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出海洞察#5:全球格局再重构,中国汽车深受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报告深度分析了全球乘用车新能源转型格局,以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为起点,展望世界主要区域(欧盟、东盟、拉美)的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及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份额增长趋势,强调新兴市场政策和供给端的双重利好,预计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海外销量将超550万辆,市场份额达25%,汽车产业链全球扩张潜力巨大。[page::0][page::1][page::6][page::9]
速读内容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5年料突破50% [page::1]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达1077万辆,年增长68%。
- 8个月内新能源渗透率稳定超过50%,自主品牌市场份额高达89%。
- 预计全年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约25%,渗透率有望突破55%。
全球主要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情况 [page::2][page::4][page::5]

- 欧盟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23%,领先国家逾50%。
- 欧盟传统车企主导市场,比亚迪、小鹏等中国品牌新能源份额上涨,2025年比亚迪欧盟新能源市场份额3.7%。
- 东盟2024年新能源销量逆势增55%,部分国家渗透率超30%,越南尤为突出。
- 拉美地区新能源渗透率低基数高增长,2024年渗透率2.3%,巴西达3.5%,比亚迪新能源市场份额提升至77%。
全球及中国汽车新能源未来展望与行业驱动 [page::6][page::7][page::8]

- 预计2030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70%,欧洲2025年有望达27%,并持续增长。
- 大众、宝马、奔驰等欧系车企产品更新加速,中国车企加强国际化布局。
- 日韩车企多动力路线并举,丰田、本田等推进纯电动架构和高端智能化产品。
- 东南亚及拉美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需求和供给快速增长,助力新兴市场加速转型。
中国企业海外出海及市场份额提升趋势 [page::9][page::10]

- 2025年海外新能源销量有望达666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达12%。
- 预计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海外新能源销量超550万辆,市场份额约25%,实现全球市场深度扩张。
- 出口虽受贸易政策挑战,车企通过本土化、合资合作等方式积极应对,新能源车及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增强。
风险提示 [page::10]
- 贸易政策变动可能对中国车企海外营收和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 海外渠道和品牌建设若未达预期,可能影响车企海外拓展速度和盈利表现。
深度阅读
中金 | 乘用车出海洞察#5:全球格局再重构,中国汽车深受益 — 深度分析报告
---
一、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报告标题: 乘用车出海洞察#5:全球格局再重构,中国汽车深受益
作者及分析团队: 邓学、常菁、陈雅婷、任丹霖、水嘉琛(中金公司研究部)
发布日期: 2025年9月26日
发布机构: 中金公司
主题聚焦: 全球新能源汽车出海趋势,尤其聚焦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出海战略、市场渗透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核心论点总结:
-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格局重塑阶段,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突破50%,完成出口扩张,进入出海加速阶段。
2. 全球消费者对电动智能技术认知提升,欧美日车企加速产品投放,非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将由拖累转向加速。
- 中国自主品牌具备技术、规模和市场份额领先优势,预计2030年产量将接近3000万辆,培育多家年产500万辆以上车企。
4. 国际汽车产业碳排放压力及政策环境将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海外市场中国车企将迎来显著市场份额增长。
- 风险在于海外政策变动及中国车企海外拓展的不确定性。[page::0][page::9][page::10]
---
二、逐节深度解读
1. 乘用车全球新能源转型格局(整体环境)
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关键转型节点,新能源渗透率预计突破50%。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与存量最高的市场,2024年新能源上险量达1077万辆,同比增长68%,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高达89%,表明本土品牌已经成为该领域主力军。同时依托规模与出口优势,中国乘用车产能全球领先,未来几年将迎来出海加速阶段,实现深度国际化扩张。
关键数据点:
-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1077万辆
- 2025年8月新能源渗透率超50%,自主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达89%
- 中国乘用车1-8月出口量364万辆,同比增长14.5%
- 新能源车出口占整体出口比重提升至41%
- 具体品牌如比亚迪1-8月出口增长1.3倍至60.1万辆,小鹏、零跑实现从0到1的突破[page::0][page::1]
作者依据主流数据机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联会、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结合新能源车型市场份额及出口增长,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完成内需市场的变革,并开启了出海新阶段。
---
2. 各大区域新能源市场进展与趋势剖析
2.1 中国市场表现
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2025年预计全年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且整体增速具备韧性。尽管存在政策退坡风险,如购置税政策退坡可能影响年末冲量,但总体看新能源销量预计同比增长25%左右,乐观情形下渗透率可突破55%。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贡献出口总量的比重显著提升,主力车型分布在欧美、东盟、西亚、非洲、墨西哥等新兴和成熟市场。
图表解析:
- 图表1(新能源上险量)显示2018-2025年新能源车上险量月度趋势呈现明显上升曲线,2024和2025年数据明显跃升,表明新能源车市场扩张速度加快。
- 图表2(新能源渗透率)显示渗透率从2018年不足10%递增至2025年预计突破50%,体现出新能源车型快速普及。
二者数据共同支持中国新能源市场基底稳固,且具备较强增长动力。
2.2 欧洲市场表现
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经历2019-2024年波动,2025年上半年止步回暖至23%。其中特定国家(丹麦、瑞典、芬兰、荷兰)渗透率超过50%,德国、法国维持20%附近。非欧盟国家挪威新能源渗透率超90%,英国达到32%。欧盟整体碳排放法规压力迫使车企加速新能源车型投放,推动市场供应侧改善,驱动需求增长。
图表3展示主要欧洲国家2015至1H25的新能源(BEV+PHEV)渗透率曲线,可以明显看到2019年后开始快速上升趋势。
图表4与图表5显示传统车企如大众、大众集团以及特斯拉占据欧盟乘用车及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排名首位。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份额由零提升至3.7%,位列榜单第九,显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型正在快速取得市场认可。
2.3 东盟及拉美市场表现
受益于补贴和税费优惠政策,东盟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国家越南、泰国新能源渗透率已达30%以上,越南VinFast车型贡献突出。市场技术路线由日系和本土品牌主导,但中国品牌比亚迪、广汽、奇瑞、长城份额快速提升。
拉美市场基数较小,新能源起步晚,但增长速度显著。2024年新能源渗透仅2.3%,但销量同比增长达2.5倍,其中巴西市场占80%以上,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国车企在区域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比亚迪新能源市场份额由60%提升至77%。
上述区域数据显示,全球新能源转型正在由传统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快速渗透,且中国车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
3. 国际主流车企电动化战略及产品布局
重点分析了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三大欧洲巨头的电动化转型策略及产品规划。
- 大众:2026年起,针对欧洲市场布局包括ID.Polo GTI、ID.Cross等多款中低价位电动车型,补齐入门级电动车空白。中国市场2025年开始推动新一代燃油车和电动车型号,强化本地市场竞争力。
- 宝马:推出NEUE KLASSE系列首款iX3车型,采用大圆柱电池技术,具备802公里续航和10分钟充电补能372公里的强续航优势。规划至2027年推出40款基于新平台车型。
- 梅赛德斯-奔驰:发布基于MB.EA平台的纯电GLC,WLTP续航达713公里;规划2026-2027年推出多款纯电动车型,包括电动C级、E级和MPV,展现稳步推进电动化转型态势。
日韩车企如丰田、本田、现代,采取多动力路线并举战略,2026年前后集中推出多款纯电动车型,并推进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技术升级。
上述内容体现传统国际车企正进入加速转型期,面临来自法规压力、产品规划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多重挑战和机遇。
---
4. 未来展望与战略判断
展望未来,全球新能源渗透率将保持快速提升趋势。中金预测2030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有望突破70%,欧洲市场将逐步达到65%,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加速推进渗透。整体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计到2030年达到约4000万辆,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贡献最大。
中国车企未来海外销量翻倍增长,预测2030年中国自主品牌海外新能源销量超550万辆,占海外市场份额约25%。企业通过扩大全球布局、深化本地化策略和提升技术实力,具备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提出两大主要风险:
- 海外市场贸易政策变化:各国针对汽车进口税率、补贴政策、准入标准等可能调整,形成贸易壁垒,可能影响中国车企商品和服务在海外的竞争力。虽然有本地化产能布局策略,应对效果仍存在不确定性。
- 中国车企海外拓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需要完善的渠道体系、品牌认可与服务网络支持,若上述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海外销售和利润表现低于预期。
---
三、图表深度解读
图表1-2:中国新能源上险量与渗透率趋势(页1)
- 描述:2018年至20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月度上险量及新能源渗透率趋势。
- 数据解读:新能源上险量持续攀升,2024-2025年显著增加,支撑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爆发式增长趋势。渗透率突破50%标志中国新能源市场从倾斜政策扶持逐步迈向主流市场。
- 文章对比说明:文本先推断2025年渗透突破50%,图表呈现强力佐证。
图表3-5:欧洲新能源渗透率与市占率(页2-3)
- 描述:欧洲主要国家新能源渗透率趋势,及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欧盟乘用车及新能源车企市占率变化。
- 关键趋势: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从2019年快速起飞后波动调整,2025年回升;新能源细分市场份额呈多变性,传统车企占主导,但中国新势力如比亚迪占据稳步提升位置。
- 逻辑联系:欧盟碳排放法规促使车企加快新能源车型投放,是渗透率上升的根本驱动力。
图表6-7:东盟轻型车销量与新能源渗透率(页4)
- 描述:2015年至2025年东盟地区轻型车销量及分国新能源渗透率。
- 显著表现:销量持续增长后在2020-21年疫情影响后回稳反弹;越南、泰国新能源渗透迎快速大幅提升,尤其越南受VinFast推动显著。
- 深层次解读:中国品牌份额提升,日系、本土品牌群主导市场,显示多元竞争格局。
图表8-9:拉美轻型车销量与新能源渗透率(页5)
- 描述:2015-2025年拉美六国轻型车销量与新能源渗透率情况。
- 核心分析:拉美销量近年稳步增长,新能源起点低但增速迅猛;巴西新能源渗透率、销量贡献显著提升。
- 数据佐证了新能源未来在新兴市场成长的大趋势。
图表10:全球各地区新能源渗透率预测(页6)
- 描述:2020年至2030年全球主要地区新能源渗透率预测。
- 奥义解读:中国大陆持续居领先地位,2030年超79%;西欧、东南亚、新兴市场快速赶超,展示全球新能源转型普及趋势。
- 这为中国车企全球市场策略布局和产业链延伸提供科学支撑。
图表11-12:大众集团欧洲及中国市场电动车战略(页7)
- 描述:大众2020至2026年及以后在欧洲市场不同价位电动车规划和2025年中国市场车型战略展示。
- 含义分析:大众精细分阶段补齐产品矩阵,体现转型加速,同时针对中国市场推多元化战略,显示其全球化及本土化双驱动策略。
- 判断大众出行由传统燃油车加速向电动智能车转型。
图表13-14:奔驰纯电GLC实车及内饰(页8)
- 直观地展示了奔驰纯电GLC的外观和豪华内饰设计,体现奔驰对纯电市场的产品投入和技术升级。
图表15-16: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预测及全球新能源车销量预测(页9-10)
- 图表15显示自主品牌海外新能源车销量由2020年的数十万辆增长到2030年预期超550万辆,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 图表16展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由2020年约300万辆增长至2030年4000万辆,中国大陆贡献最大。
- 两图密切关联,验证了中国车企在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
四、估值分析
该报告为行业洞察及趋势分析类报告,无具体个股估值模型,未提及DCF或PE等估值方法,侧重宏观及中期产业发展预测和市场份额判断,基于行业数据与市场趋势提供战略判断。分析基于乘联会、MarkLines、海关总署等权威数据,估算新能源市场渗透率、销量增长及车企海外销量占比,评估海外扩张潜力及其中国车企竞争优势。
---
五、风险因素评估
风险主要包括:
- 贸易政策风险:海外针对汽车进出口的加征税费、反补贴制裁等政策可能收紧,限制中国车企出口与本地化生产的盈利空间。
- 海外拓展失败风险:中国车企海外销售依赖渠道建设、品牌认可、服务网络、包含售后和客户体验提升等多方面能力。若上述支持不足,将影响渗透与盈利。
- 政策补贴退坡及市场需求波动风险:例如中国新能源购置税退坡可能带来销量波动。
报告未详细量化风险发生概率及对应缓解措施,但强调企业及产业链高度依赖全球政策环境及本地化战略执行。
---
六、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通盘分析中金报告逻辑严密,数据充分,涵盖宏观、区域、公司等多维视角。
- 然而,报告对政策变数风险的应对建议较为笼统,缺少具体情境模拟及对竞争格局剧烈波动时的影响评估。
- 对OEM车企转型挑战(如成本压力、技术瓶颈)的潜在风险描述较为温和,部分乐观看法基于当前新能源技术快速进步假设,后续技术或成本异常变化的冲击未充分探讨。
- 中国车企海外优势部分主要侧重新能源技术和价格竞争力,未深究品牌国际认可度、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等软实力构建难度和时间成本。
- 多图表中数据具备权威性,但存在不同机构数据口径细节可能不一致风险,应结合更长期实际跟踪。
- 投资者应留意海外复杂政策环境及国际关系变数对进出口政策的潜在冲击。
---
七、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动态、区域渗透率、主要车企转型趋势及中国车企全球出海战略。重点观点如下:
- 中国新能源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中后期阶段,2025年渗透率预计突破50%,自主品牌市占率高达89%,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熟度和竞争力处于全球领先。
- 欧洲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虽曾波动调整,但因法规压力与车企加快投放,2025年迎来回升爆发,未来几年市场空间持续打开。中国品牌如比亚迪等凭借产品优势和成本结构,逐步提升市场市占率。
- 东盟及拉美等新兴市场虽渗透率基数低,但政策支持与产品供应推动下增速迅猛,具备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重要驱动力。中国品牌利用地缘和供应链优势在多国取得领先份额。
- 主要欧洲及日系车企电动车车型规划加速推进,体现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集中转型期,未来保守派与激进派竞速,技术迭代及成本管控成为核心竞争力。
- 未来十年全球新能源渗透率预计迎来爆发式上涨,中国自主品牌海外销量有望实现倍增,新能源产能和技术优势助力产业链加速全球布局。
- 限制因素主要包括海外贸易政策不可控风险及中国企业海外市场本地化不足风险,需密切关注。
图表与数据深度支持报告论点,特别是新能源渗透率预测、区域市场比较及企业营销战略,展示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加速态势和增长空间。
综上,本报告从宏观产业角度出发,结合丰富区域视野和企业层面分析,展现了中国汽车深耕全球新能源赛道的趋势与机遇,评级隐含积极,重点看好中国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扩展潜力及其产业链的受益空间。[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page::5][page::6][page::7][page::8][page::9][page::10]
---
结语
本报告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度洞察报告,基于权威数据和细致市场划分,全面剖析其全球格局及中国车企的地位与未来动能,对投资人、产业链参与方及政策制定者均具重要参考价值。风险提示明确,数据详实,可以为新能源车企全球策略布局提供有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