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室内滑雪场框架:四季雪趣,蓝海有待挖潜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我国滑雪市场快速扩容但普及率低,优质冰雪资源稀缺,室内滑雪场凭借全年无休、反季节优势成为行业增长加速器。随着滑雪参与人次和产业规模持续攀升,优质室内滑雪场通过精选区位、体量扩张和精细化运营构筑高门槛竞争壁垒,行业呈现集中化趋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1.5万亿元,室内滑雪场中长期市场空间超过千亿元,投资价值显著提升[page::0][page::2][page::6][page::8][page::9][page::10]。
速读内容
我国冰雪经济快速发展,滑雪市场潜力巨大 [page::1][page::2]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9700亿,预计2030年达1.5万亿元,年复合增速7.5%。
- 滑雪运动需求持续增长,滑雪渗透率仅0.9%,远低于西欧等成熟市场,普及率提升空间大。
滑雪群体与市场容量稳步扩张 [page::3][page::4][page::5]

- 2014-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翻倍至2605万次。
- 滑雪消费人次主要集中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
- 国内滑雪场规模多但大场地和缆车配备较少,滑雪频次和体验有待提升。
滑雪消费结构及室内滑雪场市场现状 [page::5][page::6]


- 单次滑雪人均消费约1400元,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餐饮、住宿、培训构成次要消费。
- 截至2025年,室内滑雪人次达563万,年化增长23%,占总体滑雪22%,远超室外4%的增速。
室内滑雪场供给持续扩张,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为主 [page::7]


- 国内室内滑雪场数量从2013年5家迅速增至66家,且在建及规划中雪场20家。
- 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与长江中游核心城市群,符合经济发达、常住人口多的选址原则。
室内滑雪场优势与局限 [page::8]
- 优势:全年运营不受季节限制,便利客户触达,适合新手且成本较室外场低。
- 劣势:场地空间受限,垂直落差不足,部分滑雪高手体验有限;能耗高,建设及运营成本大,固定成本比例高。
- 人造雪硬度高且稳定性好,适合室内滑雪新手体验。
行业壁垒及发展趋势:规模经济和集中化明显 [page::9][page::10]


- 滑雪场运营体现马太效应,头部运营商市场份额持续攀升,业内进入整合阶段。
- 高品质大体量雪场人次及市场占比显著提升,表明行业分化及优胜劣汰明显。
- 轻资产经营模式发展,有助于头部运营商快速扩张。
投资风险提示 [page::1][page::10]
- 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可能抑制消费需求,影响室内滑雪场客流和收益增长。
- 滑雪参与率提升低于预期将加大获客成本,压缩行业盈利空间,增加同质化竞争风险。
深度阅读
中金 | 室内滑雪场框架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室内滑雪场框架:四季雪趣,蓝海有待挖潜》
- 作者:宋志达、李晓豪、孙元祺、刘慧婷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16日(原文发布日期为2025年9月12日)
- 报告主题:室内滑雪场行业发展机遇及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
核心论点摘要:
报告通过全面梳理我国冰雪经济及滑雪产业发展现状,重点探讨室内滑雪场作为补充冰雪资源短缺的解决方案,其在推动滑雪运动普及、满足“反季节”滑雪需求以及作为文旅综合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前景。作者看好头部室内雪场运营商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投资机会,强调行业存在显著规模经济与马太效应,提示国内龙头运营商潜在成长性。报告特别指出室内滑雪场需兼顾区位优势、大体量规模及精细化运营能力[page::0][page::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引言与行业背景(页0-1)
- 论点:
- 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不均和优质雪场严重匮乏,导致滑雪运动与滑雪人口增长快速,但普及率仍远低于发达国家。
- 国务院《国办发[2024]49号文》预计冰雪经济到2030年目标1.5万亿元,滑雪运动的普及被视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
- 滑雪市场规模长期有望从当前370亿元跃升至3000亿元级别,室内滑雪场作为雪季全面覆盖的解决方案,潜力巨大。
- 支撑依据:
- 2014-2024年内滑雪人次翻倍至2605万,普及率约0.9%,远低于西欧5%-30%,以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验看,滑雪参与率能显著提升。
- 国际经验表明,滑雪参与率与经济发展及资源便捷性高度相关。
- 经营成本及投入中,室内滑雪场虽高投入但客流和收入潜力大。
- 关键数据:
- 2014-2024年滑雪人次2605万,普及率不足1%,预计2030冰雪经济体量1.5万亿元。
- 目前国内狭义滑雪市场规模约370亿元,中长期或达3000亿元。
- 室内滑雪场人均消费约1400元[page::0][page::1]
---
2.2 冰雪经济与滑雪产业发展历程(页1-3)
- 内容总结:
- 细化冰雪经济内涵,包括运动、装备、旅游、文化等,并强调冬奥会对行业催化作用而启动了新轮高速发展。
- 2016-2023年冰雪旅游人次和收入波动和增长趋势,尤其疫情后的复苏。
- 全国冰雪场地数量、赛事举办历史带来行业认知和参与度的提升。
- 关键数据和图表解读:
- 图表1(页2)展示我国冰雪旅游人次2016-2025年持续上升,从1.7亿人次提升至预计5.2亿,收入从2700亿增至6300亿元,反映旅游市场强劲增长。
- 表1历年大型冰雪赛事(1996哈亚冬会、2009冬大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2025哈尔滨亚冬会)有力推动产业发展。
- 图表2显示2013-2030年冰雪产业规模由1300多亿元快速增长至预计1.5万亿元,复合增速7.5%左右,疫情低谷后恢复强劲。
- 逻辑说明:
- 消费需求驱动冰雪经济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大型赛事推动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 滑雪运动以其趣味性、独特性在冰雪运动中具有广泛参与潜力[page::2][page::3]
---
2.3 滑雪市场现状及国际比较(页3-5)
- 关键观点:
- 我国滑雪人次数量显著增长,但分布集中在高纬度地区,空白区域尤其是经济发达南方及长三角仍有市场空间。
- 尽管滑雪次数跃居全球第七,但滑雪参与率仍远逊于欧美及阿尔卑斯区域。
- 国内滑雪场多数规模较小,配备索道少,导致体验及雪道人次较低。
- 数据详解:
- 图表3显示近二十年滑雪人次从几十万增长至超2600万/年,体现快速市场扩容。
- 图表4通过分地区滑雪人次比较:阿尔卑斯、美洲保持长期稳定,亚洲(含中国)人次仍低于国际主流区域。
- 图表5、6分别展示2024-2025年度我国内滑雪主要集中省份及滑雪参与率对比,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滑雪人次占比超60%。
- 实际影响:
- 明显存在市场空间,尤其滑雪参与率不足反映后续潜在增量空间。
- 滑雪基础设施升级及室内雪场的兴起有望推动南方经济区域参与率上升[page::4][page::5]
---
2.4 滑雪消费结构及室内滑雪场市场崛起(页5-7)
- 消费剖析:
- 单次滑雪人均消费约1400元,门票为最大消费项,其次为装备租赁、培训、餐饮和住宿。
- 室内滑雪正迅速成长,占整体滑雪人次约22%,年复合增速达23%,远高于室外4%。
- 室内滑雪市场空间估算:
- 狭义滑雪市场约370亿元中,室内部分约82亿元。
- 结合海外滑雪人次频次及消费差异,中长期室内滑雪市场规模可达1650亿元。
- 发展态势:
- 2013年至今我国室内滑雪场由5家增长至66家,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经济圈,且20家新场在建或规划。
- 反季节、全年可运营优势,使室内雪场积极补足北方雪场季节性限制。
- 图表解读:
- 图表8-10显示消费金额分布和主要消费构成,冰雪运动单次付费群体超过一半消费超500元;消费重心为门票收入。
- 图表11室内滑雪场数量及客流曲线反映发展速度和市场需求的稳健增长。
- 结论:
- 室内滑雪场的兴起有效缓解冰雪资源不足限制,成为推动滑雪运动大众化和商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page::5][page::6][page::7]
---
2.5 室内滑雪场的优势与局限(页8)
- 优势:
- 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全年365天营业,特别是距离大城市近,客户触达好,尤其南方市场潜力较大。
- 人造雪对新手更加友好,摩擦阻力低、滑行更顺畅,利于大众滑雪普及。
- 反季节滑雪和季节交叉运营增加淡季收入,扩展市场容量。
- 局限:
- 受建筑和结构限制,垂直落差小(一般<80米),滑雪运动体验不如室外滑雪场,尤其对高手运动者。
- 建设及运营成本高,尤其是全季制冷系统的固定费用,行业杠杆较高,影响运营弹性。
- 人造雪密度高、硬度大,与天然雪存在质感及物理特性差异,体验不同。
- 图表13详细对比天然雪和人造雪在形态、成分、密度、硬度和融化特性方面差异,强化上述观点。
- 总结:
- 室内滑雪作为补充产品具备独特发展逻辑,需对运营成本和客户细分群体做精准匹配和管理[page::8]
---
2.6 行业壁垒及头部运营商发展趋势(页9-10)
- 规模经济及马太效应:
- 滑雪运营是显著的规模经济行业,优质资源及品牌溢价能力决定长期成长,呈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
- 美国市场头部运营商如Vail Resorts占据约36%市场份额,前五占比超60%。
- 国内也开始向头部优质雪场集中,如融创文旅的“热雪奇迹”系列表现明显跑赢平均。
- 优质雪场特征:
- 地理优势(接近大城市,经济发达区域)
- 大体量(落差大,雪道面积广,索道多)
- 精细化运营(会员体系、专业培训、赛事承办)
- 投资与扩张趋势:
- 高投资门槛和运营管理复杂性形成进入壁垒,轻资产运营模式有望推动头部运营商通过管理输出快速扩张。
- 高品质雪场供给增长缓慢,但滑雪人次增长快速,分化明显,体现龙头效应。
-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放缓可能影响消费信心及支出,带来滑雪场客流和收益压力。
- 滑雪普及率若提升不及预期,市场空间有限,运营将面临获客成本上升、价格战加剧风险。
- 图表综述:
- 图表14-15展现美国和国内滑雪场的市场集中度及优质雪场显著跑赢的事实支持该结论[page::9][page::10]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3(冰雪旅游及滑雪人次):
- 流量(游客人次)和收入均显著增长,反映冰雪运动市场淡季与旺季均能有效拉动旅游消费,带动产业链多方面发展。
- 图表4-6(国际与国内滑雪分布与频次):
- 反映我国滑雪集中于北方高纬度区域,南方经济发达区存在巨大潜在市场。
- 参与率与频次均有提升空间,推动行业中长期增长。
- 图表8-10(消费结构):
- 此处信息表明滑雪产业链中门票收入占比最大,培训及装备租赁贡献较大,体现多元化收入结构。
- 图表11-12(室内雪场数量及分布):
- 室内雪场数量快速增长,从5家到66家,主要布局长三角区域,体现投资热度及区域经济驱动力。
- 图表13(人造雪与天然雪对比):
- 展示人造雪在冬季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其物理化学优势与劣势,有助于理解室内雪场的雪质特征。
- 图表14-15(市场规模集中趋势):
- 展现行业集中度正在提升,头部雪场市场份额和客户贡献比例快速增长,体现行业马太效应。
(相关图表均归属本报告及中金公司研究部,见文中相应页码引用与图片链接)[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直接提及具体估值方法和目标价,但隐含逻辑如下:
- 估值逻辑基础:
- 市场潜力巨大,滑雪行业市场空间中长期有望由数百亿向千亿甚至万亿级别扩张。
- 结合消费人次和单次均价推算市场体量,室内雪场由于“全年运营”和“反季节”属性具有更高增长弹性。
- 竞争格局与盈利模式:
-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头部运营商可享受品牌溢价和客户粘性,具备较高利润率和成长性。
- 固定成本高导致经营杠杆效应明显,优质资产盈利波动区间可能较大,估值需要考虑运营效率与规模优势。
- 重点假设:
- 宏观经济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驱动需求端扩大。
- 政策扶持和大型赛事举办带来产业链利好。
- 运营商通过扩张优质雪场规模及提升会员体系稳定现金流。
---
5. 风险因素评估
- 宏观经济修复节奏不及预期
宏观经济缓慢复苏可能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滑雪场客流和产品价格弹性,尤其是室内雪场的票价和会员消费可能承压,影响整体收益水平。
- 滑雪普及率提升低于预期
体育文化环境、消费者兴趣等因素可能使滑雪无法快速得到大众广泛认同,导致获客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报告指出未给出明确的缓解策略,但暗示优质运营能力、品牌塑造和专业培训等是提升客户粘性和复购的关键措施。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观点审慎
报告乐观预测滑雪产业快速扩容和室内滑雪场市场的高成长性,但对宏观环境和消费者行为的依赖较大,行业高投入性质意味着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 潜在偏差
以美国市场情况为蓝本推算,存在国情差异且国内滑雪文化和消费能力尚处培育初期,过度依赖外部经验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 数据局限
部分数据依赖官方和行业协会报告,可能高估未来政策推动力度和市场参与意愿,特别关于普及率提升幅度尚有不确定性。
- 业务复杂性
恒温制冷带来的高固定成本和制约场地扩张的建筑技术瓶颈,可能在资本与运营层面面临更大挑战,短期内难以快速规模化扩张。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细致呈现了中国冰雪经济尤其是滑雪运动的快速发展机遇及显著增长潜力,重点指出室内滑雪场作为当前弥补天然雪资源不足的有效路径,具备全年运营、反季节有效触达客户、消费多元化等显著优势。基于当前市场容量与国际经验预测,滑雪产业中长期规模有望跃升至千亿元以上,其中室内滑雪场细分市场目标超过千亿元级别。
行业运营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凭借规模经济和品牌溢价将主导市场,呈现显著的马太效应,尤其在资本密集、经营复杂的室内雪场领域,这一趋势更为显著。优质资产具备区域经济活跃性好、单体规模大、运营精细等特征。
图表详实揭示我国冰雪旅游及滑雪参与人数快速增长趋势以及室内滑雪场数量增长与客户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以门票收入为主,同时装备及培训辅以支撑。天然雪与人造雪对比则技术性展现室内滑雪的特质及其用户体验上的差异。国际和国内数据对比进一步突显沉淀的市场空间和行业结构演进。
尽管前景广阔,报告亦强调宏观经济放缓和普及率提升不及预期等风险,提醒投资需关注经济环境变化及行业内部竞争格局。
总体而言,报告基于详尽数据和国际经验,系统性分析了室内滑雪场产业链,立场偏积极,推荐关注头部运营商和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但风险提示和行业复杂性亦需充分考量[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参考溯源
- 本全文依据中金公司发布的《室内滑雪场框架:四季雪趣,蓝海有待挖潜》报告内容系统梳理分析,所有数据、图表均来自报告内所有页面(特别标注引用页码)。[page::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