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统拆解红利指数的收益来源,发现近年来红利指数收益主要来自稳定增长的股息和2023年估值提升。针对红利指数特殊的股息率加权非市值属性,作者提出修正估值和股息率的计算方法,得到更合理的指标。结果显示,估值长期呈现下行趋势且缺乏周期性,信息有限,仅提供安全边际参考;修正后的股息率则对投资性价比有较好指示作用,尤其是在衡量红利策略相对主动权益投资时更有效。基于平滑处理后的股息率构建买卖时点,表明高股息买入、低股息卖出对红利投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page::0][page::4][page::6][page::9][page::13][page::15][page::17]。
本报告监测11个市场风险指标,从交易活跃度、公募基金持仓及新发基金情况、机构资金流向、衍生品市场情绪指标(PCR和波动率指数)等多维度深入分析当前A股市场状态,发现换手率和成交额近期回落,公募基金股票资产占比拐头上升,机构资金流入减缓,衍生品市场波动率指数位于高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中低分位,股债性价比较高,整体反映市场情绪仍较谨慎但有改善迹象 [page::2][page::3][page::6][page::8][page::10][page::11][page::14][page::16][page::18]
本报告首次将债券Macaulay久期概念引入股票选股,通过现金流贴现法计算股票久期,进而构建低久期与高久期组合。回测显示,沪深300低久期组合表现显著优于沪深300基准指数,近十年八年实现超额收益;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中低久期的超额收益效果减弱但仍存在。久期因子与盈利因子高度相关,主要反映股票现金流的时间分布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股维度与因子投资工具。[page::0][page::6][page::10]
本报告围绕股票市场中的底部形态技术分析,重点构建了基于大圆弧底形态的选股策略,通过识别股价经历大幅下跌后进入横盘整理且换手率超过3倍或放量突破箱体的买入信号,实证显示该策略自2013年以来累计跑赢沪深300指数超过95%。报告还提出了基于持仓7个月卖出及15%止损的策略优化方案,尽管提升有限,但更加稳健。研究强调形态识别依赖量价特征,可辅以基本面筛选提升选股效果 [page::2][page::4][page::5][page::8][page::14][page::15][page::16][page::20]
本报告聚焦量化投资流程中的基础工作,重点探讨数据管理与回测框架改造。报告提出基于MongoDB构建行情及因子数据库,介绍Zipline回测框架的本地化调整以适配A股市场特性,使用非流动性因子进行框架测试和因子有效性验证,显示所构建系统基本满足研究需求 [page::0][page::2][page::4][page::6][page::9][page::11]。
报告基于Vanguard的VFMO框架构建动量和反转组合,利用上证指数成分股数据回测显示,上证A股无显著动量效应但反转效应明显,尤其体现在小市值股票组合中。动量组合收益主要由小市值贡献,且反转组合总体表现优于动量组合,反映A股市场的独特交易情绪和行为特征[page::0][page::18][page::21]。
本报告基于混合型开放式基金定期报告构建股票投资组合,结合行业市值占比及其变化筛选行业,以回报和ROE选择个股,控制股票数量为30只,构建隐含市场权重组合并进行样本外回测,结果显示该组合在收益和风险指标上均优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且通过加入国债ETF风险平价组合实现风险降低,同时强调基金持仓变化不能简单作为市场涨跌信号。[page::0][page::3][page::11][page::12][page::18]
本报告基于均值方差模型,在资产配置中引入协偏度和协峰度两个高阶矩变量,构建了考虑资产收益分布偏度和峰度特征的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对我国主要ETF资产的日周度数据进行滚动窗口样本内参数估计和样本外回测,发现高阶矩资产配置方法在回报和风险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等权配置和沪深300基准组合,夏普比率显著提升,最大回撤明显降低,体现了模型更好地捕捉极端事件风险的能力,为资产配置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证支持[page::0][page::3][page::17][page::18][page::19].
本报告系统介绍了资产组合优化的核心概念,包括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强调凸优化中局部最优即全局最优,详细讲解了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问题,并通过多资产历史回报数据示例,展示风险最小化、夏普比率最大化等传统投资组合优化方法的应用和Matlab代码实现,附有效前沿图展示组合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为资产配置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page::0][page::12][page::14][page::15][page::16][page::17][page::18]
本报告系统讲解了资产相关性分析中常用的Pearson、Spearman、Kendall和Copula四种方法,阐述各自的假设条件与优劣,结合随机抽样数据计算沪深300指数、中证国债、中证货币基金和SGE黄金间的各种相关系数,揭示不同方法间可能存在的不一致性及尾部相关性问题,强调要综合多种衡量指标科学判断资产相关性,避免单一指标引发的误判风险,为资产配置中分散风险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方法指导[page::0][page::3][page::13][page::19]。
本报告通过对上证50ETF动量效应的时间序列模型建构,提出择时策略并验证其优越表现;结合择时信号构建50ETF期权交易策略,实现以小搏大的投资理念,策略回报和风险控制均具优势,最大回撤显著低于直接持有ETF,期权交易最大亏损为权利金损失,收益最高可达12倍以上,充分体现动量效应在中国市场的应用潜力[page::0][page::3][page::6][page::11][page::14][page::16][page::20]。
本报告基于条件风险价值(CVaR)作为资产组合优化目标函数,采用多种风险价值(VaR)估计方法,包括正态分布法、历史模拟法、GARCH调整法及EGARCH方法,进行多资产组合优化。样本外回测结果显示,运用EGARCH调整法构建的组合在年化回报、波动率及夏普比率等指标上表现优越,凸显了尾部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关系。报告建议进一步采用高阶或灵活的风险模型提升资产配置效果。[page::0][page::3][page::12][page::17]
本报告围绕新兴市场资产配置的挑战,结合权重调整频率和协方差矩阵的改善方法,实证显示较高频率的调整能提升组合表现,且改善协方差矩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配置效果,投资组合表现优于沪深300和传统70/30配置 [page::0][page::3][page::11][page::15][page::19]。
本报告基于Hodrick-Prescott商业周期模型,结合中美市场数据,研究商业周期四阶段(早期、中期、后期、衰退期)对行业轮动的影响。通过对中证全指10个一级行业的回报率、行业间相关性及择时策略回测显示,周期模型的行业轮动择时策略显著优于沪深300指数,但受限于标的和市场特性存在一定局限。报告强调我国ETF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辅助行业轮动策略实际应用 [page::0][page::3][page::4][page::6][page::11][page::17][page::18][page::19]
本报告基于Black-Litterman (BL) 模型,结合回归树机器学习算法,采用宏观经济变量预测四类大类资产(权益、固收、货币、商品)的预期回报,估计主观观点与不确定性参数,构建优化资产配置模型。样本外回测显示该方法取得约74%累积回报,明显优于沪深300和基准策略,验证回归树辅助BL模型提升资产配置效果的可行性与有效性[page::0][page::3][page::13][page::19]
报告通过定量与定性数据,基于2018年公募基金业绩,分析基金特征(成立年限、管理费率、任职天数、基金经理年限、学历、性别等)对业绩的影响,发现女性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年限、封闭运作和基金规模等因素显著影响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回报,为FOF资产配置提供参考依据[page::0][page::3][page::16][page::21]。
本报告系统分析了风险平价资产配置方法的稳定性,通过滚动窗口和递归窗口两种维度结合权重调整频率差异,从2005年至2018年不同资产组合的回测数据来看,风险平价方法展现了较低波动率、较高夏普比率和较小最大回撤的优势,特别是以沪深300、中证500与债券组合表现最佳,但其稳定性是以牺牲潜在高收益为代价。该方法在2018年市场震荡期间表现稳健,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资产配置需求 [page::0][page::3][page::9][page::10][page::15][page::20][page::21][page::22]。
本报告基于2014年至2021年4月数据,采用柔性资产配置(FAA)策略对六大ETF进行配置,显著提升组合的年化收益率至16.34%,最大回撤降至11.28%,相比基准策略表现出明显优势。FAA策略月度调仓,动态调整资产比例,实现了风险控制与收益提升的有效平衡,为ETF资产配置提供实用参考[page::0][page::1][page::2]。
本报告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对沪深300指数进行周度择时,通过22个价量资金指标筛选出12个关键特征进行训练,策略在2018年至2020年间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和较低的回撤风险。单向做多策略期末净值达1.51,累计超额收益49.04%;双向多空策略期末净值达2.23,累计超额收益121.56%;模型在大幅下跌行情中准确率高达100%,具备较强风险防控能力。未来周择时继续给出买入信号,显示模型稳定有效[page::0][page::1][page::2][page::3]。
本报告基于考夫曼自适应均线模型对沪深300指数进行择时实证研究。相比传统固定期均线,考夫曼自适应均线通过价格变动效率动态调整加权因子,提升了趋势捕捉能力,有效降低震荡期频繁交易的成本。实证结果显示,单向做多策略期间累计收益达到231.66%,远超同期指数21%;多空双向策略累计收益552.06%,显著提升风险调整后收益,月夏普率达到0.422。策略在多牛熊周期中均表现稳健,具备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page::0][page::1][page::2][page::3][pag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