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掘基系列之三十八:景气度逻辑坚实,如何快速布局人工智能板块?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从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出发,系统分析了筹算力、模型和应用的共振发展,重点对创业板和科创板AI指数的投资价值进行了深度研究,结合两大主题指数的行业分布、历史表现及成分股研发强度和盈利能力情况,详细展示了核心投资标的华夏AI相关ETF产品,支撑了人工智能板块的中长期上行逻辑,为快速布局提供了坚实依据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7][page::9].
速读内容
人工智能行业景气度与发展逻辑坚实 [page::1][page::2]

- 2024年中国AI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158亿美元,有望于2028年突破8,159亿美元,年CAGR约33%。
- 海外英伟达等巨头调整资本开支,AI基础设施建设支出预计2030年达3万亿~4万亿美元。
- 产业链呈“算力先行—模型跟进—应用爆发”三条主线共振,算力建设、算法创新与应用落地进展同步。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page::3][page::4][page::5]

| 指标 | 创业板AI | 创业板50 | 沪深300 | 中证500 | 中证AI |
|----------------|-------------|-----------|----------|----------|----------|
| 累计收益率(%) | 141.72 | 89.84 | 28.61 | 39.97 | 109.5 |
| 年化收益率(%) | 114.94 | 74.32 | 24.37 | 33.84 | 89.87 |
| 年化波动率(%) | 50.65 | 41.61 | 21.06 | 26.09 | 41.48 |
| 夏普比率 | 1.75 | 1.51 | 1.03 | 1.17 | 1.73 |
| 最大回撤(%) | 31.59 | 31.22 | 15.66 | 16.48 | 26.49 |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自2024年7月发布,涵盖50只成长性高、高研发投入的AI相关股票。
- 指数重仓通信与计算机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超11%,显著高于创业板50的8%,具备创新驱动力。
- 指数年化收益达114.94%,夏普比率为1.75,显示高收益伴随高波动,适合关注成长弹性。
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page::7][page::8][page::9]

| 指标 | 科创AI | 科创50 | 沪深300 | 中证500 | 中证AI |
|----------------|------------|----------|----------|----------|----------|
| 累计收益率(%) | 124.83 | 77.70 | 31.21 | 48.19 | 123.33 |
| 年化收益率(%) | 106.80 | 67.46 | 27.59 | 42.30 | 105.56 |
| 年化波动率(%) | 48.72 | 40.27 | 21.29 | 26.33 | 41.88 |
| 夏普比率 | 1.72 | 1.44 | 1.15 | 1.40 | 1.91 |
| 最大回撤(%) | 25.36 | 17.98 | 15.66 | 16.48 | 26.49 |
- 科创AI指数涵盖30只科创板代表性AI企业,重仓电子与计算机行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40%。
- 指数表现优于科创50及沪深300,年化收益率106.8%,夏普比率1.72,且最大回撤较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更低。
- 成分股寒武纪、澜起科技、芯原股份领军AI芯片领域,盈利能力稳定且增长潜力大。
投资标的介绍:华夏人工智能ETF产品 [page::9][page::10]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SZ),成立于2025年3月14日,完全复制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跟踪误差小于2%。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SH),成立于2025年3月26日,跟踪科创AI指数,费率合理且管理规模稳健。
- 华泰基金作为老牌头部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超2.1万亿,基金经理具备丰富被动指数管理经验。
行业核心逻辑总结 [page::2][page::4][page::7][page::9]
- 资本开支持续加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驱动AI产业链加速扩张。
- 上游算力设施稳步发展,国内具备创新优势,推动光模块、芯片领域领先。
- 中游模型创新与MaaS平台商业化快速推进,应用侧落地加速,特别是企业级Agent市场成长迅猛。
- 历史表现显示AI指数高成长高波动属性,基金产品可作为配置工具快速布局AI主题资产。
深度阅读
证券研究报告详尽解读与分析——《量化掘基系列之三十八:景气度逻辑坚实,如何快速布局人工智能板块?》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量化掘基系列之三十八:景气度逻辑坚实,如何快速布局人工智能板块?》
- 发布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25年9月8日
- 研究分析师:高智威,SAC执业编号:S1130522110003,联系方式:gaozhiw@gjzq.com.cn
- 主题: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价值及重点ETF产品评析,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基于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链景气度和行业指数表现的投资布局策略。
- 核心信息:报告论证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三条核心主线的共振发展逻辑,详尽分析了创业板和上证科创板两个人工智能相关指数的投资价值及其成分股特征,最后介绍了两只华夏基金管理的人工智能主题ETF,强调其强劲成长潜力和权益配置价值,并提出相应风险提示。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人工智能:算力 + 模型 + 应用共振,中长期上行逻辑明确
1.1 行业基本面分析
- 关键论点:
- 人工智能正处于技术突破与资本投入共同驱动的工程化快速发展期。
- 海内外资本开支呈现显著上升,尤其是2023-2025年海外四大云计算巨头(Google、Microsoft、Meta、Amazon)AI相关资本支出大幅度增长,大幅超预期。
- 预计到2028年,中国AI市场规模将达到8159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约33%,其中生成式AI市占持续扩大。
- 中国占亚太地区AI支出超过50%,并将继续领跑区域市场。
- 国内AI企业基数正在快速扩张,2024年底企业数超4700家,专利申请量157.6万件,显示技术积累和创新能力领先全球。
- 生成式AI产品爆发,已备案346款,应用场景覆盖加速扩充。
- 支撑数据和逻辑:
- IDC调研数据显示,全球到2028年将投资达8159亿美元于AI相关技术。
- 英伟达上调其2030年AI基础设施投资预期至3万亿到4万亿美元,强调算力基础设施的加速扩张。
- 四大云厂商资本支出从2023年15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预计超过3000亿美元,反映出云端算力服务正迅速升级。
- 国内算力方面,全国算力中心现有标准机架数达900万,算力规模为280EFLOPS,仅算力扩张就极大支撑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 图表分析:
- 图表1展现中国AI及生成式AI市场预测规模,2023年市场规模约2.2万亿人民币,2028年逼近10万亿大关,生成式AI的快速成长贡献显著。
- 图表2、3反映海外四巨头资本开支稳步提升,且增速超过80%,资金端强势支持算力和基础软件投资。
1.2 产业链增长与共振
- 产业链结构:上游(算力硬件,包括GPU/TPU、网络和内存)、中游(算法模型与服务平台MaaS)、下游(AI应用,如AI Agent解决方案)。
- 上游特点:
- 明确算力为核心关键变量,智能算力增长陡峭,推动数据中心及算力网络升级。
- 新建/升级的数据中心能效指标(PUE ≤ 1.25)驱动液冷及配套技术创新,增强供给端稳定性和效率。
- 数据资源丰富,数据生产与高质量数据集规模显著扩大(同比增长25%+),为AI训练提供坚实基础。
- 光通信行业技术升级至800G及1.6T光模块,重要企业如新易盛、中际旭创等处于产业链核心,支撑高速互联需求。
- 国内厂商实现架构创新,寒武纪、华为等在芯片和系统架构上具备国际竞争力。
- 中游特点:
- 算法和模型的工程化能力是关键,国内大模型生态活跃,占全球36%。企业AI落地从概念验证到系统工程,强调MLOps、数据治理与安全合规。
- MaaS服务快速发展,云厂商提供一站式平台,降低企业AI转型门槛。
- 多模态模型、语音模型等技术快速迭代,国际领先产品不断推出(谷歌Gemini 2.5,OpenAI GPT-5,国产DeepSeek-V3.1)。
- 下游应用:
- 覆盖消费电子、企业服务、行业解决方案三大领域,尤其ToB企业端的AI Agent爆发增长,市场前景巨大。
- B端AI Agent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8520亿元,复合增速约72.7%。
- 政策推动明确提出重点应用方向和实施方案,为行业投资提供政策保障。
- 产业传导路径:
- “算力先行—模型跟进—应用爆发”的梯度扩张形成链条性景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共振。
- 产业链上游企业净利润持续增长,中游模型厂商优化收入结构,下游多元应用增长迅速,三者合力支持板块中长期投资逻辑坚实。
---
2.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基本信息: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代码970070.SZ)于2024年7月11日发布,纳入50家相关AI主题企业,指数基日为2018年12月28日。
- 选样严格,要求市值和流动性达标、非ST、无重大违规、业务涉及AI相关领域。
- 指数半年调整一次,成份股多元集中体现在通信(约53%权重)和计算机行业(28%权重)。
- 历史表现:
- 指数年化收益率高达114.94%,表现优于中证AI指数、创业板50、沪深300与中证500。
- 波动率较高(约50.65%),呈现高风险高成长特征。
- 多轮上涨行情实现显著超额回报,尤其2025年4月至9月累计收益达近130%。
- 结合2025年9月初短期回调,报告认为是良好进场窗口。
- 成分股详情:
- 前十大成分股中通信行业占大头,且其中光模块制造商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权重合计约45%,体现硬核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 这几家企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大幅增长:新易盛增355.68%,中际旭创76.3%,天孚通信37.2%,显示高景气且盈利能力强。
- PE估值分别为约59倍、66倍与91倍,反映投资者对未来成长的预期。
- 研发投入: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维持在11%左右,高于创业板50的8%,体现技术研发主导的成长动力。
---
3.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基本信息:
-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代码950180.SH)于2024年7月25日发布,纳入30只科技创新企业。
- 行业分布更集中,电子和计算机行业权重合计超90%,前十大成分股中电子占6只,计算机占3只,半导体芯片企业占比尤为突出。
- 历史表现:
- 年化收益率106.8%,年化波动率约48.72%,虽略低于创业板AI指数,但依然表现强劲。
- 最大回撤控制在25.36%,夏普比率1.72,风险收益特征良好。
- 多轮上涨行情中均有超额收益,指数斜率表现平稳,是较为纯粹的科技成长标的。
- 成分股重点介绍:
- 领先企业寒武纪是国内AI芯片标杆,技术突破显著,2025H1净利润同比增长294.56%,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03.53%,PE超过480倍,体现极高成长预期。
- 澜起科技作为互连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净利润同比增长87.54%,PE约63倍。
- 芯原股份是半导体IP领域的国内隐形冠军,净利润亏损但在技术积累与市场份额方面具备核心竞争力。
- 研发与盈利能力:
- 科创AI指数研发投入占比高达40%以上,远超同类指数,体现强烈的创新驱动力和成长潜力。
- ROE_TTM约5.13%,虽波动有所回落,但仍优于科创50及科创成长指数,显示较强的资产利用率和盈利弹性。
- 盈利回撤期主要因加速工程化投入造成,长期看盈利能力稳健,未来景气周期转正时,指数具有优良的套利空间。
---
4. 投资标的介绍:华夏人工智能ETF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159381.SZ)
- 发行时间:2025年3月14日
- 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 基金经理:单宽之,管理规模约55亿元,在管基金19只,具备丰富被动指数管理经验。
- 产品类型: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紧密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
- 跟踪策略:完全复制,控制日均跟踪偏离度不超过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
- 费率水平:管理费率0.15%,托管费率0.05%。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SH)
- 发行时间:2025年3月26日
- 基金经理:杨斯琪,管理规模约68亿元,管理20只基金,长期表现出色。
- 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采用类似复制及误差控制手段。
- 费率较创业板ETF略高,管理费0.50%,托管费0.10%。
- 华夏基金整体实力
- 成立于1998年,管理规模超2.1万亿元,全国性基金公司中规模排名第二。
- 产品线多元,涵盖主动与被动管理各种类型。
- 股票型基金约占非货币基金规模的56%,整体管理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
三、图表深度解读
- 图表1(第2页)显示2023年至2028年中国AI市场总规模及生成式AI子市场高速扩张趋势,2028年市场规模预估超10万亿元,生成式AI贡献明显提升,体现技术与应用落地的爆发力。
- 图表2、图表3(第2页)描绘海外四大云计算巨头的资本支出高速递增趋势,尤其2025年预计达3938亿美元,年增长率81%,从投资端印证了AI算力硬件需求持续旺盛。
- 图表4(第4页)展示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具体构成逻辑与选股标准,选样逻辑严谨,保证指数的代表性和流动性。
- 图表5、图表6(第4-5页)以净值走势和收益率指标全面展现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超额收益和高波动特征,年化收益率达114.94%,夏普比率最高(1.75),为中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标的。
- 图表7、图表8(第5页)揭示创业板AI指数行业分布重仓通信行业,十大成分股中多为通信和计算机企业,重点企业表现极佳。
- 图表9(第6页)对比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与创业板50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前者超过11%,明显领先,突出技术创新驱动。
- 图表10(第6页)介绍科创AI指数样本选取标准和基本概况,突显出技术型和规模较大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
- 图表11、图表12(第7页)科创AI指数表现相较于宽基及科创50更为突出,年化回报106.8%且最大回撤较低,反映高成长性且波动相对可控。
- 图表13、图表14(第8页)展示科创AI指数行业分布电子行业权重56.65%,主要芯片龙头居多,头部科技实力强劲。
- 图表15、图表16(第9页)显示科创AI指数成分股研发投入占比远超科创50和中证AI(均在40%以上),同时ROE水平也保持在5.13%,展示出研发高度驱动且盈利能力稳健的特质。
- 图表17至图表22(第10至11页)详述两只华夏人工智能ETF的基金结构、追踪指标、基金经理背景及管理规模,体现出强大的产品设计与管理实力基础。
- 图表19、20(第11页)反映华夏基金整体规模持续扩张,15季度稳健上升,管理规模达21000亿人民币,且股票型产品占比较高,体现其主动与被动管理的综合实力。
---
四、估值分析
报告对创业板与科创板AI指数的成分股估值进行了客观点评:
- 主流核心企业如新易盛、寒武纪、澜起科技等PE估值均处于较高区间(50-500倍不等),反映市场对其技术壁垒与未来成长的高度认可。
- 市场视角认为高研发投入带动技术领先优势,合理支持较高PE,长期成长潜力驱动潜在回报。
- 报告没有使用具体DCF模型或市盈率倍数法逐股估值,重点强调了研发强度和盈利能力作为估值支撑。
---
五、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在末尾明确提示:
- 指数过去表现不代表未来,未来表现受宏观经济及政策面影响较大,行情波动不可避免。
- 基金管理人历史业绩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需留意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 历史数据及统计结果有其局限性,市场环境变化时可能导致结果不同。
- 报告数据仅供研究参考,不作为基金募集或宣传材料。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技术乐观但估值较高:报告对行业未来成长持高度乐观态度,且核心个股PE普遍偏高,短期或存在估值回调风险,尤其科创板寒武纪等估值过于激进,需关注盈利兑现节奏。
- 行业集中度高,成分股聚焦少数龙头:部分指数重仓行业集中,尤其创业板AI指数对通信股依赖较大,可能受行业周期影响较大。
- 研发投入高效益未必充分兑现:研发投入占比虽高,但部分企业短期盈利仍面临压力(如芯原股份亏损显著),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转化节奏仍存不确定。
- 国外资本开支影响需关注:报告强调海外巨头资本支出,但国际形势、贸易摩擦等因素对国内企业与产业链可能带来潜在扰动。
- 基金管理经理经验偏新:两只重点基金经理任职时间较短,产品管理历史周期有限,投资者需关注未来基金跟踪能力和管理绩效。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全面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深厚景气逻辑,提炼出“算力先行—模型跟进—应用爆发”三条核心投资主线,展现了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产业链中高成长、高研发投入企业的高度认可。创业板与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两条主线均表现优异,年化收益均突破100%,分别显示成长型与硬科技型的不同投资风格和风险收益属性。
创业板指数更偏重通信和云计算基础设施,构成了AI产业链算力端强劲的动力源泉,而科创板指数则集中于核心芯片与半导体IP等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布局更为激进,盈利能力逐渐释放。两条指数均展现出极高的研发投入占比和较好的ROE水平,验证了技术创新驱动的成长动力。
报告推荐通过华夏基金管理的两只主流人工智能主题ETF进行布局,产品复制指数策略透明,费率合理,且基金管理人具备雄厚实力和丰富被动指数管理经验,具备良好的投资匹配度。短期虽存在震荡回撤窗口,但结合行业中长期景气度和技术突破趋势,投资者可考虑逢低配置,迎接未来景气转正的收益机会。
总的来说,本报告基于详实的产业链数据、资本投入动态、创新指标及市场表现,构建了完整严谨的人工智能投资论证框架,是针对AI投资主题的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研究资料。
---
参考文献
- 报告页码:0-15 [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
- 所有图表均来源于国金证券研究所及iFinD数据库。
---
此分析旨在帮助行业内外投资者全面理解报告的每个层面,为人工智能主题投资提供结构清晰、信息丰富且深入的认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