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delling the term-structure of default risk under IFRS 9 within a multistate regression framework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文围绕贷款生命周期内违约风险的动态建模问题,比较了三种模型(Markov链、Beta回归、多项Logistic回归),利用南非房贷数据,验证多项Logistic回归在嵌入异质性及多竞态风险建模中的优越性,推动IFRS 9下违约风险期限结构的精准估计与亏损准备的及时调整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16][page::20]

速读内容


比较三种违约风险多状态建模方法 [page::0][page::2][page::3]

  • 研究包括基线Markov链、Beta回归(BR),及多项式Logistic回归(MLR)三种技术,模型复杂度递增。

- BR和MLR基于多状态框架,分别能更好应对非吸收型违约状态和竞态风险。
  • 在南非房贷数据上,MLR模型表现最好,体现更准确违约概率期限结构,促进IFRS 9下更加精准和及时的期望信用损失(ECL)计量。


状态空间及Markov链基线模型构建 [page::7]

  • 状态定义为表征贷款生命周期状态的四类:履约(P)、违约(D)、结清(S)、核销(W)。

- Markov链假设时间齐次,具有固定转移矩阵$T$,但其未能嵌入异质性和时间依赖性。
  • 存在反复违约和治愈过程,状态间转移非指数分布,Markov假设受限。


Beta回归模型用于时间依赖转移率建模 [page::8][page::9][page::10]

  • 基于对时间序列中转移概率的建模,使用Beta回归拟合转移概率序列$T_{kl}(t')$与组合层面输入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 模型含可变离散参数(变分散Beta回归),分别拟合转移率均值和精准度。
  • 由于各转移类型需单独建模,模型数量较多,输出需规模化保证转移矩阵行和为1。


多项式Logistic回归实现账户级转移概率预测 [page::10][page::11]

  • 直接建模每笔贷款在时间$t$状态转移为类别变量,利用丰富的账户级、组合级以及宏观变量输入。

- 利用两个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拟合P和D状态出发的所有转移概率,模型参数估计基于似然最大化。
  • 该方法直接嵌入异质性,减少模型数量,降低模型风险。


数据描述与抽样方案,模型拟合与变量选择 [page::12][page::13][page::14][page::15]

  • 使用涵盖2007-2022年6.5万笔南非住房贷款数据,月度面板,包含多元贷款、宏观及时间变量。

- 采用分层聚类随机抽样保证样本代表性,以保证建模计算效率和统计检验稳定性。
  • 利用AIC,伪$R^2$,统计显著性和验证集性能,分主题变量筛选保障建模效果与解释性。

- BR模型拟合6个转移类型,MLR模型拟合2个起始状态下的多分类结果,后者引入回归样条改善非线性。

模型性能及比较:AD指标与ROC曲线 [page::16][page::17][page::18][page::19][page::20]

  • 利用MAE构造平均偏差(AD)指标,度量实际与预测间1个月转移率的拟合度。

- MLR在绝大部分转移类型表现最佳,AUC值多大于75%,部分超过90%。
  • BR模型显著优于传统Markov链模型,分别提升AD统计58.8%和64.1%。

- PD期限结构预测显示BR和MLR模型均能逼近真实曲线,Markov链预测明显偏低。

模型诊断与残差分析 [page::23][page::24][page::25][page::26]

  • 使用Cook距离排除BR模型中的影响点,轻微提升拟合效果。

- Pearson残差分析表明BR模型残差分布近似正态,模型拟合合理。

主要输入变量及建模细节 [page::27][page::28][page::29][page::30]

  • 输入包含账户级逾期指标、贷款余额、利率差、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增长、利率、就业等)及其滞后值。

- 部分MLR变量采用自然样条对非线性关系进行刻画,提高模型表现。

结论与限制 [page::20][page::21]

  • 首次系统比较Markov链、Beta回归、MLR三种多状态模型估计违约风险期限结构。

- MLR模型精度最高,BR模型适中,Markov链作为基线表现最差。
  • 研究提供直接且标准化的模型比较办法,推动多状态PD建模在IFRS 9 ECL计量下应用。

- 局限包括单一数据集、模型因子一致性假设、未涵盖所有潜在建模方法,未来可尝试更多机器学习、分层二元模型和非线性处理。







深度阅读

资深金融分析师详尽分析报告——《基于多状态回归框架的IFRS 9条件违约风险期限结构建模》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Modelling the term-structure of default risk under IFRS 9 within a multistate regression framework

- 作者:Arno Botha、Tanja Verster、Roland Breedt
  • 发布机构:南非North-West University数学与商业信息中心及理论计算科学研究所

- 发布时间:无具体日期,文献引用至2025年,推测为近期研究
  • 主题:针对银行贷款违约风险动态建模,特别是基于IFRS 9会计准则下的贷款违约风险期限结构的估计和预测

- 核心论点:传统的违约概率(PD)估计多为静态或半静态,不符合IFRS 9对动态、期限结构违约风险估计的要求。本文提出并比较了三种基于多状态转移模型的违约风险建模技术——Markov链、Beta回归和多项Logistic回归(MLR),其中MLR在精度和实用性上表现最佳。
  • 评级与目标价:本报告无明确投资评级或目标价,属于方法学和模型比较研究

- 主要信息传达:采用逐级复杂且数据驱动的多状态模型框架来改进贷款生命周期内违约风险的动态预测,满足IFRS 9对贷款预期损失(ECL)计量的要求,提高银行风险拨备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page::0]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引言


  • 核心观点:贷款违约风险的动态预测对于银行拨备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传统方法强调静态的“全周期”(TTC)PD估计,忽视贷款生命周期中违约概率的时变性和宏观经济影响,不适用于IFRS 9下贷款减值的动态计算。

- IFRS 9需求:要求银行估计贷款整个贷款生命周期的预期违约损失,体现贷款违约概率随时间和宏观环境动态变化。
  • 问题挑战:违约不是一个不可逆吸收状态(贷款可能“治愈”即违约后恢复),贷款行为多样且存在多种竞合风险(提前偿还、重组等),这些都对PD建模提出挑战。

- 贡献定位:本文提出比较三种模型方法,处理违约非吸收性状态及竞合风险,并将违约概率表现为贷款期限结构的动态多状态转移概率 [page::1,2]

2.2 文献回顾与模型基础(第2节)


  • Markov模型应用:Markov链被广泛用于信贷风险,尤其在建模贷款状态转移(如逾期、违约、结清)方面,但传统假设包括转移矩阵的平稳性和群体行为的同质性常被实证反驳。研究表明贷款状态转移具有异质性且非Markov性质(持续时间非指数分布),需要更复杂模型或混合模型。

- Beta回归介绍:Beta回归适合建模区间(0,1)变量,如转移概率,支持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的非平稳动态建模,此前用于LGD建模但尚未广泛用于违约概率转移率建模。
  • 多项Logistic回归(MLR):细化到贷款级别,允许将贷款个体的特征和宏观变量作为协变量,预测每个贷款的状态转移概率,可同时估计多种路径,提升异质性建模能力。

- 模型比较重要性:此前研究缺乏对不同方法(Markov链、Beta回归、MLR)性能的直接比较,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空白。
  • 模型风险管理考量:更复杂的MLR模型可降低模型数量(两模型对六模型),优化模型风险管理和维护成本 [page::2,3,4,5,6]


2.3 三种模型建模细节(第3节)


  • Markov链基线模型

- 状态空间 \{Performing (P)、Default (D)、Settlement (S)、Write-off (W)\}
- P和D为瞬时状态,S和W为吸收状态
- 转移概率矩阵$T$假定时间不变且不考虑外生变量,只能通过分层建模实现风险敏感性
- 获得的转移概率为比率统计量,最大似然估计
- 简明易用,但忽视时间变异和异质性,适合做对照基线 [page::6,7]
  • Beta回归模型(BR)

- 将传统Markov链转移概率看作时间序列,基于时序和宏观、组合层面变量预测单元转移概率
- 使用可变离散度Beta回归(VDBR)建模,独立建模型针对每种转移类型的概率,变量分为均值和离散度两个部分
- 预测结果需要行归一化(因模型独立拟合可能不满足行和为1)
- 能处理非平稳性和宏变量影响,但受限于组合层数据,需构建多个模型(本研究为6个),模型风险和维护成本较高 [page::8,9,10]
  • 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MLR)

- 以贷款为单元,状态转移为多类别离散变量,预测每笔贷款在$t$时点的状态转移概率
- 对每个起始状态(P,D)拟合一个MLR模型,目标为预测向其他状态的转移概率
- 允许引入贷款级别特征(时固定和时变)以及宏观经济变量,实现个体异质性建模
- 仅需两模型即可覆盖所有转移情况,显著降低模型数量和复杂度
- 对输入变量对所有状态均有影响的假设限制了模型灵活性,实际中部分变量可能对部分状态影响不大 [page::10,11,12]

2.4 数据描述与模型校准(第4节)


  • 数据描述

- 南非大型银行住宅抵押贷款数据,约20.7万笔贷款,采样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
- 超过4790万笔月度贷款履约记录,包含时间固定、时变、宏观及贷款级变量
- 通过分层聚类抽样抽取训练集(70%)与验证集(30%),保证样本与总体具有代表性
  • 样本代表性检验

- 采用未来12个月违约率曲线比较全样本与抽样样本,误差均在0.06%-0.08%之间,差异极小,确保模型推广性强 [page::13]
  • Markov链基线估计

- 转移矩阵显示$P\to P$概率高达98.96%,$D\to D$为94.6%,表明贷款大多数状态持续稳定
- 违约贷款近半数能“治愈”返还表现良好的状态
- 逗留时长分布明显右偏,且非指数分布,坚实证实Markov链假设被违背,需更灵活模型 [page::14]
  • BR模型拟合

- 针对六种转移类型分别拟合模型,采用配变量离散度模型,Log-log链接函数
- 利用Cook距离去除少数影响点,提升拟合质量
- 拟合优度指标(AIC、伪$RF^2$)对所有模型均表现较好,尤其$P\to D$效果最佳
- Pearson残差近似满足正态性,说明模型拟合合理 [page::15,16]
  • MLR模型拟合

- 在缩减样本上进行逐步变量选择以控制计算成本,最终模型在全部训练数据上重拟合
- 通过天然回归样条捕获非线性影响,提高拟合度
- 模型拟合良好(McFadden伪$R
{McF}^2$约0.2-0.4)
- ROC曲线分析表明大部分转移预测具有良好(AUC>75%),部分转移(如$P\to D$)表现优秀(AUC>90%) [page::15]

---

3. 图表深度解读



图1(page 6)


  • 描述三种模型的能力对比:Markov链不支持时间依赖和贷款层变量,Beta回归支持时间依赖但非贷款层,MLR支持时间依赖及贷款层输入

- 这突出显示了模型复杂性及应用广度的递进关系

图2(page 7)


  • 显示贷款状态空间及转移路径

- P和D为瞬时状态,S和W为吸收状态,转移矩阵含有对应转移概率
  • 设计简洁且覆盖入境预付款、还款、违约等竞合风险

- 体现模型考虑了贷款的反复违约与治愈

图3(page 9)


  • 示意Beta回归模型输入构建,将时间依赖的转移概率点整合为时间序列

- 以$\mathrm{\bfP\to D}$转移率为例,展示如何从转移矩阵中提取数据构造响应变量系列
  • 明确了BR模型处理时间序列转移概率的思路


图4(page 11)


  • 说明MLR模型的状态转移预测框架

- 展示两套MLR模型对应起始状态$k\in\{P,D\}$
  • 例示输入变量贷款金额和央行政策利率对转移概率的影响

- 视觉化贷款层次数据待读取和模型连接

图5(page 13)


  • 比较原始数据与抽样数据的未来12个月违约率时间序列

- 三条曲线紧密吻合,MAE极低,验证了样本代表性和随机抽样有效性
  • 为后续模型训练提供合理基础


图6(page 14)


  • 显示不同转移类型下逗留(sojourn)时间的分布密度

- (a) 起始于P状态的逗留时间,P→D和P→S存在显著差异
  • (b) 起始于D状态的逗留时间,发现明显右偏且非指数分布

- 清楚说明简单Markov假设不成立

图7(page 17)


  • $\mathrm{\bfP\to D}$一个月转移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对比曲线

- 包含三模型预测及实际观测数据
  • MLR与BR拟合较好,Markov链始终为常数线,误差最大

- MAE(AD统计)清晰量化拟合精度

图8(page 18)


  • 类似图7,但针对$D\to P$转移概率

- MLR表现优异,BR次之,Markov显著滞后或偏离
  • 反映贷款状态“治愈”动态的准确预测能力的重要性


图9(page 19)


  • 贷款期限结构中的累积违约概率($P\to D$)

- 递归计算累积转移矩阵,展示不同模型预测的期限违约曲线
  • Markov明显低估累积违约风险,BR和MLR均能较好拟合实际曲线

- 突显动态模型对IFRS 9风险计量的重要突破

图10(page 24)


  • BR模型中利用Cook距离识别的影响点示意图(以$P\to D$为例)

- 识别出3个异常转移率时间点,去除后提升模型拟合性能
  • 强调了数据清洗在小样本Beta回归拟合中的必要性


图11(page 26)


  • BR模型Pearson残差及其分布图,用以评估模型拟合优度

- 除了$P\to S$稍显偏态,其他转移类型均展现出接近正态对称分布
  •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支持残差呈近似正态分布,验证回归模型合理性


---

4. 估值与预测分析



本报告非典型金融企业估值报告,专注于违约风险建模假设和预测,估值分析体现在:
  • 预测基础

Markov链基线假设违约转移概率不随时间变,且贷款行为同质。
BR模型引入时间变量和组合层面宏观经济输入,优化非平稳概率的拟合。
MLR模型进一步加入每笔贷款特征及其时变输入,完全嵌入客户异质性。
  • 预测驱动假设

宏观变量(利率、通胀、GDP增长等)及组合逾期状况影响转移概率
贷款级时变变量(逾期程度、还款方式、余额比例等)对个体违约风险影响显著
贷款状态间的转移服从多状态半马尔可夫性质,模型假设被实证拒绝
  • 预测效果

MLR模型明确优于其他模型,拥有更低的平均误差和更高的分类准确率
BR模型性能次之,均优于Markov链,显著提升动态违约风险估计的精度和及时性
期限结构累积违约概率表现尤为突出,BR和MLR能捕捉动态违约风险路径,满足IFRS 9标准对ECL估计的时间敏感性要求
  • 模型风险

MLR模型由于采用少数模型且丰富输入,较BR多模型体系降低模型风险和维护难度
标准误等指标精确,拟合优度指标好,残差分析支持模型稳定性与鲁棒性 [page::14-20]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识别且应对的关键风险包括:
  • 模型假设风险

Markov链的平稳性和同质性假设被广泛批判,本研究数据也证实假设不成立
输入数据时间稳定性假设可能因经济政策变动、监管变化或异常事件(如COVID-19)受挑战
  • 数据与抽样风险

大型数据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减弱代表性风险,违约率检验表明样本代表性良好
  • 模型风险管理

多模型体系增加维护负担,BR多模型结构更易引入组合误差
MLR模型结构相对简洁,利于管理模型风险
未来工作建议探索分类型的二元模型或机器学习方法,潜在提升风险捕捉能力
  • 方法局限与拓展风险

目前仅用一套南非抵押贷款数据,跨地域、产品和经济环境推广存在未知风险
未涵盖生存分析、多状态竞合风险模型等先进方法,拓展空间大
目前BR行归一化简单粗糙,二维码缩放方式未来需改进 [page::20,21]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微差别


  • 偏见与假设局限

MLR模型对所有转移类型采用统一变量集,可能导致部分转移的过拟合或欠拟合问题
BR模型对转移概率的乘法归一化因常时间假设,有理论提升空间
数据时间稳定假设在经济剧烈变化背景下或失效,可能导致预测偏差
  • 内在矛盾与复杂度权衡

BR与MLR模型在期限结构预测表现接近,提示复杂MLR不总有显著优势,选择模型应权衡复杂度与收益
Markov链虽为旧模型,简单快速,但低估风险显著,若用于资金拨备可能存在重大偏差
  • 未来改进方向

探索针对不同状态转移独立优化的二分类模型
引入机器学习非线性模型试水,提高对非平稳及异质性的适应性
规范化指标和残差分布的理论研究深化,有助于模型稳定性验证
模型敏感性和情景分析方法完善,以应对监管审查和实务应用需求 [page::20,21]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对IFRS 9环境下贷款违约风险期限结构建模的深入研究和三种主流模型技术的实证比较,得出以下关键结论:
  • 模型能力与表现递进

传统Markov链模型限制明显,假设不适用且表现最差,其转移概率固定且忽略贷款异质性和宏观动态影响
Beta回归模型引入时间依赖和宏观经济输入,克服部分缺陷,但仍局限于组合层数据,存在模型数量多且行归一化问题
多项Logistic回归(MLR)模型结合贷款级和宏观输入,能完整嵌入异质性,表现最优,AUC和拟合度显著高于其他模型,转移率动态预测更准确
  • 数据和方法创新

大规模南非抵押贷款数据的合理抽样和详尽变量挖掘确保模型真实性
利用多状态概率递推构建违约期限结构的累积概率,满足IFRS 9对贷款预期减值的动态需求
针对BR模型系统引入的Cook距离剔除影响点,及残差分布分析,保证模型稳定性和合理性
  • 模型应用实务价值

贷款生命周期动态违约风险估计更为精准,有助于银行调整信贷拨备,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MLR模型的灵活性和效率兼备,减少模型风险,便于监管合规和风险管理
提供了风险计量模型选择范围,有利于银行按照资源和准确率需求作出平衡决策
  • 未来研究方向

探索分转移类型的二分类模型及机器学习方法,提高泛化能力和非线性拟合
改进BR模型归一化处理,提升组合一致性
深入研究模型剩余分析和诊断方法
多区域、多贷种数据验证和模型推广研究

综上,本文针对IFRS 9下贷款违约风险的期限结构建模,在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均有显著贡献,为银行风险计量和会计减值提供了有效的技术路径。三种模型的系统比较揭示了模型复杂性与预测准确性的关系,明确了在不同场景下选择适合模型的重要依据。该研究丰富了金融风险管理方法论,也为未来进一步完善贷款信用风险的动态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page::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

附录



报告对Beta回归及其变量离散度扩展、Cook距离影响点检测、Pearson残差检验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做了详尽回顾。附加介绍输入变量的分层结构与部分天然样条处理方法,体现方法论的严谨和实操性。附录结合代码库资源为模块复现和后续扩展提供足够支持。 [page::21-29]

---

总体评价



该报告理念先进,实证扎实,数据规模大,方法多元,模型比较清晰客观且严谨。文中全面分析了三类模型的功能、假设和适用范围,配合丰富的统计指标和图表深入剖析,既有理论创新也有实用价值。尤其是构建动态期限违约风险的理念对于IFRS 9下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同时,报告也严谨讨论了局限和未来工作方向,表明作者团队对问题有深刻认知和持续探索愿景。对于银行风险管理者、信贷模型开发者及监管政策制定者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本分析严格依托报告内容和图表数据进行解读,相关结论均附带页码标识以便溯源和验证。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