,不跨平台切换。
- 共享订单簿虽提升可访问性,降低市场分裂,但交易所间的激励竞合关系复杂,可能导致激励提供不足。
模型构建与数学框架 [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
- 建立包含两交易所与各自专属做市商的连续时间模型,基本资产价格服从布朗运动,做市商报价决定交易到达率,报价策略受库存约束。
- 采用CARA效用形式,交易所作为委托人设计激励合约,做市商作为代理人参与报价选取,定义并解析市场做市商间的纳什均衡及其帕累托最优形式。
- 证明激励合约可由随机过程表示,关联一组耦合的BSDE和非线性PDE系统,保证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并给出激励策略的闭式或半闭式表达。
激励机制的多场景分析 [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15][page::16][page::17]
- 无激励时,做市商报价宽,市场流动性较低;单方激励时,激励交易所做市商报价缩窄,有效提升流动性,对手方也间接受益。
- 双方均激励时,整体流动性略增且报价更稳定,但边际效应递减;数值结果反映激励机制具有溢出性与免费搭便车问题。
- 对应的PDE系统和贝叶斯随机微分方程被数值求解,提供了激励合约的准最优结构及报价调控路径。
经济含义与政策启示 [page::19][page::20][page::21][page::22]
- 激励是公共物品,单个交易所提供激励可使所有市场参与方受益,但激励成本导致理性交易所倾向搭便车,最终可能无激励提供,降低整体市场效率。
- 模拟数据显示,单一激励极大提升双方交易所价值,双激励带来的增益有限,体现策略设计的非合作博弈性质。
- 对监管者提出建议:在强制共享订单簿时,需注意激励溢出及搭便车问题,制定诱导交易所合理激励的政策,保障市场流动性和竞争活力。
关键图表 [{images/509fba8ad65d48bac435075cae143099d1fe28eac6bd857ea2ab83a51aa49f57.jpg}] [page::20]

- 图中(a)(b)显示不同激励情形下,两个交易所价值函数对库存变化的反应。
- (c)展示价值函数加总,显现激励带来的增益主要由首个激励形成,第二个激励边际收益较小。
- (d)反映市场做市商风险厌恶度变化对交易所效用的影响,强化激励机制的经济意义。
做市商报价行为分析 [page::21][page::22]
- 做市商报价随着风险厌恶程度与自身库存动态调整,激励机制使报价更为激进且平滑,显著竞争提升流动性。
- 图示展示无激励及单双激励情况下,报价的差异及库存敏感度变化,支撑模型经济直觉和实证合理性。
深度阅读
金融研究报告详尽分析报告
报告元数据与概览
标题: Competition and Incentives in a Shared Order Book
作者: René Aïd, Philippe Bergault, Mathieu Rosenbaum
发布机构与类型: 论文性质,未指明特定机构出版,聚焦学术研究与监管分析
发布日期: 2024年(按文中时间线推断)
研究主题:
- 主要聚焦于共享限价委托簿(shared order book)在跨交易所尤其是欧洲电力现货市场中的应用及其激励机制分析。
- 探讨两个交易所共同共享单一限价委托簿时的竞争关系、激励设计及市场效率影响。
- 采用连续时间主代理模型研究市场制造商激励与交易所收益的纳什均衡。
核心论点与评级:
- 共享限价委托簿机制虽然理论上能增强市场竞争与流动性,但因交换平台间存在“激励溢出效应”(spillover)而带来“搭便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可能导致各平台减少对自身做市商的激励,进而整体竞争和流动性反而受损。
- 数学层面证明了纳什均衡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给出最优激励合约的结构及相应偏微分方程(PDE)解的数值方法。
- 报告强调,从经济学角度看,做市商激励属于公共品,监管在推动共享订单簿时应考虑此激励机制的公共品属性,避免悖论式的市场流动性下降。
逐节深度解读
1. 引言(Introduction)
- 详细介绍了欧洲电力场内盘市场(intraday electricity markets)对更高效流动性需求的监管背景,特别是欧盟2019/943号法规允许跨国交易平台共享限价委托簿。
- 分析了传统限价簿与共享限价簿的差异,强调共享限价簿允许交易订单跨平台匹配,可减少市场碎片化,提高定价效率。
- 引入两个主要交易所EPEX Spot和Nord Pool的现状,指出做市商与流动性接受者存在“平台依赖性”,即做市商及交易者大多固定于特定交易所,激励设计必须考虑这一点。
- 文中举例图(图1,page 2)示范了共享限价簿中跨平台成交价格更优,增强了订单执行效率。
- 通过类比DeFi市场聚合器和打车平台如Uber与Lyft,阐释共享限价簿机制的商业逻辑及费用分配结构。
- 指出自由搭便车问题和激励减少困境,提出分析该机制的主代理纳什均衡模型。
关键数据:
- EPEX Spot年交易量215 TWh,Nord Pool 114 TWh,体现其市场份额主导地位。
- 强调做市商的风险规避及库存管理限制。
2. 模型描述(The model)
- 建立包含两个交易所$E0$和$E1$,各自配备做市商$M0$和$M1$的连续时间架构,资产价格以算术布朗运动建模。
- 用Poisson过程模拟买卖订单数量,做市商通过设置买卖价差控制订单到达强度,采用指数函数形式刻画流动性。
- 重要控制参数$\beta$体现两个交易所连接的“羁绊强度”,$\beta=0$表示无连接,做市商可独享较优报价,$\beta=1$表示全连接,成交价为两个交易所报价的较优者。
- 采用CARA效用函数表示做市商和交易所风险偏好。
- 主代理框架:每个交易所(Principal)设计激励合约,约束做市商(Agent)行为,激励合约基于成交量及市场价格设计。
数学体系与定义:
- 定义多个复杂过程,如报价过程$Pt^{b,i}, Pt^{a,i}$,库存过程$Qt^i$,以及复杂的Hamiltonian函数$H^i$和对应纳什均衡定义(Definition 2.1,2.3,2.4)。
- 证明了激励合约$\xi$均可以用一对可预测过程$Z$和初值$Y0$唯一表示(Theorem 2.1)。
- 分析无激励、单边激励及双边激励三种情形,各对应一组复杂BSDEs和PDE系统,数值求解得出对应均衡。
3. 经济学结果与数值案例(Economic results)
- 数值结果显示:
- 单一交易所实施激励时,自身价值显著提升,同时对竞争对手产生正面“溢出”,竞争对手价值提升也明显。
- 双边激励相比单边激励的额外价值提升较小,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用递减和公共品特性。
- 通过图2(page 20)详细展示了三种激励配置下两交易所价值函数随库存变化的表现,和不同做市商风险厌恶水平下的价值函数比较。
- 图3(page 21)对应风险厌恶参数变化时,市场报价的调整趋势也验证了溢出效应存在:激励机制一旦实施,报价急剧收窄,流动性增强。
- 图4(page 22)进一步展示各激励配置下,做市商报价随库存变化特征,体现激励机制使报价更趋稳定、较低且市场竞争更激烈。
4. 结论
- 明确指出共享订单簿机制伴随的自由搭便车和激励公共品性质,导致各交易所在成本和收益权衡时可能选择不承担激励成本,破坏整体流动性提升的目标。
- 建议监管机构在制定共享订单簿相关政策时考虑此类激励冲突,设计合理的协调和补偿机制。
- 强调共享限价簿监管虽有利于去碎片化,但需配合激励设计创新,避免市场流动性倒退。
图表深度解读
图1(page 2):共享限价簿机制示意
- 上部分:显示两个市场制造商$M0, M1$分别在$E0$和$E1$上的买卖挂单价格及数量,标明了价格水平(bid 99.5 vs 99.2,ask 100.8 vs 100.6)。
- 下部分:显示一个卖市价单通过$E1$提交,最终成交于$E0$的较高买价99.5,而非$E1$内较低买价99.2,体现共享订单簿跨平台撮合优势。
- 该图说明了共享订单簿如何整合流动性,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图2(page 20):交易所价值函数
- (a) $E
- (b) $E1$价值函数对自身库存$q^1$的类似展示,单边激励已大幅提升自身价值,双边增益小。
- (c) 两交易所价值总和随$q^0$变化,强调单边激励即生成大部分协同价值,双边激励提升空间有限。
- (d) 两交易所价值随市场制造商风险忌恶参数$\gamma$变化,单边激励显著拉高竞争平台价值,双边激励贡献边际收益很小。
- 整体反映激励“搭便车”本质,即竞平台可“乘虚而入”,减少自激励投入。
图3(page 21):做市商报价与风险忌恶参数关联
- 比较不同激励状态下,库存为0时$M
- 结果显示无激励时报价最高,单边激励报价显著收窄,双边激励报价与单边差异极小,强化了激励带来流动性增强的经济含义。
图4(page 22):报价随库存变化曲线
- 左图:$M0$报价随其库存$q^0$变化,三种激励状态对比。无激励报价随库存单调变化。单边和双边激励使报价整体降低且波动减小,体现做市商愿意承担更多风险维持流动性。
- 右图:$M1$对应关系,类似变化趋势,报价激励条件下更低且更为平滑。
- 两图印证合作激励提升市场深度和定价稳定性的结论。
估值分析
- 报告中“估值”含义偏向交易所激励收益和做市商激励成本评估,采用典型的基于CARA效用最大化框架,用Hamiltonians与BSDEs刻画期待效用值。
- 激励合同的价值函数$V{Ei}, V{Mi}$通过对应偏微分方程(PDEs)和反向随机微分方程(BSDEs)形式表达(见第2章及附录)。
- 该模型内含多种复杂函数$G^{i,k}, H^i$,以及关于库存约束的边界调整,体现真实做市风险管理。
- 估值关键输入包括:市场波动率、市场制造商和交易所风险厌恶系数、订单到达参数$(A^j, \kappa, c^j)$、价格波动、激励费用参数等。
- 通过数值求解这一多维非线性PDE体系,报告估算不同激励场景下交易所效用(价值)变化。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重点指出共享限价簿中因激励溢出导致的“搭便车问题”风险。
- 由于交易所为减少激励成本,有诱因不为自身市场制造商提供激励,在纳什均衡下可能导致双边无激励、流动性不足。
- 做市商风险厌恶程度对报价和流动性有直接影响,过高的风险偏好或库存限制亦限制有效流动性。
- 模型假设做市商无法跨平台切换,现实中运营成本或技术限制增加了激励和竞争的复杂性,是潜在风险。
- 报告未详述监管介入或补偿机制,策略缺乏导致的流动性亏损是监管设计需要克服的风险。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采用高度理想化数学模型,简化了订单尺寸(均为1单位)、市场参与者数量(每交易所1个做市商)、市场结构。现实市场中更多异质性、交易规模和策略多样性可能导致不同结果。
- 参数$\beta$的引入为建模便捷做了折中,实际交易拆单机制更复杂,这或会对模型预测的激励效果产生影响。
- 纯CARA效用和交易强度指数模型有助数学解,但可能不完全捕捉市场动态,尤其高频交易特征。
- 共享限价簿实施背景下跨境基础设施限制、政策变动及战略切换成本等影响未详细纳入。
- 报告强调公共品性质带来“无激励困境”,但实际上市场参与者的长期声誉、结构性合约等因素能部分缓解此困境,未着墨。
- 数值模拟较多基于特定参数设定,参数敏感度分析较少,限制结论普适性。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两个竞争性交易所共享单一限价委托簿机制,建设性地结合主代理理论和非线性PDE数值求解,深入探讨了做市商激励设计与交易所经济效用的复杂互动。核心发现包括:
- 共享限价簿通过促进跨平台订单匹配,有效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价格效率(图1)。
- 激励机制设计采用基于成交量和价格的复合支付,能够显著降低做市商报价,提高流动性(图3、4),交易所价值函数随激励产生大幅提升(图2)。
- 激励行为具有显著竞争溢出效应,即一个交易所通过激励其做市商提升流动性,不仅自身获利,也无偿提升了竞争对手流动性和价值。
- 这种溢出效应导致搭便车问题:交易所可能倾向于不承担激励成本,“免费搭乘”对手的平台投入资源。纳什均衡下,可能出现双边均不提供激励,削弱整体市场效率。
- 该公共品问题揭示共享限价簿监管下市场设计的关键矛盾,需要监管制定配套措施以确保激励机制发挥作用,避免流动性倒退。
综合数学模型与数值仿真结果,报告系统清晰地阐述了共享订单簿与市场竞争激励设计的经济学内涵,提供了理论参考框架,对于监管政策制定、跨平台市场设计具重要现实意义。
---
引用标识样例:
报告中对纳什均衡的定义和均衡存在性、唯一性证明见[page::5,7,23]。
图1示意共享限价簿机制与价格优势[page::2]。
核心数值结果与溢出效应体现详见[page::19,20,21,22]。
风险公共品性质及监管含义在结论与摘要明确提出[page::0,3,21]。
---
如果需要针对某章节或模型推导进行更细致的数学解读,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