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河环保公用陶贻功】行业点评丨新能源有望迎重估,传统电源可靠性&灵活性值得重视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5-2027年新能源与传统电源行业政策动态,强调新型储能收益模式理顺与装机目标倍增,绿电直连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提升新能源运营商价值重估空间。同时,指出传统火电、核电及水电等高可靠性电源在未来容量补偿机制中的潜在受益机会,建议关注新能源与传统电源兼顾的资产价值持续兑现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新型储能装机与收益模式推动新能源发展 [page::0]


  • 计划至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达到1.8亿千瓦,较2025年上半年0.95亿千瓦近乎翻倍。

- 收益模式包括电能量市场价差、辅助服务及容量补偿三重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及新能源储能联合参与交易。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扩容有望大幅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带动新能源消纳空间扩大。


绿电直连费用承担细则落地,促进新能源用户侧应用 [page::0]

  • 新政策明确绿电直连项目输配电费按容量计费,取消下网电量的部分费用,节约约0.0581元/kwh系统运行费。

- 直连线路输电成本相较传统方式具有距离优势,整体经济性利好刺激绿电直连发展。
  • 促进新能源发电开拓用户侧市场,缓解电网传输压力,开拓新的消纳路径。


传统电源可靠性与灵活性受到重视,容量补偿机制或扩大覆盖 [page::0][page::1]

  • 探索建立发电机组可靠容量评估机制,综合机组类型、出力、检修等因素科学评价容量贡献。

- 传统火电、核电及大水电等具备高可靠性的电源,因其容量贡献有望获得合理容量补偿。
  • 加快中长期市场建设,实现现货与中长期市场价格贴近,支持新能源与火电等签多年月协议,提升收益稳定性。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page::1]

  • 关注再生能源补贴快速发放及省级支持政策落地,助推新能源及新型储能产业发展。

- 关注新能源运营商价值重估,兼顾传统火电、水电、核电等电源的稳定收益兑现。
  • 风险包括政策执行不及预期、资源条件变化、煤炭成本激增及电价下调风险。


深度阅读

《银河环保公用陶贻功丨新能源有望迎重估,传统电源可靠性&灵活性值得重视》报告详尽解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银河环保公用陶贻功】行业点评丨新能源有望迎重估,传统电源可靠性&灵活性值得重视

- 作者:陶贻功、梁悠南
  • 发布机构: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 发行时间:2025年9月15日
  • 主题:覆盖新能源行业政策解读与传统电源的价值分析,重点聚焦新型储能的政策利好、绿电直连费用细则落地带来的产业影响,以及传统电源如火电、核电、水电的可靠性与灵活性价值。


核心论点总结

报告认为,近期多项国家级政策出台推动新能源行业的重估,其中包括新型储能收益模式的完善和装机目标大幅提升(到2027年装机目标达到1.8亿千瓦,较2025年年底近翻倍),绿电直连费用制度细化保障了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可行性。这些新政策将显著改善新能源设备的投资回报预期,带来行业估值重估的机遇。同时,传统电源因其在电网中的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即将在容量补偿机制下获得更合理的价值体现,尤其是火电、核电和大水电。报告建议投资者应重视新能源运营商的价值重估机会,同时关注传统电源在新市场机制下的持续价值兑现。[page::0][page::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导读与核心观点解析


  • 总结:政策文件《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新型储能“三重收益模式”:电能量市场价差、辅助服务(如调频、备用及爬坡、转动惯量等创新服务)及容量补偿。这一政策机制的确立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多元收益渠道,确保其投资回报可持续,进一步促进装机规模提升。目标到2027年达到1.8亿kW,远高于目前的0.95亿kW,显示出政策对储能行业极大推动。[page::0]
  • 推理依据和假设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需配备储能调节其输出,增强电网稳定性。
- 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的调节资源,价值体现不仅在于交易电价差,还有辅助服务贡献及容量支持。
- 预期储能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建立在政策保障和市场机制完善的基础上。
  • 绿电直连政策细则

- 明确了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用、政策性交叉补贴等费用承担方式。
- 通过“两部制”容(需)量计费模式替代传统的电量计费,降低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运行成本。
- 对于自发自用电量免除部分政策性费用,减轻新能源就近消纳的经济负担。
- 这种机制有利于扩展“绿电直连”模式的应用,推动新能源向最终用户靠近,有效缓解输电环节损耗和限电问题。[page::0]
  • 传统电源的价值重视

- 国家出台《电力现货连续运行地区市场建设指引》,建立发电机组可靠容量评估机制。
- 可靠容量系数将综合机组出力、厂用电率、检修停机等指标,客观反映机组对系统容量的贡献。
- 基于该容量评估,实施容量补偿,确保高可靠性传统电源稳定收益。
- 同时完善中长期市场交易机制,支持火电、水电、核电与用户签订多年协议,强化其灵活调节价值和收益稳定性。[page::0]

2.2 投资建议部分


  • 投资建议围绕四大催化因子:

1. 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加速。
2. 各省“136号文”政策逐步落实。
3. 新型储能建设力度加大,促进装机增长与新能源消纳。
4. 绿电直连项目推广,拓展用户侧应用场景。
  • 报告强调由此催化的新能源运营商有望迎来市场价值重估,同时提醒关注火电、水电、核电等传统电源可靠性和灵活性持续兑现所带来的投资机会。[page::1]


2.3 风险提示


  • 政策执行力度可能低于预期,将直接影响投资落地及收益。

- 资源条件不理想可能削弱项目盈利能力。
  • 煤炭成本大幅上升,尤其对火电机组压力较大。

- 上网电价下调风险,可能影响新能源项目盈利空间。
  • 这些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风险视角,提示需关注政策及市场动态。[page::1]


2.4 研究团队与评级体系介绍


  • 报告由资深分析师陶贻功领衔,具备十年以上环保公用行业研究经验,团队成员具有国内外名校背景和丰富行业研究经历,确保报告专业性与深度。

- 评级体系涵盖行业及公司层面,明确推荐、中性、回避三档评级划分,基于未来6-12个月相对基准指数表现,形成科学、透明的投资判断框架。[page::2]

---

3. 图表与视觉内容深度解读



报告中主要图像为:
  • 图片1(报告封面及政策导读视觉元素,page=0):采用简洁背景及蓝白色调,强调行业“新能源重估”与“传统电源价值重视”两大主题,传递出本报告内容的前瞻性和权威性。
  • 图片2-4(作者及团队照片,page=2):介绍核心分析师及助理信息,强化专业背景与研究权威,增强报告可信度。


尽管本次报告未见大量技术图表和定量表格,但全文对政策文件的深度解读与条款细节进行了充分的文字说明,且在逻辑上辅以数据支撑新型储能装机目标的量化提升(从0.95亿千瓦翻倍至1.8亿千瓦),以及对典型电价(如江苏地区输配电价0.0857元/kWh、系统运行费0.0581元/kWh)费用拆解,体现了对会议文件的定量解读能力。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本身未详细披露具体企业的DCF或市盈率等估值模型数据,而是基于政策层面对行业估值逻辑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 新型储能的“三重收益模式”有效降低了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溢价,对于新能源运营商的现金流稳定性产生正面影响,从而可能引发其股价的持续上升和估值提升。
  • 传统火电、水电及核电由于被纳入新容量补偿机制和多样化的中长期交易市场,其收入结构趋于稳定和多元,也会推动估值向合理区间调整。
  • 报告通过政策执行促进行业内收益结构优化的视角,为估值提升提供逻辑支撑。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细致列出影响新能源及传统电源投资收益的风险:
  • 政策执行风险:政策利好必须实质落地,否则难以真正改变行业盈利预期。
  • 资源条件风险:新能源项目受区域风光资源限制,预期发电量存在不确定性。
  • 成本风险:尤其火电面临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影响成本端稳定性。
  • 电价风险:政府对上网电价调整的不确定性可能压缩盈利空间。


报告未详细呈现针对各风险的缓解策略,但隐含建议投资者关注政策动向及市场成本结构变化,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判断。[page::1]

---

6. 审慎视角与细节分析


  • 政策依赖性强:报告的乐观前景高度依赖政府相关文件的真正落实,尤其装机目标和收益机制的落实情况,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风险。
  • 储能收益模型创新但尚需验证:新型储能“三重收益”虽在文件中提出,但实际市场运作和参与度尚在探索阶段,相关的辅助服务市场如“爬坡”、“转动惯量”辅助服务的商业模式有效性仍需时间验证。
  • 传统电源的容量补偿机制虽明确,但具体补偿标准、评估细则均未披露,存在政策实施细节的不确定性。
  • 报告侧重产业政策和行业整体趋势,缺乏具体公司个股的财务模型及风险分析,适合行业跟踪与宏观政策分析,投资者在个股操作上还需结合具体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情况。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新能源行业最新政策驱动及其对产业价值链的深远影响,核心结论如下:
  • 新能源行业有望迎来估值重估。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出台的多项政策,尤其是2025-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大幅提升目标和“三重收益”收入模式,极大增强了新能源业务和储能项目的盈利预期及投资吸引力。
  • 绿电直连政策细则的明确,有助于降低新能源直连用户侧的费用负担,推动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 传统电源尤其火电、核电和大水电,在政策推动下的容量补偿机制及新交易机制,将促使其可靠性和灵活性价值得到合理反映和补偿,保障其在新能源时代的核心调节角色。
  • 投资建议明确提出,建议关注新能源运营商的价值重估机遇,同时不忽视传统电源的潜力,形成“新能源+传统电源双轮驱动”的投资思路。
  • 风险提示清晰,预警了政策、资源、成本及电价等多方面潜在挑战,提醒投资者需谨慎操作,密切跟踪动态。


综上,报告为新能源及传统电源投资提供了扎实的政策解读基础及战略方向指引,体现出中国能源转型过程中政策与市场机制协同演进的趋势,建议投资者据此合理布局相关产业链。[page::0][page::1][page::2]

---

参考文献及标注



全文所有结论及推断均基于报告正文内容,并严格引用页码标注,便于追溯。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