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安金工】8月上市3只新股,2亿规模A类户打新收益约31万元“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二百二十八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跟踪2025年以来A类和B类不同规模账户在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的新股打新表现,假设所有新股均能申购且上市首日卖出,测算出2亿规模A类账户累计打新收益率为2.07%,10亿规模A类账户为0.65%。报告统计了近期上市新股的首日涨幅均值,科创板与创业板首日涨幅均超过218%,有效报价账户数量及发行规模也被详细跟踪,结合充足数据和图表,展示了打新收益的时间序列及分板块表现,指出打新存在破发风险,相关数据为投资提供参考 [page::0][page::1][page::2][page::6][page::8][page::10].

速读内容


2025年至今不同账户规模打新收益率及表现 [page::0][page::1]


  • 2亿规模A类账户打新收益率为2.07%,B类账户为1.87%。

- 10亿规模A类账户收益率下降至0.65%,B类为0.59%。
  • 首日平均涨幅上,科创板和创业板均超218%。


近5个月新股上市规模及涨幅统计 [page::1][page::5]



  • 近月新股募资规模集中于5-10亿元区间。

- 首日开板涨幅最高个股达409.8%(广东建科)。
  • 募资金额最高的新股资金达9.44亿元。


近期新股满中收益测算及个股表现 [page::5][page::6]


  • 满中收益以首次开板价与发行价差及平均中签率计算,最高个股满中收益超17万元。

- 不同规模账户打新收益详细测算,2亿规模账户约获得31万元打新收益。
  • 各股票满中收益随账户规模呈现递增趋势。


分板块逐月打新收益率详解 [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板块 | 2024年至今A类2亿收益率 | 2025年至今A类2亿收益率 | 2024年至今B类2亿收益率 | 2025年至今B类2亿收益率 |
|-------|------------------------|------------------------|------------------------|------------------------|
| 全板块 | 5.80% | 2.07% | 4.79% | 1.87% |
| 科创板 | 1.69% | 0.51% | 1.51% | 0.49% |
| 创业板 | 2.99% | 1.01% | 2.45% | 0.90% |
| 主板 | 1.12% | 0.56% | 0.84% | 0.48% |
  • A类账户的打新收益率整体高于B类。

- 科创板和创业板板块收益率较主板更优,且2025年收益相较2024年有所下滑。
  • 不同规模账户收益率趋于下降,显示规模扩张后边际效应递减。


新股发行及申购动态 [page::3][page::4]


  • 华新精科、三协电机等近期新股发行情况详述,披露中签率及超额认购数据。

- 3只新股待上市,募资规模合计约20.57亿元。
  • 打新流程明确,涵盖待询价、申购、上市等环节。


风险提示与免责声明 [page::0][page::10]

  • 新股上市存在破发风险,打新策略可能出现负收益。

- 新股发行数量和市场情绪波动均可能影响打新表现。
  • 本报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深度阅读

【华安金工】8月上市3只新股,2亿规模A类户打新收益约31万元——“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二百二十八详尽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 《8月上市3只新股,2亿规模A类户打新收益约31万元——“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二百二十八》

- 作者/机构: 华安证券金工团队,金工严选
  •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2日15:54上海时间

- 主题范围: A股打新市场,重点追踪新股发行、上市首日涨幅、账户打新收益表现及打新市场规模动态。

该报告核心聚焦于2025年8月新上市的3只新股,围绕不同账户规模(尤其是2亿元、10亿元规模的A类和B类账户)的打新收益率展开跟踪与分析。报告还详尽披露了新股发行信息、中签率、募资金额以及首日涨幅表现,并评估未来打新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

主要信息传递:
  • 通过假设全部新股均成功打中,且按首日市场均价卖出,评估不同规模账户的打新收益率,发现2亿规模A类账户的打新收益率约为2.07%。

- 8月新发行的新股数量较少但募资金额较大,科创板和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显著,均超过200%。
  • 有效申购账户数量有所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打新热度依旧旺盛。

- 报告对新股发行动态、市场参与度、打新收益历史走势进行了详尽的数据追踪,有较强时效性及实际运用价值。
  • 明确风险提示,包括新股可能破发、打新收益的波动性、新股发行变数等。[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报告摘要与主要观点


  • 关键论点:报告聚焦打新收益,假设所有主板、科创板和创业板的新股均被成功中签,首日卖出且不考虑锁定期限制,2亿元规模A类账户的收益率为2.07%,B类为1.87%,10亿元规模A类与B类分别为0.65%与0.59%。

- 推理与依据
- 依据Wind资讯提供的新股发行数据,结合网下中签率和卖出价格,模型化计算账户收益率。
- 以首日市场均价作为卖出价,反映现实操作的理想状态。
  • 关键数据点

- 科创板新股首日平均涨幅达218.45%,创业板高达222.39%。
- 有效申购账户数量分板块细致统计,例如科创板A类约3062账户,B类约1602账户,显示市场参与热情。
  • 预测与推断

- 通过收益率走势图(图表2、图表4)分析,2025年以来打新整体收益率逐渐提升。

该节为全报告搭建了整体框架,强调了打新收益与账户规模的相关性,展示了新股板块之间的表现分化,奠定后续数据详解基础。[page::0,1]

---

2.2 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与图表3(2025至今打新收益率A类与B类账户):

- 图形清晰展示不同规模账户收益率随资金规模增加的递减趋势,1.5亿规模收益最高,10亿规模最低。
- A类账户收益始终高于B类,显示A类账户获得较优的市场分配和定价优势。
  • 图表2与图表4(2024年至今累计打新收益率曲线):

- 两图显示收益率曲线分红色(2亿账户)和蓝色(10亿账户)两条,2亿账户收益增长迅速,10亿账户较为平缓。
- 反映小规模账户能更灵活获取超额收益,规模效应存在抑制边际收益的情况。
  • 图表5(2023年至今逐月上市规模):

- 柱状图分主板(蓝色)、科创板(灰色)、创业板(红色)。
- 2025年8月仅3只新股上市,但募资规模高达25.63亿元,显示资金集中度。
- 2023年中段募资规模显著较大,市场活跃度高。
  • 图表6与图表7(科创板与创业板个股近期涨幅):

- 柱状短条表现单个股票的首日涨幅波动,红色线为20只新股均值。
- 明确显示近期涨幅峰值超过200%,诠释打新首日行情的强劲。
  • 图表8-10(各板块A类和B类账户有效报价数量变化):

- 近年账户参与新股报价数量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2024年及2025年初有所下降,近期微幅回暖。
- 主板账户参与规模明显大于创业板及科创板,体现主板市场更广泛的资金基础。
  • 图表11(近期新股发行数量结构):

- 以柱状形式分各发行股票的战略配售、网上发行、网下发行数量,可见部分新股发行网下份额显著,预示机构资金活跃。
  • 图表12(打新流程图):

- 简洁明了展示新股从待询价、询价、发行价公布、申购到上市的阶段顺序,方便理解打新操作流程。
  • 图表13-16(待上市股票状态及IPO日历):

- 明细排布待询价、申购及上市的股票数量和募资规模,反映现阶段打新市场的最新动态。
- IPO日历表格直观展现各新股关键申购时间节点,增强报告时效参考。
  • 图表17-18(新股首次开板涨跌幅与募资金额、满中收益测算):

- 双轴图揭示募资金额与首日涨幅间部分正相关关系,最大涨幅股票金额不一定最高。
- 满中收益计算以中签率结合首发价和首日均价,最高17.63万元,预估打新盈利能力。
  • 图表19-20(具体新股满中收益与不同规模账户逐股票收益):

- 细化到个股层面,体现不同资金规模下打新收益差异,显示大账户受资金限制造成收益饱和。
  • 图表21-28(不同规模A类、B类户逐月打新收益统计):

- 详细罗列2024年至今不同账户逐月打新收益(万元)和对应打新收益率,涵盖所有板块及分板块(主板、科创板、创业板)。
- 显示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大账户收益率低于小账户,B类账户整体收益率略低于A类。
- 分板块来看,创业板的打新收益率相对较高,其次为科创板,主板最低,体现不同板块的收益空间差异。

以上图表全面支持报告文本中的结论,提供详实数据和可视化展示,强化分析的说服力和直观感受。[page::1,2,3,4,5,6,7,8,9,10]

---

2.3 新股发行详情及申购市场表现


  • 新股个例分析:华新精科、三协电机的发行价格合理,市盈率与行业平均持平,募资金额约7.98亿-8亿元,发行方式多样,包括战略配售、网下询价、网上定价。

- 网上中签率极低(均在0.03%以下),网下申购倍数巨大,体现抢购热情。
  • 新股上市后普遍出现百倍以上涨幅,确认了打新作为高收益策略的地位,但同时隐含高风险。

- 近期上市新股募集资金规模集中在5-10亿元,显示资本集中。
  • 打新策略围绕申购时间快节奏推进,实时更新的IPO日历帮助投资者把握机会。[page::3,4]


---

2.4 风险提示


  • 报告明确新股的破发风险,打新策略可能导致负收益,强调打新收益具有波动性。

- 新股发行存在不确定性,如暂停发行、延时等均可能影响收益。
  • 二级市场情绪、申购人数和新股数量等外部因素,都会对打新表现产生影响。

- 历史入围率和收益率不能保证未来表现,报告建议投资者理性参考。
  • 风险提示充分体现了市场不确定性,具备警示性和合规要求。[page::0,10]


---

3. 估值分析


  • 报告并未明确采用传统估值模型(DCF、PE倍数等)对新股定价进行估值分析,而是利用上市首日涨幅、发行价及网下中签率,测算打新满中收益,这是以实证为基础的“收益测算法”。

- 这种方法重点关注账户资金规模和中签率对收益的影响,适合实际操作层面的投资决策辅助。
  • 投资者通过该模型,结合打新收益率曲线,判断不同资金规模账户在打新市场中可能取得的收益水平,洞察打新策略的收益边界。

- 报告未提供敏感性分析,意味着未知因素带来的收益浮动风险较大,但由多图表覆盖不同假设规模账户已具备一定的弹性分析效果。[page::5,6,7,8,9]

---

4. 风险因素评估


  • 新股破发风险:破发可能导致打新资金亏损,打新收益不保,投资者须注意。

- 发行暂停风险:新股发行可能遇到流程延期或暂停,直接影响打新收益产出。
  • 市场情绪波动:二级市场情绪冷暖直接影响首日及后续涨幅,进而影响整体收益。

- 申购人数与资金集中:申购热度变化带来中签率波动,影响打新策略有效性。
  • 历史数据局限性:基金公司历史入围率可能无法反映未来的市场状况,存在不确定性。

- 综合观点:报告风险提示全面,对不确定性保持警惕,未忽略市场内潜在不利因素。[page::0,10]

---

5.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较为乐观地假设“所有股票打中新,上市首日均价卖出”,在忽略锁定期限制的前提下,高估了部分账户的实际收益,忽略了资金流动性和锁定期风险。

- 报告未对打新失败或破发的负面案例进行详尽剖析,风险提示较为简略。
  • 账户规模与收益率递减的关系依赖于平均中签率假设,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券商策略、账户组合和市场变化影响,存在波动。

- 盈利数值主要基于近期20只新股的表现,样本量较有限,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市场长期表现趋势。
  • 报告注重宏观数据与现场回测,缺少深度微观案例分析。

- 不同板块间收益差异说明打新策略需要分板块调节投资组合,单一板块参与可能存在收益波动风险。

总结来看,报告严谨数据支持但在实际操作情境考虑及风险细节披露上仍有提升空间。[page::0-10]

---

6.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系统地跟踪了2025年8月及近期A、B类账户在科创板、创业板和主板的新股打新市场表现,重点展示了不同规模账户在理想情况下取得的打新收益水平。结合大量图表数据,报告指出:
  • 近期市场新股上市数量虽减少,但募资金额仍维持高位,市场热度不减。

- 科创板与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均超过200%,主板相对温和,突出高收益潜力但伴随风险。
  • 2亿元规模的A类账户在假设全中签、按首日均价卖出的条件下,打新收益率达2.07%,体现其资金效率较高,10亿元账户对应收益率仅0.65%。

- A类账户整体收益优于B类,也显示出账户类型对打新分配资源的重要影响。
  • 有效报价账户数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反映打新参与热情依旧活跃。

- 风险因素提示新股破发及市场波动等不可小视,投资需构建风险意识。
  • 报告基于实证数据与市场行为模型,提供了财务、市场和操作层面的综合解读,为投资者、基金管理者制定打新策略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和分析框架。


综上,华安证券的研究报告以严密的数据体系、高效的实证模型和清晰的市场动态解读,为投资者呈现了当前A股打新市场的全貌及前景,既揭示了机会,也明确了潜在风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操指导意义。[page::全报整体总结]

---

图表列表示例(部分)


  • 图表1 2025至今A类账户打新收益率


  • 图表5 2023年至今逐月上市规模(亿元)


  • 图表17 近期新上市股票首次开板涨跌幅与募资金额


  • 图表20 近期不同规模账户逐股票网下打新收益(万元)

(见原文HTML表格部分详细数据)

---

总体评价



报告采集了详实且多维度的数据,采用较为科学的实证模型计算打新预期收益,清晰描绘了不同账户规模、不同板块的打新收益差异。图表丰富,数据可视化佳。风控提示到位,并结合了上市节奏、募资动态、申购热度,适合基金经理与专业投资者参考。

报告仍需关注实际操作中锁定期和市场波动的影响,未来可强度补充敏感性及场景分析。整体而言,是一份详尽、系统且专业的A股打新市场监控与分析报告。

---

(注:本分析仅基于提供的研究报告内容构建,不含任何个人投资建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