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金:提物价待需求端发力 ——2025年7月物价数据点评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点评2025年7月中国物价数据,指出PPI环比跌幅收窄至-0.2%,CPI同比由涨转平主要受食品价格拖累,核心CPI同比持续改善。供应端“反内卷”政策推动重点行业限产提价,供给侧调控更趋市场化法治化,但终端消费需求疲软,扩内需是物价回升关键。期货市场抢跑供给端产能治理,预计8月后PPI同比、四季度CPI同比将改善,但政策需加力支持物价回归历史均值 [page::0][page::1][page::5][page::6][page::7]

速读内容


7月物价总览与CPI分项表现 [page::0][page::1][page::2]


  • 7月CPI同比持平(0.0%),较6月下降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拖累,同比下降1.6%。

- 核心CPI同比回升至0.8%,环比涨0.4%,略高于十年同期均值,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表现强劲。
  • 食品分项中猪肉、鲜菜、鲜果价格均表现偏弱,猪肉同比降幅扩大至-9.5%。

- 消费品及服务环比增长良好,生活用品、交通通信、教育文化等服务环比强于季节性均值。

PPI走势与“反内卷”政策影响 [page::5][page::6][page::7][page::8]


  • 7月PPI环比跌幅由-0.4%收窄至-0.2%,但同比跌幅持平约-3.6%,两年低位。

- “反内卷”政策推动煤炭、钢铁、水泥、光伏、锂矿等重点行业限产、减产,有效缓解价格下跌压力,提振PPI环比。
  • 期货价格涨幅超过现货和PPI,显示市场抢跑产能治理预期。

- 国际环境抑制出口价格,但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推动相关行业价格上行。

供需两端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page::7]

  • 本轮产能治理涉及更多大企业,实施更市场化、法治化、柔性化方式,力度较2016年去产能更温和。

- 终端消费疲软是物价下行的主要原因,GDP平减指数连续9季度为负,需求端扩张任务艰巨。
  • 政策层面需加强财政扩张、去杠杆及民生补短板,促进内需增长,助力物价回归2%目标。

- 预计8月后翘尾效应减缓,PPI同比和四季度CPI同比有望回升,但仍需政策加力配合。

深度阅读

中金:《提物价待需求端发力 ——2025年7月物价数据点评》深度分析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标题:提物价待需求端发力 ——2025年7月物价数据点评

- 作者:黄文静、潘治东 等
  • 发布机构:中金公司研究部

-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1日
  • 主题:中国2025年7月物价数据的分析点评,聚焦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表现及其驱动因素,政策影响及未来通胀走势的预测。


核心论点

报告阐述了7月物价表现出现PPI环比跌幅收窄,CPI同比由涨转平,核心CPI却连续回升,主要由“反内卷”政策推动重点行业控量提价带动,同时指出需求端扩张对持续有效推升物价的关键作用。作者预判8月后随着翘尾因素消退,物价同比将有所改善,但全面回归历史物价中枢需政策加力和内需扩张的持续支撑。[page::0-1]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CPI同比由涨转平,核心通胀持续改善


  • 观点总结

7月CPI同比持平(0.0%),较6月0.1%小幅下降,主要受食品价格拖累,尤其是果蔬和猪肉价格明显下降。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却持续回升至0.8%,环比上涨0.4%,以上环比涨幅强于过去十年同期平均水平,显示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改善是推动核心通胀的主要力量。
  • 推理与证据

食品价格因素中猪肉同比降幅扩大至-9.5%,鲜菜和鲜果价格也表现疲软,食品整体拖累CPI同比达0.30个百分点。物价改善体现在工业消费品价格的同比降幅收窄,以及服务价格环比上涨。从季节性对比看,非食品、核心和服务类价格均强于过去十年同期平均,说明价格结构中非食品和服务分项表现亮眼。
  • 关键数据点

- CPI同比0.0%(6月0.1%)
- 核心CPI同比0.8%(6月0.7%)
- 食品同比-1.6%(6月-0.3%),其中猪肉-9.5%
- CPI环比0.4%,略高于十年同期0.35%
  • 图表解读

图表1数据清晰展示上述数字,图表2图示显示翘尾因素与新增价格因素对CPI同比的贡献,反映出新增价格推动较弱,翘尾因素贡献也在减弱,导致整体同比转平。
  • 复杂概念阐释

"翘尾因素"指的是基于去年同期基数对今年同比的影响,翘尾效应消退意味着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同比数字承压。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旨在剔除短期波动,反映基础通胀趋势。[page::0-3]

2.2 食品分项价格拖累CPI


  • 观点总结

7月食品价格受季节性供应充足影响,果蔬和畜肉价格疲软。生猪行业虽然开展“反内卷”举措(调减能繁母猪存栏、限制肥猪出栏体重等),但行业分散及政策落实面临挑战,猪肉价格同比降幅达9.5%。
  • 关键数据点与趋势

食品价格同比下跌1.6%,较6月扩大1.3个百分点,边际拖累CPI同比0.30ppt。鲜菜和鲜果环比降幅均大于季节性平均值,猪肉环比微幅上涨0.9%,但弱于季节性走势。生猪行业市场集中度低,前50强仅占40%,政策执行的市场化特征导致短期内效果有限。
  • 图表

图表4展示食品分项对CPI的贡献,猪肉和果蔬明显为负贡献;图表6显示果蔬和猪肉环比跌幅弱于季节性均值。
  • 逻辑阐释

政策“反内卷”旨在抑制行业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转为市场化调节,短期效果不明显,市场供给充足但需求偏弱,导致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持续走低。[page::2-3]

2.3 工业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改善


  • 观点总结

受“6.18”促销扰动消退、以旧换新资金落地(690亿元特别国债)、金价上涨等因素推动,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出现上涨。服务价格受暑期旅游旺盛带动环比增长,特别是旅游相关价格涨幅明显。
  • 数据点

工业消费品同比-0.4%,较上月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6%,带动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0.5%,环比0.6%,表现强于季节性,其中旅游类价格环比涨幅分别达17.9%、9.1%、6.9%、4.4%。
  • 图表

图表7细分服务分项,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环比强于季节性,反映出暑期旅游及消费带动服务价格上升。
  • 逻辑解析

促销活动结束带动价格恢复正常,换新资金增加消费能力,金价上涨对珠宝类价格带动明显。同时暑期旅游旺季拉动机票、住宿等紧缺资源价格上升,提升服务类CPI环比。[page::4]

2.4 PPI环比跌幅收窄,同比跌幅继续扩大


  • 观点总结

“反内卷”政策实施推动重点行业产能治理,煤炭、钢铁、水泥、光伏等行业价格环比降幅均明显收窄,促使PPI环比跌幅自-0.4%收窄至-0.2%。但因新涨价因素趋弱,新涨价乏力,PPI同比依旧维持低位-3.6%。
  • 数据点

煤炭开采价格环比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钢铁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PPI生产资料环比由-0.6%收窄至-0.2%,同比由-4.4%微升至-4.3%。PPI生活资料同比和环比均走弱。
  • 逻辑及假设

重点产业供给侧控制用量补充价格,但因需求疲弱及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价格承压难以大幅反弹。供给侧政策主要是市场化、法治化约束产能产出,拉紧供需关系缓解价格压力。[page::5-6]

2.5 国际因素与行业分化影响


  • 观点总结

出口相关行业价格普遍承压,如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价格出现环比下降。与此相反,国际油价和有色金属价格上涨推动相关行业价格攀升,如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上涨3.0%,有色金属行业上涨0.8%。
  • 数据与趋势

汽车制造业由于“反内卷”政策纠正下游对上游供应商强制压价,制造成本上升,但外需不足带动PPI价格环比转负。
  • 图表

图表10显示原材料工业PPI同比略有回升,图表11排列了7月PPI环比涨幅最大的五个与跌幅最大的五个行业,反映行业差异明显。[page::6-7]

2.6 期货市场抢跑“反内卷”预期


  • 观点总结

期货价格涨幅快于现货价和相关PPI环比价格,反映市场对“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侧治理及限产预期的抢跑,预示未来相关行业价格可能持续回暖。
  • 重要数据

硅料、焦煤、玻璃、碳酸锂、螺纹钢等期货价格涨幅均领先于现货和PPI行业价格,表明市场预期上行。
  • 图表分析

图表12展示期货与现货和PPI涨幅差异,强烈预示供应端政策落地对价格提升的前瞻影响。
  • 逻辑解释

期货市场信息反应速度快,是预期变化的晴雨表。供给侧限制令期货价格提前反弹,信号后续PPI价格有增加可能。[page::7-8]

2.7 未来趋势与政策建议


  • 报告强调翘尾因素拖累逐步消退,预计8月起PPI同比改善,全年四季度CPI同比提升,但短期来看,仅靠供给端限产治理提振价格效果有限,扩内需尤其是财政政策的支持对推动价格回归中枢至关重要。
  • 供给侧产能治理难度大于2016年,覆盖行业更广泛,且多为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柔性比较强,恐怕难以像过去那样快速通过关停“低小散”企业显著缩减产能。
  • GDP平减指数负值连续9个季度,显示终端需求疲软,货币扩张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是催动内需和支撑通胀的根本途径。


---

3. 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CPI分项增速与贡献

详细展示了7月CPI整体、核心、食品、非食品、工业消费品及服务的同比和环比数据,清楚反映食品价格对整体负贡献以及核心与非食品类别温和改善的趋势,验证报告关于食品拖累CPI、核心通胀回升的论断。
  • 图表2 & 3:CPI和PPI同比翘尾与新增贡献拆解

图示清楚呈现了近年来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对CPI、PPI同比的历史贡献变化。2025年翘尾负贡献明显,导致同比增长受抑。支撑逻辑为去年高基数对今年同比的压制作用大。
  • 图表4 & 6:食品分项对CPI贡献与环比缺口

展示食品子项(猪肉、果蔬、鲜菜等)价格同比、环比均表现较弱,是CPI总体持平甚至略降的主要原因。
  • 图表7:服务价格分项环比表现

生活用品、交通通信和文化娱乐等服务价格环比增长强于季节性,支撑核心服务价格持续回暖。旅游旺季推动机票、住宿显著上涨。
  • 图表9:家用器具价格同比与零售额对比

家用器具价格近期有改善趋势,反映换新资金对耐用消费品需求有拉动。零售额增长带动价格提升,但整体仍属于相对温和。
  • 图表10 & 11:PPI原材料及重点行业价格表现

采掘工业原材料价格同比略有改善,反映国际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工业材价的影响。环比涨跌前五行业清晰反映出煤炭、钢铁、光伏等“反内卷”行业降幅收窄,而出口受压行业价格承压。
  • 图表12:反内卷相关行业期货现货对比

明显展现期货价格涨幅领先,预示市场信心提前反映政策影响,是监测后续现货和PPI价格变动重要指标。

---

4. 估值分析



本报告主要属于宏观经济及物价数据点评性质,无直接涉及个股或企业估值模型,与金融资产估值技术如DCF、市盈率等无关联,故无估值分析章节。

---

5. 风险因素评估


  • 政策落实不及预期:产业“反内卷”涵盖范围广且多为大企业,政策执行需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落实存在难度,供应端产能治理效果有限。
  • 国际环境波动:出口行业需求与全球贸易环境持续不确定,可能抑制相关行业PPI回暖。
  • 需求端疲软:GDP平减指数连续下行,需求端恢复缓慢,内需扩张不足将直接制约价格大幅反弹。
  • 食品价格波动:猪肉及果蔬价格大幅回落存在持续性风险,短期难以支撑整体通胀水平。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概率,但明确指出扩大内需政策的必要性作为缓冲和提振手段。[page::0-8]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供给端的“反内卷”产能治理虽有明显政策推动力,但报告也慎重指出效果比2016年柔和且更依赖市场自律和法治手段,间接表达了当前结构性去产能较难速效见成效。
  • 报告对数据和趋势解读较为客观,唯一需要关注的是“政策加力”和“扩内需”作为未来通胀回归的关键,需要更多政策细节和力度佐证。
  • 期货市场对未来价格的乐观预期也存在一定风险,尤其当实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时,现货和PPI价格可能难以兑现期货预期行情。


---

7. 结论性综合



中金公司《提物价待需求端发力 ——2025年7月物价数据点评》报告全面系统解读了当前中国CPI和PPI的表现和逻辑机制。7月数据显示:
  • CPI同比由涨转平(0.0%),其中食品价格大幅拖累,猪肉和果蔬价格明显疲软,核心CPI同比持续回升(0.8%),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环比强于季节性,显示非食品类价格改善。
  • PPI环比跌幅由-0.4%收窄至-0.2%,体现“反内卷”措施在部分重点行业对价格的有限提振效果,但同比依然处于两年低位-3.6%,新涨价因素减弱,尚未实现回暖。
  • “反内卷”政策在煤炭、钢铁、水泥、光伏、锂电等行业推动产能削减和价格回升,期货市场提前反映预期,抢跑现象明显。
  • 国际贸易环境及出口需求持续承压,压低部分工业品价格,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对相关行业形成正向拉动。
  • 供给端产能治理政策较2016年更市场化、法治化,短期效果较为柔和,需求端疲软依旧是制约通胀回升的核心。
  • 展望未来,翘尾因素消退将自8月起改善价格同比表现,尤其PPI同比回升和CPI四季度回暖,但全面回归历史通胀中枢还需政策加力及内需扩张的持续配合。


图表数据有力支撑了报告结论,特别是分项价格表现、翘尾与新增价格因素拆解、重点行业价格环比变化以及期货与现货价格走势的对比,全面揭示当前物价结构和价格传导机制。[page::0-8]

---

总结



本报告以严谨的数据为基础,深入剖析2025年7月中国物价数据的现状与变化,重点强调政策、供需与国际环境的综合影响。其核心判断是:供给侧“反内卷”政策虽有积极作用,但需求端发力是未来物价回升的关键。内需扩张、财政政策力度及市场预期的实现情况,将是未来物价走势的主要决定因素。该观点为理解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和通胀趋势提供了系统视角和可靠参考。

---

图表示例


  • CPI同比拆解翘尾与新增贡献:



  • PPI同比拆解翘尾与新增贡献:



  • 7月PPI环比前五和后五行业:




---

(全文基于中金公司2025年8月发布的《提物价待需求端发力 ——2025年7月物价数据点评》报告内容,页码沿用原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