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定量化:新“国九条”下公司治理评级应用于风险预警个股预测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聚焦新“国九条”下公司治理评级的定量化应用,基于妙盈科技和中证ESG数据,深入分析治理风险评分与企业风险警示及ST风险的高度相关性,指出治理得分可有效用于股权风险预警,结合最新退市制度新规,描绘出治理风险在资本市场监管强化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涵盖市场行情、行业轮动及风格表现等多维度市场观察,为投资者提供风险识别与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参考 [page::1][page::2][page::10][page::11][page::12][page::13][page::14][page::21]

速读内容


报告核心观点及政策背景 [page::1][page::2][page::13]

  • 新“国九条”及证监会退市制度强化,推动以公司治理为核心的质量提升和风险防范。

- 公司治理与新规风险警示—包括IPO监管、退市规则和风险警示—高度重合,治理评级具备风险捕捉能力。
  • 以妙盈科技和中证ESG评级为数据来源,实践显示治理得分与ST个股风险显著相关。


ESG治理评级体系及数据来源分析 [page::9][page::10]

  • 中证ESG治理评价体系覆盖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管理层、投资管理和治理异常。

- 妙盈科技数据详尽覆盖股权控制、董监高信息、薪酬激励、关联交易、审计与外部监督等关键维度。
  • 治理风险主要集中于治理失控、利益输送、持续经营危机及激励决策低效四大风险渠道。



治理得分与风险预警的量化回测 [page::11][page::12]

  • 2021-2023年样本显示,治理风险评分大于35分的企业,ST风险明显上升,ST概率达9.57%。

- 2023年高治理风险区间ST个股分布依旧集中,且得分越高,未来1-2年ST概率越大。



中证ESG治理得分应用与股息率分析 [page::13]

  • 中证ESG治理评分与企业股息率、股利支付率呈正相关,低治理得分企业更易出现低股息及ST。




新“国九条”下风险预警及退市新规细节解读 [page::14][page::15][page::16][page::18][page::19][page::20]

  • 列明风险预警和退市五大类细分,涵盖直接、间接退市及多元化退市渠道,明确分红、营收、财务造假等量化指标。

- 交易类退市中新增多项指标,如市值门槛、成交量、股东人数等,细化不同板块差异化规则。
  • 财务类退市强化追溯重述后利润指标及审计报告要求;重大违规违法造假设门槛并量化处罚标准。

- 规范类退市和风险警示强调资金占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真实性以及法院破产受理等情形。

市场现状及行业风格观察 [page::21][page::22][page::23][page::24][page::25]

  • 资金流向近期显示大盘及沪股通重仓表现相对较优,基金整体小幅回调。

  • 行业板块中公用、地产表现居前,低风险偏好下低贝塔和国企红利质量风格涨幅领先。

  • 碳中性主题及专精特新系列互动上周表现分化明显,权益偏债基金收益差异突出。


深度阅读

深度分析报告:《政策定量化:新“国九条”下公司治理评级应用于风险预警个股预测》



---

一、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政策定量化:新“国九条”下公司治理评级应用于风险预警个股预测》

- 作者及发布机构: 陈洁敏(SAC:S0490518120005,SFC:BUT348),长江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 2024年7月8日

- 主题: 该报告聚焦于在新出台的中国资本市场“国九条”政策背景下,如何利用公司治理评级,特别是在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框架中的治理(G)维度,进行上市公司风险预警和个股风险预测。
  • 核心论点与目标: 随着资本市场成熟,监管趋严,新“国九条”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和退市机制强化,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刻不容缓。治理维度在新规中角色突出,报告通过妙盈科技与中证ESG治理数据,详细论证治理评分与个股风险警示(如ST风险)的高度相关性。希望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分散到系统的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以支持资本市场投资决策和监管执行。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报告要点及背景阐述


  • 报告开头明确指出过去ESG中治理数据多是与环境(E)和社会(S)维度合成总评分,用于企业整体ESG评分。

-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成熟期,需强化从严监管,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新“国九条”政策强调严打欺诈发行、财务造假,需严把IPO门槛,加强上市全过程监管,契合治理风险维度要求。
  • 报告借助妙盈科技与中证ESG评级数据,实证治理评级与企业风险警示的正相关,表明治理评级具备有效风险捕捉能力。


2. ESG治理维度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 报告回顾了ESG投资的发展历程,指出ESG源自2004年联合国金融行动倡议,强调环境、社会责任与内部治理三大方面,转变传统仅关注财务基本面的投资观念。

- 行为金融学和三维投资理论(风险、回报、ESG影响力)扩展了传统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反映投资人理性受限,关注非财务因素。
  • 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快速增长,ESG九大类策略中,ESG整合法在数量和规模上占据主导地位。

- 中国ESG投资受政策驱动,近几年强化生态文明、绿色金融与社会责任,推动企业透明披露ESG信息。

3. 中国ESG政策环境与评级体系


  • 报告梳理了各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历年ESG相关政策,从200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到2024年三大交易所推行强制性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

- 监管层发布多项政策包括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逐步完善ESG法律法规体系。
  • 中证ESG评级体系细化为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一级指标,治理维度包括信息披露、治理结构、管理层、投资管理、治理异常等子指标。

- 妙盈科技治理数据更为细致,涵盖股权结构、董监高任职、薪酬激励、关联交易、审计监督等多个方面,全面覆盖公司治理相关内部风险渠道。

4. 治理风险能力应用与个股风险预警


  • 结合治理风险评分,定义核心风险渠道:治理失控、利益输送、持续经营危机及激励决策失效。

- 大数据统计显示,治理评分越高(风险越大)的公司,其ST风险概率显著上升。具体数据表现为:2021-2023年大部分ST企业治理评分均超过35分,ST个股命中率达9.57%(高分区间)。
  • 时间序列分析指出,高治理风险企业在未来1-2年内的ST风险超过10%,这一指标对个股风险预警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价值。


5. 中证ESG企业治理得分验证


  • 使用中证ESG评级进行交叉验证,发现企业治理得分高者,股东回报(如分红率、股利支付率)更高,表现出治理优良公司往往财务表现更为稳健。

- 相对而言,ST个股多集中于股息率低于2%、治理得分低0.4的区间,体现治理风险与财务表现的负相关。

6. 新“国九条”政策增量信息


  • “国九条”发布后,退市制度更加严格,细化量化指标如分红率、营收规模、财务造假等,设定了明确的缓冲期。

- 新规不仅涵盖直接退市(例如交易类强制退市、重大违规强制退市),还包含间接退市(财务类和规范类),并建立分红警示机制、新增多元化退市渠道(并购吸收合并等)。
  • 具体规则表反映诸多条款与治理评分指标高度映射(如投资回报低迷、财务失真、控制权风险等),体现治理评级在监管合规监测中的实用价值。


7. 退市规则具体内容剖析


  • 报告详细列举交易类强制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条款,引入连续成交量、市值门槛、股东人数、股价等核心量化指标。

- 重大违规退市明确了财务造假金额、涉及欺诈发行、信息披露虚假等严厉规定,增强法律震慑力和执行效力。
  • 财务类及规范类退市规则细化利润、净资产、审计意见、资金占用等财务指标,新规强化了资金占用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强制整改要求。


8. 市场表现与风格动态概况


  • 机构持仓数据显示北向资金表现优于基金重仓,沪股通重仓个股表现更佳。

- 低风险偏好环境下,低贝塔指数和国企红利质量指数涨幅领先,价值股表现优于成长股,高低波动率指数表现分化明显。
  • 行业轮动加速,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领涨,医药、能源、原材料稳健;信息技术、可选消费表现较弱。

- 主题热点方面,碳中性系列领涨,专精特新系列跌幅居前;权益基金回调,偏债基金相对跑赢偏股基金。

9. 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 报告明确,历史数据分析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存在多种风险因素,包括宏观环境变化、风格切换等。

- 作者声明报告独立、客观,免责声明详细阐明知识产权保护及投资风险,强调读者应结合自身情况独立判断。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1:ESG概念发展历程(第5页)


  • 图示时间轴清晰呈现ESG从20世纪宗教伦理投资导向,到2004年联合国正式提出ESG,到后续国际责任投资原则形成,展示ESG的理念沿革。

- 右侧对比框突出ESSG投资与传统财务基本面投资的差异,强调ESG投资在“风险+回报”基础上增加“ESG影响力”第三维度,符合报告强调的三维投资理论。

图2:投资理论进展(第6页)


  • 展现了从完全理性的MPT(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到理性受限的行为金融学,再到包含“ESG影响力”的可持续投资三维框架的理论演进。

- 该图印证投资理念从单一财务回报向多维价值考量转变,理论基础支持后文公司治理评级应用的战略合理性。

图3:七大ESG策略资管规模变化(第7页)


  • 数据显示ESG整合法的管理规模从2016年至2020年显著提升(达2.5万亿美元量级),为主流投资策略。

- 负面筛选和积极股东方法次之,图表体现策略发展趋势与投资者对治理评分融入传统投资模型的重视。

图4:A股公司核心治理风险四大渠道(第11页)


  • 风险维度分列治理失控风险、利益输送风险、持续经营危机、激励决策低效四大类,配合简明风险解释。

- 对照相应治理得分模型,表明这些风险点经济事实和监管关注的重合度,说明治理评分对风险识别的精准性。

图5 & 图6 & 图7 & 图8:治理评分与ST风险的关系(第11-13页)


  • 通过柱状和折线图结合,展示了高治理风险评分(超过35分)对应个股ST风险明显增高,且2023年情况更为显著。

- 时间层面分析显示治理评分高个股未来一两年内ST概率超过10%,具备预警能力。
  • 统计表明确量化风险分布及命中率,支撑治理评分的风险预测应用。


图9 & 图10:企业治理评分与股息率、股利支付的分布(第13页)


  • 横轴企业治理评分区间与纵轴股息率、股利支付率关系呈现正相关,评分高的企业股息率和股利支付呈现较高水平。

- ST个股倾向治理评分较低、股息率不及2%,体现治理良好的公司治理潜在为优质投资标的。

表6-12:新国九条相关退市标准详细映射及解读(第14-20页)


  • 表详列了退市及风险警示涉及的分红、盈利、财务造假、资金占用、股权争夺等多维量化指标及相关治理评分对应指标。

- 加上沪深交易所的征求意见修订、直接和间接退市详细条件,全面阐释政策落地对市场监管和风险控制的加强。
  • 各板块针对交易退市规则有细微差别,集中体现市场分层管理原则。


图13-17:机构持仓及资金流表现(第21-22页)


  • 各类北向和基金系列指数收益对比揭示市场资金流向趋势,沪股通和北向重仓表现优于基金重仓,提示外资偏好与主动基金风格差异。


图18-21:行业轮动及风格指数表现(第23-24页)


  • 行业与风格轮动速度上升,短期市场呈现活跃结构变化,行业方面以公用和地产类资产表现优异。

- 风格指数显示低估值和低贝塔板块表现较好,动量虽有回落,反转策略表现更佳。

图22-25:主题指数、基金指数表现(第25页)


  • 碳中性指数领涨其余环境及主题指数,专精特新及部分制造板块调整明显。

- 偏债基金相对跑赢偏股基金,端行情疲软和避险情绪明显。

---

四、估值分析



报告中未专门阐述估值模型、目标价或具体财务预测,重点放在定量治理评级和风险预警能力验证,属于策略与监管研究类范畴。但治理评分量化方法结合现有评级体系(妙盈科技、证监会准则、OECD原则)及风险映射,形成对个股风险的科学评价框架,辅助投资选择和监管判断,具备间接价值判定意义。

---

五、风险因素评估


  • 报告清晰指出其历史数据统计不保证未来表现,市场环境、宏观经济、风格变迁等均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

- 新规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数据收集完整度及评级方法改进也可能带来风险。
  • 治理风险评级的指标和权重设计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监管及市场环境变化。

- 投资者需要综合考量自身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依赖模型结果。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报告较为客观地论述了治理评级的应用价值,但对模型自身局限性、评级数据可能存在的噪声及误差未作详细披露。未来治理评分若依赖部分非公开定性数据,可靠性或成隐忧。

- 将治理维度与退市规则量化指标挂钩虽有理论基础,但实际运用中退市涉及多方面监管裁量,不完全由模型得出结论。
  • 新“国九条”执行细节和市场适应性仍需时间观察,评级指标的敏感度和稳定性仍存隐患。

- ESG评级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国际上治理评分模型亦存在较大差异,报告未充分涉及这一潜在不确定性。

---

七、结论性综合



该深度报告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新“国九条”资本市场政策和退市监管细则,结合ESG治理评级数据,尤其是妙盈科技与中证ESG治理维度,加以实证分析验证了治理风险评分在预测企业风险警示(尤其ST风险)中的预警能力。具体结论如下:
  • 公司治理评级为全市场提供了从定性走向定量、从模糊走向精确的风险识别工具,治理评分越高的公司未来面临ST风险的概率显著上升,尤其在新监管政策下相关性强化。

- 治理风险涉及股权结构、关联交易、激励体系、审计合规等多个维度,具体风险渠道涵盖治理失控、利益输送、持续经营隐患及激励决策无效,具备多角度风险揭示功能。
  • 中证ESG数据与妙盈科技数据验证结果一致,治理评分与企业股息率、股利支付水平关联显著,表明治理良好企业财务表现更稳健,具有投资吸引力。

- 新“国九条”政策设计细化了退市与风险警示规则,量化指标可与治理评级指标实现映射,为监管提供定量工具,也为投资者建立风险筛选框架。
  • 市场资金流展现外资偏好,风格轮动及行业表现多元,低贝塔、低估值板块表现较优,符合当前偏稳健风险偏好环境。

- 报告明确风险提示,强调投资者需理性认知指标局限和市场风险。

综上,报告整体观点稳健,利用丰富数据和政策分析展示了公司治理评级在资本市场风险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契合当前监管和市场需求,对于监管层、机构投资者及资管机构均具实用参考价值。

---

参考图表索引(部分)


  • 图1:ESG概念发展历程展示

- 图2:三维投资理论演进
  • 图3:七大ESG策略资管规模变化

- 图4:A股核心治理风险四大渠道
  • 图5:治理评分分布与ST个股关系

- 图6:2023年治理评分与ST个股分布
  • 图9:治理得分与股息率、股利支付率关系

- 图15:北向重仓指数表现
  • 图18:风格、行业轮动速度趋势

- 图20:低估值风格指数表现
  • 图25:权益基金偏债基金表现对比


---

溯源



本文严格基于报告原文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page::0,1,2,3,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