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闪耀2025上海工博会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2025上海工博会中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最新发展,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高速迭代和创新趋势,同时结合乘联会及指数数据分析了汽车行业现状,维持行业“增持”评级,推荐关注具备成本优势和内生竞争力的龙头企业。[page::0]
速读内容
2025上海工博会人形机器人产业表现[page::0]

- 多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参展,包括傅利叶、哈默纳科、环动科技、曦诺未来及上海电气等。
- 上海电气依托多产业协同优势,推动智能机器人的高精尖研制。
- 曦诺未来具备“电机+电控+减速器+丝杠+算法”全链条自研自产能力。
- 行业看好创新和成本优势企业,预示未来增长潜力。
汽车行业最新市场数据及趋势分析[page::0]
- 申万汽车指数整体相对持平,新能源整车指数下跌2%,商用车指数下跌3%。
- 乘用车9月1-21日零售119.1万辆,同比增长1%,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8.5%,同比提升10%。
- 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以旧换新政策影响逐步减弱,重卡市场受5月以旧换新推动明显增长。
- 零部件行业成长性趋紧,关注渗透率及国产化率提升空间企业。
投资策略与风险提示[page::0]
- 维持汽车行业“增持”评级,重点挖掘成本优势显著的标的,类似新能源车磷酸铁锂正极领域的创新路径。
- 推荐关注具备产业链完整性和技术优势的企业。
- 风险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深度阅读
国泰海通证券《人形机器人闪耀2025上海工博会》研究报告详尽解读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人形机器人闪耀2025上海工博会》
- 发布机构:国泰海通证券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29日
- 报告作者:刘一鸣(分析师,编号S0880525040050)、张予名(研究助理,编号S0880125042241)
- 主题:聚焦汽车产业整体表现及人形机器人行业在2025上海工博会上的亮相,特别强调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及其对汽车行业和相关零部件产业链的潜在影响。
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
报告表达了对汽车行业的“增持”评级,尤其强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其带来的供给创造需求。对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态势、国内重点细分市场的变化(如乘用车、重卡与零部件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2025年上海工博会作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展示平台,凸显了核心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与协同优势,是该行业的风向标。
主要投资策略包括:
- 积极寻找具备高性价比技术路线的企业,类比新能源车磷酸铁锂正极的成功路径,及宁德时代的内生竞争优势;
2. 关注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逐步减弱所带来的乘用车市场压力;
- 重点关注受以旧换新推动的重卡市场以及助力产业升级的AIDC柴发业务;
4. 推荐具备产品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空间的零部件企业。
报告还附带了近期(9月19日至26日)市场表现的简要回顾,指出申万汽车指数与细分指数的表现趋势。[page::0]
---
二、逐节深读分析
1. 行业现状与细分市场表现
- 内容总结:
报告开篇提及多个细分市场的近期指数表现:申万汽车指数总体保持相对平稳,新能源整车板块下跌2%,汽车零部件板块持平,商用车指数下跌3%。此外,对比万得全A的表现,新能源整车及商用车板块表现跑输市场表现。
- 依据及逻辑:
通过指数变化捕捉行业短期运行态势,体现市场对细分领域的不同预期和风险偏好。新能源车尽管整体渗透率提升,但因动态调整及竞争格局影响,短期承压。
- 关键数据:
- 申万汽车指数持平,新能源整车指数下降2%,商用车指数下降3%。
- 乘联会数据:9月1-21日乘用车零售119.1万辆,同比增长1%;新能源乘用车69.7万辆,同比增10%;新能源渗透率58.5%。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乘用车1595.5万辆,同比增长9%;新能源826.7万辆,同比增长24%。
- 意义:
乘用车市场整体保持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8.5%,展示了市场结构性转型,但分化风险明显,部分板块短期承压。[page::0]
2.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
- 内容总结:
上海工博会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展示的重要窗口,参与企业涵盖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展现产业链协同和技术进步。重点企业如傅利叶(本体)、哈默纳科、曦诺未来(核心零部件)等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
- 逻辑及依据:
工博会展区企业集中体现了人形机器人高速迭代趋势以及在技术和成本上的竞争优势。曦诺未来的“一站式”自研自产模式(涵盖电机、电控、减速器、丝杠及算法)体现了创新驱动和产业集成。
- 关键数据与分析:
- 企业纵向整合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及机器人本体制造。
- 上海电气凭借多产业协同,推动智能机器人的高精尖技术突破。
- 投资含义:
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看好具有创新能力和成本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带来市场扩张和结构性增长机会。[page::0]
3. 投资策略细化
- 分析:
- 比对新能源车磷酸铁锂正极的技术路线与宁德时代的内生优势,寻找人形机器人及汽车部件领域同类高成长标的。
- 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减弱,暗示乘用车市场竞争或加剧,需关注成本与技术优势。
- 重卡市场和某些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带来的成长机会。
- 重点关注产品渗透率和国产化率提升空间大的零部件公司。
---
三、图表深度解读
本报告首页无具体财务或行业数据图表,唯一附带的为国泰海通证券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图片(见下),便于投资者关注官方渠道,获取更多深度报告与信息更新。

该图虽无直接分析价值,但反映报告的官方发布渠道与合规范围。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内容中未明确涉及具体企业估值模型、定价或目标价。但提到寻找具备内生竞争优势及高性价比技术路线的企业,暗示侧重于成长性估值方法,注重技术壁垒和市场渗透速度。
报告建议从技术路线竞争力、成本结构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切入估值视角,判断企业未来现金流和市场份额成长潜力。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特别提示以下主要风险:
- 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削弱整体消费需求和汽车及机器人市场的扩展速度。
-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材料成本上涨将直接影响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影响投资回报。
报告未深入描述缓解策略,但提示投资者需关注上述不确定性对产业链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对人形机器人和相关零部件企业的乐观看法基于当前产业快速发展和工博会展示情况,潜在假设为技术持续迭代能降本增效,但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和规模化推广存在不确定性。
- 乘用车市场的增速缓慢及新能源车价格压力未被过多强调,可能隐藏市场竞争激烈和利润缩减的风险。
- 缺乏对下游用户接受度及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分析。
- 对经济风险和原材料价格风险的讨论较为表面,缺少系统预测和应对措施,可能导致风险评估不足。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围绕2025年上海工博会展现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展,结合汽车行业细分市场表现,系统阐述了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及未来投资方向。总体持“增持”评级,重点关注具有技术创新和成本领先优势的企业,尤其是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及整车制造环节。
报告通过乘联会数据和指数动态,展现了乘用车和新能源车的稳健增长态势,但同时警示以旧换新带来的结构性压力及细分市场分化。人形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其高速迭代和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为投资带来潜力,同时需谨防宏观经济波动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风险影响。
投资者可从技术路线的确定、内生竞争力的构建、以及产品渗透与国产化提升空间三个维度,筛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此外,产业协同和多产业整合能力(如上海电气案例)是形成技术壁垒的重要因素。
最终,报告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未来汽车及机器人行业布局的战略指引,强调新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升级是驱动长期稳健回报的关键,符合当前从制造向智能制造的产业转型大趋势。[page::0, 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