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沪深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调整,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 —公募基金周报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总结了2025年7月底沪深市场主要指数的震荡调整,主流指数市盈率和市净率跌幅显著。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上升至78.48%,其中交通运输、钢铁和纺织服饰行业仓位增加,电子、国防军工和医药生物行业仓位有所下降。ETF市场资金净流入30.7亿元,跨境型ETF资金流入较多,而股票型ETF出现净流出。基金发行有所增加但募集金额有所减少,公募基金整体表现分化,量化基金跌幅较大,养老FOF表现较好。报告强调近期市场波动风险及风格转换风险,建议关注市场动态调整基金配置策略 [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市场主要指数调整及行业表现回顾 [page::0]


  • 沪深300指数估值(市盈率、市净率)历史分位数跌幅居前。

- 申万一级行业中6个行业上涨,前五行业为医药生物、通信、传媒、电子、休闲服务。
  • 跌幅前五行业包括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美容护理、交通运输。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变化及ETF市场资金动向 [page::1]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提升至78.48%,较上周增长2.61个百分点。

- 行业仓位涨幅居前:交通运输、钢铁、纺织服饰;跌幅居前:电子、国防军工、医药生物。
  • 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30.7亿元,跨境型ETF净流入253.94亿元,股票型ETF净流出364.85亿元。

- 港股相关ETF资金表现活跃,科技、非银板块获资金青睐。

公募基金发行及市场风险提示 [page::1]


| 基金类型 | 本周新增数量 | 募集金额(亿元) | 同比变化 |
|--------------|--------------|-----------------|----------------|
| 新发行基金 | 34只 | 128.33 | 新增11只,募集减少148.28亿元 |
| 新成立基金 | 36只 | — | 新增2只 |
  • 量化基金表现跌幅最大,偏股型基金普遍下跌,纯债型基金小幅上涨。

- 养老目标FOF收益正占比高达84.69%。
  • 风险提示包括市场风格转换与波动性风险,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渤海证券研究所《沪深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调整,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 —公募基金周报》详尽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沪深市场主要指数震荡调整,主动权益基金仓位上升 —公募基金周报》

- 作者及团队: 金工团队,渤海证券研究所
  • 分析师: 宋旸、张笑晨(均为证券分析师,持有相应SAC编号)

-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5日 09:08
  • 发布机构: 渤海证券研究所,天津

- 研究对象: 公募基金市场走势,沪深股市主要指数表现与基金市场结构性变化
  • 核心主题: 本报告主要围绕近期A股市场指数表现、公募基金及ETF市场动态以及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变化等内容展开,重点关注市场指数调整趋势,以及基金仓位变化背后的资金流向和市场情绪。


总结核心信息:

报告中指出,上周沪深市场主要指数呈现震荡调整态势,市场估值指标(市盈率、市净率)均有所回落,特别是沪深300指数跌幅居前;公募基金整体仓位有所提高,尤其是主动权益基金,显示基金经理对未来市场的信心逐步恢复。此外,ETF市场出现净资金流入,跨境ETF表现亮眼,而股票型ETF资金仍有流出压力。基金发行数量有增长但募集金额小幅减少,市场氛围呈现结构性分化。整体上,报告反映出当前市场存在一定震荡调整压力,但基金仓位提升和资金流入ETF彰显积极信号。[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上周市场回顾


  • 关键论点:

- 本周沪深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下跌,沪深300指数跌幅最大且估值指标(市盈率和市净率)历史分位数回落显著。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仅6个上涨,其他多数行业表现疲软。上涨的行业代表如医药生物、通信、传媒等;跌幅较大行业主要为煤炭、有色金属、房地产等。
  • 推理依据及逻辑:

指数和行业的分化表现反映了市场风格切换和资金流向的特点。高估值、政策敏感度高或基本面改善预期不强的板块受到压力。行业的涨跌差异体现了投资者对不同行业增长前景的分歧。
  • 关键数据点:

沪深300估值指标大幅下跌;31个行业中仅6个上涨,且上涨行业集中在科技与医药等成长板块;跌幅较大行业主要为资源和地产类行业。
  • 意义:

该部分说明市场整体承压,机构投资者可能开始调整持仓结构,风险偏好有所趋降,但部分成长性行业仍具抗跌能力。

2. 公募基金市场概况


  • 市场热点:

- 7月累计发行基金份额超800亿份,说明市场仍有资金投入公募基金。
- 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成功上市,增强了投资者在新能源相关资产上的配置选择。
  • 基金表现解析:

- 量化基金跌幅最大,跌幅达0.81%;
- 偏股型基金普遍小幅下跌,跌幅0.30%;
- 纯债型基金录得上涨0.14%;
- 养老目标FOF上涨0.27%,表现稳健且其中84.69%的基金实现正收益;
- QDII基金平均下跌1.02%,正收益占比仅29.89%。
  • 逻辑与推断:

权益类基金受到市场调整影响,尤其量化基金较为敏感。债券基金表现较为抗跌体现市场对稳健资产的需求增加。海外投资渠道(QDII)表现较弱,显示海外市场波动对境内投资者心理带来压力。

3.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变化


  • 核心信息: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仓位达到78.48%,较上周上涨2.61个百分点,显示基金经理增配意愿明显增强。
- 从行业角度看,仓位上涨显著的行业为交通运输、钢铁和纺织服饰,仓位下降显著的行业为电子、国防军工和医药生物。
  • 推理与含义:

基金经理对资源类和周期类中下游制造业较为看好,可能因估值水平合理或政策利好。相反电子和军工等行业出现仓位下降,反映基金投资组合结构调整,或对部分高估行业短期估值回调的谨慎。
  • 数据解读:

仓位普遍提升,说明整体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恢复,基金主动增配权益资产。[page::1]

4. ETF市场概况


  • 资金流向:

- 整体ETF市场本周资金净流入30.70亿元,规模稍增。
- 跨境ETF资金流入规模最大,净流入达253.94亿元。
- 股票型ETF则出现净流出364.85亿元。
  • 流动性指标:

- 日均成交额4042.80亿元,
- 日均成交量1809.80亿份,
- 日均换手率10.65%。
  • 具体品种与市场表现:

- 港股相关ETF持续火爆,资金流入以恒生科技、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等为主。
- 沪深300指数相关ETF资金流出近100亿元,净流出加剧。
- 资金流出较多的ETF还包括中证A500、上证科创板50、中证小盘500指数等。
  • 分析及逻辑:

跨境ETF吸引资金表明投资者看好海外市场特别是港股市场机会;主板与科创板部分中小盘ETF出现较大资金流出,反映短期市场资金态度趋于保守和资金配置调整。

5. 基金发行情况


  • 重点数据:

- 新发行基金34只,较上周增11只,显示发基金数量活跃。
- 新成立基金36只,较上周增2只。
- 新基金募集金额128.33亿元,同比减少148.28亿元,发行数量增加但募集量减少表明单只基金募集规模缩水,反映市场风险偏好偏谨慎。

6. 风险提示


  • 报告强调市场存在风格转换风险及波动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对待报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描述:

该封面图结合了都市建筑和金融数据的视觉元素,突出“君临渤海,诚挚相伴”主题,体现渤海证券研究所的品牌形象与专业定位。
  • 分析:

图中呈现多组金融数字浮动,与背景都市相融,暗示金融市场的动态波动和研究的深度挖掘。虽非数据图表,但强化了研究的专业权威感和场景感,契合报告内容的严谨氛围。


  • 描述:

展示渤海证券研究所的标志及其研究成果推介页面截图,强调该研究所的原创报告数量及联合调研、专题会议参与情况。
  • 意义:

表达报告背后的研究实力和团队资源,增强受众对报告观点的信任度。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主体未涉及具体公司估值测算或模型,也未披露明确的财务预测和目标价,更多侧重于宏观行业行情、基金整体仓位及市场资金流向。因此无具体现金流折现(DCF)、市盈率(PE)等详细估值模型应用。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主要风险:

- 市场存在周期性波动和风格切换风险,市场估值和资金流向可能出现快速调整。
- 投资情绪和宏观政策变化可能加大市场波动幅度。
- 海外市场波动亦可能对QDII基金等境外投资带来影响。
  • 评估:

报告未详细讨论风险缓解策略,但明确指出该报告不构成投资建议,强调需关注市场环境变化。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节洞察


  • 本报告整体结构清晰,信号传递直观,但由于定位为基金周报和市场综述,较少深入公司基本面或行业深度分析,缺乏详细财务数据和估值模型,局限了投资决策参考层面。

-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提升描述较为表层,未详述推动仓位上升的具体投资逻辑,如宏观经济预期、政策导向等。
  • ETF资金流向对投资者行为解读略显简略,未深入分析跨境ETF火热背后的全球资本环境或具体行业趋势。

- 风险提示较为常规,缺少对潜在系统性风险的深刻剖析。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结合沪深股市最新行情,提供了全面的市场指数回顾、公募基金和ETF资金流向以及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动态分析。报告表明:
  • 沪深主要指数经历了震荡回调,估值指标显著下滑,反映短期市场调整压力。

- 行业表现分化明显,成长与科技主导的医药生物、通讯、传媒等板块韧性较强,而资源类和周期类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 公募基金中,主动权益基金仓位稳步上升,市场资金布局趋于积极;债券型基金表现稳定,体现避险需求存在。

- ETF市场结构分化显著,跨境ETF资金大量净流入,港股相关主题ETF表现活跃,而国内股票型ETF资金流出压力较大,显示国内资金对海外资产配置意愿增强。
  • 新基金发行活跃但募集资金规模减少,反映市场风险偏好谨慎。

- 风险方面主要围绕市场风格切换与波动风险,提醒投资者理性判断。

从图表和数据中可见,渤海证券研究团队注重数据监测和资金流向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当前市场态势的整体定位和动态参考。该报告作为宏观市场层面的观察工具,有助于研判市场情绪和基金行业现状,但需结合更详尽的行业与公司研究作补充。整体评级为中性偏谨慎,但对主动权益类基金仓位提升和跨境ETF资金流入持积极关注态度。[page::0,1]

---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