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9.1-9.5):慢牛行情仍将演绎,关注TMT及服务消费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分析当前A股震荡走强的慢牛行情,强调“反内卷”政策与居民储蓄存款“搬家”作为牛市核心驱动,重点关注TMT板块和服务消费轮动机会,指出AI产业链及服务消费板块有望补涨,美联储降息预期利好创新药与贵金属,结合中报业绩数据提出重点行业跟踪方向,并警惕宏观经济、海外市场波动等风险 [page::0][page::1][page::2][page::3].

速读内容


市场宏观趋势与行情判断 [page::0][page::1][page::2]

  • 上周A股经历激烈换手,市场筹码结构改善,预计震荡走强态势延续。

- “反内卷”政策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增长转型,预期持续改善上市公司业绩。
  • 居民储蓄存款“搬家”将支撑权益市场估值和资金面。

- PMI数据虽仍处荣枯线下方,但部分行业表现强劲,新经济带动明显。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预计利好创新医药、贵金属板块。

- 港元升值趋势可能带动港股指数走强。[page::1][page::2]

行业及板块表现综述 [page::3]


  • 通信、有色金属、电子行业本周涨幅领先,风格偏向中小盘股。

- 创业板指数表现强劲,涨幅超过7%。
  • TMT板块存在一定交易拥挤迹象,但短期难言行情结束。

- 受益于反内卷及成本下降,非银金融、钢铁、农林牧渔等行业业绩增长明显。
  • AI应用端有望在中报披露后迎来补涨,上游硬件端已经率先反弹。[page::3]


重点关注投资机会及风险提示 [page::0][page::2][page::3]

  • 关注AI产业链中模型端和应用端补涨机会,深挖TMT行业内成长股。

- 看好服务消费板块及旅游、餐饮、免税、电影等领域的轮动机会。
  • 关注美联储降息对创新药、贵金属的正面影响。

- 反内卷驱动下的钢铁、煤炭、建材和光伏等顺周期行业具备回暖潜力。
  • 风险包括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欧美银行风险、海外市场波动以及中美关系恶化风险。[page::0][page::2][page::3]


深度阅读

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9.1-9.5)详细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财信证券宏观策略周报(9.1-9.5):慢牛行情仍将演绎,关注TMT及服务消费》

- 作者:黄红卫(分析师,执业编号:S0530519010001)
  • 发布机构: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日
  • 研究主题:宏观市场策略,侧重于中国A股市场的行情展望、主要行业动态、资金流向及风险提示,重点关注TMT(科技、媒体、电信)板块及服务消费行业。

- 核心论点:报告认为当前A股仍处于“慢牛行情”阶段,市场整体震荡走强,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行和居民储蓄存款流入股市的趋势。尽管TMT板块存在交易拥挤迹象,但受资金加仓惯性和政策利好驱动,短期内TMT行情并未结束,服务消费等板块同样值得关注。
  • 投资评级及目标价:报告提供了行业评级体系和投资建议,但未明确个股目标价。整体维持积极态度,建议高景气板块低吸轮动。


---

二、章节深度解读



1. 投资要点与大势研判


  • 关键论点

- 上证指数及主要股指在经历上周的激烈换手后,市场筹码结构改善,有望继续震荡走强。
- “反内卷”政策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为高质量增长,带来A股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改善。
- 居民储蓄存款与股市流通市值比率仍高于历史关键时间点(2015年、2021年),表明潜在资金有望持续流入股市,成为慢牛行情的资金基础。
- TMT板块成交额占比回调,交易拥挤度降低,降低短期行情结束的悲观预期。
  • 推理及假设

- 业绩改善假设“反内卷”政策长期有效且落地。
- 资金流入判断基于存款与市值比的历史对比,假设居民理财行为迁移趋势持续。
  • 行业与板块建议:聚焦AI产业链中的模型端和应用端补涨机会,服务消费(旅游、餐饮、免税、电影)和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创新药、贵金属,以及反内卷板块(钢铁、煤炭、建材、光伏)。

-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欧美银行体系风险、海外市场波动、中美关系恶化。

2. 近期策略观点与市场表现


  • 市场波动及投资心态

- 上周波动率升高,科技权重股带动双创指数走强,推动其他方向流动性挤压。成交额剧增15.89%,市场交易活跃但需更理性。
- 万得全A指数短暂跌破5日均线后快速反弹,显示震荡走强态势。
  • 市场逻辑深化

- 今年以来的业绩增长虽低于GDP增速,但“反内卷”政策拖累的业绩改善预期支撑市场。
- TMT板块日均成交额占比达到40%以上,符合历史上TMT行情启动的关键交易拥挤度,但8月底开始回落,显示风险预警信号。历史反复验证TMT成交占比在40%左右时行情持续15-18天左右。当前资金惯性决定短期行情难终结。
  • 业绩表现细分

- 上半年5424家A股公司中,非银金融上涨36.12%、农林牧渔22.47%、钢铁14.61%、有色金属9.83%、TMT相关计算机9.17%、电子7.56%、传媒6.42%,表现亮眼。
- 顺周期地产及消费板块业绩仍待改善,成为整体业绩提升的制约因素。
  • 宏观指标: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但医药、计算机通信等新经济行业表现亮眼,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升至50.5%。

- 港元升值预期:港元兑美元接近强方兑换保证,若美联储降息且美元走弱,港股尤其恒生指数有望受益显著。

3. 行业高频数据与市场估值


  • 行业高频指标

- 水泥价格指数呈下降趋势,反映需求端或有承压。
- 挖掘机产量同比波动明显,反映基建投资周期性。
-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锅炉产量增速波动,显示制造业新动力不稳。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稳定在2000点左右,有一定回升趋势,体现海运市场较为平稳。
- 焦煤、焦炭期货价格逐步回暖,煤炭库存小幅下降反映原材料供需紧张度提升。
- 有色金属主要期货价格总体上涨,铝、锌、铅价波动延续,阴极铜价格较强。
  • 市场估值

- 万得全A指数市盈率在20-30倍区间震荡,历史中等偏高水平。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后的市盈率稍显低迷,反映行业差异化估值分化。

4. 资金面状况与市场行为


  • 融资融券数据显示,两市融资余额逐步上升,体现资金活跃度增强。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长期处于上涨趋势,基金资金回流明显。
  • 新基金成立份额波动,倾向稳定偏股型基金新发规模,反映机构配置积极调整。

-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有所回暖,表明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 融资买入额占比上涨至历史偏高水平,短期市场风格偏向机构资金主导。


5. 风险因素


  •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经济增速放缓可能影响企业盈利预期及市场情绪。

- 欧美银行风险:包括流动性危机、信用风险等国际金融体系波动。
  • 海外市场波动风险: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分化,影响外资流向与市场联动。

- 中美关系恶化风险:政策和贸易摩擦升级对市场信心及出口导向型企业形成压力。
  • 报告未明确提出缓解措施,但建议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流动性调整。


---

三、图表深度解读



表1:主要股指涨跌幅(第3页)


  • 内容描述:展示创业板50、创业板指、中小100、深证成指及上证指数等主要股指的周度、当月及当年涨跌幅。

- 数据解读:创业板50涨幅最大,周涨9.27%,当年涨幅38.78%居各指数首位,显示创业板及中小盘股表现强势,符合报告多次强调的中小盘优势。上证指数周涨幅相对较低(0.84%),反映大盘股涨速偏缓。
  • 趋势说明:反映市场风格偏向成长与科技股,创业板表现显著优于沪深300等大盘股。


---

图1:申万行业周度涨跌幅(第3页)



图1:申万行业周度涨跌幅
  • 描述:图表显示通信、有色金属、电子等行业本周涨幅明显领先。

- 解读趋势:通信领涨超13%,明显反映TMT板块的活跃,矿产资源及电子行业表现同样强劲,契合报告中强调的反内卷推动制造业及供给侧优化。
  • 与文本结合:强化了对TMT及周期性行业(有色金属等)看好的判断。


---

表2:全球主要股指涨跌幅(第4页)


  • 内容:列示多国股指近期表现,包括巴西、越南、台湾、韩国、日本及美股等。

- 解读:部分亚太市场和新兴市场股指较为强势(胡志明、巴西涨超2%),而欧美市场略显疲弱(标普500小幅下跌0.1%),体现全球市场表现分化。恒生指数下跌1.03%,反映港股对全球风险的较高敏感度。
  • 影响:报告提及港元升值可能带动港股走强,当前表现与预期存在时滞,需关注后续美联储政策。


---

图2-8:行业高频数据(第5页)


  • 水泥价格指数持续下降,暗示基建力度可能减弱或市场需求不足。

- 挖掘机产量同比波动反映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性特征。
  • 工业机器人和锅炉产量的不同走势显示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的分化。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逐渐企稳,国际物流和贸易活动温和恢复。
  • 焦煤、焦炭价格小幅回升,煤炭库存适度下降,价格底部逐渐筑底,预示煤炭周期可能筑底反弹。

- 有色金属价格总体坚挺,阴极铜价格走高,为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提供支撑。

---

图9-11:市场估值水平(第5-6页)


  • 电子产品销量增速图体现智能手机和移动通信设备销量波动,影响相关TMT企业业绩基础。

- 万得全A市盈率走势显示市盈率历史中等偏高,维持震荡格局。
  • 市净率图表反映随着市场波动,估值水平保持稳定但行业差异明显


---

图12-16:市场资金追踪(第7页)


  • 两融余额维持上升趋势,资金活跃度提升

- 偏股基金指数上涨,基金资金积极流向权益市场
  • 新基金成立份额虽波动,但偏股型基金份额保持稳定,资产管理积极性增强

-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有所回暖,表明资本市场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 融资买入额高企,占比提升,直观反映资本市场风险偏好上升。


---

四、估值分析


  • 估值方法:报告虽未详细说明采用的估值模型,但从市盈率(PE)、市净率(PB)图表可见主要采用相对估值法。

- 假设关键输入
- 市盈率维持在20至30倍范围,反映市场对未来业绩增长的折现。
- 结构上剔除金融、石油石化行业以降低周期性波动影响,获得更准确的市场估值基准。
  • 估值结论:目前估值处于历史适中水平,结合业绩改善和资金面支持,指标指向市场有进一步上行动力。

- 敏感性分析:未明确提供,但可推断美联储政策、宏观经济增速及流动性环境变动为重要变数。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识别风险

- 宏观经济下滑可能拖累企业盈利,影响股市表现。
- 欧美银行业不稳定带来全球金融风险加大。
- 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资本和商品流动。
- 中美关系恶化可能限制外资流入及技术交流,对市场估值产生压力。
  • 潜在影响:上述风险均可能引发市场调整或流动性收紧,导致估值承压。

- 缓解策略:报告未具体展开,但提示需持续关注政策走向和经济指标变化。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潜在偏见:报告整体立场偏向乐观,强调“慢牛行情延续”,对“反内卷”及资金流入逻辑高度依赖,可能存在对政策效果持续性的假设过于乐观。

- 分析不足:部分风险描述较为泛泛,缺乏具体量化风险模型及缓解方案。TMT板块交易拥挤风险虽被提及但对潜在系统性调整可能性分析有限。
  • 内部细节

- 报告中提及制造业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下方,经济仍存在疲态,与业绩改善和估值提升间存在结构矛盾。
- 安全边际考虑不足,尤其在全球金融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
  • 逻辑矛盾:着重依赖居民储蓄存款搬家作为牛市资金来源,但未充分考虑居民流动性需求和资产配置多元化可能性。


---

七、结论性综合



财信证券2025年9月初发布的宏观策略周报详细分析了当下A股市场的运行态势,确认当前处在“慢牛”阶段,市场指数震荡走强的格局仍将持续。主要驱动力包括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带来的“反内卷”政策拉动,以及居民储蓄资金向股市转移的持续趋势。这两大因素分别从业绩端和估值端支撑市场。

从板块来看,TMT板块尽管存在交易拥挤风险,成交额占比短暂超过40%后出现回落,但受资金加仓惯性影响,短期行情仍有延续空间。服务消费(旅游、餐饮、电影等)和反内卷相关周期板块(钢铁、煤炭、建材、光伏)亦为重点关注对象。此外,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有望进一步利好创新药和贵金属等板块。

行业高频数据反映制造业基建需求有波动,但有色金属和新能源相关产业链表现稳健,显示结构性分化。宏观经济指标中虽制造业PMI仍位于扩张与收缩的边缘,但新经济行业表现强劲。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及中美关系等外部风险仍需关注。

图表数据生动展示了市场分化、估值波动与资金流向变化:
  • 创业板及中小盘股涨幅领先,体现市场风格偏向成长与科技。

- 申万行业涨跌幅显示通信和电子行业强势表现。
  • 全球股市走势分化,港股受港元升值预期影响波动较大。

- 行业数据揭示传统基础设施需求不振,但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逐步发力。
  • 市场资金面整体活跃,两融余额回升,基金和企业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综上,财信证券研报持积极看法,维持指数震荡走强及高景气板块低吸的操作建议,同时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风险和流动性变化。[page::0,1,2,3,4,5,6,7]

---

注释


  • 所有引用数值均来源于报告正文及图表。

- 行业及资金数据均由财信证券结合Wind数据库提供。
  • 报告整体基于公开信息和当日市场情况分析,存在预测局限性。


---

版权声明



本文分析基于财信证券发布的宏观策略周报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