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西大类资产】“反内卷”,物价回升几何? ——“反内卷”系列研究报告(二)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围绕“反内卷”背景下商品价格变化特征及其对宏观物价指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商品期货价格动态与PPI、CPI的传导机制。多晶硅、焦煤等龙头品种价格涨幅显著,推动2025年下半年PPI提升约1.6个百分点,对全年PPI影响约0.5个百分点。反内卷对CPI影响有限且释放较为缓慢,主要渠道为食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整体推升效应偏长期呈现[page::0][page::1]。

速读内容


“反内卷”推动商品价格快速回升,多晶硅和焦煤领涨 [page::0]


  • 多晶硅、焦煤涨幅超过20%,玻璃、碳酸锂、焦炭等涨幅也较大。

- 远月与近月合约价差显示市场对线材、生猪、纯碱、焦煤的长期价格回升信心较强。
  • 焦煤等商品在夜盘限仓调控后价格出现回调,短期波动风险需警惕。


“反内卷”预计提升2025年下半年PPI约1.6个百分点,全年提升约0.5个百分点 [page::1]

  • 工业品价格回升主要集中在燃料动力、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筑建材及化工原料领域。

- 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传导机制存在时滞,但本轮因政策调控,PPI反应较快。
  • 2025年原先预测PPI为-2.4%,调高后预计为-1.9%。


“反内卷”对CPI影响有限且释放周期偏长,重点观察食品和医疗保健价格变动 [page::1]

  • “反内卷”对CPI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由猪肉、医疗保健及汽车价格修复带动。

- 房地产价格未明显回升,限制了居住类CPI分项价格提升。
  • 7、8月CPI面临基数压力,预计全年CPI约0.1%。


相关风险提示与评级说明 [page::1][page::2]

  • 宏观经济及产业政策的超预期变化为主要风险。

- 报告由华西证券分析师孙付发布,强调市场风险投资需谨慎。

深度阅读

华西证券“反内卷”系列研究报告(二)详尽分析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反内卷”,物价回升几何?——“反内卷”系列研究报告(二)》

- 作者:证券分析师 孙付(S1120520050004)
  • 发布机构:华西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7月27日 07:30(北京时区)
  • 研究主题:以宏观经济现象“反内卷”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该背景下工业品等商品价格走势、对PPI(生产者价格指数)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影响及未来展望。

- 报告性质:宏观策略及大类资产研究
  • 核心论点

- “反内卷”推动商品价格显著回升,尤其是工业品领域核心品种价格涨幅明显。
- 由此带动2025年下半年PPI明显改善,估计提升1.6个百分点,全年提升约0.5个百分点。
- 对CPI影响有限且具有长周期缓慢传导特征。
- 同时指出了当前市场存在的价格和预期差异,提示短期可能出现回调风险。

报告主要向专业投资机构客户发布,语言正式且数据详实,适合从事宏观策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者阅读分析。[page::0,1]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反内卷”下商品价格变化特征及展望


  • 关键论点

- “反内卷”政策吹响后,商品价格快速回升,其中多晶硅与焦煤成为价格上涨龙头,玻璃、碳酸锂、焦炭等也涨幅超过20%。
- 黑色系(如钢铁相关产品)及生猪价格涨幅相对有限。
- 期货合约价差显示,线材、生猪、纯碱、焦煤等品种远月价格涨幅较近月更显著,市场对其中长期价格回升信心更强;反之碳酸锂和工业硅远月涨幅不及近月,市场态度更为谨慎。
- 交易所限仓调控导致周五夜盘焦煤等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反映目前价格“强预期、弱现实”的矛盾局面,短期回调风险不可忽视。
  • 逻辑与假设

- 商品价格回升主要源自政策驱动的“反内卷”行动,通过限制无效重复竞争,实现产业集中,推动价格重调。
- 远月合约价差被用作市场信心的风向标,假设市场理性反映长期预期。
- 交易所风险管理措施(限仓)作为价格调整与波动控制手段影响短期趋势。
  • 关键数据点

- 涨幅超过20%的品种:多晶硅、焦煤;其次玻璃、碳酸锂、焦炭。
- 生猪与黑色系涨幅有限,显示结构性分化。
- 夜盘价格快速回落暗示市场波动加大。

本节紧密结合现货与期货市场数据,揭示价格变化的内在逻辑及市场情绪,强调“反内卷”助推价格回升,但短期仍存在调整风险。[page::0]

---

2. “反内卷”提升2025年下半年PPI约1.6个百分点


  • 核心观点

- “反内卷”主要体现在工业商品领域,特别是燃料动力类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材料,建筑建材及化工原料品种影响显著。
- 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传导及进而反映在PPI中有时滞,但由于现货价格也较受指导调控影响,PPI反应相对较快。
- 预计2025年7月及8月PPI数据会明显体现“反内卷”带来的价格撬动效应。
- 预计2025年下半年PPI因“反内卷”提升约1.6个百分点;全年PPI由此前预计的-2.4%提升至-1.9%,全年提升约0.5个百分点。
  • 推理依据

- 通过观察工业品期货与现货价格走势及政策导向判断价格趋势。
- PPI作为工业品价格指数,其变化需考虑价格传导机制的合理时滞。
- 对比历史数据与周期性波动,结合当前政策环境修正2025年PPI全年预期。
  • 数据解析

- PPI 2025年预期由-2.4%调整至-1.9%,反映整体工业品价格下跌幅度收窄。
- 下半年因反内卷政策效果集中释放,提升幅度明显。

本节清晰地将“反内卷”政策效果定量化,展示对宏观工业价格指数的提升,将政策信号具体化为价格指标的预期上行幅度。[page::0,1]

---

3. “反内卷”短期对CPI影响有限,中长期将逐步释放推力


  • 主要观点

- “反内卷”推动工业品价格上涨,但其向CPI的传导不够顺畅,尤其是短期内难以体现明显效果。
- 涉及居住等CPI分项价格的焦煤、钢铁、玻璃等,需通过房地产产业链传导,但当前房地产价格尚未回暖。
- 食品(如猪肉)、医疗保健、汽车价格可能是“反内卷”推力传导至CPI的主要渠道,但国家对医疗及食品价格更为谨慎。
- 工业品价格对CPI成本端的传导过程整体偏长,缓慢释放。
- 7、8月CPI仍受去年高基数影响面临下行压力,预计2025年CPI整体偏弱,约0.1%。
  • 推理逻辑和假设

- 产业链传导存在阶段性滞后,特别是房地产价格未出现明显复苏,居住价格分项压力依旧。
- 国家政策对民生相关价格(食品、医疗)定价管控严,反内卷效应释放受限。
- CPI的传导机制复杂,需要时间消化工业品成本变动。
  • 风险提示

- 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影响预测结果。

此节结构合理区分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审慎地预测“反内卷”对民生价格指数的作用路径和幅度,提示投资者理性看待CPI反应的延迟性和有限性。[page::1]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正文未含具体表格和图形数据,主要通过文字描述期货与现货价格表现、生产价格指数变化进行分析,但封面图片展示现代城市建筑和起飞的飞机,隐喻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背景。

该设计强化了报告关于经济结构“反内卷”及产业升级的主题,形象化表达未来价值创造的宏观层面定位。[page::0]

---

四、估值分析



报告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个股的估值分析,核心聚焦宏观层面的价格指数变化及预期,因此无现金流折现、倍数估值等细节模型讨论,侧重于通过期货现货价格变化与政策影响推断PPI和CPI走势,实现宏观资产定价方向的指引。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明确的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形势与产业政策若有超预期变动,可能导致报告提出的价格走势及指数变化预测失真。

- 回顾交易所限仓政策:周五焦煤夜盘价格大幅回调即为短期风险的体现,提示投资者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 CPI传导滞后风险:房地产市场未回暖成为价格传导链条上的瓶颈,存在政策或实体经济未达预期的风险隐患。

- 政策调控不确定性:对价格回升具有限制和导向的行政干预可能改变价格结构走势和期待。

整体风险评估较为谨慎,提示投资者结合实时宏观环境调整判断,并考虑政策干预的动态影响。[page::0,1]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分析


  • 潜在偏见:报告对“反内卷”政策持明显积极态度,假设其必然带来价格回升和经济结构优化,可能低估结构性风险与市场反应多样性。

- 预期乐观或假设偏高:PPI提升1.6个百分点的预期虽建立在价格涨幅基础上,但未充分讨论可能的产业链中断、不确定的需求恢复情况。
  • CPI传导复杂性承认不足:虽承认CPI传导缓慢,但具体传导机制及对不同行业冲击的差异没有更深入的量化分析,导致短至中期预测较为笼统。

- 未深入分析限仓政策的潜在长远影响:短期回调提及限仓调控,但未扩展对市场流动性及价格发现机制可能产生的长期影响分析。
  • 部分数据未详尽展示:未提供详细的分品种期货与现货价格数据表,令读者难以自行复核报告中的涨幅及价差差异。


总体而言,报告结构严谨,分析透彻,但在预期假设和风险层面存在一定的积极偏向,建议读者结合实际市场动态和宏观数据综合判断。[page::0,1]

---

七、结论性综合



华西证券发布的《“反内卷”,物价回升几何?》报告系统性解读了“反内卷”政策对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价格的积极推动作用,强调了多晶硅、焦煤等核心商品的价格涨幅及其带动生产价格指数(PPI)提升的关键地位。报告明确预计2025年下半年PPI将提升约1.6个百分点,全年PPI提升约0.5个百分点,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乐观的工业品价格走势预判。

然而,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报告强调传导机制暂时不畅,短期影响有限,预计2025年CPI维持极低增速0.1%,甚至存在因高基数而下行压力。考虑到房地产市场尚未复苏,CPI通过居住等分项的传导路径仍具不确定性,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者价格的传导动作将呈现长期、渐进的模式。

文中同时以期货远月与近月合约价差分析,进一步佐证部分品种长期价格回升信心水平分化,突显市场对“反内卷”长效性的不同预期。报告并适时提示交易所限仓调控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提醒投资者对短期价格调整保持警惕。

报告在整体上偏向强调“反内卷”政策带来的结构性供求改善和价格回升机遇,伴随着稳健的宏观数据推演与较审慎的风险提示。对于关注宏观通胀动态及大宗商品市场变化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而言,该报告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及市场风向标解读,具有较高参考价值[page::0,1]。

---

附件:相关图片(以便溯源)


  • 报告封面图片展示了华西证券品牌及现代都市高楼与飞机形象,象征价值创造与市场活力,见:



  •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及监管声明页:





---

综上,报告对“反内卷”背景下工业品价格和宏观通胀指标的变动趋势进行了系统且清晰的阐释,为投资策略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分析基础与数据支撑。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