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医药|行业周报】持续重视减重方向的授权合作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及金额显著增长,中国企业贡献近半,同时创新药出海推动估值溢价。减重领域授权合作活跃,多个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临床及商业化进展迅速,减肥领域交易额达历史新高。CXO行业经历供给出清后迎修复,订单及融资活跃。医药行业整体走势强劲,医药生物板块近期涨幅显著,估值高于五年均值。创新药及自免药物的外延合作及临床数据推动行业价值兑现,维持推荐评级 [page::0][page::1][page::2][page::4][page::6]
速读内容
全球医药交易活跃,中国创新药溢价推动市场扩张 [page::0]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456笔,同比增32%,交易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
- 中国企业贡献近50%金额,30%以上交易数量,创新药出海推动估值提升至39.10倍,超五年均值31.99倍
- 重点上市创新药公司港股首日涨幅均超50%
减重方向授权合作加速,GLP-1/GIP双激动剂竞争激烈 [page::1]
- 博瑞医药与华润三九达成BGM0504中国大陆授权合作,处于临床追踪阶段
- 国内GLP-1双靶点创新药快速跟进,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多款产品临床及商业化推进
- 2025年上半年减肥领域交易额达2024年全年1.5倍
- 海外市场中诺和诺德调整竞争策略,小分子口服GLP-1激动剂授权合作预期提升
CXO行业复苏,订单及License-Out交易热度升温 [page::1]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72笔,占2024年全年一半,交易金额同比上涨16%
- 单笔逾10亿美元交易16笔,首付款总额超一级市场融资,资金回流显著
- 政策助力临床审评提速,药明康德收入和订单同比增长超20%,行业龙头明显受益
医药板块行情强势,医药生物板块近一月涨幅13.02%,跑赢沪深300 [page::4][page::6]

- 近一周医药行业涨幅2.95%,跑赢沪深300指数4.70个百分点,行业涨幅排名第一
- 子行业中化学制药周涨幅最高,医疗服务月涨幅最高达到20.93%
- 近一年医疗服务涨幅53.87%最高,PE(TTM)约38.5倍,医药生物估值处于较高区间
行业风险及投资建议 [page::3][page::8]
- 重点风险包含研发失败、销售不及预期、竞争加剧及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 推荐关注减重领域、CXO服务、免疫自免药物、创新管线价值重估及海外授权潜力标的
- 参照券商评级体系,维持医药行业“推荐”评级,持股关注个股南新制药、辰欣药业等
深度阅读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详尽分析解读报告
---
1. 元数据与报告概览
- 报告标题: 【华鑫医药|行业周报】持续重视减重方向的授权合作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研究所(华鑫研究)
- 作者: 胡博新、吴景欢
-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05日 09:11(报告编写日期为2025年08月04日)
- 主要研究对象: 中国医药生物行业整体,重点关注创新药、授权合作,特别是减重领域、CXO产业及自免疾病等方向。
- 投资评级: 推荐(维持)
- 核心主旨: 报告强调全球和中国医药创新环境持续向好,交易金额和溢价率同步增长,创新药及授权合作活跃度显著提升,特别聚焦减重方向的授权合作,指出医药行业的资金、临床节奏与市场估值均处于回暖上升阶段。[page::0,1]
---
2. 逐章深度解读
2.1 创新环境持续向好,出海带动溢价率提升
- 关键论点: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授权交易数量增至456笔,同比增长约32%;首付款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中国企业在全球创新药交易中贡献巨大,接近50%金额和30%交易数量,反映国内创新药价值获得国际认可。
- 逻辑与推理: 医药创新活跃带动资本市场关注,尤其出海战略帮助打开海外市场空间,从而提升估值溢价。这得益于政策支持(国家医保局推行一系列支持创新药的措施)、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创新药企业的持续融资热情,例如港股创新药映恩生物、维立志博开盘涨幅超50%。
- 重要数据点:
- 全球授权交易456笔(+32%)
- 首付款118亿美元(+136%)
- 总交易金额1304亿美元(+58%)
- 国内医药生物行业目前市盈率TTM为39.1倍,高于5年均值31.99倍。
- 推断: 积极的政策和创新驱动拉动一级研发与二级估值双向利好,中国创新药全球化趋势明显,溢价率提升是市场对未来成长性的期待。
2.2 持续重视减重方向的授权合作
- 关键论点: 减重药物领域活跃,博瑞医药与华润三九的BGM0504(GLP-1和GIP双重激动剂)在中国大陆达成授权合作,尽管处于临床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多个国产GLP-1双靶点进入Ⅲ期并推动商业化;海外市场虽有竞争调整,但整体GLP-1市场稳健增长。
- 逻辑与推理: GLP-1/GIP双激动剂因具备糖尿病及体重管理双重疗效而成为减重领域的核心药物。礼来的替尔泊肽获批多个适应症,国内信达、恒瑞等企业相继推动产品进入商业化或关键临床阶段。市场合作及授权交易活跃说明该领域极具商业价值。
- 重要数据点:
- 2025年上半年肥胖领域交易额达到2024年全年1.5倍,达到历史新高。
- 博瑞医药BGM0504处于川期临床入组阶段。
- 石药集团与Madrigal合作开发小分子口服GLP-1激动剂SYH2086,临床前阶段。
- 推断: 减重领域依赖创新药物组合与商业授权,未来将迎来更多重要临床数据和资本合作,成为医药行业新风口。
2.3 CXO行业逐步回暖
- 关键论点: 新冠疫情后CXO行业经历洗牌,随着市场小企业退出,CXO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呈现明显复苏趋势,订单和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4.2%和37.2%。
- 逻辑与推理: 创新药研发和临床审批效率提升(国家药监局推动30个工作日内完成临床申请审批),直接带动CXO服务需求快速增长。License-out授权交易频繁,成为BioTech企业资金来源。
- 重要数据点:
- 2025H1 License-out交易72笔,超过2024年全年的一半。
- 16笔单笔金额超10亿美元交易。
- 2025年Q1新药临床批件186款。
- 推断: CXO行业洗牌完成后,龙头订单显著恢复,政策利好及企业融资活跃度将进一步推动CXO成长。
2.4 更多临床优效数据,关注自免方向的BD趋势
- 关键论点: 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不断,中国生物技术企业正从追随者向mewbetter(改良型创新药)迈进。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实现多适应症认定,海外临床扩展积极,丽珠医药的LZM012相对司库奇尤单抗显示出优效。
- 逻辑与推理: 自免领域技术门槛高,但具备巨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随着国产自免药物临床数据优异,可能在安全性等方面超越海外产品,推动授权合作和市场容量扩增。
- 重要数据点:
- LZM012治疗效果第12周PASI100达49.5%,优于对照药40.2%。
- 泰它西普获得FDA快速通道资格和孤儿药资格。
- 推断: 自免领域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价值兑现的又一重要阶段,授权合作和上市有望实现加速增长。
2.5 投资建议与行业方向
- 推荐方向涵盖CXO、减重、免疫肿瘤、TCE技术、自免小分子、痛风、脓毒症、创新转型等领域,多只标的具体列示,覆盖创新驱动全产业链。
---
3. 图表与数据解读
3.1 图表1:医药行业涨跌幅表现(周度和月度)
- 内容: 表明医药生物板块在最近一周及一月中跑赢沪深300指数,周涨幅2.95%,月涨幅高达13.02%,分别超额收益4.7和10.2个百分点,位列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涨幅第1。
- 趋势解读: 医药板块作为市场领涨板块,显示出行业资金配置的积极态势,尤其在创新医药领域整体回暖的背景下,投资热情较高。
- 子行业细分: 近周涨幅最大为化学制药(5.01%),近月涨幅最大为医疗服务(20.93%),医疗器械表现相对较弱,反映了不同子行业的板块轮动。
3.2 图表2:医药板块个股及子行业一年涨跌和估值
- 个股表现: 南新制药涨幅最高(78.01%),辰欣药业、奇正藏药表现优异。跌幅前三名包括云顶新耀-B、荣昌生物-B、江苏吴中。
- 子行业走势图: 医疗服务连续上涨趋势明显,PE动态变化显示医疗服务估值接近39倍左右,最高子行业估值,中药估值最低但稳健。
- 解读: 医疗服务受益政策红利和需求释放估值提升;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表现稳定,医药商业与医疗器械仍待改善空间。
3.3 图表3: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走势及估值带
- 指数走势显示医药生物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显著跑赢沪深300,尤其2025年下半年起势头强劲。
- 当前动态市盈率(TTM)39.10,明显高于5年平均(31.99)及历史最低水平(20.54),但远低于历史最高61.27,表明整体估值具备调整或上行空间。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未提供具体DCF模型或详细可比公司估值分析,但从行业整体PE(TTM)39.10倍可见:
- 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中高位,反映创新药和授权合作业绩和预期改善的市场认可。
- 行业估值溢价由创新药出海及授权交易频繁推动,尤其是涉及大额里程碑付款和商业化许可的重磅交易,增强市场信心。
- 估值提升亦与创新药临床节奏加快、产品迭代升级、以及政策利好(医保、审批效率)密切相关。
---
5. 风险因素评估
报告明确列示五大风险:
- 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风险 — 技术壁垒高,失败可能导致开发计划搁浅。
2. 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 营销策略、学术推广不力可能影响销售。
- 竞争加剧风险 — 同类产品增多,市场竞争或压缩利润。
4. 政策性风险 — 高度监管环境,政策变动风险较大。
- 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 个股风险提示。
- 潜在影响: 任何一项风险若发生,均可能影响对应企业估值及行业整体预期。
- 缓解策略: 报告无明确缓解策略,仅强调投资需谨慎,建议关注政策导向和研发进展。
---
6. 批判性视角与细节注意
- 报告观点偏向乐观,且依据偏重近期交易活跃度及出海溢价效应,可能忽视未来临床不确定性风险及市场饱和风险。
- 对授权合作及交易金额增长多有强调,但缺乏对核心标的公司具体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深度剖析。
- 减重领域表现强势,但报告未充分讨论该领域竞争对手产品安全性、价格压力及国采政策下的潜在影响。
- CXO领域恢复强调订单增长,但未详细探讨产能利用率、成本压力及下游客户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冲击。
- 估值部分较为概览,缺乏多元估值情景分析,敏感性不够,未来若政策放缓或融资环境收紧,估值压力或将增大。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热度跟踪,绘制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创新药市场的积极图景,特别强调:
- 创新环境好转: 医药交易和融资活跃,政策支持和审批效率提升,是业绩与估值双重利好。
- 授权合作聚焦减重方向: 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等减重新药成为出海和产业化重点,标志着国产创新药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
- CXO行业回暖与自免领域突破: 伴随创新药临床加速,CXO订单恢复及自免小分子药加速放量,成为行业新动能。
- 行业整体估值呈现中高景气,市盈率39倍高于历史均值,资金持续流入,但风险仍存,需警惕研发失败、销售不及预期及政策调整。
- 图表分析显示医药板块近期显著跑赢大盘,特别是医疗服务和化学制药子行业表现突出,而医疗器械相对滞后。个股涨跌分化明显,市场关注重点转向创新药及授权合作标的。
综上,报告维持“推荐”评级,从行业角度高度看好创新药出海授权及减重药领域的发展机会。投资者应关注研发临床进展、政策动向及市场竞争格局变化,重视风险管理,精选创新技术与商业化能力兼备的企业布局,享受行业价值重估红利。[page::0,1,2,4,5,6,7,8]
---
重要图表示意
图表1: 医药行业涨跌幅表现

图表2: 医药生物子行业月度涨跌幅

图表3: 个股周涨跌幅

图表4: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及估值走势


---
总结: 报告详实反映医药创新的市场趋势与投资机会,尤其是重视减重和授权合作方向的增长潜力。投资策略涵盖细分赛道优质标的,结合风险提示为投资提供全面视角,具有较高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