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分层效应的普适规律与底层逻辑 开源证券-20210430
由kyrie_fu创建,最终由kyrie_fu 被浏览 76 用户
摘要
分层效应的实证现象
因子有效性的分域研究由来已久,但是通常无法得到因子有效性变化的通用规律。本报告我们提出将股价振幅作为因子有效性分域的标准,并总结不同振幅水平下因子有效性变化的普适规律。我们按照振幅水平由低到高将全市场股票划分为10组,分别测试因子在不同振幅层的有效性。从因子有效性的变化来看,随着振幅水平由低到高变化,价量类因子的有效性呈现逐步增强的走势,基本面因子的有效性呈现先衰减后增强的U型曲线。我们将以上规律称为A股市场的“振幅分层效应”,简称分层效应
双因素模型:因子逻辑与预测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关于分层效应的底层逻辑,我们提出了双因素模型1.0版本,猜想不同振幅水平下因子有效性受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因素A是从因子逻辑视角出发。短期交易行为对基本面因子的逻辑而言属于干扰项,对价量类因子的逻辑而言则属于加强项。因此,振幅水平越高,短期交易越活跃,则对基本面因子的削弱越多,而对价量类因子的增强越多。因素B是从预测机制视角出发。高振幅股票的信噪比更高,噪声信息难以改变股票的原有排序,因此,在高振幅股票上的收益预测效果具有天然优势。因素B是关于股票收益预测的机制,与因子自身属性无关,因此,对于基本面因子与价量类因子而言都是增强项。对于基本面因子:因素A为削弱项,因素B为增强项,两者综合作用之后体现为先衰弱后增强的趋势,也即U型曲线。对于价量类因子:因素A与因素B同为增强项,两者综合作用之后体现为单调增强的趋势。
分层效应的应用范例:回撤改善,收益风险比提升
在沪深300股票池中,基本面因子与价量类因子存在振幅上的有效性错配。基本面因子在中、低振幅组有效性高,高振幅组有效性低。相反,价量类因子在中、低振幅组有效性低,在高振幅组有效性高。基于这一特点,本节在沪深300上提出分层组合的构建方案,即中、低振幅组应用基本面因子,高振幅组应用价量类因子。
正文
/wiki/static/upload/8a/8a745fec-af5c-4ec1-9e0a-9c34ac0b6ed3.pdf
\