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基金半年度回顾(2022H1)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总结了2022年上半年量化基金规模、数量及业绩表现,重点分析了指数增强基金的主流地位及其跟踪的主要指数。报告显示,量化基金整体规模约3598亿元,指数增强基金占48%。2022H1整体行情下,指数增强基金在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多个指数中均实现超额收益,体现了量化增强的价值;多空对冲基金在极端行情下成功提供下跌保护,收益稳定在1.5%-2%。报告还详细列举了新发基金、收益排名及各基金重仓股配置情况,为投资者提供量化基金投资策略参考 [page::1][page::2][page::5][page::6][page::19].
速读内容
量化基金规模与数量概况 [page::5][page::6]

- 2022年6月底,量化基金整体规模约3598亿元,数量631只,较去年底增加41只。
- 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约1713亿元,占总规模48%,数量179只,占28%,为主流产品。
- 灵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和多空股票多空型基金分别占14%、10%和6.5%。
指数增强基金主要跟踪标的与规模分布 [page::7]

- 追踪沪深300、中证500、上证50的指数增强基金占据主导位置,规模分别为628亿、508亿和247亿元。
- 其他主流指数如中证1000和中证红利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分别为约85亿元和64亿元。
- 中证1000相关基金随着股指衍生品的上市可能迎来增长机遇。
2022H1业绩表现与超额收益情况 [page::2][page::19]
| 指数 | 指数涨跌幅(%) | 增强基金中位收益率(%) | 中位数超额收益(%) |
|--------------|---------------|------------------------|--------------------|
| 沪深300 | -9.22 | -7.24 | 1.98 |
| 中证500 | -12.30 | -8.12 | 4.19 |
| 中证1000 | -12.67 | -4.09 | 8.58 |
| 创业板指 | -15.41 | -11.01 | 4.40 |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 | -9.96 | -- | -- |
- 指数增强基金普遍跑赢同期指数,尤其是中证1000增强基金表现最佳。
- 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逊色于指数增强基金,中证1000增强基金超额收益达8.58%。
- 创业板指增强基金超额收益也表现不俗,达4.40%。
重点基金业绩与行业配置概览 [page::11][page::12][page::13]

- 汇添富优选回报、东吴国企改革、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增强二季度收益领先。
- 汇添富优选回报主要重仓新能源赛道企业,如固德威、宁德时代等。
- 东吴国企改革和长城量化精选基金集中持仓于白酒板块龙头。
- 光伏产业指数增强基金集中配置光伏制造及设备龙头。
新发基金表现与主题基金布局 [page::7][page::14][page::16]
| 名称 | 成立日期 | 类型 | 规模(亿) | 2022H1回报率(%) |
|--------------------|------------|--------------|----------|-----------------|
| 嘉实中证半导体增强A | 2022/4/22 | 增强指数型基金 | 0.69 | 23.92 |
|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优选A | 2022/4/7 | QDII股票型基金 | 0.52 | 17.81 |
| 南华丰汇 | 2022/2/28 | 偏股混合型基金 | 0.10 | 16.11 |
- 新发基金偏向主题投资,半导体、新能源车等领域基金表现突出。
- 嘉实半导体增强基金重仓集成电路设计与半导体材料相关股票。
- 新发基金有较高的成立以来回报,显示新策略的市场吸引力。
多空对冲基金表现稳定,提供下行保护 [page::2][page::22][page::23]
- 多空对冲基金2022H1收益率保持正区间,排名靠前基金收益率介于1.5%-2.0%。
- 自2016年起,申万菱信、华宝、景顺长城、海富通、华泰柏瑞等产品胜率较高,季度平均收益约1%。
- 多空对冲策略在市场极端波动中表现出较强的风险缓释能力。
指数增强基金持仓偏离与风险控制案例 [page::20]

- 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持股数适中,约125只,成分股占88%,非成分股占12%。
- 行业和个股权重偏离沪深300指数不大,均维持在±2%范围内。
- 严谨的仓位与偏离控制有助于风险管理和超额收益的稳定实现。
深度阅读
金融产品丨量化基金半年度回顾 (2022H1) — 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量化基金半年度回顾(2022H1)
- 发布机构: 长江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2年,具体半年报截至2022年6月30日
- 分析师: 邓越(SAC编号 S0490517070010)
- 报告主题: 深入分析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募量化基金市场的规模、结构、业绩表现及未来展望,涵盖指数增强基金、多空对冲基金以及主动量化基金等多种策略。
- 核心论点: 量化基金整体规模扩展至3598亿元,指数增强基金作为主流,占比近半。2022H1市场受宏观及结构性因素影响,整体表现承压,但指数增强基金通过超额收益表现出优势;多空对冲基金则在极端行情中提供有效的下跌保护,成功实现资产防御。报告进一步对各类基金进行了细致的持仓、收益、风控及策略分析。
- 主要信息传达: 量化基金市场多元化、规模稳定增长,指数增强产品价值凸显,且投资者应关注基金策略差异、持仓结构及风险管理,布局未来可重点关注中证1000增强基金及与期权、股指期货结合的量化产品发展机遇。[page::0,1,2]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要点
- 量化基金规模达到3598亿元,基金数量631只。
- 指数增强基金规模1713亿元,占整体48%,数量179只,占28%,仍是市场主流。
- 2022H1沪深300增强基金业绩中位数-7.24%,超额收益1.98%;中证500增强基金业绩中位数-8.12%,超额收益4.19%;中证1000增强业绩中位数-4.09%,超额收益8.58%,表现最佳。
- 多空对冲基金收益在1.5%-2.0%之间,成功实现下跌保护,证明策略在极端行情的防御优势。[page::1,2]
2.2 量化基金规模与数量(页5-7)
- 报告汇总2022年6月30日数据,量化基金整体规模为3598亿元,较去年继续增长;基金数量631只,季度新发基金数量有所下降(2022Q2为19只,较前季度减少)。
- 细分基金类型,指数增强基金规模1713亿元,数量179只,占规模和数量最大比例(分别为48%、28%),显示其市场主导地位。
- 其他基金类型如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和股票多空基金规模次之,分别占14%、10%和7%左右。
- 图3数据显示增强指数型基金显著领先其它类型,数量曲线显示基金数较为稳定。
- 指数增强基金跟踪多达48种指数,主力方向依然集中于沪深300、中证500和上证50,占比达66%,且中证1000和中证红利位列第三梯队,预期未来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因股指期货和期权衍生品交易的增加将获得新发展机遇。[page::5,6,7]
2.3 新发基金及审批(页7-10)
- 2022年新成立基金规模160亿,占整体近5%。
- 新发规模最大的基金为二级债基“太平嘉和三个月定开”29.3亿元,二级债基金和增强指数基金新发规模较为均衡,后者新发规模57.4亿元,其中中证1000增强新发最活跃。
- 新发指数增强基金条线活跃,多个中证500与中证1000方向基金,包括中欧、景顺长城等知名管理人均有新产品。
- 同时,多个指数增强和主动量化基金正处待审批状态,涉及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等主流指数,反映市场重视量化增强策略扩展。[page::7,9]
2.4 业绩表现与涨幅榜(页11-18)
- 2022Q2多数量化基金取得正收益,汇添富优选回报、东吴国企改革、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增强等基金表现领先。
- 汇添富优选回报基金(灵活配置型)为市场明星,股票持仓占92%,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板块,积极调整行业配置。
- 东吴国企改革持仓集中于白酒板块,偏好高端消费品,表现稳定。
- 汇添富中证光伏产业增强结合指数被动与主动增强策略,聚焦光伏行业龙头,致力于捕捉行业alphas。
- 新成立基金中,嘉实中证半导体增强基金表现突出,表现来自半导体产业链细分行业的深度布局。
- 银华全球新能源车量化优选基金以全球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链企业为重点配置,持仓偏向大盘,彰显其国际视野与行业专精。其余新成立的偏股混合和增强指数基金,同样多关注成长性和细分赛道。
- 主动量化基金中,灵活配置的金元顺安元启、先锋聚利均表现亮眼,股票配置分别约75%、69%,其中金元顺安持股分散,偏超小盘,先锋聚利更集中于新能源车产业链。[page::11-18]
2.5 指数增强基金表现(页19-21)
- 2022年初至6月底,沪深300指数跌9.22%,同期沪深300增强基金业绩中位数为-7.24%,超额收益1.98%;中证500指数跌12.3%,增强基金跑赢4.19%;中证1000增强基金跌幅最小,中位数-4.09%,超额收益高达8.58%。
- 创业板增强基金也优于板块指数,表现亮眼。
- 偏股混合型基金同期跌9.96%,总体跑输指数增强基金,对指数增强产品的稳健抗跌性证明了量化增强策略的价值。
- 明细持仓以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为代表,持股结构合理,成分股比例高达88%,行业与个股偏离度控制在±2%,严格风控显著。
- 各指数增强基金排名榜及超额收益优异基金名单提供了业绩领先基金参考,涵盖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主流基金。
- 其他另类指数如中证高端装备、港股通高股息等表现差异明显,反映市场主题策略细分的丰富度。[page::19-21]
2.6 主动量化与多空对冲基金(页22-23)
- 2022H1主动量化基金涨幅榜以银华抗通胀主题(QDII),金元顺安元启和先锋聚利A(灵活配置型)为前列,显示多策略灵活配置和全球资产配置优势。
- 多空对冲基金共25只,7只表现为正收益,涨幅排名靠前的均在1.5% - 2%区间,体现其下跌保护策略的价值。
- 申万菱信、华宝、景顺长城、海富通、华泰柏瑞等机构产品胜率较高,季度平均收益稳定在约1%,表现持续稳健,适合市场波动中追求防御和稳定。
- 对冲基金的胜率统计创造了重要风险控制指标,为机构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依据。[page::22-23]
2.7 风险提示与声明(页24)
- 明确指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量化模型模拟无法确保真实收益,投资者需谨慎判断。
- 说明数据来源与报告立场,强调独立、客观。
- 涉及法律合规限制,版权声明完善。
- 评级说明介绍了行业和公司评级的划分标准,为投资决策提供明确参考框架。[page::24]
---
3. 图表深度解读
3.1 图1-2:公募量化基金规模与数量
- 图1显示2021Q2至2022Q2期间量化基金规模稳步增长,2021Q4达到峰值约3850亿元,2022Q1规模下降,2022Q2回升至约3598亿元,季度增量波动明显。
- 图2显示基金数量从2021Q2的约530只增至2022Q2的631只,季度新发行基金数量在2021Q4达36只峰值,之后减少至19只。
- 数据反映整体量化基金市场规模扩展趋势,单季新基金数量收紧,市场进入成熟期。[page::5]
3.2 图3-4:各类量化基金规模和数量分布
- 图3显示增强指数型基金规模明显领先(1713亿),数量(179只)也居首位;灵活配置、偏股混合次之;股票多空基金规模170亿,表现良好。其他如国际(QDII)、平衡混合等规模与数量较少。
- 图4饼图显示额度占比,增强指数型基金占近48%,灵活配置14%,混合债券和偏股混合分别约8-10%,股票多空约6.5%。
- 反映量化基金产品多样化格局,指数增强基金依然是主流产品。[page::6]
3.3 图5-6:指数增强基金跟踪指数分布
- 图5条形图显示沪深300和中证500为最主要的跟踪指数,规模分别为628亿和508亿;上证50位列第三,247亿元。中证1000和中证红利次之,分别约85亿和64亿。
- 图6饼图显示指数增强基金规模占比,沪深300占36.65%,中证500占29.65%,两者合计超66%。
- 说明指数增强基金仍以主流大盘指数为投资标的,细分指数虽规模较小但具备发展潜力,特别是中证1000账户管理权的金融衍生品上市带来的扩张机遇。[page::7]
3.4 图7:2022Q2量化基金回报率分布
- 图7直方图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多数量化基金产生0-15%的正收益,尤其集中在0%-5%区间内,约有262只基金。
- 收益区间在10%-25%退出的依次减少,少数基金负收益。
- 说明量化基金普遍展现出韧性,少数基金表现抢眼,反映市场表现分化。[page::11]
3.5 图8-9: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持仓偏离情况
- 图8柱状图及散点图揭示基金个股偏离,超配多为新能源、消费等板块领先股;低配集中于中小盘和非成分股。
- 图9行业偏离plot显示基金加大电力新能源、食品饮料、电子等行业配置,削弱传统煤炭、银行、地产等行业权重。
- 体现基金主动强化优势板块,控制风险暴露,严格风控与行业选择能力。[page::20]
---
4. 估值分析
- 本报告主要聚焦量化基金规模、结构及业绩表现,未提供具体估值模型或DCF分析。
- 对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率、基金规模和持仓结构等指标进行了重点展示,体现市场对量化增强策略的认可。
- 未来估值可能依赖基金管理费水平、资产管理规模增长,以及量化策略收益稳定性展开。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标注了两大核心风险: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保证模拟收益。
- 强调市场波动和策略适应性的风险。
- 未见具体对冲风险或监管风险进一步量化说明,但提醒投资者保持审慎。
- 风险提示强调投资者需独立判断,结合基金策略差异做好风险管理。[page::2,24]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整体客观详实,数据详尽。
- 偏重指数增强基金及灵活配置基金表现,主动管理、纯被动或其他策略基金较少涉及,可能存在一定视角偏重。
- 多空对冲基金胜率、收益率突出,报告未深挖具体策略风险与市场适用性局限。
- 部分数据明显依赖Wind数据库和公募基金季报,受限于披露与时效,短期快速波动可能影响结果解释。
- 尽管提及多空对冲基金胜率,未详细讨论策略间风险溢出、极端市场表现等潜在隐患。
- 报告未涉及宏观经济政策、海外市场变化对量化基金的影响,值得后续跟进。
- 部分表格内容存在乱码或格式问题,需官方版本确认。[page::23]
---
7. 结论性综合
2022年上半年中国公募量化基金市场继续保持增长,规模达到3598亿元,基金数量631只,指数增强基金占据主导地位(规模48%,数量28%)。各主流指数的指数增强基金较大幅度跑赢对应指数,尤其是中证1000增强基金,通过积极运用量化优化方案,实现了约8.58%的超额收益,中证500和沪深300增强基金亦表现稳健。多空对冲基金作为风险对冲工具,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极端行情中收益稳定,体现出防御性功能。
量化基金内部分化明显:主题策略如中证半导体、新能源车、新能源主题基金表现突出,投资组合集中于新能源、半导体、电子、白酒等优质板块。灵活配置基金凭借主动调仓调行业获益,实力基金如汇添富优选回报及东吴国企改革等具备较高持仓集中度和行业偏好,业绩领先。
图表与数据均表明,指数增强策略及灵活配置策略是当前市场主流,规模大、业绩好,且策略多样化程度高。基金经理采用严格风险管理,个股和行业偏离均控制适度,保证风险可控且能够捕捉超额收益。指数增强基金在市场整体下跌环境中表现抗跌,而多空对冲策略提供市场下跌保护,整体显示量化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随着中证1000股指期货与期权的上市交易,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有望迎来业务发展新机会。量化基金新发态势活跃,基金经理、管理机构均持续布局相关创新产品,涵盖Q DII国际化策略、指数增强及主动选股等多维度。
综上,该报告全面、详实地反映了2022H1中国量化基金市场的规模结构、动态表现及内在驱动因素,证实指数增强与多空对冲基金当前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前景,是量化投资领域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
重要图表展示举例
图3:各类量化基金规模和数量分布(2022.6.30)

图7:2022年二季度量化基金回报率分布

图8: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个股偏离情况(2021.12.31)

图9:鹏华沪深300指数增强行业偏离情况(2021.12.31)

---
总结
该报告系统呈现了截至2022H1量化基金的规模结构与业绩特点,指出指数增强基金及多空对冲基金在波动市场环境下优势显著。基金细化分类、跟踪指数与持仓分析展现管理人策略多样化与风险控制能力。面对未来资本市场挑戰,量化基金凭借数据与算法优势,拥有平稳增长与持续创新的潜力。投资者可关注指数增强基金中的中证1000策略发展、策略优化、多空对冲基金稳定性及新发产品的布局动向,作为量化投资优选参考。
---
[page::0,1,2,3,5,6,7,8,9,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