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A股流动性的增量与平衡——A股市场专题策略报告
创建于 更新于
摘要
本报告基于最新政策背景,深入分析了A股市场流动性增量的多重驱动因素及结构性变化,包括机构投资者开户回升、险资加大股票配置、公募基金改革提升跑赢指数动力以及融资余额的持续增长空间,明确指出了市场流动性对行情发展的推动作用及供给侧平衡机制的重要性,为投资者把握未来流动性趋势和市场动态提供参考。[page::0][page::1]
速读内容
政策推动下的A股流动性增量 [page::0]
- 政治局会议和证监会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政策连续性明确,预计流动性将持续改善。
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及驱动因素 [page::0]
- M1和非银存款增加,居民存款正向A股转移。
- 机构开户数回升显著,表明机构配置力度加快。
- 险资股票投资占比快速提升至8.5%,增速显著超过去年全年。
- 公募基金改革提升了跑赢对标指数的概率至61%,增强权益类资金吸引力。
融资余额与股票供给的平衡机制 [page::1]
- 两融余额增长明显,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值仍有提升空间。
- 居民存款规模自2015年以来增长近3倍,有助于未来融资余额扩张。
- 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有提升空间,通过加大IPO及并购重组,优化市场供给结构,为流动性增量提供平滑机制。
风险提示 [page::1]
- 居民资金入市节奏若不及预期,可能影响流动性增量。
- 产业资本减持超预期带来的潜在风险。
深度阅读
【策略】A股流动性的增量与平衡——A股市场专题策略报告 深度分析报告
---
1. 元数据与概览
- 报告标题:《【策略】A股流动性的增量与平衡——A股市场专题策略报告》
- 作者:宋亦威、严佩佩(渤海证券研究所策略团队)
- 发布机构:渤海证券研究所
- 发布日期:2025年9月3日 10:33
- 报告主题:本报告聚焦于我国A股市场的流动性现状、来源结构及未来流动性的增量动力和供给端平衡策略,旨在揭示流动性变化对A股行情的驱动逻辑,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政策背景及市场反应。
核心论点与信息概要
报告以政策层面推动A股市场流动性增量为切入点,认为未来A股市场流动性将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特别是长期资金的入场和结构性资金配置行为的改变。报告明确当下及未来流动性结构的积极变化及其对市场行情的支撑作用,强调资本市场的“量”和“质”双重提升带来的平衡机制,同时指出流动性扩张过程中需关注供给端合理增加,缓冲过热风险。
总体来看,报告传达了流动性增量有政策支持、推动力多元,且结构明显改善的积极判断,暗示投资者关注中长期资金流入及融资余额扩容机会,同时警惕潜在资金入市节奏不及预期与结构性减持风险。
---
2. 逐节深度解读
2.1 投资要点解读
主要观点
- 政策推动带来的流动性增量
政治局会议和证监会的政策导向明确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和包容性”、“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和“推进公募基金改革”,视流动性增量为核心任务。这表明政府层面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A股市场注入增量资金创造了基础环境。[page::0]
- 流动性环境的总量变化特征
货币供应端表现为M1活化和非银行存款增加,反映出居民资金正从传统存款向股市转移。这种趋势为股市行情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暗示居民财富配置结构的根本性变化,有利于板块活跃度及资金热度的提升。[page::0]
- 机构参与度提升及险资加码
机构开户数量增加,特别是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占比显著提升(由7.3%上升至8.5%),远超去年全年的提升幅度。险资作为长期资金的重要代表,预期将持续成为市场的稳定器和推动剂,增强A股的资金弹性和抗风险能力。[page::0]
- 公募基金改革提升收益导向
政策完善要求公募基金聚焦于投资收益,带动公募基金的积极配置行为。从实证表现看,公募普通股票型基金跑赢指数概率升至61%,大幅高于2023年和2024年水平,增强权益类产品吸引力,有望推动行业规模进一步增长。[page::0]
- 融资余额增长与拓展空间
融资融券余额近期显著增长,虽然融资买入额占成交比例较高,但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居民存款的近3倍增长为融资扩张提供资金基础,融资作为流动性增量的重要来源可能仍有潜力。[page::1]
- 供给端平衡机制
报告指出,流动性带动行情理想的“平滑机制”是股票供给适时增加,尤其是一、二级市场的发行节奏加快,以及通过并购重组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高质量股票供给。长远来看,这有助于构建结构更加健康且容量更大的市场“蓄水池”,实现资金与标的的良性匹配和平衡。[page::1]
2.2 风险提示
- 居民资金入市节奏慢于预期
若居民资金未能按预期迅速进入股市,可能导致流动性增量不足,市场回稳向好的势头受阻。
- 产业资本减持超预期
产业资本(即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关联方)大幅减持行为可能增加市场抛压,削弱市场流动性结构的稳定性。[page::1]
---
3. 图表与数据解读
本报告主体文本未提供详细图表,如需对配套图表进行深入解读,还需调取原始图表数据。报告页末所附渤海证券研究所标识图片反映了报告的权威背景和专业来源。
---
4. 估值分析
报告本身未直接包含具体估值模型或目标价预测,而是侧重于流动性层面的宏观策略分析。其关注焦点在于分析资金来源、流动性结构及其对市场行情的影响机理。若结合后续具体个股或板块研究,则估值分析可参照传统的DCF模型、公允价值、多因子模型等方法。
---
5. 风险因素评估详细解读
- 资金入市节奏不及预期风险
说明市场流动性本质依赖于居民及机构投资者资金的积极入场,若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政策执行偏差,或投资者信心不足,资金入市速度放缓,将削弱资金推动行情的力度,可能导致市场流动性紧缩甚至行情反复,影响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 产业资本减持风险
产业资本作为市场供给端重要力量,若减持明显超预期,可能带来市场情绪波动和卖盘压力,扰乱市场供需平衡。这种供给端的波动加剧可能冲击市场信心,增加市场波动幅度,必须与流动性增量的资金入市节奏共同考虑。[page::1]
---
6. 审慎视角与细微差别
- 政策环境与市场行为关系的假设
报告高度依赖政策推动及制度完善对市场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假设,现实中政策执行的节奏及市场主体对政策的反应存在不确定性,存在短期政策落实偏差或资金入市节奏滞后的风险。
- 资金流向数据解释的局限
报告推测居民存款向股市转移趋势,基于M1活化与非银存款增加,但未充分揭示货币流动性整体环境的外部扰动因素(如利率变动、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导致对资金流入股市的预期存在乐观偏差。
- 险资资金配置提升幅度的可持续性
虽险资投资占比快速提升显示资金活跃度增强,但是否可持续、与资本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是否匹配仍是未知数。长期来看,市场结构性调整和风险管理要求或制约险资过快扩张。
- 融资余额增长空间论断需动态观察
报告认为融资余额仍有上升空间,但融资杠杆增加伴随的潜在风险必须动态评估,过度依赖融资推动行情可能隐藏泡沫生成风险。
---
7. 结论性综合
本报告从政策、资金结构、市场行为三大维度系统分析了当前及未来驱动A股市场流动性增量的关键因素。政策屡次强调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及长期资金入市为主线,并已推动机构尤其险资和公募基金加速配置A股,成为市场稳定和上涨的中坚力量。货币供应端的活跃和居民资金的结构性转移,为融资余额与两融余额的持续增长提供外部支持。
同时,报告指出短期内通过提升一级市场发行节奏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增加市场高质量的供给,能够有效缓冲因流动性增量带来的市场跑步上涨风险,形成流动性与标的供给的动态平衡。风险方面,资金进场节奏落后和产业资本超预期减持是主要需要关注的潜在变数。
整体而言,报告立场积极,认定A股目前及未来流动性有较为充足的政策和结构支撑,且市场参与者结构向长期资金倾斜提升了市场基础质量,指引投资者聚焦“中长期资金入市”、“融资扩容”和“优质供给提升”三大趋势。报告为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系统视角和策略参考。
---
引用:[page::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